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那些年那些事

山河里客栈

<p class="ql-block">《文学系列》1360</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文作者:傅清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原标题:青春洒三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线”建设,是指1964年至1978年,我国政府在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交通的基本设施建设。其背景是中苏交恶和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攻势。它历经三个五年计划,投资2052亿元,投入人力高峰达400多万人,安排了1100个建设项目。决策之快,动员之广,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堪称是中国建设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战略部署,对以后的国民经济结构和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济发达且处国防前线的东南沿海及东北、新疆等地属一线,位于中间的安徽、江西等属二线,湖南、湖北等13省属三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时湖南省参建的是湘黔、枝柳铁路,省指挥部设在芷江;益阳指挥部设在安化烟溪;因为安化是负责平口至烟溪段,且要首先突击平口火车站,所以安化指挥部设在平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六十年代初期,虽然我已经参加了工作,但今年在这里,明年在那里,甚至上半年这里,下半年又到了那里,没有一个固定的地方。所谓的单位,也只是个给我发工资的地方。所以,一套被子就是我的家,人到哪里,被子就到哪里,家也就安在哪里。并习惯了一切行动听指挥,党叫干啥就干啥。因此,当接到去参加三线建设的通知后,我挑着“家”就走,一个人从马颈坳走路到闵家湾口上的小火车站,连单位的门都冇进,就直接坐小火车到柘溪大坝,再坐轮船到平口。一下船,映入眼帘的就是人山人海、红旗招展、吆喝掀天、热火朝天的三线工地,那激情的场景,真让人心潮澎湃,斗志昂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毛泽东年代是革命化年代,也是军事化年代,全国都学解放军,三线建设也一样。抽调来的农民不叫民工,叫三线战士;编制也是仿照部队的建制称呼,称班(生产队)、排(大队)、连(公社)、营(区)、团(县)。县以上成立指挥部。县级指挥部简称“县指”,地级指挥部简称“分指”,省级指挥部简称“省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时安化指挥部的政委是徐怀之;指挥长是黄一俊,副指挥长是县武装部的孙副部长,外省人,不记得名字了;政治部主任瞿长友,副主任吴仲清,还有肖钧韶(后调省指挥部);后勤部主任严栋才;办公室主任刘章青、姚尚之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去的时候正好赶上向三线战士罗专才烈士学习的高潮。罗专才烈士是在平口火车站的铁轨上奋不顾身抢救战友牺牲的。因为那时农村的人还没有条件照相,所以罗专才牺性后连相片都没有。当时在报纸上报道他英雄事迹的文章是瞿长友主任写的,用的头像是政治部肖钧韶同志根据罗专才妻子和儿子的回忆描画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罗专才,是安化杨林人,是典型的在毛主席关于“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思想教育下涌现出来的欧阳海式的英雄烈士。当时在安化杨林公社设了英雄纪念馆,每天都有很多人去参观学习,不知现在的杨林是否仍有保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的工作是担任县指挥部广播站的广播员,属政治部领导,瞿长友主任是我的顶头上司。他当时还只有二十八九岁,是安化最年轻的公社书记。很有能力,为人正派,对下属也很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县广播站抽去的刘南阶同志在我之前就已经把工地上的高音喇叭架好了,站内的扩音设备也已经准备就绪,只等开播。我去了之后,放下行旅就开始广播,稿件是三线战士送来的,内容大都是鼓舞士气的好人好事。那个时候的工作没有太多繁琐的审批程序。广播站就两个人:刘南阶同志负责外勤,我负责内勤兼广播。因为工地上放炮,广播线经常被砸断,高音喇叭也经常被砸坏,需要及时连接和维修,所以刘南阶同志一个人也很忙;我负责内勤,名义上是广播员,实际上还要当编辑。下面连队虽然有兼职通讯员,但送来的稿件却大都是由班、排、连长或三线战士自发写的,水平有限,错别字多,政治部又没有安排审稿人,都是由我去审稿、修改、组织文字,按时广播,真是24小时不休息也忙不过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尤其是搞大会战、突击战的时候,工地实行三班制,三线战士可以轮班休息,广播站却不但不能休息,而且还要加班加点。由于夜深人静时不能开高音喇叭扰乱当地居民,而这个时间段的三线战士恰好又是最疲惫、最想睏、最需要鼓舞的时候。于是,我就不要领导安排,擅自作主,深夜里一个人提着三用机和喇叭,到晚班工地去轮流播放。稿件也是现釆现播,有时候甚至就随便编些鼓舞斗志的话,或放革命歌曲、样板戏,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使工地上热火朝天,让三线战士们干劲十足。我往往把广播开起之后,就去挖、去挑。战士们见我边放广播边和他们一起战斗,倍受鼓舞,干得吆喝掀天。当时冷市营的一个连长(公社副书记)还编了一首顺口溜,一箭双雕,以表扬我的方式鼓舞他们的士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县指广播傅清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夜半凌晨到战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手提机子和喇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见到好事就表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鼓舞士气作榜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苦干实干人人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都要加油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早把捷报送中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种热烈而又快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一干就是一通霄。第天还得继续坚持广播,真不知道哪来那么好的精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突击会战时,我把个人的休息时间安排在中午和上半夜,每天睡眠不超过五个小时,其余时间不是在广播室,就是在工地上。有一次晚上去工地时摔了一跤,左手小指外侧划了条一两寸长的大口子,当时鲜血直流。因为半夜三更,也不方便去工地医院上药止血,就按我小时候母亲教的土办法,到墙角找几个蜘蛛窝(不是网)缠上,竟奇迹般地止住了血,也没有发炎,只是留下了一道长长的疤痕,至今仍然清晰可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指挥部领导见我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就又调来一个专门的女播音员叫周艺佳,我的工作相对轻松了一些。但瞿长友主任却不让我轻松,时不时要带我下连队去了解情况。我们下去时都是头戴安全帽、脚穿黄跑鞋,不预先通知,不惊动任何人,更不要接待,了解完情况就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得有一次到担柴溪冷市营去了解情况时,瞿主任要我写份调查报告,他见我有些犯难的样子,就马上改口说“我来讲,你记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时民兵战士都是几十个人挤在一起睡地铺,根本没有办公室和办公桌。我就坐在地铺上,把民工的箱子当桌子。瞿长友主任口述,我记录,写了一篇《关于当前三线战士思想工作的调查报告》。记录完了我念给他听,他居然说记录得很好很全面,不需要修改,要我马上寄给省指挥部。后来这篇调查报告竟原文刊登在省指挥部的《工地战报》上。经过此事,我才真正体会到瞿长友主任的水平很高,能力很强,他才思敏捷,条理清晰,办事效率高,也体谅关心下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线工地是以连队为单位设立食堂,统一住宿、统一行动、统一管理,统一指挥。工地领导和民兵战士都是住在当地老百姓的家里,与他们的关系很好,感情融洽,没有发生过任何矛盾和纠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线工地官兵一致。各级领导既是指挥员,也是战斗员。大家都是住工棚、吃食堂。开会学毛著,工前背语录,休息时唱革命歌曲。人人都学“老三篇”:《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很多人还能背下来。遇到问题时学得最多的是《反对自由主义》和《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对照毛著找差距,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灵魂深处闹革命”。三线战士用得最多念得最多的毛主席语录是“下定决心,不怕牺性,排除万难,争取胜利。”且能联系实际活学活用,比如一旦遇到撬不动的大石头,大家就一边撬,一边齐声高喊“下定决心……”直到把石头撬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三线建设这个革命的大熔炉里,战士们个个豪情满怀,无限热爱毛主席,忠于党。不但平时胸前都佩戴着毛主席像章和“为人民服务”,连拍个照都要在相片上写上“三线战士忠于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时唱得最多的革命歌曲是《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还有《社会主义好》,几乎人人都会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战士出工是以连队(公社)为单位,举着红旗,整队岀发,没人掉队,也不会有人掉队。工地在哪,标有连队名称的红旗就插在哪,所以工地上总是红旗飘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工程进展,工地需要不断的转换, 转换工地不叫搬迁,叫转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线工地上的领导很好找,也不好找。好找,是因为他们就在工地上,就在战士中;不好找,是因为他们头戴安全帽,身穿粗布衣,和普通战士“混”在一起,根本就分不出谁是“领导”谁是“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突击战时工地实行三班制,工棚宿舍经常都有轮班休息的民兵,但无论是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都是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地休息,养精蓄锐,准备新的战斗,没有一个玩牌打扑克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县指挥部在坪口期间,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省革委主任的华国锋同志到三线工地视察时,专门听取了安化指挥部徐怀之书记的工作汇报,并看望了大家。我作为指挥部为数不多的女同志,顺理成章地成了服务员,为华书记递茶倒水,近距离地接触了他。当时的华书记身穿灰色中山装,高大、朴素,和蔼可亲。后来他升迁到了党中央……这真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千载难逢好机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缘亲近一代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工程的进展,平口火车站的修建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安化指挥部便从平口迁到了渠江木材森工站,广播站也随之到此。在狮子山突击战中,广播室干脆搬到了离工地不远的一个土凸上。记得有一次放炮时,为了广播疏散三线战士和行人,我自已却来不及撤离,刚想出门,炮就响了,我立即躲到摆放扩音器的桌子底下。顿时只见很多土石飞到了广播室的工棚上,砸破工棚,落到了扩音器和桌子上,大的石块有茶碗大,小的也有酒杯大。幸亏有机子和桌子的保护,我只是落了一身的灰。当时的感觉就象是经历了一场大地震。这一年我被评为了“五好战士”,并是党组织的培养对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线上有专门的工地医院,安化工地医院设在渠江。医护人员都是从县人民医院、中医院和各区医院抽上去的医护人员。三线战士治病疗伤都是公费,无需个人出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了便于指挥和联系工作,安化指挥部还有专门的电话总机室,话务员和线务员都是由县电讯部门安排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安化指挥部还有一支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专门到各个连队去巡回演岀,演岀的节目大都是自编自演的快板、表演唱,内容是工地上的先进事迹和好人好事,还穿插一些样板戏片断。总之,演出的目的就是鼓干劲、激斗志。那时候的宣传工作紧跟形势、特别到位。宣传队到哪里,就收集哪里的先进事迹和好人好事,然后在很短的时间内编成快板或表演唱进行演出。演岀效果就象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时的宣传队那样鼓舞人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线建设结束后,宣传队的同志都安排了工作,有的在县直部门,有的到了益阳,有的进了省城,他们都很好。我也调到了县新华书店工作,终于结束了长达七年之久的“游击”生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线铁建时期,正处我国深受外敌势力骚扰的时期,也是没有机械化施工的时期。湘黔铁路平口至烟溪段,处在安化山区,有一半的路程需要遇水搭桥、逢山开路打隧道。受当时的条件限制,除了专业工程队能够使用钻机外,其余全靠人力开山劈水。所以,那时候的铁路都是靠老百姓用钢钎撬、用板车拖,用肩挑、用手挖岀来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2年湘黔铁路胜利通车,平口烟溪段便成了安化境内有史以来的第一段,也是目前唯一的一段铁路线。现在,呼啸而过的火车在这里穿隧道,越桥梁,窗外风光无限,山水景色怡人,享受着方便与幸福的人们,是否还记得当年在这里日夜奋斗、艰苦创建的三线战士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线建设的胜利,充分证明了毛主席关于人民战争的伟大胜利!也证明了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人。建路,建成了一部史篇。这真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昔日流下辛苦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留得长龙舞万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革命红心英雄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开山劈水换新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幸运!我荣光!我自豪!因为在我的人生里,既参加了毛泽东思想“三分之一”的思想建设,也参加了伟大的“三线”国防建设,是建路史篇中的一员。虽然没有多大贡献,但也发挥了一颗螺丝钉的作用,这真是:青春洒“三线”,幸福千万家。没有虚度年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傅清香,湖南省安化县作家协会会员,益阳市女子作家协会会员、安化司法局退休干部、人民陪审员、关工委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国作家在线》《益阳同城》《品读安化》《梅山》《育新报》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