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马心语(一百零七)

老骥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马可以驰骋草原,但是你知道吗?马在蒙古舞蹈中也这么重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蒙古人民一直把马当最亲密的朋友,战友。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只有它们无言的陪伴,在加上蒙古人民是一个很会用舞蹈语汇来抒发自己对生活的热爱。这就是蒙古对马的一种尊敬。日久生情,把它提炼成舞蹈进行喧嚷。艺术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创造了艺术.舞蹈艺术主要是依靠动作.姿态.步伐以及整个身体的律动来抒发情感,表达生活的一种审美艺术。同时也证明了一个道理,艺术的源是来源于生活的,通过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家的专业精神把它提炼出来从而达到淋漓尽致的抒发蒙古人民对马的热爱和依赖。舞蹈艺术主要是依靠动作、姿态、步伐以及整个身体的律动来抒发情感,表达生活的一种审美艺术。同时也证明了一个道理,艺术的源是来源于生活的,通过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家的专业精神把它提炼出来从而达到淋漓尽致的抒发蒙古人民对马的热爱和依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在“马舞”形成之前,蒙古高原上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先民舞蹈中就已经出现了“马舞”元素。为了便于阐释,笔者将先民界定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创建蒙古帝国之前,那些居住在蒙古高原上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当中具有遗传基因和特殊血缘关系的人民。”首先是新疆蒙古族的“沙吾尔登”,“在巴音郭楞州,有关‘沙吾尔登’名词来源和解释不尽相同,其中有一种即:‘沙吾尔’是指马的一种步伐,是指人的手在跳舞时的来回拨动,或者模仿牲畜的两个前爪动作;‘登’是指弹拨演奏托布修尔时手的拨动或琴声的节奏。”据《中国蒙古族舞蹈艺术论》介绍,目前在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收集到的沙吾尔登有十多种,如小走马、大走马、黑鬃马、枣红马等。其次是呼伦贝尔鄂温克草原的“布里亚特”舞蹈,据《中国蒙古族舞蹈艺术论》介绍:“布里亚特部分区域在当今依旧保留着舞蹈与游戏,部分舞蹈动作如同打猎对象,一些如同家畜,一些如同崇敬对象。此种游戏与舞蹈主要是:库丁地区布里亚特人的‘黑山鸡舞’‘雷鸡舞’‘马舞’‘山羊舞’,在‘马舞’中,舞者表演驯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马是蒙古民族舞蹈的主要表现对象之一。表现蒙古族人民与马之间关系的舞蹈正是在蒙古民族几千年的草原游牧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与蒙古族的生态环境、社会环境息息相关。笔者将表现蒙古族人民与马关系的骏马题材舞蹈(以下简称“马舞”)界定为一种以模拟马的神态、动作或蒙古族人民骑马、牧马、驯马、套马、赛马为表现对象的民间舞蹈艺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在蒙古族舞蹈艺术中,马给蒙古族舞蹈带来了巨大生机。在《中华少数民族》一书中曾这样描述:蒙古族舞蹈久负盛名,传统的《马刀舞》、《鄂尔多斯》、《筷子舞》、《驯马手》、《小青马》等节奏欢快,舞步轻捷通过草原的马上生活提炼成的马舞,造型挺拔豪迈,步伐洒脱轻盈,再一挥手。一扬鞭。一腾跳之间都使人感到骏马的纵跃和蒙古人民彪悍勇敢的性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舞蹈作品的创作中,也经常会运用蒙古马的这一特性,来丰富作品的内容。舞蹈作品《呼唤》,正是抓住了马通人性的这一特点而编创的。舞蹈作品《斗驹》更是突显人和马之间情感的佳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马舞”是贾作光等老一辈艺术家在自己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将蒙古民族劳动生活场景中骑马、牧马、驯马、套马、赛马的动作形态进行探索、提炼、加工而形成的反映蒙古族人民情感的舞台艺术。之后斯琴塔日哈等艺术家运用经典剧目借鉴法在教材中对“马舞”动作语汇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整理后的动作语汇主要包括基本体态、手的姿势、马步、肩部动作以及技术技巧。基本体态是指身体的基本姿势与形态。主要分为2位单手勒马和3位双手勒马。其主要特点是敞胸挺背,目视远方,身体向右后侧倾。要有剽悍、挺拔、潇洒、威武的蒙古骑士形象。“马舞”的手部姿势比较丰富,包括勒马、扬鞭、提鞭、抽鞭、绕鞭、套马、牵马、拴马。这些动作语汇把蒙古族骑马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以及牧民骑马时激昂、自豪等情绪,都融汇于马的艺术形象之中。马步,就是用舞蹈步伐模拟马的各种姿态和动作。包括立掌步、踮步、跺步、踢腿步、吸腿步、刨地步、走马步、撩弹腿步、索恩步、抬腿步、跑跳步、打点步、躲闪步、奔驰步、才布日步、3位横错步、卷身套马步、上马和下马步。这些动作语汇有时模拟马悠然自得地漫步,有时模拟马风驰电掣般的飞腾,是蒙古族“马舞”创作及表演中不可或缺的动作元素。富有表现力的肩部动作是“马舞”的特征之一。包括硬肩、柔肩、碎肩、耸肩、绕肩、甩肩。随着脚上马步动作和手部姿势的变换,骑士的肩部也会做出不同的动作。如勒马的动作会配合着硬肩的动作,表现牧人骑在马上一种轻松自如的状态。“马舞”的技术技巧更为灵活多样,有勒马空转、勒马大跳、勒马翻身转等。其动作炫示骑士骑马的高超技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至今“马舞”以及蒙古族其他舞蹈作品所显现出来的艺术品格和美学特征,大多都是对此前长期积淀而成的既融合着时代审美理想又蕴含着民族精神的作品的继承与拓展。不同点在于当代舞者在新的时代感召下,选取了不同的角度进行创作,从而呈现不同的风采而已。换句话说,如果没有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一批较为成功的舞蹈作品的诞生,就不可能有今天蒙古族舞蹈的繁花似锦。如果没有“马舞”作品以及马文化的熏陶,就不可能有今天蒙古族舞蹈独特的美学风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马刀舞就是蒙古舞的一种 、蒙古族舞蹈的特点是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独特。动作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迈,步伐轻捷洒脱,表现出蒙古族男性剽悍英武,刚劲有力之美。蒙古族舞蹈久负盛名,传统的马刀舞、鄂尔多斯、筷子、安代、布利亚特婚祀、驯马手、小青马、盅碗舞等,节奏欢快、舞步轻捷,都表现出了蒙古族劳动人民纯朴、热情、精壮的健康气质。保留节目有"筷子舞"、"马刀舞"、"驯马舞"、"盅碗舞"、"挤奶员舞"、"鹰舞"、"牧民的喜悦"、"祝福""鼓舞"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蒙古人对蒙古马非常珍爱,对众多的蒙古马的习性和爱好了如指掌。马的形象不仅是外形的模拟,更是把马的特征和牧人对它的深切感情融记于舞蹈动作中,走马步、跟马步、跑跳马步、摇篮步。跟踏步、颠步等都是模仿马的步态。蒙古族舞蹈最具特色的动作之一就是肩部的动作:抖肩、耸肩、硬肩都是源自于蒙古族人们日常生活中在骑马过程中的颠簸,从而使这一在马背上独有的随意动作,渐渐被人们所艺术化,通过多年来的发展变化,成为蒙古民族舞蹈独特的民族艺术风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变化与发展,马在蒙古族舞蹈作品的表现方式也变的更加丰富,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与发展。舞蹈作品《米利嘎》中的勒马翻身转就是在贾作光老师原有的基础上再度创作的技巧。使该技巧在难度与速度上有了提高并让更多观众所认可,群舞《飞鬃马》也是一样,它以姑娘们飘扬的长发和英姿飒爽的舞姿生动的刻画出“飞马”的形象,展现了草原万马奔腾的磅礴气势。这充分的说明蒙古族舞蹈中以马为创作元素无论在形象上,情感上,还是在内容上都非常感人,使舞蹈产生特殊的美和充分的感召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从马舞动作语汇的基本风格来看,男性舞蹈和女性舞蹈是不一样的。男性粗犷豪迈,如舞蹈《驯马手》,舞者出场上身向前俯,右腿弯膝向后抬至90°,右手向前甩出做“套马”状,左手握杆,目视前方。套住马之后重心突然移动至右腿上,左脚用脚后跟蹬地,双手斜拽套马杆,表示将马拴牢。舞蹈再现了蒙古民族独特的生活场景以及驯马手驯服生马的过程,通过“套马”“勒马”“拽马”等舞蹈语汇展现了年轻牧马人的粗犷与豪迈,彰显了蒙古族牧民的勇敢、智慧与顽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与男性相比,女性马舞的风格也很鲜明。首先是刚柔相济,如舞蹈《马背上的女人》,舞蹈开场时舞者小臂从外边向里弯回来并由上往下绕一圈后伸出去,以此连续做,在连续的绕臂动作后,舞者右手向右侧弯肘伸出,掌心朝上,左手4位弯肘提起,目视右手,最终形成4位脚上的“套马动作”(侧套)。创作者将绕臂的柔美动作与套马的剽悍动作融合在一起,给人以一种柔中带刚之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马舞之所以影响着蒙古族舞蹈的风格,在于它独特的文化内涵。如,蒙古族人民用“马舞”来表现宗教信仰、生产生活、民族迁徙、民族战争、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等,这些老一辈艺术家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值得我们这样世代相传下去。再者, “马舞”中蕴含的坚韧、勇敢、奉献、向上、乐观的核心理念,一直不断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行为规范以及道德品质。然而,舞蹈毕竟是艺术。表演者和观赏者可以将自己的内在思想感情与“马舞”的动作语汇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达到自身情感的完全释放,从而感受舞蹈带来的快感。</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总的来说,蒙古族舞蹈有其完整且独特的风格特征。蒙古族人民在与自然斗争、野兽搏斗、疾病抗衡以及竞技比赛中,对于力量的渴求与成功的期盼,让其树立了“剽悍”“雄健”的审美理念。蒙古族人民喜欢骑着马奔跑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享受那种无忧无虑、不受束缚的自由。这种不纠结于细微之处的情感表达,使其舞蹈构成了“豪放”“洒脱”的风格特点。蒙古族的女性淳朴善良、温柔贤淑、坚强勇敢,因此蒙古族女性舞蹈既蕴含着坚强与力量又体现着优美与舒畅,进而构成了一种“端庄”“典雅”的风格特征。蒙古族是一个充满热情与活力的民族。他们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热爱劳动,很多牧民生产劳动的场景都被艺术化地搬上了舞台,形成了“热情”“欢快”的风格特点。尽管人们都在歌颂草原风光,可是现实的草原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轻松惬意!居无定所的生存环境要求蒙古人独自承受一切困难并且坚强地生活。所以,蒙古舞蹈中也蕴含着一种“深沉”与“悲壮”。总之,马在蒙古民众的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升华。它是蒙古族民众自古形成的恒定的心理积淀的一种表现,是蒙古人的审美和思维的一种体现。他们在马身上寄托和传乘着美好的理想追求。如今,马已是英雄的象征,是蒙古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蒙古马在蒙古人心中如日月星辰。呼和浩特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在市中心的博物馆门前飞腾的蒙古马雕塑,似可看作城徽。不仅呼和浩特,内蒙古许多城镇也都有不同的骏马雕像。在各种文化作品中以骏马为对象的作品难以计数。蒙古马已成为蒙古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承者。所以我们应该把这古老传承下来的舞种继续传下去。使蒙古族的舞蹈艺术又更广阔的发展,被全世界所有爱好舞蹈艺术的人们所接受。让这个“草原明珠”更加灿烂辉煌,取得更高的成就。</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