<p class="ql-block">开国元帅彭德怀</p> <p class="ql-block">在十大开国元帅中,彭德怀是唯一一个参加过两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在解放后又和美国人打过仗的。可以说是战功卓著,居功至伟。毛泽东在长征途中曾有诗赠彭:<b style="color:rgb(237, 35, 8);">“山高路滑坑深,大军纵横驰骋,谁敢横刀跃马,唯我彭大将军。”</b><span style="color:rgb(1, 1, 1);">十大元帅中,毛除对罗荣桓有一首悼亡</span>诗外,对部下赠诗直夸其功,这也是唯一一首了。</p> <p class="ql-block">图为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后,毛泽东主席在玉泉山会见彭德怀同志</p> <p class="ql-block">然而,就是这位彪炳史册的彭大将军,他没有倒在枪炮下,却倒在了一封谏书前。这封谏书就是坊间说的“万言书”。</p><p class="ql-block">这里简略叙述一下彭德怀写此信的背景。</p><p class="ql-block">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对战争驾轻就熟的共产党领袖们在经济建设上遇到了新问题,并产生了严重分歧。毛泽东心急,步子要快一些,周恩来从实际出发,觉得应降降温,提出反冒进。毛泽东说:你“反冒进”,我“反反冒进”,并多次批周,甚至要周辞职。怎么估价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一步该怎么办?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了庐山会议,会议之初,毛已接受一些反“左”意见,分歧已有一点小小的弥合。但彭德怀还是不放心。会前,他到农村做过认真的调查,亲眼见到人民公社、大食堂对农村生产力的破坏和对农民生活的干扰,而干部却不敢说真话。在小组会上他先后作了七次发言,直陈其弊。就是涉及毛泽东也不回避。他说:<b style="color:rgb(237, 35, 8);">“现在是个人决定,不建立集体威信,只建立个人威信,是很不正常的,是危险的。”</b></p><p class="ql-block">彭德怀与毛泽东是湖南老乡,都信奉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彭德怀领导平江起义。<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28年毛泽东派何长工找到了彭德怀</span>,在井冈山他们有了第一次会面。后来彭德怀自述中写道:“先在砻市会见了朱德军长,第二日到茨坪会见了毛党代表。他首先就说:<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你也走到了我们一条路来了</span>,中国革命条件是成熟的,社会主义革命不胜利,民主革命也要胜利。”</p><p class="ql-block">从井冈山到庐山,彭毛相处已有三十多年,彭知道毛的脾气,他想当面谈谈自己的看法。<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他多么想,像延安时期那样,推开窑洞门叫一声“老毛”,就与毛泽东共商战事</span>。或者像抗美援朝时期,形势紧急,他从朝鲜前线直回北京,一下飞机就直闯中南海,主席不在,又驱车直赴玉泉山,叫醒入睡的毛泽东。那次是解决了问题,但毛泽东也留下一句话<b style="color:rgb(237, 35, 8);">“只有你彭德怀才敢搅了人家的觉”</b>。现在彭德怀犹豫了,他先是想,最好面谈,踱步到了主席住处,但卫士说主席刚休息。他不敢再搅主席的觉。就回来在灯下展纸写了一封信。</p><p class="ql-block">这真的是一封信,一封因公而呈私人的信,抬头是“主席”,结尾处是“顺致敬礼!彭德怀”。连个标题也没有,不像文章。这封带有私人性质的信就是坊间所称的“万言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所谓“万言书”只是一个概念,最初指的是封建官吏呈送给皇帝的长篇奏章,因字数超过万字而得名。</span>在历史上,确实存在一些著名的万言书,比如宋代王安石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至于彭德怀的“万言书”,实际上并没有达到万字,电脑检索显示全文3951字(含标点符号及落款)。</span>后来彭德怀确实写过“万言书”,那是1962年他写给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信,长达八万字,被称为《八万言书》。彭德怀万万没有想到,这封信成了他命运的转折点,全党也没有想到,因这封信党史而有了一大波折。这封信是党史、国史上的一个拐点,一个里程碑。</p><p class="ql-block">那么,这封所谓的“万言书”到底讲了些什么内容?这里全文刊出,供大家阅读了解。此信选自《彭德怀自述》中的附录一</p> <p class="ql-block">主席:</p><p class="ql-block">这次庐山会议是重要的。我在西北小组有几次插言,在小组会还没有讲完的一些意见,特写给你作参考。但我这个简单人类似张飞,确有其粗,而无其细。因此,是否有参考价值请斟酌。不妥之处,烦请指示。</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甲、一九五八年大跃进的成绩是肯定无疑的。</b></p><p class="ql-block">根据国家计委几个核实后的指标来看,一九五八年较一九五七年工农业总产值增长了百分之四十八点四,其中工业增长了百分之六十六点一,农副业增长了百分之二十五(粮棉增产百分之三十是肯定的),国家财政收入增长了百分之四十三点五。这样的增长速度,是世界各国从未有过的。突破了社会主义建设速度的成规,特别是像我国经济基础薄弱,技术设备落后,通过大跃进,基本上证实了多快好省的总路线是正确的。不仅是我国伟大的成就,在社会主义阵营也将长期的起积极作用。</p><p class="ql-block">一九五八年的基本建设,现在看来有些项目是过急过多了一些,分散了一部分资金,推迟了一部分必成项目,这是一个缺点。基本原因是缺乏经验,对这点体会不深,认识过迟。</p><p class="ql-block">因此,一九五九年就不仅没有把步伐放慢一点,加以适当控制,而且继续大跃进,这就使不平衡现象没有得到及时调整,增加了新的暂时困难。但这些建设,终究是国家建设所需要的,在今后一两年内或者稍许长一点时间,就会逐步收到效益的。现在还有一些缺口和薄弱环节,致使生产不能成套,有些物资缺乏十分必要的储备,使发生了失调现象和出现新的不平衡就难以及时调整,这就是当前困难的所在。因此,在安排明年度(一九六〇年)计划时,更应当放在实事求是和稳妥可靠的基础上,加以认真考虑。对一九五八年和一九五九年上半年有些基本建设项目实在无法完成的,也必须下最大决心暂时停止,在这方面必须有所舍,才能有所取,否则严重失调现象将要延长,某些方面的被动局面难以摆脱,将妨碍今后四年赶英和超英的跃进速度。国家计委虽有安排,但因各种原因难于决断。</p><p class="ql-block">一九五八年农村公社化,是具有伟大意义的,这不仅使我国农民将彻底摆脱穷困,而且是加速建成社会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的正确途径。虽然在所有制问题上,曾有一段混乱,具体工作中出现了一些缺点错误,这当然是严重的现象。但是经过武昌、郑州、上海等一系列会议,基本已经得到纠正,混乱情况基本上已经过去,已经逐步地走上按劳分配的正常轨道。</p><p class="ql-block">在一九五八年大跃进中,解决了失业问题,在我们这样人口众多的、经济落后的国度里,能够迅速得到解决,不是小事,而是大事。</p><p class="ql-block">在全民炼钢铁中,多办了一些小土高炉,浪费了一些资源(物力、财力)和人力,当然是一笔较大损失。但是得到对全国地质作了一次规模巨大的初步普查,培养了不少技术人员,广大干部在这一运动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虽然付出了一笔学费(贴补二十余亿)。即在这一方面也是有失有得的。</p><p class="ql-block">仅从上述几点来看,成绩确实是伟大的。但也有不少深刻的经验教训,认真地加以分析,是必要的有益的。</p> <p class="ql-block"><b>乙、如何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b></p><p class="ql-block">这次会议,到会同志都正在探讨去年以来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并且提出了不少有益的意见。通过这次讨论,将会使我们党的工作得到极大好处,变某些方面的被动为主动,进一步体会社会主义经济法则,使经常存在着的不平衡现象,得到及时调整,正确地认识“积极平衡”的意义。</p><p class="ql-block">据我看,一九五八年大跃进中所出现的一些缺点错误,有一些是难以避免的。如同我们党三十多年来领导历次革命运动一样,在伟大成绩中总是有缺点的,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现时我们在建设工作中所面临的突出矛盾,是由于比例失调而引起各方面的紧张。就其性质看,这种情况的发展已影响到工农之间、城市各阶层之间和农民各阶层之间的关系,因此也是具有政治性的。是关系到我们今后动员广大群众继续实现跃进的关键所在。</p><p class="ql-block">过去一个时期工作中所出现的一些缺点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客观因素是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不熟悉,没有完整的经验。对社会主义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体会不深,对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没有贯彻到各方面的实际工作中去。我们在处理经济建设中的问题时,总还没有像处理炮击金门、平定西藏叛乱等政治问题那样得心应手。另方面,客观形势是我国一穷(还有一部分人吃不饱饭,去年棉布平均每人还只十八尺,可缝一套单衣和两条裤衩)二白的落后状态,人民迫切要求改变现状。其次是国际形势的有利趋势。这些也是促使我们大跃进的重要因素。利用这一有利时机,适应广大人民要求,加速我们的建设工作,尽快改变我们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创造更为有利的国际局面,是完全必要和正确的。</p><p class="ql-block">过去一个时期,在我们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方面,也暴露出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这主要是:</p><p class="ql-block"><b>1.浮夸风气较普遍地滋长起来。</b>去年北戴河会议时,对粮食产量估计过大,造成了一种假象。大家都感到粮食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因此就可以腾出手来大搞工业了。在对发展钢铁的认识上,有严重的片面性,没有认真地研究炼钢、轧钢和碎石设备,煤炭、矿石、炼焦设备,坑木来源,运输能力,劳动力增加,购买力扩大,市场商品如何安排等等。总之,是没有必要的平衡计划。这些也同样是犯了不够实事求是的毛病。这恐怕是产生一系列问题的起因。浮夸风气,吹遍各地区各部门,一些不可置信的奇迹也见之于报刊,确使党的威信蒙受重大损失。当时从各方面的报告材料看,共产主义大有很快到来之势,使不少同志的脑子发起热来。在粮棉高产、钢铁加番的浪潮中,铺张浪费就随着发展起来,秋收粗糙,不计成本,把穷日子当富日子过。严重的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容易得到真实情况,直到武昌会议和今年一月省市委书记会议时,仍然没有全部弄清形势真相。产生这种浮夸风气,是有其社会原因的,值得很好的研究。这也与我们有些工作只有任务指标,而缺乏具体措施是有关系的。虽然主席在去年就已经提示全党要把冲天干劲和科学分析结合起来,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看来是没有为多数领导同志所领会,我也是不例外的。</p><p class="ql-block"><b>2.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使我们容易犯左的错误。</b>在一九五八年的大跃进中,我和其他不少同志一样,为大跃进的成绩和群众运动的热情所迷惑,一些左的倾向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总想一步跨进共产主义,抢先思想一度占了上风;把党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作风置诸脑后了。在思想方法上,往往把战略性的布局和具体措施,长远性的方针和当前步骤、全体与局部、大集体与小集体等关系混淆起来。如主席提出的“少种、高产、多收”、“十五年赶上英国”等号召,都是属于战略性、长远性的方针,我们则缺乏研究,不注意研究当前具体情况,把工作安排在积极而又是稳妥可靠的基础上。有些指标逐级提高,层层加码,把本来需要几年或者十几年才能达到的要求,变成一年或者几个月就要做到的指标。因此就脱离了实际,得不到群众的支持。诸如过早否定等价交换法则,过早提出吃饭不要钱,某些地区认为粮食丰产了,一度取消统销政策,提倡放开肚皮吃,以及某些技术不经鉴定就贸然推广,有些经济法则和科学规律轻易被否定等,都是一种“左”的倾向。在这些同志看来,只要提出政治挂帅,就可以代替一切,忘记了政治挂帅是提高劳动自觉、保证产品数量质量的提高,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加速我们的经济建设。政治挂帅不可能代替经济法则,更不能代替经济工作中的具体措施。政治挂帅与经济工作中的确切有效措施,两者必须并重,不可偏重偏废。纠正这些“左”的现象,一般要比反掉右倾保守思想还要困难些,这是我们党的历史经验所证明了的。去年下半年,似乎出现了一种空气,注意了反右倾保守思想,而忽略了主观主义“左”的方面。经过去年冬郑州会议以后一系列措施,一些“左”的现象基本上纠正过来了,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这个胜利既教育了全党同志,又没有损伤同志们的积极性。</p><p class="ql-block">现在对国内形势已基本上弄清楚了,特别是经过最近几次会议,党内大多数同志的认识已基本一致。目前的任务,就是全党团结一致,继续努力工作。我觉得,系统地总结一下我们去年下半年以来工作中的成绩和教训,进一步教育全党同志,甚有益处。其目的是要达到明辨是非,提高思想,一般的不去追究个人责任。反之,是不利于团结,不利于事业的。属于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等问题的不熟悉方面,经过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实践和探讨,有些问题是可以弄清楚的。有些问题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摸索,也是可以学会的。属于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方面的问题,已经有了这次深刻教训,使我们较易觉醒和体会了。但要彻底克服,还是要经过一番艰苦努力的。正如主席在这次会议中所指示的:“成绩伟大,问题很多,经验丰富,前途光明”。主动在我,全党团结起来艰苦奋斗,继续跃进的条件是存在的。今年明年和今后四年计划必将胜利完成,十五年赶上英国的奋斗目标,在今后四年内可以基本实现,某些重要产品也肯定可以超过英国。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成绩和光明的前途。</p><p class="ql-block">顺致 </p><p class="ql-block"> 敬礼!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彭德怀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一九五九年七月十四日</p> <p class="ql-block">“文化大革命”中有许多老干部不堪其辱而寻死自杀。但是,彭德怀忍过来了,他要“留取丹心照汗青”,他相信历史会给他一个清白。他在庐山上对毛泽东说过:<b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一不会反党,二不会自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b>就这样,经30年的革命战争生涯后,他又有15年的时间被批判、赋闲、挨斗、监禁,然后含冤而去。他是1974年11月去世的,骨灰被化名“王川”,送往成都一普通陵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