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寻幽探祕尼泊尔(六)小镇风情</p><p class="ql-block">尼泊尔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自然景色,从高高的喜马拉雅山到热带的河谷雨林,从释迦牟尼佛的诞生地到诸多印度教圣地,可以讲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古蹟都有着独特的的景观,再加上年轻人喜欢的“徒步旅行”,旅游的各个方面真是应有尽有,因此尼泊尔成为了世界各国游客向望的地方。除了这些,还有一些闻名遐迩,颇具“尼瓦尔”建筑特色的小镇,也值得游览,如这次我们参观游览的杜丽凯尔与班迪布尔小镇。</p><p class="ql-block">杜丽凯尔之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杜利凯尔</b></p><p class="ql-block">到达尼泊尔的第一站就是加德满都的杜利凯尔镇,一个位于山顶上的古镇。其实这里离中国边境仅几十公里,历史上也曾是中尼商贸往来的必经之地。</p><p class="ql-block">杜利凯尔历史悠久,最早是一个普通的尼瓦尔人村庄,随着古丝绸之路(应该是通向印度的路线)的开通,南来北往的商贾都要在此停留,小村镇隨之而逐渐繁荣,形成了一个商业中心。13世纪初马拉王朝定都巴德冈并陆续修建王宫、寺庙等建筑,这里更是盛极一时。曾经长期成为尼泊尔政治、宗教、文化的中心。直到18世纪,英国殖民者的入侵,这座古都才在历史上逐渐淡去。</p><p class="ql-block">但这里古朴的风貌犹存,成为了现代人缅怀过去的绝佳场所。作为尼泊尔著名的古镇,宗教氛围浓重,以印度教为主,同时藏传佛教也相当盛行。据介绍小镇拥有大量古老且保存良好的尼瓦尔风格建筑,尤其是精美的手工木雕的门窗。可惜我们因航班的延误,只是在镇上住了一晚,没有时间详细参观游览。</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清晨,在浓重的雾霭中等待日出时,沿着公路边走边看观赏了一下小镇的风景。从山顶到山谷,沿坡修建了不少“别墅式”的小楼(大多已作为“民宿”),错落有致也别有一番风味。道旁有很多盛开的“曼陀罗”,黄色、白色倒垂的花朶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曼陀罗代表着佛教中的神秘和吉祥,这也算是弥补了我们未能参拜寺庙的缺憾了吧!</p><p class="ql-block">晨曦中的“杜丽凯尔”</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杜丽凯尔(我们居住的酒店)</p> <p class="ql-block">浓雾重重</p> <p class="ql-block">小镇的清晨</p> <p class="ql-block">自然的花园</p> <p class="ql-block">经幡随处可见</p> <p class="ql-block">也有晨练的人</p> <p class="ql-block">山丘,观赏日出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霞光初起</p> <p class="ql-block">错落有致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盛开的曼陀罗</p> <p class="ql-block">团友与曼陀罗</p> <p class="ql-block">高大的树木与扶桑花,一种自然的美</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班迪布尔</b></p><p class="ql-block">班迪布尔的历史同样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叶,当时这里是中国西藏和印度通商的必经之路。大批商人涌入了这个尼瓦族人的村镇,许多商铺、寺庙和客栈应运而生,形成了一个繁华的集镇。直到1960年普利特维公路的建成,班迪布尔失去了交通重镇的地位,回归了以往的宁静与古朴。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班迪布尔以她独特的建筑风格,古朴的民族习俗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p><p class="ql-block">班迪布尔是尼瓦族传统文化保留最完整的地方之一,这里70%的建筑是传统尼瓦房屋,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元素。</p><p class="ql-block">行走在洁净的石板路上,盛开的“三角梅”迎接着远方的客人。街道两旁大多是红砖墙、木雕窗砌就的“尼瓦族式”的楼房。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尼西合壁”的楼房不断增加,又出现了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小镇中心的寺庙、铜钟和街心花台是古香古色与现代文化的结合。登上长长的石阶可以到达山顶的观景台,天气晴朗时可以观看喜马拉雅山的雪峰。</p><p class="ql-block">小镇中有各种各样的饮食店,可以品嚐到地道的“尼泊尔美食”,也可以坐在街旁的木椅上喝着咖啡,观看纷扰世界中这个宁静的一角。</p><p class="ql-block">班迪布尔中心的寺庙</p> <p class="ql-block">镇前的大菩提树</p> <p class="ql-block">班迪布尔小镇大门</p> <p class="ql-block">小镇里洁净的石板路</p> <p class="ql-block">一侧是尼瓦族建筑,一侧是现代房屋</p> <p class="ql-block">远处的“白塔”塔尖</p> <p class="ql-block">小镇中心的寺庙</p> <p class="ql-block">小镇中心的庙宇和铜钟</p> <p class="ql-block">镇中心的花台</p> <p class="ql-block">通向“观景台”的石阶</p> <p class="ql-block">“观景台”天气晴朗时可见到喜马拉雅的雪山</p> <p class="ql-block">盛开的“三角梅”</p> <p class="ql-block">鲜花,石板路,咖啡馆像是欧洲的小镇</p> <p class="ql-block">洁净的石板路</p> <p class="ql-block">现代西式的楼房</p> <p class="ql-block">西式路灯和“尼瓦族建筑”</p> <p class="ql-block">路边的咖啡馆</p> <p class="ql-block">山坡上的住宅,看着有点危险</p> <p class="ql-block">改造过的尼瓦族人房屋</p> <p class="ql-block">国外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镇里的尼瓦族人</p> <p class="ql-block">西洋建筑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尼西合壁”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鲜花装饰的街道</p> <p class="ql-block">尼瓦尔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典型的“尼餐”,出于外国人的原因特意加了刀叉</p> <p class="ql-block">尼泊尔的人民十分纯朴好客,也都是虔诚的宗教徒,尽管大部分百姓生活贫困(城市中百姓月收入大多仅数百人民币),也有不少乞讨的老人、儿童,但极少有偷盗行为,他们也会慷慨的向寺庙捐赠钱物。小孩也愿意与游客合影,当然也有伸手要钱的,但只要100缅币(人民币5-6元)。老人们大多是坐在台阶上晒太阳,享受着安静的晚年。不知道是不是因此而被评为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p><p class="ql-block">儿童</p> <p class="ql-block">小学生</p> <p class="ql-block">中学生</p> <p class="ql-block">大学生</p> <p class="ql-block">妇女</p> <p class="ql-block">店主</p> <p class="ql-block">艺人</p> <p class="ql-block">贫民</p> <p class="ql-block">老妇</p> <p class="ql-block">普通的尼泊尔百姓</p> <p class="ql-block">尼泊尔的妇女</p> <p class="ql-block">小店主与苦力</p> <p class="ql-block">尼泊尔的儿童</p> <p class="ql-block">与可爱的儿童合影</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后记</b></p><p class="ql-block">七天的“尼泊尔之旅”匆匆而过,有点“五味杂陈”。雪山、宗教和“原生态”是这次旅游的目的与最大收获。雪山看到了,只是雾霾太重不甚清晰;印度教、藏传佛教的寺庙是看得最多的,尤其是两座大白塔颇具特色,而加德满都杜巴广场的“露天印度教寺庙博物馆”令人震撼;可惜的是释迦牟尼佛诞生地的“蓝毘尼”没能去;而尼泊尔的“原生态”之旅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坐“独木舟”,骑大象穿越原始森林,看到世界上仅剩不多的“亚洲犀牛”是这次行程中最为园满的一项了。</p><p class="ql-block">然而这里也有尼泊尔“原生态”的另一面,脏乱差的城市,贫穷落后的生活,十二万分差的交通,还有极不准时的航班等等。特别是大巴车上长时间“360度”无死角的颠簸,真是有点难以忍受。年迈而身体不太好的朋友真不太适合到尼泊尔旅游。希望尼泊尔在保护好原生态环境的同时,能尽快改善交通旅游设施。</p><p class="ql-block">空中俯视加德满都</p> <p class="ql-block">加德满都机场</p> <p class="ql-block">加德满都机场附近街道</p> <p class="ql-block">颠簸不平的道路</p> <p class="ql-block">加德满都到奇特旺的公路</p> <p class="ql-block">路边的餐馆</p> <p class="ql-block">途中休息站</p> <p class="ql-block">2015年大地震后的加德满都</p> <p class="ql-block">“猴庙”平台眺望加德满都</p> <p class="ql-block">加德满都市中心街道</p> <p class="ql-block">加德满都老街是保留尼瓦尔建筑最多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老街上的尼瓦族人旧宅</p> <p class="ql-block">老街上的寺庙与白塔</p> <p class="ql-block">街道一景“一团乱麻”的线</p> <p class="ql-block">艄公</p> <p class="ql-block">搬运工</p> <p class="ql-block">贫民房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