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2024年12月15日(星期日),太阳的光照暖和了站院巷的每个角落,星期天,街道上的行人也比往日稍微多了一些,临街门店进出的客人也比往常多了几个。</p> <p class="ql-block">自我有记忆以来,对站院巷发生的事情听闻过50多年时间。最早听到的是一件某街长被抓的故事。解放初,某街长引公家人到各家抓特权分子,上面下达了45个名额,街长负责在北街站院抓了44个人,街长随即向某公管汇报:封建特权分子齐齐挨门抓完了,再没有分子可抓了。某公管说:把你算上任务就完成了,随即某街长也被抓了进去。</p> <p class="ql-block">静宁县城是静宁县的经济文化中心,站院巷靠近电影院,距离县衙门不远,算是静宁县经济文化中心的中心。老一辈人都曾在站院回民小学读过书,骨子里多多少少流淌一点儒家的基因,为人谨小慎微,以礼相待,但是都喜欢给对方起一个外号(站院巷人叫妖号)。我们这辈(60后)的人,不知道街坊邻居老人的名字,却知道街坊邻居老人的外号。前些年,我的伯父从新疆回老家静宁来探亲,在街道上遇见了一个曾经的熟人,相互问候的时候,对方记不起我伯父的名字,伯父笑着说:“哎呀!我就是大沟子王师。”,对方才恍然大悟,随即相互畅谈往事,不亦乐乎。我很小的时候,奶奶让我去巷子里的一个太太家拿些东西,我问奶奶去那个太太家?我奶奶说:“拖年(nian)太太家”我瞬间就明白了。街道上还有好多老人和街坊亲戚,都有外号,有街杠爷爷、哈巴爷爷、pia子嘴爷爷,爷爷辈的外号都很有特色,恰如其缝,犹如量体裁衣,个人定制一般。解放前,站院巷的老一辈人,喜欢在寺门口牌坊的月台上晒太阳,把给熟人起外号作为一件愉悦事情,好多回族妇女,看见寺门口的月台上有人晒太阳,都不敢从寺门口过往,怕举止稍有不慎,就背一个外号传遍街头巷尾。我在站院巷的辈分很小,只要是年长的回族老人,都是我的爷爷辈,见人就叫爷爷、叫太爷,作为一个小小辈的我,不敢对他们的外号深究,尤其那些太爷、爷爷辈的人,大都归真成了亡者,我更不敢拿亡者的外号作笑,我谨作为对过去年代和老辈人的怀念,若有不妥和伤害,我躬身道歉,请多多谅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