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12班第14讲 友情观 遇见另一个自己

春晓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上一讲亲情,我们在这种爱的依恋关系里完成了自己对爱的初始化的理解和体验,所以我们爱自己身上的品质,也就是爱父母身上的品质,其实我们责怪自己的理由,也正是责怪父母的理由,弗洛伊德的这句话深层次的揭示了我们潜意识的动机,在潜意识里面我们形成了这种对爱的深层的理解,所以从亲子观的角度来看,我们对爱的一切理解体验,初始化的状态都是从父母这儿开始的。</p><p class="ql-block"> 那么友情呢,小时候听到比较多的就是朋友多了路好走,还有一句话就是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是在我的初始观念里面关于友情的理性认知。朋友交多了,将来路好走,选择的机会空间会多一点。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所以需要去交朋友,这是对友情观最初的理解。慢慢随着年龄的增加,阅历的增加,对于朋友这个词的体验和思考不断的会有一些新的认知。最初的这个认知是有了朋友选择的机会,空间大了,事儿就好办了,甚至努力的考一个大学,就是为了交到一些更加志同道合的朋友,未来让你路更好走的朋友。</p><p class="ql-block"> 深耕班听到现在,参加过家训营和高端课的,我们对于友情朋友的认知可能又会形成一些新的观念。朋友多了路好走,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句话本身揭示了友情的一些附加值,因为交朋友多了,互相帮忙,互相协助,互相支持,能够多一些机会和空间,在外边得到更多的陪伴力量,这是友情的附加值,是友情产生的社会价值。</p><p class="ql-block"> 关于友情的本体论价值,我现在的认知是,友情可以让我们走向另一个自己,朋友是我们有机会遇到的另一个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达到一个层次更丰富,更丰盈,更加丰盛的这样一个的自己。歌德说:朋友就是另外一个自己。我更加倾向于歌德的这个观点,我真切的感受和体验朋友就是另外一个自己,他会让你变得层次更丰富,生命更加的丰盈,这就是我对于友情的认识。未来还会不会变也不知道,40多年来现在沉淀下来我的友情观就是这样的。所以歌德的这句话我会有很深的共鸣。</p><p class="ql-block"> 顺<b style="color:rgb(237, 35, 8);"><u>着这句话再往下看,其实它的根在亚里斯多德这儿。亚里斯多德把友情认为是很高形式的爱,人从本性上来说是社会行动,所以我们要选择跟其他同伴建立亲密关系,生活在一起,最终的目的是达到个体的丰盈,所以他认为爱就是个体为了彼此生命的丰盛而建立起来的纽带。</u></b></p><p class="ql-block"> 我一直不断的回顾我和表哥之间的友谊,一直不断的在丰富和重新认知它。小时候希望跟他在一起玩儿,不愿意分开,待在一起感觉很好,虽然有时候也会吵吵闹闹,但是不愿意分离,一旦他要回家上学,心里边儿就觉得空落落的。所以表哥每次回到县城里上学都教会了我沉思,我有好长时间心里边儿就跟缺了一块儿似的,特别的孤单。又一听到说他什么时候要过来,什么时候放假了,什么时候能够到县城去找他,我就有那种望眼欲穿而又喜悦的心情。两个人每次见着又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待一两个月是待不够的,所以我姑妈经常问我,从小到大,你们两个总是有这么多的话说,说了这么久也应该说完了吗?你们俩哪有那么多的话题聊呢?到底在聊点什么?说真的,我们有目的的去聊点什么?好像也没有,到现在也总有说不完的话。而且一见面,通过对方的眼神就能感觉出来,会心的一笑。</p><p class="ql-block"> 其实我和表哥身上,我俩在本性上是更相近的同类,虽然小时候老不承认,在我姑父看来我表哥属于犟嘴派的,我属于软抵硬抗派的,就是嘴上不说,心里边儿老有主意,认为我俩是完全不同的人。实际上我表哥身上其实隐含了我内心的渴望。比如说他经常跟父母犟嘴,犟完嘴,姑妈让我去说说表哥。我会怎么说呢?我一般会指责他,就是你爸你妈多么爱你,你跟他们那么说话合适吗?你都长这么大了,还让他们操心,合适吗?你讲的很多话明明是没有道理的,你还在那儿犟,你都挨了多少次打了?因为犟嘴,为什么还死性不改呢?我这一番说教完之后,心里边儿觉得讲的好。 如果让我去犟嘴的话,我是不敢犟的!我想不想像表哥那样去犟嘴?特别的想,我也特别想向家长顶两句嘴。但是我搞不明白,我表哥犟嘴的时候不用打草稿,说什么样的话跟条件反思似的脱口就出来了,而且犟嘴还犟的挺有才气。他犟嘴的一些词儿我都想不出来,他犟嘴的水平艺术造诣我是达不到那么精彩的,内心里是想犟嘴的。</p><p class="ql-block"> 第二是没有他那个勇气,一犟嘴就害怕挨打,嘴上说你不应该犟嘴,犟嘴是不对的,有时候我姑妈没有给我什么指示,我也会说。说完之后从来没有告诉他,其实我内心深处是很欣赏他犟嘴的,我也想犟,只是没有那个水平,更没有那个勇气,所以在内心里有时候也很同情自己,甚至自己的某些不敢做的东西,其实心里边是这么想的,不敢做,然后我表哥是敢想敢做。我发现我在我表哥身上看到了一个更有尊严的自己。虽然他犟了嘴,挨了打,经常以卵击石,但是他身上展现出来的那种精神在我心里是闪着光的,我是仰视的。</p> <p class="ql-block">  初中的时候表哥留了个郭富城头,全家人都反对,都看不惯,没有吹风机,我表哥天天用手捏头发,硬是把头捏成了郭富城头,坚决留长发。我那时候是留不了长发的,我的头发很短,是个小寸头。所以当着大人的面,我经常说我表哥,你看你留这个头,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就跟个二流子似的,跟一个社会青年一样,你留这么长的头发,天天把功夫都花在捏头发上去了,你还哪有时间去学习呢?哪有时间去干正事儿呢?经常我就是像家长老师附体一样,讲这样的话,讲完之后自己到厕所里边把门反锁,我头发是寸头,但是对着镜子使劲儿的从中间去劈几根很短很短的毛,不停的往中间弯。其实在内心里边儿是特别认同我表哥敢留个郭富城头,而且为了留这么个发型那么执着,那么叛逆的精神,敢跟权威叫板。我是惧怕权威的,我表哥对权威是你不让留,坚持做自己,我就不敢坚持做自己,只敢躲在厕所里捏那两根头发,想着自己也是长发飘飘的郭富城头。像我妈,像我爸,像我二哥,如果他们说我像个二流子,我也想像我表哥那样指着他们说,你们懂不懂得欣赏,知不知道什么叫个性?你们的审美太老土了,你们没有审美能力,就学会一件事儿,通通学会闭嘴。我就不敢那样说。</p><p class="ql-block"> 有时候两个人会一起约定一个事儿,说捣蛋的事儿是咱俩一起参与,都同意了的,回家我爸要问起来,我们要怎么说,你不可以默不作声,我俩要一起反抗。我听我表哥说的很对,心里是认同的,有时候还掩饰一下,把表哥当成姑父喊他一下试一试。我看着表哥,把表哥当成他爸,我能喊出来。我说我们就是要玩儿,我们就是要做自己,我们就是要反抗,你们说的不对,你们这么不公平。我哥说就这么喊啊!然后我一回家,看着我姑父一生气,眼睛一瞪,我也害怕,实在喊不出来了,说姑父你说的也对。每次我表哥都说我叛变了,其实我没有叛变,从来没有叛变,我在心里边一直是深深的认同他的,只是真的没有那种勇气。我表哥挨打了就会恨我,说我没有跟他站在一起,1秒钟的时间都不到就叛变了,站在了家长的立场上,背好的台词也没有喊出来。我老是跟表哥讲我是站在你这一边的,我不敢跟他们喊,你也少喊吧!我们弄不过他们,结果也不好。你这样喊完之后,咱俩玩儿的时间更少了,被管的更死了,看的更严了。我其实一直觉得我跟表哥在本性上是同类,而且我们之间一直有着互惠的善意,本性上是一类人,所以一直没有喊出来。</p><p class="ql-block"> 我的叛逆来的比较晚,到高二结束的时候才开始叛逆,越来越像我表哥,我憋在嗓子眼儿里的一声老喊不出来,到高二结束的时候终于喊了一声,冲着我高二的班主任老师喊了一声,说完之后拿着书就走了,然后辍学了。轮到我表哥来说我了,说你看你好好的,成绩也不错,还是班长,咱们全家人都对你给予了厚望,你突然辍学,你也不能真搬着书走啊,你就把自己的前程给耽搁了!你是咱们家里面最有希望考上大学的人,你怎么就这么走了呢?就像我初中的时候冲他喊一样,他也很激动,很生气,说完了,又说你也别难过了,辍学就辍学了!喊的好,辍学辍的好,老师要是这样教我,我早就辍学了, 不管上学还是辍学了,哥都支持你。而且你有没有发现这次你很有血性,很有骨气,特别像个男人,敢于跟权威叫板,敢战斗,换成我可能都没有这个勇气。其实我特别想告诉表哥,我的勇气是从他这儿来的。</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u>所以说到友情,我们俩从小到大,我总是从我表哥身上的友情看见另一个自己,在这样的友情里,我看到了有一天还敢喊出来,自己还敢叛逆,还敢反抗的这样的自己。而且我从表哥身上还遇到了另外一个诚实的自己。</u></b></p><p class="ql-block"> 我表哥不会撒谎,他要是试着去撒个谎,首先还没有撒谎呢,捂着嘴,那个眼神就跟做小偷似的,咯咯的就笑出来。笑完了,人家还没有逼供呢,他就说其实我骗你的!有时候你跟他说替我圆个谎,怕家长吵,最后发现出卖你的全是他。你得经常生气问他,为啥让你替我圆个谎?你把我出卖了呢?他说:我妈那个眼神,你没有说话,他就能看明白你心里想啥,说没说话,其实没啥区别。他赶紧给自己辩解,越辩越生气。</p><p class="ql-block"> 沉下来想一想会发现这是一种美德,因为他不撒谎,他有啥说啥,哪怕挨打他也说实话。其实我觉得这些东西在我的心里是深深的认同的,我认同表哥身上的这种诚实,对朋友特别真诚。我在骨子里希望自己也成为这样一个人,尽管因为他一次次的不会撒谎把我出卖,叫我受了不必要的责怪和损失,但是你从他身上也看到了自己内心里的另一个渴望,多么渴望做一个诚实的人,学习不好,考试不好,做了什么丑事儿就能够诚实的给家长反馈,不必要的遮遮掩掩,甚至被家长一顿奚落,一顿批评,一顿打。我能够坚持诚实的做自己,心里其实对表哥身上的这种品质是深深的认同的。</p><p class="ql-block"> 你跟他在一块儿发现他整天扯着嗓子唱那些流行歌曲,我也会跟他讲,整天唱那些不正经人才唱的流行歌曲。结果看着他在那儿唱着,其实心里也有一种深深的认同,虽然嘴上说他唱些不正经的歌,但是心里也想唱。而且虽然我说他不正经,但是我表哥从来没有生气,因为这个嫌弃我,他还问你想不想唱?你想唱,我教你水手星星点灯,教对你爱爱爱不完。我俩就一起唱,发现自己也那么渴望唱流行歌,哼这些小调成为这样一个人。</p><p class="ql-block"> 我表哥其实是让我发现了自己内心里那种最深的情感冲动,最深的渴望,总是让我很惊讶的发现另一个自己,甚至在未来的路上真的遇见了另外一个自己,真的成了那样一个人,你在唱着歌。我俩现在也会学一首新歌,在山里边儿你一句我一句,我表哥很爱很耐心的教我唱歌。 </p><p class="ql-block"> 那次我逃学了,我大姑父在家里给我两个录口供,然后说都干嘛去了?把我俩绑着手,挂个黑板,前面的黑板上写着逃学可耻,弄我俩去游街,经常回忆起来这一幕,在我们出生的那个年代,我们兄弟俩为经常游过街而感到自豪,说我俩都是游过街的人。我知道我大姑父带着我俩去游街的时候,心里第一反应是,我表哥能不能反抗一下?因为我也想反抗,但是不敢反抗,我表哥反抗就是问了他爸一句,你怎么不敲个罗呢?我俩一边游街,你一边敲个罗呗!我就想讲的那么精彩,反抗的这么有骨气,敲个锣真的很丢人。但是你真的走下楼到外边儿去游街的时候发现,逃学这件事儿也没有多丢人。有人要问为啥要绑着?我姑父说:游街目的就是让丢丢人。说实话,我跟他在一起不觉得丢人,我俩一起游街,不觉得丢人,一个人游街会觉得丢人,只要跟表哥在一起游街也不丢人。在我大姑父的想象里,我们应该感到特别羞耻,丢人才对,下次因为这种羞耻感,就不逃学了,以此为鉴。</p><p class="ql-block"> 但事实上我俩游回家后回到屋里,我大姑夫一推门,我俩切换成忏悔的表情,问丢不丢人,我俩几乎不用对台词,告诉大姑父,说这是丢人的,以后不逃学了。门一关1秒钟又切换回来了,我俩实际上聊的是那会儿没有一点儿羞耻心,我俩游街的体验就这么被绑上了,挂个黑板,上面儿写着逃学可耻,咱俩是小孩儿,你说他那么个大人领着咱俩去游街,他就没有一点儿感觉吗?谁更丢人呢?我们俩就开心的笑了。以后说再游不游了?肯定不想游了,但是我大姑父想象出来的那种羞耻感,或者因为游街变得更加自爱了,并没有因为游街而变得更加自爱,因为这种羞耻感而变得更加自爱了。</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变得更加自爱的是友情,这种友谊就是你跟他在一起感觉都是有尊严的,你能像人一样有尊严,尽管像犯人一样去游街了,但是因为友谊因为这种友情,你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还是个人,自己依然有做人的尊严感,因为这个东西才愿意去表现更好的自己,自己还是个人,依然有做人的尊严感。<b style="color:rgb(237, 35, 8);"><u>所以在那个年代,亚里士多德总结了说:真正的友谊一定能让你获得两样宝贵的东西,第一个是自爱,这种自爱获得是因为你在这个人身上能找到一种做人的尊严感,为此你更愿意表现出更好的自己;第二就是自知,朋友就是一面镜子,一个好的友情里面,你能从对方身上看到自己,他就是一面镜子,让你看到了很多你想做不敢做的,或者你本性上就有的自己,否则这些东西你不通过这面镜子,你心里边儿的很多东西在本性上是有的,但是你觉察不到,我们必须借由这样一面镜子才能觉察到。</u></b></p><p class="ql-block"> 自爱和自知是好的友谊和好的伙伴关系里我们足以收获到的东西。 但是在我大姑父看来,我们这种再也不逃学,我们要改掉我们的缺点毛病,是因为我们真的改变了,我们骨子里的很多东西真的变了,其实不是。其实是即使你跟你的好朋友跟你的同类去游街,他都不会否认你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包括很多辍学的孩子,他们在一起并不会因为辍学,他们不在一起玩儿,他们都不上学了,而怎么样。他们只要在一起,他们能活出来人的尊严感,而且他们在一起反而更容易让他们表现出更好的自己,甚至最好的自己。他们在一起也让他们成为在情感上不断的自知,互相成为一面镜子,而成为更好的自己。所以我看到以前辍学的孩子们,你看到他们在一起,家长说担心的这些不上学的孩子在一起会变得更差,我观测到的结果是他们变得更有尊严,变得更加自爱,而且他们都会因为这样一群人在一起而努力的表现出更好的自己,他们能在对方身上觉察到自己心里边儿有本性上的但是不敢表达,不敢表现的这些东西。</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u>亚里士多德还说过一句话,他说教育其实并不能改变人性,不能改变人的本性,只能改良人性。其实好的朋友关系会让你在对方面前不断的改良自身,而不是说在本性上真的改变了。我们在个体本性上并没有改变,你还是这个人,他还是那个人,个体本性并没有改变。所以在这种互惠的善意里,我们在本性上是同类,更容易产生视域融合,只是让我们在好的友谊里不断的去改良自己。</u></b></p> <p class="ql-block">  我姑妈经常让我跟表哥比较,两个人比一比,看谁的作业完成的快,看谁下一次考试考的好,看谁更加自律。其实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跟表哥两个基本不形成这种比较关系,比如说表哥做好了,我会特别的为表哥高兴,我考上大学,表哥会特别的高兴,不会因为对方好了而觉得自己不好,我们是同类。在真正的友情里,我们确实是同类。你就是跟他比,输了也不会有挫败感,比赢了你也不会觉得他怎么样,甚至他有时候说你太笨了,太慢了,并不是贬低我,只是一种跟我开玩笑式的接纳。</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相处的时候也不害怕把你的缺点暴露给他,你身上的不足,他身上的不足,不会介意这些,自己身上的短处也不会遮掩,觉得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呈现。甚至我们的观念里这些缺点毛病都是可以交流聊天或者是开玩笑的,而且聊起来那么饶有兴趣,津津有味,乐此不疲,让外人或家长听一听,觉得这两个人不嫌丢人。这么赤裸裸的连自己的缺点都开对方的玩笑,仿佛我们身上的这些缺点不是缺点,他只是一个特点。</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对于友情的体验。有一句老话叫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什么叫知己?其实就是另一个自己,这个知几是你只是在这样的对象上让自己更丰富了。真正的好的友情,不管是上学还是不上学,有成就还是没成就,读过书还是没读过书,你都会有机会在他身上遇到另外一个更好的自己。董博士说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它里面是有必然性在里面的。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看,在这种个体性里其实是同类,用我表哥的话说,你考上大学了,一俊遮百丑,什么意思呢?咱两个调皮捣蛋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唯一不同的是你考上大学了,你一俊遮百丑,你成了所有人眼中的好孩子,你辍学的事儿,捣蛋的事儿,谈恋爱的事儿,逃学的事儿,游街的事儿,你写那一堆检查里的事儿,从小到大没少干过坏事儿,没少干哪一件了,但是你一俊遮百丑,我没考上大学,我的这些缺点就会放大,我表哥多么自知。</p><p class="ql-block"> 实际是这样的,在本质上我们没有什么不同,我们属于在个体性上更接近的同类。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在对方身上都使得自己变得更加丰盛,我表哥也越来越好,我觉得我的人生也越来越好,而且我们从这个友谊里沉淀下来很多品质,到现在在各自的生活轨道上都是难能可贵的,我表哥身上好的东西,对我日后的成长,对我日后的发展,包括我的社会化,我拥有更多丰富的这种个体性,作为一个社会属性的人这种外化和延展,其实表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p><p class="ql-block"> 一直到现在我也是表哥的骄傲,觉得我有特点,有个性,闪烁着很多闪光的东西,其实也是他身上的很多品质。所以我考上大学的时候,我表哥恨不得把我介绍给全世界,几乎他认为好的朋友都要请我去见,一见到人家说:我表弟,大学生,考到河南师范大学了。看他那个表情,他的眼神,他的肢体语言就跟他考上大学一样。所以碰到有跟他开玩笑的说:是你表哥考上,又不是你考上,你神气啥?他的那种感觉就跟介绍他自己一样。我后来大学回来参加工作,他跟朋友介绍的时候都很骄傲,就跟介绍自己的感觉,这是友情。人和人之间很神奇的奇迹,看似偶然,实际上里边有它的必然性。</p><p class="ql-block"> 我想到了深耕班这样一群人聚在一起,有时会聊一些不着五六的东西,会聊一些很理想化的东西,会聊一些超出生活本身的东西,会聊一些很远很远的东西,而且在深耕班这么多期了,大家一路走过来,经常在一起交流。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我们一定在本性上是有相通的地方。看大家写的作业,每个人的风格都不一样,但是你能从里边儿看不到太多的比较,大家不是一定要跟谁比,怎么样。就跟我表哥看到我考上大学一样,大家是那种祝福,互惠的善意。</p><p class="ql-block"> 耕友们还有的刚开始写作业的时候,表述不怎么完整,语言词汇,还有对课程的梳理,没有那么好的时候,也没有那种很深的自卑感,因为你一旦写了作业发到群里,其实这里就有一群同类在本性上相通的人,似乎每个人不一样,每个人都有他独立的个体性在里边,<b style="color:rgb(237, 35, 8);"><u>我也看到了深耕班每个人都在伙伴身上不断的遇见更好的自己,每个人的身上其实都内涵着另外一个自己。深耕班的老师同学,都让我们在这种友谊里学会了这种自爱,这种友谊里让我们更加的自知,如果他往这个方向走,深耕班的这种友谊完成了一种本体论上的友谊。而不仅仅是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他已经超越了这个世俗的价值观,友情观。就是出现了一个本体论上的友谊,靠近了歌德和亚里斯多德的友谊观。这种友谊观也是我现在这个年龄特别深切认同的一句话:朋友是另一个自己,在这种的友情观里边,我们遇到了另外一个自己。</u></b></p><p class="ql-block"> 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第一自爱,强化了我们自身的尊严感,让我们表现出更好的自己;第二是自知,在情感上的自知的一面镜子。在本性上朋友与我们是同类的人,让我们看到了,哦,是这样的自己,一种深层的需要,一种更丰富的情感,自己还有这一面,自己还有这个特点,自己还有这个能力,自己心里还有这种深深的匮乏,自己还有这种渴望,还有这种欲求。所以在深耕班的这种友谊里边,我们都遇到了另外一个自己,我们也得以成为更自爱,更自知的一个更好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我讲的我和我表哥的这个友谊如果扩展一下,其实就是一种深耕伙伴的这种情谊。所以在很多深耕学员家长身上,大家在私底下交流的时候,脑袋里已经远远超脱了家长的概念家长的范畴,里边儿沉淀出很多友谊,从大家身上我得以看到另一个自己。所以大家在深耕班我讲的课里边似乎也找到了知音,也看到了自己的另一面。我知道好多学员开始读书,甚至触碰一些哲学类的书,触碰中西方文化比较这个领域,本来是为了做个妈妈,做个家长,不小心把自己整成了波伏娃,把自己整成了一个女哲学家,在这里边是有本体论的友谊在的。感谢我们在对方身上遇到了另外一个更好的自己,这是我的友情观。</p><p class="ql-block"> 友谊是人社会化一个必要的途径,反过来如果没有办法在别人身上看见另外一个自己,没有这种朋友,我们很可能就会被自然人个体性的这种单薄性给压垮,整个社会化过程就完不成了,所以朋友也是我们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必由之路。朋友多了路好走,从这个意义上这句话完全是正确的。</p> <p class="ql-block">  我姑妈经常让我跟表哥比较,两个人比一比,看谁的作业完成的快,看谁下一次考试考的好看,谁更加自律?其实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跟表哥两个基本不形成这种比较关系,比如说表哥做好了,我会特别的为表哥高兴,我考上大学,表哥会特别的高兴,不会因为对方好了而觉得自己不好对。我们是同类,在真正的友情里,我们确实是同类。你就是跟他比,输了也不会有挫败感,比赢了你也不会觉得自己怎么样。甚至他有时候说你太笨了,太慢了,他并不是贬低我,只是一种开玩笑的接纳。在我们相处的时候也不害怕把你的缺点暴露给他,你身上的不足,他身上的不足,不会介意这些,自己身上的短处也不会遮掩,觉得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呈现。甚至我们的观念里这些缺点毛病都是可以交流聊天或者是开玩笑的,而且聊起来那么饶有兴趣,津津有味,乐此不疲,让外人或家长听一听,觉得这两个人不嫌丢人。这么赤裸裸的连自己的缺点都开对方的玩笑,仿佛我们身上的这些缺点不是缺点,他只是一个特点。这是我对于友情的体验。</p><p class="ql-block"> 有一句老话叫人生得意知己足矣,什么叫知己?其实就是另一个自己这个,你只是在这样的对象上让自己更丰富了。真正的好的友情,不管是上学还是不上学,有成就还是没成就,读过书还是没读过书,你都会有机会在他身上遇到另外一个更好的自己。董博士说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它里面是有必然性在里面的。用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看在这种个体性里其实是同类,用我表哥的话说,你考上大学了,一俊遮百丑,什么意思呢?咱两个调皮捣蛋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唯一不同的是你考上大学了,你一俊遮百丑,你成了所有人眼中的好孩子,你辍学的事儿,捣蛋的事儿,谈恋爱的事儿,逃学的事儿,游街的事儿,你写那一堆检查里的事儿,从小到大没少干过,坏事儿没少干哪一件了,但是你一俊遮百丑,我没考上大学,我的这些缺点就会放大,我表哥多么自知,实际是这样的。</p><p class="ql-block"> 在本质上我们没有什么不同,我们属于在个体性上更接近的同类,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在对方身上都使得自己变得更加丰盛,我表哥也越来越好,我觉得我的人生也越来越好,而且我们从这个友谊里沉淀下来很多品质,到现在在各自的生活轨道上都是难能可贵的,我表哥身上好的东西,对我日后的成长,对我日后的发展,包括我的社会化,我拥有更多丰富的这种个体性,作为一个社会属性的人,这种外化和延展,其实表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是我表哥。一直到现在我也是表哥的骄傲,觉得我有特点,有个性,闪烁着很多闪光的东西,其实也是他身上的很多品质。</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考上大学的时候,我表哥恨不得把我介绍给全世界,几乎他认为好的朋友都要请我去见,一见到人家说,我表弟大学生,考到河南师范大学了,看他那个表情,他的眼神,他的肢体语言,就跟他考上大学一样。所以碰到有跟他开玩笑的说:是你表哥考上,又不是你考上,你神气啥?他的那种感觉就跟介绍他自己一样。我后来大学回来参加工作,他跟朋友介绍的时候都很骄傲,就跟介绍自己的感觉,这是友情。人和人之间很神奇的奇迹,看似偶然,实际上里边有它的必然性。</p><p class="ql-block"> 我想到了深耕班这样一群人聚在一起,有时会聊一些不招五六的东西,会聊一些很理想化的东西,会聊一些超出生活本身的东西,会聊一些很远很远的东西,而且在深耕班这么多期了,大家一路走过来,经常在一起交流。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我们一定在本性上是有相通的地方。看大家写的作业,每个人的风格都不一样,但是你能从里边儿看不到太多的比较,大家不是一定要跟谁比,怎么样。就跟我表哥看到我考上大学一样,大家是那种祝福,互惠的善意。</p><p class="ql-block"> 还有的深耕学员刚开始写作业的时候表,述不怎么完整,语言词汇还有对课程的梳理,没有那么好的时候,也没有那种很深的自卑感,因为你一旦写了作业发到群里,其实这里就有一群同类在本性上相通的人,似乎每个人不一样,每个人都有他独立的个体性在里边,我也看到了深耕班每个人都在伙伴身上不断的遇见更好的自己,每个人的身上其实都内涵着另外一个自己。深耕班的老师同学都让我们在这种友谊里学会了这种自爱,这种友谊里让我们更加的自知,如果他往这个方向走,深耕班的这种友谊,完成了一种本体论上的友谊。而不仅仅是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他已经超越了这个世俗的价值观,友情观,出现了一个本体论上的友谊,靠近了歌德和亚里斯多德的友谊观。</p><p class="ql-block"> 这种友谊观也是我现在这个年龄特别深切认同的一句话,朋友是另一个自己,在这种的友情观里边,我们遇到了另外一个自己。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第一自爱,强化了我们自身的尊严感,让我们表现出更好的自己;第二是自知,在情感上自知的一面镜子,在本性上与我们同类的人,让我们看到了,哦,是这样的自己,一种深层的需要,一种更丰富的情感,自己还有这一面,自己还有这个特点,自己还有这个能力。自己心里还有这种深深的匮乏,自己还有这种渴望,还有这种欲求。所以在深耕班的这种友谊里边,我们都遇到了另外一个自己,我们也得以成为更自爱,更自知的一个更好的自己。</p><p class="ql-block"> 我讲的我和我表哥的这个友谊,如果扩展一下,其实就是一种深耕伙伴的这种情谊。所以在很多深耕学员家长身上,大家在私底下交流的时候,脑袋里已经远远超越了家长的概念家长的范畴。里边儿沉淀出很多友谊,从大家身上我得以看到另一个自己。所以大家在深耕班我讲的课里边似乎也找到了知音,也看到了自己的另一面。我知道好多学员开始读书甚至触碰一些哲学类的书,触碰中西方文化比较这个领域,本来是为了做个妈妈,做个家长,不小心把自己整成了波伏娃,把自己整成了一个女哲学家,在这里边是有本体论的友谊在的。感谢我们在对方身上遇到了另外一个更好的自己,这是我的友情观。</p><p class="ql-block"> 友谊是人社会化一个必要的途径,反过来如果没有办法在别人身上看见另外一个自己,没有这种朋友,我们很可能就会被自然人个体性的这种单薄性给压垮,整个社会化过程就完不成了,所以朋友也是我们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必由之路。朋友多了路好走,从这个意义上这句话完全是正确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