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自由行归来反刍(中篇)

Hurry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在哈萨克斯坦语言沟通窘困</b></p> <p class="ql-block">我喜欢旅游,在我经历过的数十个国家中,感觉在哈萨克斯坦语言沟通是一种独特的窘困状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史悠久的哈萨克族有自己的语言。使用哈萨克语,居住在中国新疆的哈萨克族完全能同哈萨克斯坦的同族人口头对话。但一拿出文字就傻眼了,因为传统的哈萨克语曾经使用过突厥文字、回鹘文字和阿拉伯文字,迁徙和分割,几经演变,最后各自使用不同的文字,沟通非常不便。中国新疆哈萨克族惯用的是阿拉伯字母的文字。而曾经并入苏联的哈萨克斯坦,则增加了另一变数,那就是将自己的哈萨克语言全部引入俄语字母(西里尔字母)拼写,形成了一种既非俄语也非传统哈语的文字形式。它在俄罗斯统治近百年历史中长期推行,已经成为了该国哈语的官方语言,这种文字既独特存在又影响广泛,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五个斯坦的哈萨克族都曾经使用,但也仅仅限于中亚五国和蒙古国的哈萨克族。使用传统阿拉伯字母拼写哈萨克语的新疆哈萨克族不认识,使用突厥语字母拼写哈萨克语的土耳其哈萨克族,也不认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哈萨克斯坦最易通行的语言实际上是俄语。近二百年的俄罗斯势力范围影响,近百年在苏联版图内同化,五六代人甚至七八代人都以使用俄语为当然,加上曾经的教育都是俄语授课,因此俄语至今仍然是哈国民间最广泛通行的语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此,尽管现在的哈萨克斯坦第一官方语言为西里尔字母拼写的哈萨克语(近些年在试图改为拉丁字母拼写),第二官方语言却还是俄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于中国游客来说,这就带来了严重的问题——语言沟通相当窘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除哈萨克族以外,国人中懂哈萨克语的普通人几乎就没有,懂俄语的也是少数。毕竟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两三代人都是学习英语过来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哈萨克斯坦的英语普及程度几乎为零,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进入哈萨克斯坦,无论在什么生活场景里,只要使用英语,对方就一脸茫然,完全无法沟通。在国际机场和高档宾馆酒店,在城市里档次较高的服务场所,通常会有一二个会英语的工作人员,但几乎都停留在初级水平,稍微复杂一点的对话就只能四目相对,抱歉了事。对此,我曾讯问过好几个当地人,他们都说,哈萨克斯坦国民近几年才刚刚开始学习英语,那种状态,同中国七八十年代改开初期相似。想学英语的很多,但水平非常粗浅。至于中文,我所接触到的任何人都是摇头摊手,完全不懂。仅有玩笑一般的“你好”,成为他们同中国人套近乎的常用方式。仔细打听,年轻人说,他们已经在开始学习中文了,但也仅仅是开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在哈萨克斯坦四处走动,凭借的是最新的中国翻译机。它在中文与俄语之间的对话翻译能力堪称神奇。尽管有时候译文让人捧腹大笑,但其中基本意思倒是可以略知八九。我说中文,翻译机翻译成俄语语音,解决了所有旅行中的问题。无论购票用餐、问路看图、甚至打车购物,都基本能够应对。俄语在哈萨克斯坦简直太普及了(边远农村除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复杂一点的对话,比如设计游览行程,了解交通线路,询问当地历史等等,就得多频次的反复对话,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常识,从中选择正确的因素做出判断。这对国人来此自由行,显然不是简单容易的事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没有网络所以翻译机不能上线的时候,我遇到过极为窘困的状况,那时真的是四顾茫然、寸步难行!在边远农村也面临过村民不懂俄语只能肢体语言沟通的窘况。就是在大城市也面临过一些窘困的事儿,比如餐馆里的菜单,一般都是用俄语,拍译就成。但其中有些使用哈萨克语(有的就全是哈萨克语),文字同俄语一样,翻译机按照俄文去翻译,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到ATM机取现金,有时也会遇到西里尔字母的哈萨克语界面,翻译机没有西里尔文字的哈萨克语功能,也译不出来。宾馆里的电视几乎全是哈萨克语频道,所有外国电视频道全部屏蔽,连CCTV4也不例外,只有少数几个俄语频道可以借助翻译机略知一二。最为窘困的是,在首都努尔苏丹,我游走于各个政府大楼之间,大楼都标有政府部门的名称,看起来同俄语一样,可就都是哈萨克语西里尔文字,完全无法得知究竟。往往还得通过俄语向当地人打听才明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行中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我在阿拉木图火车站一个对商务旅客服务的售票房间里,设计去巴尔喀什湖的线路和订票。英语、翻译机俄语、肢体语言、手写文字和画图,全部都用上了,费时起码半小时以上,才终于搞定了去往巴尔喀什湖边一个小村庄的线路和车票。而面对我的是一房间四五个热情的售票女士和貌似领导的中年男人。那情景,我至今历历在目。那张写了英、俄文字又画了图案线条的废纸,我也收藏起来,作为记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55, 138, 0);"><span class="ql-cursor"></span>哈萨克斯坦各地住宿差异大</b></p> <p class="ql-block">哈萨克斯坦住宿条件参差不齐。供不应求价格高昂,当首推阿拉木图。在这个哈萨克斯坦最大城市里,能够同国内正规宾馆相类似的宾馆酒店非常少,就那么十来家。相对于阿拉木图两百多万常住人口和大量流动人口来说,实在太少了。大量存在的是小旅社、家庭旅馆、民宿之类的临时住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供应不足,所以价格奇贵。通常勉强够得上国内经济型或舒适型(二星级或三星级)的宾馆,折合人民币价格都在四五百元以上。号称高档型(四星级)的通常价格在七八百至千元左右。而所谓的豪华型(五星级)宾馆,一般是三四千左右。这都是普通标间的价格,而实际的住宿条件是建筑过气,装修老旧,用具简陋,房型也都因地制宜,大小规格陈设不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在阿拉木图的几天中,因为遇到国际会议在该城召开,所有的宾馆房价飞涨,折合人民币,原来几百的涨到一千以上,原来一千多的涨到两三千,原来两三千的涨到六七千。我入住的四星级老酒店更是居然无房可续,弄得差点流落街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无法续住,迫使我将目光关注到阿拉木图的低档旅馆,才发现最廉价的家庭旅馆、民宿(国内也称青年旅舍)也是一个铺位折合人民币100元,一间房内上下铺共6到8个铺位。另外一种类似于中国的简易小型宾馆(估计是中国民间商人投资开办的,房型和陈设同中国国内相似),极简单的设施设备,也要人民币三四百元的价格,在国内充其量也就百十元钱。而且这样稍显现代的简易快捷酒店也不多,阿拉木图也不过三四家而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也是在那次无法续住寻找宾馆期间才发现,当地宾馆酒店的严重供不应求,有几个中高档的酒店大堂直接回复我,“十天之内没房”,甚至“最近一个月全部满房”!足以说明阿拉木图住宿供不应求的程度。个中原因我推测是基建规模小,新建房屋很少所致。因为我所观察到的宾馆酒店,建筑用房几乎无一例外都是老旧建筑改建,或者是陈设已旧的半老建筑改建,真正如国内一般使用新型建筑开设宾馆酒店的,实属凤毛麟角!我想,人口不多,祖上传下来的旧房不少,又没有多少外来投资,修建新建筑大楼就没有多少可能,由此导致宾馆酒店供应不足。或许还有其它诸如进入门槛、行业管理以及地震带影响之类的因素,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努尔苏丹的住宿价格同国内相近一点。新建的都城,各类现代建筑拔地而起,这里的宾馆酒店多以现代建筑示人,规模也大了许多,设施设备接近国际化,入住期间会产生几分享用的感受。价格也合理许多,通常高档型(四星级)的宾馆标准间折合人民币大约四百至六百元左右,档次和规模也完全达得到这个标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努尔苏丹的住宿价格或许还有季节因素。在舒适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估计供求关系会有一些新的变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奇姆肯特感受的宾馆酒店则又不一样。以老旧房屋改建或装修的酒店为主,价格同首都努尔苏丹相似,但房间的面积陈设就要差一些。而且在订房和入住过程中,感觉似乎这里的宾馆酒店业相对过剩,房间的空置率相当大。按说这是工商业城市,不应该如此,究竟什么原因我也是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离开大城市,在中小城镇,借助国际流行的订房软件,我发现住房价格不算离谱,二三百元人民币,似乎可以安身。但实地去看,非常简陋,有的几乎就是荒野里的一栋孤房,不要说周边商业,连吃饭都是问题。而更偏远的农村小镇,就完全没有旅馆可住。在巴尔喀什湖边上,我就去寻找过村庄里的农舍,一家一家的询问能不能借宿,最终还是无功而返,酿成了一段异国奇遇故事(此为后话,后文慢慢絮叨絮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哈萨克斯坦的餐饮美食</b></p> <p class="ql-block">差不多半月时间,去到了哈国的北方和南方(西部人烟稀少,还没能去到),吃了几十顿当地餐食,总的感觉是以俄式食品风格为主,烤炸居多,肉奶居多,偏酸偏甜,看似琳琅满目,实则相对单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漫步在城市街头,各式各样的餐馆、咖啡馆还是比较多的,餐馆里的食品有当地的特色菜式,比如马肉马肠,但更多的还是偏于西餐做法的牛肉、羊肉、鸡肉,猪肉很少见(宗教原因吧)。单独的蔬菜比较少,掺和在菜品里的蔬菜也很少。大多数看着比较正规的餐馆都是点餐,有带图片的菜单,结账时信用卡和现金均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些餐馆类似于自助点餐。在一长排柜台中自行夹取各种食品,然后到柜台末端计价结账,也是现金和信用卡付费均可。这种类型的餐馆里,菜品更偏俄式,类似于酸黄瓜、红菜汤、烤肉串、黑面包、大酸奶、冰淇淋等等通常都有,份量极大,价格反而比较便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至于咖啡馆,也都不是仅喝咖啡,里面以用餐为主。牛排、意面、炒饭都有,许多中产小资模样的青年男女都一起涌入这种咖啡馆解决午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如遍布努尔斯丹城中各处的连锁咖啡店“Coffee Boom”,就好几次让饥肠辘辘的我得到了满足。它的菜单上大多都是中国人比较熟悉的西式食品,实际品尝,味道也还不错,价格也同国内一顿普通餐馆相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感觉哈萨克斯坦城市里的美食有些过度西方化,店面风格模仿西方,店招也常用英语,似乎领头的店员也能说上几句英语,但食品质量和口味却参差不齐。比如在首都阿斯塔纳,我冲着一处英文店名“牛排城”的西餐厅去,结果那种似是而非的菜品,让人感觉这哪里是在吃牛排,分明就是烤牛肉块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无论如何,西餐在哈国餐饮里占据了上位,相应的价位也高一些。在阿拉木图一个叫做“Mark Village”(一个超大的商业购物中心)里,我去享用了一次意大利餐厅。无论店面装潢和经营风格都像极了我在意大利去过的中型餐馆,但些许的食品,份量很少,昂贵的价格,让人感觉食客都是来附庸风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观察哈萨克斯坦城市里街头餐馆,最普及的食品应该是各色各样的披萨和汉堡。店面极多,当地人光顾的也很多。首都努尔苏丹最著名的可汗之帐购物中心(世界上最大帐篷型建筑),顶楼的中心位置就是一家土耳其披萨店。尽管价格昂贵顾客稀少,我还是冲着这个位置在此享用了一个披萨。而遍布阿拉木图的“Degirmen”连锁餐馆我以为是最能让中国人适应的。有饭有面,有牛排有烤肉,虽是西式做法,但中国胃也能接受,其中甚至有类似中国新疆抓饭的东西,这里称之为“塔什干抓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到这里,不得不说这里的饮食与新疆相去甚远。这里几乎就没有新疆那些著名的美食,诸如烤肉、烤包子、烤馕、烤全羊、拌面、抓饭这些。新疆美食在这里要么没有,要么变了模样。在努尔苏丹发现了一家中式连锁餐厅,巨大的熊猫模型架在正门上方,好像店名就是熊猫餐厅(或许记忆有误)。店招上有中文的各式拌面,吃了一次大呼上当,与新疆的拌面差的太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里,唯有当地称之为塔斯干抓饭的食品,最像新疆的抓饭,准确的说不像和田、喀什那边南疆的抓饭,更像伊利塔城北疆的高档抓饭,掺和了各种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葡萄干,杏仁,鹰嘴豆,香料等等。为什么称其为塔什干抓饭?我不得而知。猜想应该是来源于塔斯干那个地方,因为那里是中亚各国历史上著名抓饭品种之一(据说历史上还有布哈拉抓饭,安集延抓饭、西瓦抓饭、浩军抓饭等等)。这些抓饭品种都是来源于各自的地名。塔什干是乌兹别克斯坦的首都,有新闻报道说,塔什干城近几年还搞了一个号称中亚第一的塔什干抓饭中心,每天耗用大米四吨,是该国的国宴级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也体验了一下哈萨克斯坦的烤馕。在绿巴扎集市上,刚刚出炉的烤馕香飘数百米。品尝了一个,与新疆烤馕不同,圆馕直径小了许多,大约20厘米左右,发酵更熟一些,整个馕饼显得很厚很泡也很软,闻香数米,但入口却没有新疆烤馕的焦脆香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著名的集市绿巴扎上,我还观察和品尝了当地的果蔬情况。总的说来,哈萨克斯坦的水果比较丰富,同新疆类似。葡萄、甜瓜、西瓜、西梅等等,品种繁多,味道相当甜,价格同国内差不多。蔬菜的品相也相当好,色彩艳丽,外形都非常壮硕,我无法判断是当地产品还是进口产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过这些天在哈萨克斯坦的宾馆早餐却真是乏善可陈。无论是什么星级的宾馆,也无论是在哪个城市,早餐都特别粗放,比如蔬菜水果沙拉,要么没有,要么就一点点,品种很少。又比如煎鸡蛋,要么是生的,要么就是混合许多东西搅成一团,冷冰冰的。还比如炒米饭或者蒸米饭,感觉活脱脱的就是中国的夹生饭,完全没法下咽。更比如煮鸡蛋,那外形犹如鹅蛋那么大,一看就有心理阴影,我连品尝一下的勇气都没有。西餐不像西餐,俄餐不是俄餐,不知道为何演变成这般模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