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 文字 | 丁玉明 <h3>近日叙利亚局势风云突变,各方势力纷纷出动,争夺东北部油田与戈兰高地,使得这片不安的土地烽烟又起。</h3> 戈兰高地是叙、以边界的一块狭长山地,南北长70千米,东西宽20千米,平均海拔约600米。戈兰高地被称为中东的“水塔”,以色列国内使用的40%水源都来自这里。戈兰高地西与以色列接壤,居高临下,是叙利亚西南边陲的天然要塞。从戈兰高地可以俯瞰以色列加利利海和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历来是叙、以兵家必争之地。<br>我曾在2016年10月随一个摄影小团来到戈兰高地。那天,车行至山顶已近黄昏,昏浊的太阳卧在苍凉的山梁上。暮色中的戈兰高地有些模糊,但我对这座高地的一些记忆还是清晰的。<br> 在1967年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担心叙利亚和约旦会改变约旦河上游的流向,进而切断以色列水源。于是在这年6月的一天中午,以军突然以地面部队在坦克的引导下向戈兰高地发起进攻。经过6天惨烈的战斗,以军凭坦克机动作战的优势占领并控制了该高地和约旦河整个河道。由此,以色列是否归还戈兰高地就成了以、叙边境之争的核心议题。而让我难忘的是,此役以军坦克大显神威的成功战例和借鉴两年后中苏珍宝岛之战的得与失,从1969年上半年开始,我军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打坦克”大练兵热潮。<br>1973年,就是我入伍的那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叙利亚军队攻占了以色列的一些边境前沿阵地和周围的一些村庄。叙利亚以此为条件,迫使以军撤离戈兰高地东部的一狭长地带,由联合国在两国边界设置了缓冲区并派部队进驻维和。<br>在此后的近半个世纪中,围绕戈兰高地的归属问题,使叙、以两国始终置于战争的“火药筒”上。<br>匆匆拍完几张照片,太阳已经完全跌入以色列深深的山谷里。夜幕中,高地上用战场遗留下来的武器残骸制作的怪兽更显狰狞。不远处,叙、以边界缓冲区联合国维和组织的白房子,正努力地闪烁着微弱的灯芒。<br> 8年过去了,戈兰高地仍硝烟未息,各方势力角逐愈演愈烈,而人民在这场争斗中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和损失。国际社会应该共同努力,推动和平解决,为人民带来真正的和平与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