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font color="#ed2308">首次游览北京什刹海剪影</font></b><div><font color="#333333"><b>—— 洪哥警影 摄影美篇</b></font><div><br></div><div>△<b>什刹海风景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东北部,由前海、后海、西海三个弓形湖泊组成,景区面积为132.8万平方米 ,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b><div><b><br>什刹海原为“三海大河”一片湖泊 ,金朝在修建行宫时,将白莲潭水域分割成南北两部分,北半部分成为什刹海 。随着漕河开挖,白莲潭成为金中都的漕运码头。在元朝时,什刹海成为京杭大运河漕运的终点。至明代时,什刹海周边开始修建寺庙、王府等,什刹海风景区雏形初现。</b></div><div><br></div><div><b>曾经多次在京读过书、培过训、参过会、旅过游的“洪哥警影”本人,诚然也就多次去过故宫、颐和园、圆明园等京城景点,可此前却没来过什刹海呢。</b></div></div><div><b><br></b></div><div><b>2024年10月15日,本人和妻子、妻弟、弟媳,这次从湖南长沙来首都北京旅游的第三天上午,首次游览了近年在获奖电视剧</b><b>《梦中的那片海》才知晓的京城什刹海。该剧中,肖战饰肖春生、李沁饰佟晓梅,演绎了在什刹海冰场相遇相识后,如何相爱相知的一幕幕军旅青春励志传奇故事。本帖前部分组照,便是咱首次游览北京什刹海的见闻剪影——</b></div></div> <p class="ql-block"><b>△蛟龙戏珠</b></p><p class="ql-block"><b>刹海地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的东北部,东起地安门外大街东侧;南自地安门西大街向西至龙头井向东接前海西街,北至羊房胡同;西自新街口北大街,由德胜门沿鼓楼西大街到钟、鼓楼,景区面积为132.8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34万平方米,绿地面积11.5万平方米。</b></p> <div>△<b>清朝末年,什刹海供漕运用水的作用彻底结束 ,岸边酒楼茶社增多,什刹海成为平民大众的主要活动场所 。什刹海风景区以名宅、府邸、园囿、门楼、寺庙、桥梁、街道等为特色。</b></div><div><b><br></b></div><div><b>什刹海风景区民俗活动也丰富多彩,如农历三月上旬的上巳春禊 、农历七月十五的中元活动等,也包括近年发展起来的什刹海文化旅游节、谷雨文化节、龙舟赛等活动。此外,什刹海地区的特色饮食众多,有苏造肉 、油爆双脆等代表美食。</b></div> <p class="ql-block"><b>△龙灯“蛟龙出海”,全长202.4米,寓意“2024龙腾四海”。</b></p><p class="ql-block"><b>广义上的什刹海包括前海、后海、什刹海、荷花市场、烟袋斜街等,北京南北中轴线的西侧自北向南的西海、后海、前海三块湖泊在元朝时连为一体,统称积水潭或称海子,又称后三海。从明代起,后三海逐渐被称为什刹海。</b></p> △<b>2005年,什刹海地区入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的“中国最美的五大城区”之一。2006年,什刹海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什刹海风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23年11月10日,什刹海入选北京市第二批水利遗产名录。</b> △<b>什刹海的名称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一庙说”;一种是“十庙说”。“一庙说”认为什刹海源于湖边原有一庙称十刹海寺,后来湖因庙而得名。“十庙说”认为在后三海沿岸曾有十座著名寺庙,因而湖泊被称为十刹海,后又按谐音称什刹海。</b><br> △<b>什刹海的主要景点包括恭王府、醇亲王府、㛃园菊园、鉴园、地安门、德胜门箭楼、广化寺、关岳庙 、银锭桥、金锭桥、荷花市场、烟袋斜街等。</b> △<b>清朝时,明代府第、亭园、寺庙大多摒弃,新一代的王府和花园开始出现,主要有柳荫街附近的恭王府、后海北岸的醇亲王府,除此之外还有成亲王府、庆王府、阿拉善王府、罗王府、涛贝勒府等。</b><div><b><br></b></div><div><b>乾隆时期,乾隆宠臣和珅得势,和珅在什刹海后海西岸月牙河围绕的岛上修建府宅,并在什刹前海中部修了一道南北向的堤岸,将整个什刹海前海分为东西两部分,这样什刹海水域就由明时期的三片水域变成了四片。</b></div> △<b>恭王府附近,保留了许多的名人故居,如,郭沫若故居,马海德故居,宋庆龄故居,萧军故居,张伯驹故居,漱溟故居,梅兰兰故居,溥杰故居,丁玲故居等等。遗憾时间有限,实在来不及进去参观也!</b> △<b>民国时期,什刹海由于连年军阀混战以及日本侵华军队的占领,什刹海多年失修。这一时期三片水泊由明时期演变为“什刹西海”“什刹后海”“什刹前海”,简称“西海”“后海”“前海”,什刹前海西侧的水泊称为“西小海”。</b> △<b>恭王府及花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前海西沿、什刹海南岸,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曾先后作为和珅、庆王永璘的宅邸。清咸丰元年(1851年)恭亲王奕訢成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 恭王府及花园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b><div><b><br></b></div><div><b>(注:游览“什刹海”这天上午,还重点参观了京城最大的“恭王府及花园”,所拍70幅组照,近日已编发专题美篇。)</b><br></div> <b>△恭王府正门对面的京城商铺</b><div><b>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恭王府已成为被8家单位割据、数百住户聚居的大杂院,有200余住户。要修复恭王府,首要任务是搬迁。在周恩来、谷牧和李岚清三代国务院领导人的关心下,恭王府腾退修缮工作历时28年完成。1988年8月恭王府花园对外开放。</b><br></div> <b><font color="#ed2308">重游北京颐和园部分景点漫拍</font></b><div><b>—— 洪哥警影 摄影美篇</b><div><br></div><div>△<b>颐和园,清朝时期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其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b><div><b><br></b></div><div><b>全园占地3.009平方千米,水面约占四分之三,由万寿山、昆明湖组成。 园中分布着点景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二十余处,古建筑三千余间,面积近7万平方米。古树名木一千六百余株。</b><div><b> <br>颐和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二年(1886年),清廷挪用海军经费等款项开始重建,并于两年后取用今名,作为慈禧太后的颐养之所。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又遭八国联军破坏,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修复。</b></div><div><br></div><div><b>2024年10月15日上午,咱与家人首次游览什刹海、恭王府,下午就近重游颐和园,只在东面园区走走、拍拍,仅占整个颐和园的三分之一也。以下是咱重游颐和园的拍片剪影 ——</b><br></div></div></div></div> △<b>东宫门现为颐和园的正门,坐西朝东,门楣檐下全部用油彩描绘着绚丽的图案,六扇朱红色大门上嵌着整齐的黄色门钉,中间檐下挂着九龙金字大匾,上书“颐和园”三个大字,为光绪皇帝御笔亲题。门前御道丹陛上的云龙石雕刻着二龙戏珠,为乾隆年代所刻,是从圆明园废墟(安佑宫)上移来的,它是皇帝尊严的象征。东宫门当年只供清朝帝后出入。</b><br> △<b>东宫门区这一带原是清朝皇帝从事政治活动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包括朝见大臣的仁寿殿和南北朝房、寝宫、大戏台、庭院等。</b><br> △<b>颐和园最突出的特色在于山环水抱的自然景观和皇家气派的宫苑建筑的完美结合,在真山、真水中进行景点设计,既突出皇家的气派,又体现了园林与山、水的和谐统一;既师法自然又高于自然,将自然美与人工雕琢巧妙地融于一体。</b> △<b>颐和园全园占地3.009平方千米,水面约占四分之三,由万寿山、昆明湖组成。园中分布着点景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二十余处,古建筑三千余间,面积近7万平方米。古树名木一千六百余株。 </b><br> △<b>宜芸馆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光绪十二年(1886年)重建。“宜芸”寓藏书之意,清漪园时为乾隆皇帝的书库,陈设精雅,颐和园时为光绪皇后隆裕的寝宫,由于建筑功能和主人身份的不同,陈设的布置有了很大变化。1979年,古建维修后,室内仅陈放家具。1992年,根据清漪园时的陈设档案布置陈设,整组院内陈列文物百余件。</b> △<b>仁寿殿(清漪园时名勤政殿)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二年(1886年)重建,在颐和园大门东宫门内,其取《论语》中“仁者寿”之意,改名仁寿殿。</b> <b>△</b><b>乾隆与光绪两个历史时期均为皇帝临朝理政之所,但陈设的物品各异,颐和园时期较清漪园时期陈设豪华很多。现殿内陈设中心部分沿续了光绪时期的原样,原殿内的文物、图书、家具,除在殿内展出外,大部分收入文物库房保存。</b> △<b>玉澜堂在仁寿殿西南临昆明湖畔而建,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筑。正殿玉澜堂坐北朝南,东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正殿后门直对宜芸馆。</b><div><b><br></b></div><div><b>后檐及两配殿均砌砖墙与外界隔绝,是颐和园中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慈禧发动宫廷政变后,曾把主张变法的光绪皇帝囚禁于此,是光绪皇帝的寝宫。</b></div> <b>△颐和园中的德和园大戏楼</b> △<b>颐和园大戏对面的德和园</b> <b>△颐和园中的德和园大戏楼建筑全景</b><div><b><br></b></div><div><b>大楼共三层,后台化妆楼二层。顶板上有七个“天井”,地板中有“地井”。舞台底部有水井和五个方池。演神鬼戏时,可从“天”而降,也可从“地”而出,还可引水上台。</b></div> △<b>大戏楼在德和园内,与承德避暑山庄里的清音阁、紫禁城内的畅音阁,合称清代三大戏台。德和园大戏楼是为慈禧60岁生日修建,专供慈禧看戏。高21米,在颐和园中仅次于最高的佛香阁。</b> △<b>文昌院位于文昌阁之东,文昌院博物馆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规模最大、品级最高的文物陈列馆。馆内设有六个专题展厅,品类涉及铜器、玉器、瓷器、金银器、竹木牙角器、漆器、家具、书画、古籍、珐琅、钟表、杂项。</b><br> △<b>颐和园藏文物有四万余件,品类几乎涵盖了中国传世文物的所有门类,国家级文物有二万余件。 颐和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b> △<b>颐和园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设计手法和意境建成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继承中国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又大量汲取了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艺术精华,蕃帝王宫室的富丽堂皇、民间宅居的精巧别致和宗教庙宇的庄严肃穆,典型地反映了中国皇家园林特有的精神追求,代表了中国皇家园林修造的最高水平。</b> △<b>万寿山建筑群依山而筑,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后山有西藏佛教建筑和五彩琉璃多宝塔。山上有景福阁、重翠亭、写秋轩、画中游等楼台亭阁。与中央建筑群的纵向轴线相呼应的是横贯山麓、沿湖北岸东西逶迤的“长廊”。</b> △<b>画中游是万寿山西部重要的一组点景建筑,它依山而建,正面有一座两层楼阁,左右各有一楼,名为“爱山”和“借秋”。中为八角两层楼阁,东西配置两亭两楼,后有白石牌坊和一座三间小殿,各有爬山廊沟通。由于建筑倚山而筑,视野开阔,循廊观景,仿佛置身画中,故名“画中游”。</b> △<b>万寿山上有景福阁、重翠亭、写秋轩、画中游等楼台亭阁。与中央建筑群的纵向轴线相呼应的是横贯山麓、沿湖北岸东西逶迤的“长廊”。</b> △<b>文昌阁在颐和国昆明湖东堤北端。原是一座城关,为清漪园的园门之一。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现存城楼为光绪时(1875-1908)重建。城头四隅角廊平面呈"人"字形,中间为三层楼阁。中层供奉文昌帝君铜铸像及仙童塑像,旁有铜骡一个,极富特色。</b><br> △<b>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诸园中最大的湖泊,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约220公顷。湖区碧波荡漾,烟波淼淼,十七孔桥横卧湖上,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划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水域,每个水域各有一个湖心岛,形成中国历代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理水方式。</b><br> <b><font color="#ed2308">△京城颐和园,此前本人多次游览过;这次重游,只在东面园区走走、拍拍,仅占整个颐和园的三分之一也!</font></b><div><b><br></b></div><div><b>需要说明的是:“洪哥警影"本人八十年代中期在京政法大学就读两年、1988年秋陪同老红军父亲回山西老家途径北京、1990年到公安部参加获奖论文研讨会、2009年两次到公安大学培训,咱多次来过故宫、颐和园、圆明园等著名景点;故这次重游颐和园,园内的万寿山智慧海、佛香阁、排云殿,苏州街、四大部洲、宝云阁、长廊、听鹂馆、谐趣园、清晏舫、十七孔桥等,也就没有逐一重游、拍摄啦!</b></div> <b><font color="#ed2308">【美篇备注】</font></b><div><b>此帖美篇,是2024年10月15日,来京旅游的“洪哥警影”本人与家人参观什刹海、颐和园时,爱好摄影的咱手持尼康D810+VR24-70,尽力避开争先恐后、擦肩而过的人流人海,漫步选拍的剪影图集。全篇组照的文字注解,摘编百度等网络资料。</b></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