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六、 开心时光</p><p class="ql-block"> 进厂后,有了固定的工作,虽说是大集体企业,但没有被上山下乡,己是很知足。原先我不读高中,就是作好了上山下乡的思想准备,早下去早上来,还管它什么全民与集体,有工作总是件好事。来到厂里,和建中、东东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和建中是街坊又是同学,和东东是同天进厂,床挨着床,不挂蚊帐就是一张床上睡的兄弟。三人都长得高大帅气,被人们戏称为三剑客。</p><p class="ql-block"> 进厂不久后,春节就到了。放假的那天早晨六点未到,我和建中就去车站买票,这时车站己有很多的人了,厂里龙田金蚌的老师傅们还来得早些,也还有一些去永丰的同事。被告知没有车票,要等中午以后去了。因青树坪站没有固定的专线车,只有经过车。人往往是一说回去就归心似箭。过了会儿,天已大亮,又是一个艳阳天,建中提议,天气好,大家不如一起走路回去。一同来买票的龚举初马上喊道:“要得”,大家也纷纷响应。立即回厂带好自已的行李,其实只是一个书包袋子背件换洗衣服。袋子当然是流行的军用袋呵,一行大概十来个人,就出发了。暖暖的太阳,一路上有说有笑,不是打情骂俏,就是高歌欢唱,好不惬意。路上建中说,这条路他走饱了,钓鱼啦,推板车到三圹铺火车站送货拉货,初中读了一期后就停学过早地挑起了家里生活的大樑。李素娥说我也帮我哩爷(父亲)聳过板车子。我只是做过小工的经历,其他事还没有做过,未到厂之前,根本不知道青树坪在哪里,火光厂在哪里。初中毕业后就在建筑工地做小工,一直到进厂。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加之我们大都是家里的老大,老大承担的家事也比弟妹要多。</p><p class="ql-block"> 在笑谈中,不知不觉就到永丰街上了,有人说今天的路怎么这么短,这就到家啦。我回到家还不到十二点。</p> <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下班后业余生活,虽说单调,也很有味,去附近村上、学校以及较远的麻拐塘(华国公社)朝阳煤矿看电影,当时没有正规的电影院,只有露天电影院,也别有一番风景,也给年青人提供了一个绝好的谈恋爱的场地和机会。第一次去朝阳煤矿看电影,经过山顶上,俯瞰朝阳煤矿全貌,一片灯光闪烁,不由得感慨,乃大城市样。那时很喜欢看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的故事片。朝鲜的《卖花姑娘》风靡时,建中等几人邀我去邵阳去看《卖花姑娘》,那晚上在三圹卜搭火车,他们都不买票,我第一次品尝了搭“偷火车”的滋味,一路提心吊胆,他们都若无其事一般。</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喜欢看文学小说名著,但想看的书很难找到,高大全的书却不太想看。幸好一朋友家里保存了大量的文学名著,给我带来了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巴尔扎克《钱袋》,还有《红与黑》、《牛虻》等文学名著。有一次迪宝老师见我在看《基度山伯爵》,他说他有个朋友为了看这本书,用一辆崭新的永久单车换了这部书。</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同天进厂小学同学益嗲嗲神神秘秘问看手抄本不,当时大家都知道手抄本有《少女之心》、《一只绣花鞋》、《第二次握手》,但我只看过《第二次握手》。好。偷偷摸摸看完了这手抄本,那时生活无忧也无聊,不知是谁竞然用硬壳笔记本抄完这几部小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70年那批入厂青工,三年学徒期满可以公开地谈恋爱了,也影响我们71年进厂的,半公开半地下地谈起恋爱来。我也追到了我的另一半,“小两口”办起了小伙食,大食堂的菜,除了几个要肉票豆腐票的菜外,其他的菜都难咽,而肉票豆腐票是定量供应,自已煮菜,不仅吃得好,还节约开支。原来没有煮饭菜时,有时晚上煮个鸡蛋发个面条买了个煤油炉,如今用来煮个小菜,很方便又不占地方。</p><p class="ql-block"> 为改善生活就到厂对面的食品站,讲好话开后门买些不要票证猪头猪肠,自己加工成卤味腊味。有时还可以买到运输途中挤死或要死的鸡鸭,一元一只。厂里加工这些东西,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锅炉房有开水,松香锅,木工房有锯木灰,有现成的铁桶熏烤,熏出来的腊肉真是亮彤彤喷喷香。</p><p class="ql-block"> 冬天来了,厂里每人供应300个煤球作烤火煤,发了煤球就要有煤球炉,厂里也默许自己动手制作了煤球炉。结婚后,我们每家又都用角钢铁板焊制了一个小灶,并安上了温罈,走廊就成了我们的小厨房。厂里拖来的生活烤火煤,可免费提供自已去做煤球。真是一大福利,这也节省了一大笔开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我们上班没有定额需要完成,做多做少一个样,好赶任务碰上加班也没有加班工资,而且还得做到晚十二点才能下班,仅仅是从供销社泡来一碗面条作充饥作报酬,也没有什么人抱怨什么,这应该就是那个时代的精神。还有我师傅拿了14年的一级工工资,每次调级都把指标让给了他人。现在人们的思想境界和人生信仰都回不去了。</p><p class="ql-block"> 虽说那个时候加班什么的都是义务没有报酬,但福利条件也还算比较好。住房不要管,只要结婚报告一批,厂里就给你配备了房子,虽说面积小,总之能住下,不要去租房。大小病医药费用不用担心,小病有医务室,大病住院由厂开张介绍信到医院就可以,由银行托收承付结算,方便得很,不用自己交一分钱。住院时厂里还派工人陪护招扶。每逢节日还能发点物资奖金。引来附近居民的眼红羡慕,就连区镇国家干部也只想往工厂企业调。谁叫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这个时代不会再来了哇。真还有点怀念我们的那个年代!</p><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15日 (部分图片选自网络)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