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听雨|四面山夜宿农家

幸福的钥匙

<p class="ql-block">四面山在重庆江津县,地处四川贵州交界,1994年国庆,我和朋友去过一次。那时的交通十分不便,江津长江大桥还没建好,过江需要摆渡,进山则是搭农民赶集的汽车,那些农民大都背着竹子背兜,穿着军用胶鞋,深一脚浅一脚走在泥泞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在山里,我们找到一户万姓人家。万家三代同住,靠种地生活,也养鸡、猪,编篾子补贴生活,自从修了新屋有了空闲房间,开始张落做农家寄宿生意,那个年代还不兴农家乐,万家率先做这一行是很有些眼光和勇气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是在下山的路上遇到了万家儿子,他个子不高也不显壮实,但走起山路健步如飞。一路上他不停地讲下山车子恐怕赶不上了,赶拢重庆也是不可能,不如去他家里吃住,条住好还便宜,“炒腊肉,豌豆颠儿现摘,想吃啥弄啥”,他说,“大米也是个人种的新大米,包管城里头吃不到。”</p> <p class="ql-block">我们跟着万家儿子去到他家,他的父亲正光着脚站在院里剥竹篾子:青竹子已经破成为长条,老头把竹条一头踩在脚下,另一头用一手抽拉,竹条经过一把篾刀条后皮肉分离,分离出来的青绿色竹皮锋厉如刀片,从万老头儿毫无防护的指缝里穿梭,看着着实揪心。万家儿子站在院里向屋里招呼,应声出来一个人想必是他的夫人或姐妹,我们跟这女子走到客房,两个房间有些阴暗但看起来还算清爽,没有任何异味,一个老婆婆在床边缝被子,女子说每个新客人都会换上新洗的被里被面,晌午间新住进来几个四川外语学院学生,所以这阵有点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万家儿子的确没有说谎,我们放下行李在院坝上小坐,他就过来问我们想要吃些什么。“没有菜单,客人想吃啥就弄啥”,他还是像先前那样说,接着补充说“这两天还打了野味”。我和同事也没有主张,正好看见院坝上喂着的大公鸡,万家儿子二话没说就去捉鸡。这下惊恼了正在院坝上独自玩耍的小男孩——他应该是男人的儿子,老头儿的孙子吧,他看起来最多两周岁,也光着脚,甚至没有穿长裤子,裸着的小腿像两条粉藕,他提着砍猪草的菜刀四下乱跑,那菜刀几乎有他腿那样长所以这刀时不时是拖在地上。我从小男孩身上看见了他爷爷的童年,刀子在这里就是小孩的玩具,这样长大的男人相必会很血性,所以这个幼小男孩见到大公鸡要被捉,当即奋起反抗,眼神中从这一刻起对我们显出了敌意。</p> <p class="ql-block">晚饭没有吃鸡,川外的几个学生预订了豆花,万家婆婆媳妇儿泡了豆子,洗干净灶屋里的石磨,不紧不慢摇动滤浆子的吊架,白色滤布在昏暗的光线下悠来去,把客人都要带进世外桃源的生活节奏里去。</p> <p class="ql-block">晚饭后,万家人把院坝收拾了,支起天线给大伙放电视。要说川渝女子实在能干,不知道挺个大肚子的那女子是女儿还是媳妇儿,独自收拾了晒在院坝中的粮食,把米扫起装满一个大大的箩筐,大得一个男人也难以独自搬走,才去叫来姐妹搭上一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黑了,猪圈里的猪看见场坝里挑起了白炽灯,兴奋得不停地哼叽。那天晚上新闻联播里,有一条是介绍北京市三环快速路开通了,速度有多么快半个小时绕着北京转一圈。山里面<span style="font-size:18px;">电视信号不好,后来川外的学生开始跳舞,万家老头坐在堂屋口抽叶子烟,女儿媳妇笑着瞧学生跳舞。山里非常安静,山里人心思似乎也很静,任那几个学生带着节奏,</span>那时候我想这边山里太偏僻了,半个世纪前打游击的路,并没有太多变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