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李士杰,男,汉族,生于1947年11月30日。辽宁省绥中县人。中共党员,曾任高岭镇杨总村支部副书记,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职称。现已退休。其自幼爱好文学,勤于笔耕,对地方风土人情、历史传承颇有研究。其作品散见于多家报刊。</p> <p class="ql-block">李士杰散文专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凡人逸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康桂清的故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国道“102”线穿过绥中县高岭镇首府,正北6公里处有一个美丽的小山庄。晨曦拖着乳白色的雾霭缠绕在蜿蜒起伏的燕山余脉绥中地界巍峨高耸的三女峰,她俯瞰着山脚下滔滔石河对岸四方村所属赵孤家子。一条水泥路面穿过几十户人家,道北一家女主人公,叫康桂清,今年56岁,一双秀眉,含笑的杏眼,增添了俊美。提起主人公,全庄的人都不禁竖起大拇指。因为她对劳动充满了热情。亲爱的读者您十分想听吗?让我一一道来。</p><p class="ql-block"> 康桂清麾下有支打工队,挣钱最多的是给苹果套袋。从5月中旬至6月中旬,不管多远的地方,6点准时进入果区,干到上午11点,东家准时约定盒饭送到每个干活人手中。吃饭连休息到12点,从12点至下午5点收工。劳动整整十个钟点。每人套袋4000个,8分/袋,一天收入320元。一个月下来大约9600元。</p><p class="ql-block"> 这支打工队,除康桂清丈夫咸二富,其余9人全是妇女。她们乘机动三轮车,由二富开车。一入场,俩人一组,东家把梯子放到每组跟前,纯净水放在当腰。虽然是本庄人,但一入场。每组就暗暗较劲,这是包件活,每人每天必须完成4000个苹果袋,谁也不想落后。都愿准时完成。</p><p class="ql-block"> 干活人。除了操作娴熟外,要有充足体力,早晨起来吃不下饭,就在营养上下功夫。她们从报上获知:一天每人可吃三至4个鸡蛋,胆固醇不会超标。每天坚持卧3个鸡蛋,别说,真灵。</p><p class="ql-block"> 当队长的,不能挂个空名,要为队员做事。如谁身体有什么不舒服,帮助分析找原因;家庭有了困难,是经济的,主动帮助;是男人或孩子出了什么点差,出谋划策,帮助化解;阴天下雨不能出工,康桂清到每个队员家串门,了解每个家庭环境状况,有问题消灭在萌芽中。邻村人都暗暗称奇,没看见这支专业队散伙过。</p><p class="ql-block"> 更能彰显个人魅力,要属起土豆,能替客商在短时间内,召集到几十人甚至上百号人。客商要付好处费,每车上千元。这项任务非她莫属。为了揽到这个活儿。她把目光瞄准了赵孤家子的四邻,对四邻的女子,经常联系,加强感情投入,比如婚丧嫁娶事,她都亲自到场,不有那句话吗,事情都是为有心人准备的。</p><p class="ql-block"> 只要有活干,什么脏活、累活都愿意干。在人们的思想意识里,掏大粪的活,那是男人的专利。可这脏活累活康桂清也不拒绝。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呢?如果没有强大的劳动思想观念支撑,这活,说什么一个女人是不会干的!</p><p class="ql-block"> 由于长期超负荷劳作,康桂清的身体日渐衰弱。一天,正在干活的她,突然两眼一黑,大脑一片空白,两腿一软,倒在地上。丈夫二富赶紧扑到跟前,把人拖到机动三轮车上,向高岭镇徐庆山医务所开去。徐庆山大夫是一位农村医生,深知农民工一年四季,风里来,雨里去,顶酷暑,冒严寒;饥一顿,饱一顿,吃饭没有一定规律,不是患血糖低便是血糖高。经血糖仪检测。血糖值近高达20.6,是正常人三倍。对症下药并叮嘱她,主食改吃杂粮,以后不要超负荷劳动了。病痊愈后,她依然又和女子专业队奔波在劳动的第一线上。</p><p class="ql-block"> 追溯康桂清的个人简历,人们知道,早在少年时期,就是品学兼优的学生。16岁妙龄之际,母亲半身不遂,还硬撑着家务,终因积劳成疾,撒手人间。母亲离世,父亲年迈,姐姐出嫁,两个哥哥处在男大当婚之际,婚骃无踪影。康桂清正在前卫初中就读,各科成绩在年级组名列前茅。强烈的家庭观念使她断然做出决定:停学回家务农!这个决定让父亲哥哥吃惊,也令全校师生吃惊。再念一年,考取中专。(那时中专比高中难考,乡村孩子想早点工作,帮助家庭。)那是手拿把掐,前途一片光明。就因家庭出了变故,就不念了,太惋惜了,师生百思不得其解?而她环顾家庭实况,不再犹豫,16岁便挑起了家庭重担。细心的她回到家里,发现邻居养母猪,家庭生活明显好转,她心里一亮:老母猪小银行啊!于是从集上抓头小母猪,经过小一年饲养,小母猪变成了大母猪,头一窝下了8只小猪崽,给家庭带来了无限的喜悦。两个哥哥被带动起来,起早贪黑务农,一分辛苦一分财,十分辛苦财自来。渐渐家庭经济状况好转,两个哥哥先后成家立业。她为此舒了口气。为了照顾老父亲,直到28岁,才出嫁到赵孤家子赵洪康。不幸的是赵洪康车祸去世,留下了两岁的儿子赵忠康。后与咸二富结婚,生下咸玉民。</p><p class="ql-block"> 当姑娘时,康桂清就有担当、有作为。两个儿子在母亲潜移默化影响下,都很要强,毕业后在国企工作。都到了谈婚的年龄。为此,她十分重视。</p><p class="ql-block"> 儿媳妇家住大连,是幼教老师,与大儿子赵忠康相爱了。恋爱前,儿子以578分考入理科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在校4年,刻苦攻读,在班级里,年年学业荣获第一。毕业被大连英特尔半导体大连有限公司招聘,经两年实践。被公司委任设计组长,经同校师哥介绍,与现在的女孩相识。忠康很现实,觉得自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母亲是地道的农村妇女,父亲又是义父。有一位家住大连的美丽女孩相爱,就别从学历高低去考虑了。俩人便迈入了男女相爱的殿堂。后来,设计组先后来了博士生、硕士生,有女孩向他表示相爱之意。康桂清闻之提醒忠康,这些女孩是看中了你的平台,并不是对你有真情实爱,一旦环境发生变化,便暴露原形,你不要被表面现象迷住了双眼。”儿子听完母亲的判断,频频点头,还是母亲老道。从此在爱情上,跟对象更坚定了忠贞。</p><p class="ql-block"> 亲家母知道了这件事,对康桂清的为人更加器重和信任,非让女儿送给婆婆一件合体的旗袍和一双红色的软底女士皮鞋。要求婆婆一同参加回门仪式,以表尊重。</p><p class="ql-block"> 小儿子玉民在儿童时期,康桂清忙于打工,对小儿子的学业没有时间照看,小学英语放荒了。为此,康桂清非常内疚,妈妈没有分身术啊!到了初中,听老师上课,简直是听天书似的。中考得了14分。说白了,与零分没有区别。在高中,英语严重拖了咸玉民的后腿,其它科都在中上。经过慎重考虑,高考报了指定专科——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没有了外语坠腿,各科成绩突飞猛进。尤其实验课,动手能力强,深受老师青睐,学校的仪器有了损坏,老师都让他修复。在校期间,年年受表奖,经学校推荐,被国企选中。儿子听了听从母亲教导,努力工作,理智对待爱情,终成正果。</p><p class="ql-block"> 当今时下,都愿意养闺女,而不愿养儿子。群众不是这样嘲讽养儿子的父母吗?说养一个儿子,就扒父母一层皮,要是养两个儿子,不就是扒两层皮吗?而康桂清没有这样的念头。这从她少年时期就敢担当并有作为,再到她成家立业,酷爱劳动,积攒了80多万元,为大儿子掏了60多万元安了家,小儿子安家也是指日可待。康桂清还是可圈可点的。</p><p class="ql-block"> 康桂清在前卫初中念书时,曾阅读看到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自传体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无论在前苏联还是在中国曾影响巨大。书中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就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康桂清至今还能准确地背诵这段精典名言。她决心努力实践一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热心的农机手邵老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当下,是经济激烈竞争的国际环境,粮食是各国的命脉,中国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英明的共产党领导下,勤劳勇敢的中国农民,以占世界23%的土地养活了占世界1/4的人口。但目前广袤的农村人口越来越少,而乡村老人却占了农村人口相当大的比例,下田干活的劳力犹显缺欠!那么,我们的劳动果实是谁奉献的呢?我们以辽西高岭乡村为例,上千万棵果树年年硕果累累;油料作物花生,几乎取代了大田作物,也是岁岁丰收。看到这样骄人业绩,面对我们这些可亲可爱的泥腿子百姓,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脸朝黄土背朝天;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风里来,雨里去;没有星期礼拜日。整个人都在田间、果树趟里天天劳作。你难道不从心底里涌出这样的慨叹:那些劳动在第一线的平头百姓不是最可爱的人吗? </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后,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辽西丘陵上栽种了上千万棵果树;为了高收入,大田作物也逐渐改种了经济作物,比如花生。随着岁月的流逝,有的人迈入了老弱病残的行列。但这些人不愿放弃劳动。因为这些果树和花生是他们的金饭碗。农活也向机械化方向发展。难能可贵的是:出现了热心上门服务的农机手。</p><p class="ql-block"> 绥中县高岭镇杨总村——水泉沟屯就有一位淳朴、憨厚、特别热心肯帮助人的农机手邵兴军。他走进老弱病残的门槛,犹如及时雨,为村民的生产生活服务,人们亲切称呼他:邵老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镜头(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阳春三月,大地回春,百草发芽,万物复苏。正是春翻时期。</p><p class="ql-block"> 闲不住的邵老三,早在春节期间就检修好农机具。春翻期一到,便驶往老弱病残户的田地上。发出隆隆的轰鸣声,机后拖着滚滚黄尘。因黄尘的阻隔,那些户主躲得远远的;户主看到黄尘笼罩在机旁,而邵老三呢不屑一顾,旁若无人驾着农机翻开沃土,精心耙压。户主心里都涌起了波澜:干什么都不容易?平时瞅着驾驶拖拉机,挺神气,实际上挺辛苦啊;另一个户主插嘴说,黑夜气温低,黑夜寒冷,驾驶农机更不容易,即使穿着冬衣都嫌冷;干完活,眼睛、鼻孔都是尘土。洗完脸的水,那是黄泥水汤。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镜头(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春播,邵老三为了不耽误邻村赵孤家户主赵红杰的花生机播,把他二哥从白庙子招呼回来给赵红杰播种。</p><p class="ql-block"> 赵孤家子是典型的丘陵之地。地块不但分散,而且地块面积还小。这不仅给机手增添了麻烦,还让机手浪费了许多柴油;机手都愿意播种大地块,既省工又省油。邵老二刚到地边时,还兴冲冲的。赵红杰让他靠地边再给挤一垅,还满口答应。播了一会儿,地块越来越窄。不管赵红杰在后面怎么喊?也不回头搭话,照自己的小算盘干。地块播完了,冲着赵红杰说:“今天,老三把我逗苦了”。赵红杰心知肚明:她的地块小,来回磨机器,既费工又费油。就逗邵老二说:“老三怎么把你逗苦了?”邵二把脑袋一拨浪,气冲冲的说:”你那是什么地,你不知道吗?难干嘛。”</p><p class="ql-block"> 事后,赵红杰把老二说的话对老三说了。老三说:“雨后抢墒种花生,机不可失;我当时揽了大户,怕你着急,误了农时,我就找了我二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镜头(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入三伏天,人们猫在屋里都嫌热,即使开着风扇,也感到了浑身发热。恰恰这个时期,又是给果树叶片杀菌和果实防虫的时期。不管天气多么热,给果树喷药一时都不能耽误。当年水果能不能卖个好价钱?此时是关键期。</p><p class="ql-block"> 邵老三承包着赵孤家老弱病残的户主,都眼蓝地盼望着他。邵老三刚给赵洪坡果树打完药,又马不停蹄回家抽三大桶清水,开进赵红杰李子树趟。赵红杰吃惊的说:“怎么这么快?我寻思怎么也得一个时辰?”打药是火急的事儿,一时都不能耽误。</p><p class="ql-block"> 赵红杰站在树根底下,看着暴热天气正在挥汗给李子树喷药的邵三。有时用一只手擦吧擦吧满脑门的汗珠又继续把杆打药,心疼地说:”老三,歇一会儿,喘口气。“他满不在乎地说:“怎么的都是热,干惯了就不寻思热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镜头(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年辽西丘陵的秋季,雨水偏多。赵孤家子种植的花生户都没着急起,这一拖就到了十月末才收获。这就为农机手集中打花生添了堵。</p><p class="ql-block"> 一打花生,大家都争着打。天气预报11月13、14号有中雨,农户更焦急了,有的户都等到晚间,户主赵红杰频频给邵老三打手机。老三正在打花生,隆隆的轰鸣声淹没了手机声。刚一停机,就传来了手机声。邵老三没好气地揶榆赵红杰:“你总打啥呀?不告诉你,今晚跟你打吗?”赵红杰红着脸,抢白地说:“我不是着急吗?”老三气囊囊地说:”谁都着急,不先给谁打,谁都不高兴,我们是铁人不是的,也得喘口气儿啊!“</p><p class="ql-block"> 赵红杰装着没听着,也不搭话,心里偷着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者系辽宁省绥中县高岭镇中学退休教师李士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云卷云舒编辑制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12.1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