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3-14十朝史迹寻访之旅第十三期,十四期,南京抗战篇。</p><p class="ql-block">一、主题内容</p><p class="ql-block">寻访南京国际安全区六界,指认难民营地点,了解拉贝等国际友人的义举</p><p class="ql-block">活动领讲:许晶老师</p><p class="ql-block">二、寻访时间和集合地点:12月13日,12月14日两天。</p><p class="ql-block">12月13日:</p><p class="ql-block">集合时间:上午9:00—12:00</p><p class="ql-block">集合地点:江苏路广场(在山西路鼓楼区委附近:先锋书店旁);</p><p class="ql-block">路线:从宁海路5号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总办公处出发,至小粉桥1号拉贝故居结束。全程约6公里;</p><p class="ql-block">12月14日</p><p class="ql-block">集合时间:上午9:00—12:00</p><p class="ql-block">集合地点:地铁一号线珠江路站1号出口。</p><p class="ql-block">路线:从小粉桥1号拉贝故居出发,至西康路33号美国大使馆旧址(西康宾馆)结束。全程约7公里。</p> <p class="ql-block">许晶老师:“1213正是国家公祭日,上午会有警报呜响,我们以这种徒步安全区的方式来牢记历史,感恩和平!希望大家以肃然的态度和身影来参加公益活动!”</p><p class="ql-block">早晨坐65路到玉泉路,下车后寻江苏路先锋书店。这一带的马路是纵横交错,错中复杂,对于我这样不熟悉的人,弯弯曲曲,绕来绕去,从玉泉路-宁海路-牯岭路-莫干路-琅琊路-江苏路,一路询问,才摸到先锋书店。这里的路也太多了吧!</p> <p class="ql-block">山西路先锋书店。这里原是"南京特别市",当时负责政府办公人员休息、看报、读书的地方。但1937年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后,在日本占领军特务机关和驻华领事的策划下,1938年1月1日成立了南京市自治委员会。在这期间,这栋小洋楼也作为日军宪兵司令部。</p> <p class="ql-block">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是南京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民国时期花园洋房住宅区和国外使节公使馆区,是南京民国历史文化风貌的重要载体和集中展示地。保护范围:北到江苏路、东至宁海路、南抵北京西路、西至西康路,占地35.19公顷。</p> <p class="ql-block">群主晓望说过开场白后,由领讲人许晶老师给我们介绍抗战时期日本人在中国,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p> <p class="ql-block">这座建筑物始建于1937年前,其院落占地面积600平方米,建有砖木结构欧美风格的楼房1幢、附属楼房1幢、平房2幢。书店位于历史悠久的颐和路公馆区,见证了南京从战火到和平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江苏路39号的先锋书店这里原是山西路、江苏路、宁海路、颐和路、珞珈路的交汇点,这些道路围绕着当中这座小小孤岛,而孤岛便建立一栋老式民国建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宁海路5号,马歇尔公馆,后为国际委员会总办事处。两位领讲,左云中漫步老师,右许晶老师。</p> <p class="ql-block">南京国际安全区成立于1937年11月22日,占地3.86平方公里,四面以公路为界,南为汉中路、东为中山路、中山北路南段,北为山西路及其以北一带,西为西康路。安全区内一共设立了25个难民收容所。</p> <p class="ql-block">我们出发,来到琅琊路小学门前,以前叫山西路小学。原山西路小学是当时较大的难民营。所长王有成,位于安全区内北端,由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管理。该收容所最初曾容纳难民1500人;1938年1月3日时有难民约1100人。收容所很拥挤,很脏。</p> <p class="ql-block">琅琊路到江苏路</p> <p class="ql-block">国民政府最高法院旧址,位于南京市中山北路101号,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建筑。该建筑由著名建筑师过养默设计,始建于1932年7月,并于1933年5月建成。建筑风格为西方现代派,主楼原高三层,共有276间办公用房,整体建筑呈“山”字形,象征执法如山。</p><p class="ql-block">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最高法院曾被划入难民收容所的范围,但这是指其办公地点被用作难民收容所,而不是说最高法院本身是难民营。1937年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最高法院和金陵女子大学被划入难民收容所的范围。</p> <p class="ql-block">江苏议事园华侨招待所,具体地址是南京市中山北路81号。华侨招待所原为民国时期的建筑,始建于1930年,最初作为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的招待所使用。该建筑为一幢三层宫殿式建筑,具有庑殿顶、混凝土仿中式立柱、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等特色。在抗战期间,该建筑曾作为中苏文化协会的成立大会会场,并在南京沦陷初期成为难民收容所之一。</p> <p class="ql-block">走到西康路与宁夏路交汇处,云中漫步老师指出这里是国际安全区的西北角,山西路广场是国际安全区的东北角,鼓楼广场北侧地铁站是国际安全区的东角,因安全区呈棱形,故多出两个角。后面有图示。</p> <p class="ql-block">行走到山西路广场,正好10点,鸣笛声响起,人们全部站立默哀三分钟。</p><p class="ql-block">下图为国民政府外交部旧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山北路、云南北路和湖北路交汇处,是原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外交部的旧址,旧址使用者为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外交部旧址始建于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由赵深、童寯、陈植三人设计,采用现代派经济实用的形式,结合中国传统建筑特点,是中国新民族建筑的典范。国民政府外交部成立于1927年5月。1928年10月,国民政府实行五院制,外交部隶属于行政院。其主要职能是办理国际交涉,管理国外华侨及居留在中国外侨的一切事务,同时还管理驻外使领馆。民国时,除沦陷期间被冈村宁次霸占为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外,其余都是国民政府外交部在此办公。</p> <p class="ql-block">鼓楼公园今天美出了天际,大风阵阵,吹的银杏叶纷纷扬扬,如同下了一场银杏雨…</p> <p class="ql-block">团友萍缘</p> <p class="ql-block">小朋友在铺满金黄叶子的地上玩耍</p> <p class="ql-block">与草木随遇而安 </p><p class="ql-block">与岁月相宜静好</p> <p class="ql-block">冬天,就这样慢悠悠的来了,却豁然间,涂抹着大地。</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的美基督会医院(马林医院)。(今南京鼓楼医院的前身)</p> <p class="ql-block">鼓楼医院/马林医院难民营,南大/金陵大学难民营</p> <p class="ql-block">原国民政府司法部大门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251号。</p> <p class="ql-block">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于1928年11月12日成立,负责管理全国司法行政事务。1935年国民政府司法部由薛家巷迁至该处办公。原国民政府司法部大门坐西向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正面由八根成对的多立克式柱子划分为三开间,柱身带槽,中部开间较两侧略小,背面造型简化。顶部饰以图按花纹,梁上中间凸起,主次分明。</p><p class="ql-block">这里原有一幢南北走向的灰色大楼,采用西方宫殿式建筑风格,为西式三层砖木混凝土结构,其中间为主楼,半球形拱顶上镶有自鸣钟1座,顶上竖有旗杆,两侧为辅楼,整幢大楼有房屋108间,楼前是两个对称的大花园。1949年4月23日夜,办公大楼起火,大多建筑被焚毁。唯有大门仍保持着原貌。</p> <p class="ql-block">原汉口路小学难民所。所长郑大成,位于安全区内汉口路,由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管理。1938年1月1日时有难民1400人(以前曾有1500人)。由于难民携带的财物较多,使收容所更显拥挤。</p> <p class="ql-block">我和萍缘因错过了看日本使馆,因此在小粉桥结束今天的寻访后,即返回鼓楼去看一眼。</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汉口路过去,一路上深秋的风景,姹紫嫣红,银杏树居多,金黄色的,一排排。</p> <p class="ql-block">小山坡上的美景,满地皆是黄金甲,</p> <p class="ql-block">此时的银杏也到了一年中最美的时刻,满树金黄,满地铺黄,在阳光的照射下美得让人挪不开眼。</p> <p class="ql-block">这段路还并不近,走到鼓楼公园,大门对面就是日本使馆,可惜在修缮,都围了起来,啥也看不见,因是在军管区里,也不让进。</p> <p class="ql-block">从网上下几张原型图看看。</p> <p class="ql-block">道友陈跃宁,群主晓望做的今日轨迹图</p> <p class="ql-block">12.14.继续昨天的行走,寻访国际安全区的另外一半及难民营地点。从小粉桥拉贝故居开始。</p> <p class="ql-block">拉贝旧居 在小粉桥1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约翰 拉贝(JohnH,D.Rabe)生于德国,1931-1938年任西门子南京分公司经理。1937年南京沦陷时,组织成立南京国际安全区委员会,并任主席,为约25万中国平民提供避难所。当时被誉为"南京市长",受国民政府表彰。其住宅和小花园曾收留、保护600多名难民。拉贝在此写下了著名的《拉贝日记》。</p> <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11月,日军对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发起进攻,约翰.拉贝先生作为西门子公司南京分公司经理为保护南京人民的生命安全坚持留守南京。1937年11月22日,南京城内留守的国际友人决定成立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推选约翰.拉贝先生为主席。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保护了约25万人的生命。从1932年到1938年2月23日,约翰.拉贝先生一直居住在南京市小粉桥1号。而1943年至1950年去世,他则居住在德国柏林西门子城Harries路3号。</p> <p class="ql-block">拉贝故居里的展品,深刻用事实说话,</p> <p class="ql-block">拉贝的生平。约翰·拉贝于1908年来到北京,时年26岁,他先后在北京、天津,到南京工作、生活30年。</p><p class="ql-block">1937年,侵华日军在南京屠城</p><p class="ql-block">拉贝先生与多位国际友人</p><p class="ql-block">自发成立国际安全区</p><p class="ql-block">因为拉贝的特殊身份</p><p class="ql-block">他主动请缨</p><p class="ql-block">担任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p><p class="ql-block">收容难民</p><p class="ql-block">为他们提供遮风挡雨的场所</p><p class="ql-block">他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内</p><p class="ql-block">累计拯救了20多万中国人的生命</p><p class="ql-block">其所著《拉贝日记》揭露日军暴行铁证</p><p class="ql-block">被公认为证明南京大屠杀的珍贵史料</p><p class="ql-block">拉贝生前曾说,</p><p class="ql-block">“我一生中最美好的青年时代都在这个国家(中国)愉快度过,我的儿孙都出生在这里,我的事业在这里获得了成功,我始终得到了中国人的厚待。”</p> <p class="ql-block">南京好人</p><p class="ql-block">义人“老外”约翰·拉贝</p><p class="ql-block">拉贝先生被称为“中国的辛德勒”</p><p class="ql-block">“南京好友”“活菩萨”</p><p class="ql-block">是一百多年中德关系史中</p><p class="ql-block">最重要的人物之一</p><p class="ql-block">他一直被中国人民牢记在心</p> <p class="ql-block">设立难民营点。</p><p class="ql-block">身为“南京荣誉市民”的托马斯·拉贝</p><p class="ql-block">将《拉贝日记》南京卷原件捐出</p><p class="ql-block">托马斯·拉贝也一直致力于</p><p class="ql-block">推动两国医学界和史学界的交流</p><p class="ql-block">他与中国同事们保持着密切联系</p><p class="ql-block">续写着中国与其祖辈的友好情谊</p><p class="ql-block">正如约翰·拉贝告别南京时说的:</p><p class="ql-block">如果说我们外国人现在取得了一定成绩的话,那我们有很大部分要归功于中国,这点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忠实友好地帮助我们的中国朋友们……</p><p class="ql-block">我们的中国朋友……我希望,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至今把我们连结在一起的友谊,对你们大家,都是永久长存的。</p> <p class="ql-block">永远令南京人崇敬并铭记的国际友人拉贝!</p> <p class="ql-block">我们永远缅怀国际友人,南京好人拉贝!</p> <p class="ql-block">在拉贝故居的防空洞和拉贝雕像前留影纪念。</p> <p class="ql-block">金陵中学的原名是汇文书院。金陵中学的前身是1888年由美国美以美会(Methodism)创建的汇文书院,这是南京的第一所高等学府,英文名为Nanking University。1910年,汇文书院与宏育书院合并为金陵大学,其中学部博学馆更名为金陵大学附属中学。</p><p class="ql-block">1937年12月,日军侵华期间,金陵中学成为难民收容所,位于安全区内中山路西侧,由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管理。金陵中学的钟楼地下室曾保护了许多妇女儿童免受侵华日军的杀戮。此外,金陵中学难民收容所由姜正云所长带领,共有80位义工,1938年1月3日时有难民11000人(以前曾有15000人),分为40个小组,并设有救护队、检查组、消防队。收容所组织良好,领导有条不紊。</p> <p class="ql-block">根据历史资料,高家酒馆的具体位置在华侨路东口南北向的一条小巷内,原址为华侨路18号、16号和高家酒馆2号一带。在南京大屠杀期间,高家酒馆55号设立难民所,临时避难所,<span style="font-size:18px;">所长凌恩忠,</span>是由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管理的难民收容所之一,位于安全区内中山路西侧,由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管理。1938年1月3日时有难民770人,分成两组安置。该收容所地方小而拥挤。</p> <p class="ql-block">福昌饭店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中山路75号,中山路与长江路交界的中心大酒店旁,毗邻新街口,是南京著名的“老字号”饭店。其店名取意于“福泽四海,昌隆四方”。在民国时期与中央饭店、都城饭店齐名,始建于1932年,由浙江著名富商丁福成兄弟出资并与德国洋行合资建设。</p><p class="ql-block">福昌饭店在大屠杀期间充当了日军招待所的角色。抗战时期,福昌饭店曾作为日军招待所使用,用于接待日本军官和其他相关人员。抗战胜利后,福昌饭店曾作为李宗仁官邸,用于军政首脑的宴请和议事。</p> <p class="ql-block">福昌饭店在民国时期与中央饭店、都城饭店齐名,开业后轰动南京。饭店主楼为6层,是当时南京最高的建筑之一,采用西方现代派建筑设计风格,装饰简洁明快,具有高耸挺拔的感觉。饭店内拥有当时世界最先进的OTS手摇式电梯,这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设施。</p><p class="ql-block">福昌饭店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变迁。抗战期间曾作为日军招待所,抗战胜利后曾作为李宗仁官邸,接待过众多中外贵宾,包括黄炎培、华罗庚、溥仪、溥杰、杜聿明以及卢森堡大公等…</p> <p class="ql-block">胜利电影院,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中山路,原名新都大戏院,与大华大戏院、世界大戏院(后改称延安剧场)和首都大戏院(后改称解放电影院)并称为民国首都四大影院。建于上世纪30年代,由著名建筑师李锦沛设计,新都的外观虽然简洁,但放映机、发音机、吸音纸板都是从美国进口,图像、音质和吸音效果极为完美。因此,新都大戏院在民国时期成为南京最有名的娱乐场所之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日军占领南京后,新都大戏院位于日</span>军划定的“日人街”里,被日军在1939年强行霸占,并改名为“东和剧场”,成为日军和日本侨民的专用娱乐场所。</p><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后,新都大戏院改名胜利电影院。如今南京胜利电影院不复存在,原址可见到一个仿“胜利”的门头,供有些年纪的人怀旧。</p> <p class="ql-block">新街口广场,汉中路与中山路交汇处,是国际安全区的东南角,打卡纪念。</p> <p class="ql-block">汉中路与上海路交汇处,是国际安全区的西南角,打卡纪念。</p> <p class="ql-block">来到大锏银巷的金陵神学院</p> <p class="ql-block">金陵神学院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作用和历史背景。金陵神学院在抗战时期经历了多次迁徙,最终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成为了难民收容所。</p> <p class="ql-block">金陵神学院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作为难民收容所,收容了大量无家可归的难民。该学院不仅提供了临时住所,还为难民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小学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1933年,原名五台山小学,位于南京市上海路42号。</p><p class="ql-block">1937年冬,侵华日军占领南京并制造了南京大屠杀。为了安置难民,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与中方人士合作建立了多个难民收容所,其中就包括五台山小学(现称为南京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五台山小学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作为难民收容所,收容了大量难民,并提供避难场所</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体育场,云中漫步老师在讲解大屠杀期间,小日本的罪恶行径。</p> <p class="ql-block">侵华日军在侵占南京期间,曾在南京仿建了一个“靖国神社”,专门供奉日本的天照大神像与日军阵亡者亡灵。江苏省作协会员、抗战史研究专家王炳毅感叹,保留神社遗迹很有历史和现实意义,这是日本二战时发动对华侵略战争的有力罪证。</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1号建筑,是日本侵华战争的有力罪证之一,属于罪证类文物。</p> <p class="ql-block">侵华日军南京屠杀遇难同胞五台山丛葬地。石碑上清晰地刻着:…一九三八年二月,曾在此先后四批埋葬我被害同胞尸骨二百五十四具…</p> <p class="ql-block">汉口西路与西康路交汇处为国际安全区西角</p> <p class="ql-block">金陵女子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3年,由美国教会创办于南京。1930年改名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1952年在其旧址建立南京师范学院(后改为南京师范大学)。</p><p class="ql-block">金陵女子学院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曾作为难民营,收容了大量难民。1937年南京沦陷后,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女子学院的前身)成为难民营,收容了大量妇女和儿童。当时,金陵女子大学是南京唯一专门收容妇女和儿童的难民收容所,难民最多时达一万多人。许多妇女为了躲避日军的性暴行,纷纷来到金陵女子大学寻求庇护。</p><p class="ql-block">金陵女子大学在南京大屠杀期间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和危险。魏特琳,一位美国籍女士,担任金陵女子大学的教务主任,她在日记中记录了当时的困境:“现在几乎每天都一样,整天都听到各种各样我以前从未听过的悲剧发生。一大早,神情惊恐的妇女、年轻的姑娘和孩子就潮水般涌了进来。我们只能让她们进来,但没有地方安置她们”</p> <p class="ql-block">路过北京西路66号,这里原是澳大利亚驻民国大使馆旧址。</p><p class="ql-block">也曾是龚德柏寓所,建于1928-1937年间,是一栋一层独院式住宅,砖木结构、阁楼,顶层有连排老虎窗。龚德柏,曾任民国时期救国日报社社长</p> <p class="ql-block">西康宾馆的前身是美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西康宾馆位于南京市鼓楼区西康路33号,原为美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旧址,该建筑曾是汪精卫的官邸。后成为省委办公厅西康路招待所。</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曾写了一篇文章,叫《别了,司徒雷登》,至今仍然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1936年9月,美国驻中华民国大使馆在此设立,詹森为首任驻华大使。1945年后,此处新建了花园式楼房和西式平房。1946年7月,司徒雷登接替詹森,在此继任大使,直至1949年8月离开中国。</p> <p class="ql-block">至此,在西康路与琅琊路交汇处,我们完成了国际安全区域六角的交圈。也圆满结束了这两天的寻访安全区和难民营行程。</p><p class="ql-block">图二为国际安全区地形图,图三为两天实际行走轨迹。</p> <p class="ql-block">寻访结束解散后,我又在这里迷了路,绕来绕去,寻找山西路标志物-先锋书店。</p> <p class="ql-block">走过最美民国一条街-颐和路,许多少男少女在一棵最美梧桐树下打卡。</p> <p class="ql-block">终于走到先锋书店,从这里再走向中山北路坐公交。</p> <p class="ql-block">总结13.13.两日寻访安全区六角图照:</p><p class="ql-block">西康路与宁夏路交汇处为西北角,</p><p class="ql-block">山西路与中山北路交汇处为东北角,</p><p class="ql-block">中山路与中山北路交汇处为东角,</p><p class="ql-block">中山路与汉中路交汇处为东南角,</p><p class="ql-block">汉中路与上海路交汇处为西南角,</p><p class="ql-block">汉口西路与西康路交汇处为西角,</p><p class="ql-block">西康路与琅琊路交汇处交圈。</p> <p class="ql-block">安全区呈菱形图示</p><p class="ql-block">两天行走的路线:</p><p class="ql-block">1.山西路先锋书店-2.宁海路5号国际委员会总办事处-3.山西路小学-4.国民政府最高法院-5.江苏议事园华侨招待所-6.西康路宁夏路交汇/西南角-7.山西路中山北路交汇/东北角-8.此时10点鸣笛声默哀-9.中山路中山北路交汇/东角-10.国民政府外交部-11.鼓楼公园/原日本大使馆-12.鼓楼医院/马林医院-13.南大/金陵大学-14.国民政府司法部大门-15.原汉口路小学-16小粉桥1号拉贝故居</p><p class="ql-block">二、16.拉贝故居-17.金陵中学-18.高家酒馆55号-19.福昌饭店-20.胜利电影院-21.新街口广场汉中路中山路交汇东南角-22.汉中路上海路交会西南角-23.金陵神学院-24.鼓楼一中心/五台山小学-25.五台山体育馆-26.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27.汉口西路西康路交汇西角-28.南师大/金陵女子学院-29.北京西路66号原澳大利亚大使馆-30.西康宾馆/原美国大使馆-31.西康路琅琊路交汇六角交圈。</p> <p class="ql-block">南京大屠杀期间,为了保护难民,设立了南京国际安全区,也称为难民区。这个安全区占地约3.86平方公里,以美国驻华大使馆及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金陵神学院、金陵中学、鼓楼医院等教会机构为中心。然而,南大神学院并未作为难民营使用。</p><p class="ql-block">南京国际安全区内设立了多个难民收容所,包括交通部大厦、五台山小学、汉口路小学、陆军大学、小桃园南京语言学校、军用化工厂、金陵大学附中、圣经师资训练学校、华侨招待所、南京神道学院、司法院、最高法院、金陵大学蚕桑会、金陵大学图书馆、德国俱乐部、法学院、农村师资训练学校、山西路小学和金陵大学宿舍等。这些收容所为难民提供了临时避难所。</p><p class="ql-block">南京金陵神学院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作为难民收容所之一,为保护难民提供了庇护。1937年12月,日本侵略军攻占南京后,23名西方侨民自愿留在南京,成立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划定了南京国际安全区,包括金陵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金陵神学院等教会机构。这些机构在战争期间成为了难民的避难所,保护了大量难民。</p> <p class="ql-block">…对于当下的年轻人缺失有关知识的现状,我们应该进行一定的反思。我们生在和平年代,活在和平年代,但并不代表我们有资格替先辈们原谅。历史铭刻,勿忘国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