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慎远—海丰致公先贤故居行记

詹念

<p class="ql-block">  汕尾海丰是我一直想去的地方,那里是我感兴趣的历史故事发生地。近日得以成行,记录一下。 我理解的“追思慎远”既表达对先贤的怀念,又对历史保持尊重。</p><p class="ql-block"> 汕尾海丰县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是著名的侨乡,拥有广泛的海外联系和丰富的华侨资源。</p><p class="ql-block"> 中国致公党与广东海丰关系密切,第一代致公党领导人中很多是海丰人,这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社会文化背景。</p> <p class="ql-block">  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汕尾海丰地区涌现了一批积极参与革命活动的有识之士,他们在推翻满清、建立民国以及抗日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中国致公党自成立以来,便与中国近现代史紧密相连,其发展历程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领导人,不少是来自广东海丰的,其中陈炯明、陈演生、黄鼎臣、陈其尤、伍禅、伍觉天等名字在中国致公党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这些领导人多具有海外背景,他们利用广泛的海外联系和影响力,为致公党在海外华侨中的组织发展和政治活动提供了有力支持。</p><p class="ql-block"> 他们不仅在致公党的发展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也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陈炯明的简介</p><p class="ql-block"> 陈炯明,字竞存,1878年出生于广东海丰。他早年接受传统教育,1899年中秀才,后因科举制度废除而进入广东法政学堂学习,1908年毕业后投身政治活动。</p><p class="ql-block"> 1909年加入同盟会,参与了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和武昌起义,随后在广东军政府中担任要职。</p><p class="ql-block"> 陈炯明在政治上主张地方自治和“联省自治”,反对中央集权,这一理念与孙中山的中央集权理念存在分歧。他在广东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市政建设、禁烟禁赌、教育改革等,致力于将广东建设成为模范省。</p><p class="ql-block"> 1920年,陈炯明被孙中山任命为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但在1922年因政见不合与孙中山决裂,发生了“六一六”事件,导致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p><p class="ql-block"> 陈炯明的晚年在香港度过,1933年在香港逝世,享年55岁。</p> <p class="ql-block">陈炯明都督府</p> <p class="ql-block">   被近代史严重低估的陈炯明</p><p class="ql-block"> 历史服务于政治。陈炯明是个逐渐被遗忘的人物。他和孙中山那段绕不开的恩怨,陈炯明自己可以释怀,国民党却无法原谅。海峡两岸持有的少数公约数之一,就是都不提陈炯明功过是非。近年来语境悄悄从“叛变”变成了中性的“兵变”。</p><p class="ql-block"> 孙中山去世之后,陈炯明撰写挽联:</p><p class="ql-block"> 唯英雄能活人杀人,功首罪魁,留得千秋青史在;</p><p class="ql-block"> 与故交曾一战再战,公情私谊,全凭一寸赤心知。</p> <p class="ql-block">陈炯明都督府,建于1919年,由陈炯明之弟陈炯辉以及宗族集资为其兴建。高楼一座三层,平房数间,连同卫兵操练场、果木园等,总面积一万多平方米,1920年10月初竣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年农历九月十八日陈母诞辰之日入伙。因陈炯明被授予中华民国“定威将军”(陆军上将),故称“定庐”。时人出于对陈炯明的敬重,称为“将军府”或“都督府”。</p> <p class="ql-block">  陈炯明是中国致公党第一、二届总理,他在致公党的历史中占据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 1925年,他将美洲洪门致公堂改组为中国致公党,并在致公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提出了“三建主义”(建国、建亚、建世)作为致公党的指导思想,并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p> <p class="ql-block">陈炯明故居</p><p class="ql-block">海丰联安镇友爱后寮路(联安中心小学附近)</p> <p class="ql-block">  陈演生(1875—1952),原名汉生,广东海丰人,清末秀才,中国致公党早期的重要成员和领导者之一。</p><p class="ql-block"> 他在20世纪初留学日本并参加了中国同盟会,是孙中山的追随者,积极参与反清革命活动。</p><p class="ql-block"> 回国后,陈演生在广州、新加坡等地参加了倒袁运动。</p><p class="ql-block"> 1918至1920年间,他在粤军总司令部担任政务处长,1921年担任广东电政监督。</p><p class="ql-block"> 后来,他在香港经营企业,并担任“旅港海陆丰同乡会”会长。陈演生是中国致公党早期的重要成员和领导者之一。1946年,中国致公党总部在香港成立时,他是主要的组织者和领导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据当地专家介绍,陈演生故居已经被拆迁啦。</span></p> <p class="ql-block">陈其尤故居位于汕尾市海丰县城关路东祥苑西北侧约190米,靠近向阳路、湖边街、二环南路和海河路。‌‌</p> <p class="ql-block">陈其尤(1892—1970),别名定思、丽江,广东海丰县东笏社人,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爱国民主人士和中国致公党的重要领导人——致公党第五、六届中央主席。</p> <p class="ql-block">他出生于一个望族之家,早年受到新式教育,1909年在广州博济医学堂读书期间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并参与了广州黄花岗起义和惠州起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13年,因革命有功,陈其尤被资送日本东京中央大学政治经济系学习,1916年学成归国后,曾任职于北方政府财政部,并在陈炯明统率的粤军总司令部任机要秘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1年,陈其尤在香港加入中国致公党,并在随后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干事会负责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抗日战争期间,他积极组织致公党发动海外华侨华人捐资捐物支持抗战。</p><p class="ql-block"> 抗战胜利后,他为恢复与重建中国致公党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主张致公党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p><p class="ql-block"> 1947年,陈其尤参与了致公党的组织改组工作,并当选为致公党第三届中央副主席。</p><p class="ql-block"> 1948年,他代表中国致公党与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在香港联名通电,响应中共中央的“五·一”号召,拥护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p><p class="ql-block"> 同年11月,陈其尤与郭沫若等人在中共地下党的护送下,秘密离开香港到达东北解放区。</p><p class="ql-block"> 1949年,陈其尤作为致公党首席代表,出席了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参与了政协组织大纲的起草工作,为新中国的筹建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致公党第四届中央主席团成员,1952年后连续当选为致公党第五、六届中央主席,并担任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务,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风雨同舟。</p><p class="ql-block"> 1970年12月10日,陈其尤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他的一生和事迹,成为了中国致公党和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史上的重要篇章。</p> <p class="ql-block">陈其尤堂侄。</p> <p class="ql-block">黄鼎臣(1901年—1995年),广东海丰人,是中国致公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中国致公党中央主席。</p><p class="ql-block"> 他早年在日本留学,毕业于东京医科大学,并在东京帝国大学附属医院深造。在日本期间,黄鼎臣参与了多次反帝爱国活动。</p><p class="ql-block">  1928年,因参与爱国反日活动被日本政府拘留并遣送回国,同年在上海法租界因开展反日大同盟活动被捕入狱。</p><p class="ql-block"> 1932年出狱后,黄鼎臣在澳门、广州、桂林、昆明、重庆等地行医,并继续从事革命活动。</p><p class="ql-block"> 1940年底,他被重庆新华日报社聘为医药卫生顾问,并参与了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民主建国会和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1946年,黄鼎臣加入中国致公党,并在1947年的致公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常委兼组训部长。</p><p class="ql-block">1954年10月,黄鼎臣(后左六)陪同司徒美堂、陈其尤接待回国参加国庆观礼的印尼、缅甸洪门人士</p><p class="ql-block">  1949年,他作为中国致公党代表之一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黄鼎臣历任中央卫生部医政局局长、医疗预防司司长等职,并在1956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p> <p class="ql-block">黄鼎臣故居位于海丰县城高田社高田街涂角町。</p> <p class="ql-block">谷贻堂黄氏创业始祖云光公、云辉公兄弟于清道光年间,在公平的官坡塘一个客家山村,率领家室迁徙海丰县城高田社高田街涂角町落籍定居,迄今一百七十余载,传下八世,裔孙近二百六十,散居海内外,皆赖继承先祖:敦孝悌,睦宗族、和乡邻,为后代开拓进取,克勤克俭,艰苦奋斗,兴学重教等好家风,经过40年努力,从购宅地到建成海城唯一恢宏“九包五”大院和环境优美的毓秀山房书院,连仝大院前的草坪和大院后园,总占地达6000平方米及祭祀,瞻儒等家业,子孙蕃昌,人才辈出,成为海丰县城有名望族。</p> <p class="ql-block">黄鼎臣故居是位于黄氏家族群落的一间偏房中,据介绍只有两间,原来书房已经坍塌。</p> <p class="ql-block">伍禅(1904—1988),原名伍赞天,广东海丰人,是中国致公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p><p class="ql-block">他早年留学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九一八"事变后回国,在福建、广西等地中学任教,并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担任编辑。抗日战争期间,伍禅前往沙捞越(现马来西亚的一部分),从事华侨文化教育工作,任华侨学校校长和《沙捞越日报》编辑。</p><p class="ql-block">1942年,他秘密组织西婆罗洲反日同盟,被选为主席。1952年,因从事爱国活动被英国殖民当局驱逐出境,回国后在广州中山医学院任职。</p><p class="ql-block"> 1956年加入致公党,历任中国致公党中央组织主任秘书,致公党北京市委主委、全国侨联委员。</p><p class="ql-block">1979年和1983年,他先后当选为致公党第七、八届中央副主席,并是第一至七届全国人大代表。</p><p class="ql-block"> 伍禅的一生是追求进步、追求革命的一生,他为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p> <p class="ql-block">伍觉天(1910—2007),早年在海丰县读小学,后到马来西亚沙捞越读书,伍觉天是伍禅胞弟。</p><p class="ql-block"> 1933年从马来西亚移居香港,在华侨企业公司任工程师。1936年后,他在四川粮食调整委员会、四川建设厅等机构工作,并在1946年任懋康公司驻广州办事处主任。</p><p class="ql-block"> 1947年,伍觉天加入中国致公党,并在致公党“三大”中任中央常委及组训部副部长。</p><p class="ql-block"> 1949年,他参与迎接解放军解放广州的工作,并在建国后继续为祖国的和平、团结、统一和建设事业贡献力量。</p><p class="ql-block"> 1979年,伍觉天被选为致公党中央副主席,1980年被选为致公党广东省委会主委,1988年被推举为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名誉主委。</p><p class="ql-block"> 伍觉天是第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三届广东省人大代表,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广东省政协常委,第四、五届广东省政协副主席。</p><p class="ql-block"> 他的一生致力于归侨、侨眷、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谊工作,在海内外侨界中享有崇高威望 。</p> <p class="ql-block">致公党第一代领导人中还有马育航,刘锦汉,钟秀南等先贤。</p> <p class="ql-block">钟秀南 </p><p class="ql-block">广东省海丰县籍烈士</p><p class="ql-block">钟秀南(1877-1944),字秋甫,广东省海丰县人。广东师范毕业。1906年参与创建反清组织正气社, 1911年5月加入支那暗杀团。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参加光复惠州之役。1944年病逝。</p><p class="ql-block">钟秀南,广东省海丰县人,1906年2月与陈炯明、马育航、陈达生、钟景棠、陈演生等一起创建了反清组织——正气社。其为钟景棠弟弟。</p><p class="ql-block">1907年2月2日,与陈炯明、陈达生、马育航、陈演生、钟景棠、黄杰群等人成立海丰同盟会,隶属于孙中山总部领导。</p><p class="ql-block">人物经历</p><p class="ql-block">1911年5月,随陈炯明加入了支那暗杀团。</p><p class="ql-block">随陈炯明参加了“3·29”广州起义及光复惠州之役。</p><p class="ql-block">1913年袁世凯阴谋称帝,陈炯明举兵反袁,失败后流亡东南亚,钟秀南随之流亡。</p><p class="ql-block">1916年,随陈炯明回到广东参加讨袁斗争。</p><p class="ql-block">1921年6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任命钟为中央兵站总监,11月,代理广东省财政厅长。1923年初,陈炯明下野,随陈炯明流亡香港。</p><p class="ql-block">1928年,广东省主席陈济棠邀请钟秀南出任海丰县长。钟慨然接受,逐随李振球团攻复海丰任临时县长。1928年5月24日,钟秀南任县长兼任善后委员会主席。在职期间,曾率警卫队参与当地驻防军蔡腾辉部围剿工农武装。因对当地派系斗争感到辣手,1929年5月9日辞职返港寓居,就任海陆丰香港同乡会会长。</p><p class="ql-block">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1938年秀南回到海丰,被推选为“海陆丰抗日救国统率委员会”主任,随动员青年参加民兵抗日自卫大队,还利用旧关系收容一批盘据东江的地方武装,使抗日队伍日益壮大。后国民党明令取销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钟秀南也卸任回港。</p><p class="ql-block">1939年秋,日本政府为物色其在华代理人曾派汉奸拉拢钟秀南,并许以粤省主席重任。秀南不为所动。事闻于渝,得蒋介石特邀,赴重庆与之会晤,并受委以中央军事委员会参议之职。1941年底,日军占领香港, 1942年3月,返回海丰。</p><p class="ql-block">1944年逝世,享年66岁。</p> <p class="ql-block">马育航</p><p class="ql-block">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p><p class="ql-block">马育航(1881—1939),广东省海丰县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1906年2月与陈炯明、钟秀南、陈达生、钟景棠、陈演生等人一起创建反清革命组织正气社。</p><p class="ql-block">1899年1月,马考中秀才。1900年,马与陈炯明在海丰联安田心乡集资试办农场。</p><p class="ql-block">1902年,马与陈炯明赴潮州、惠州、嘉应各属物色有志之士。</p><p class="ql-block">1904年,马入海丰县速成师范学堂读书。</p><p class="ql-block">1906年,马参与组织海丰正气社。</p><p class="ql-block">1908年2月,马与陈炯明等30余人,在五坡岭的方饭亭宣誓缔盟,进行民主革命运动。</p><p class="ql-block">1909年6月6日海丰自治报出版,马等分任撰述。</p><p class="ql-block">1910年2月,因广东新军起义失利,马与陈炯明潜赴香港,旋归海丰。</p><p class="ql-block">1911年2、3月,马被召入广州,参与黄花岗起义准备工作:10月中旬。陈炯明在东江组织起义军马等担任筹划饷粮。1916年11月8日,马与陈炯明等由澳门到广州。</p><p class="ql-block">1918年2月14日,广东都督莫荣新任马为惠潮梅军务督办署总参议:9月,莫都督通电取消陈炯明潮惠镇守使职:10月4日,马通电反对撤销惠潮梅督办署。</p><p class="ql-block">1919年2月18日,南京电称:“陈炯明代表马育航九号到宁,昨谒李督,寓华洋旅馆。”同年,马受命筹助孙文、廖仲恺、胡汉民等在沪发刊《建设杂志》。</p><p class="ql-block">1920年8月24,日,陈炯明任马育航为汕头财政局长。1921年2月2日《广东群报》刊载马育航关于游历台湾者注意之启事。4月16日。《广东群报》报道马育航关于拨尝产补助学费之提倡。5月1日。香港电称:“育航将继长财厅。”5月11日,《广东群报》刊载《马育航掌任财政之原因》一丈,略谓“马育航当粤军返乡之际曾任潮梅筹饷局局长。粤军力战数月,饷粮赖其接济,得以无缺,军心由是雄厉。说者皆谓马君之力为多,然亦由其诚信足孚众望。”孙总统、陈总司令“以此缺非马君莫属,出力请其再任艰巨,出长财厅。”此后,该报还刊载《新任财政厅长对于用人之政见》(5·12)《马育航整顿财政之根本谈》(5·14)《马育航启事》(5·14)《马育航拟整顿两大银行517》《各县财政直接财厅管辖谈5-19》等文章。6月27日《广东群报》报道邓铿分函马育航等人,在援桂战争期间,留守部分人员每日须齐集粤军总司今会议一次,讨论应付前方军事方略。11月14日,香港电称:“马直航暂改任琼崖民政长。1922年3月15日(广东群报)报道,陈省长允马直航辞西湖工程局总办。5月24日,叶举、马育航赴惠谒陈总长,筹商安定大局,维持粤局事。6月4日、叶举、马育航等在忠烈祠开会,商解决粤局问题。9月29日 香港电称:“马育航有任总部秘书长讯”1924年5月23日,香港电称:“马育航辞潮梅筹饷局长,已准。6月19日,汪精卫偕陈少白由广州到香港,与马育航、金章等接洽和议。11月14日,陈炯明派马育航赴京津运动其联省自治主义。11月,粤军汕头会议,决定由马育航、周醒南担任筹拨各路开拔费。11月30日,香港电称,内定马育航为粤军总部政务处长。</p><p class="ql-block">1925年2月6日(陆安日报)刊载马育航《算我十五年之账(以阴历计)》,文章阐明马自1920年至1922年的家况,事业、思想等情况。11月19日。香港电称:“马育航抵港谒陈炯明。商闽南军事。”1933年9月22日,陈炯明在香港病逝。马育航等为陈办理后事,“书陈史略送登各报”“誉扬陈过去革命功勋。”“谓陈晚年博览群书,而政治思想大变,除著《中国统一刍议》一书外,近正编撰《统制生产》,内容系主张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尚未脱稿,即行谢世。”马育航等代电告其在津厦戚友及金山、古隆坡等处致公堂。</p> <p class="ql-block">  有几点感触,几位致公党先贤的故居保护现状都堪忧。</p><p class="ql-block">1、史观当符合时代要求的;</p><p class="ql-block">2、百年政党自身重视不够。对重要的 领导人故居和遗迹保护没有远瞻性规划;</p><p class="ql-block">3、相关政府文物保护部门未予重视,导致保护等级和保护经费缺乏;</p><p class="ql-block">4、展陈的内容不尽完善,缺少党内党史专家的协助和指导,各地自办的展览内容存在部分缺陷;</p><p class="ql-block"> 这些故居保护,和我此行看到的民革领导人蒋光鼐故居形成鲜明反差。</p> <p class="ql-block">  帮助完成自己的愿望,要多谢汕尾海丰陈炯明研究会陈介仁会长,他不但是企业家还是慈善家;研究专家陈治赠先生一路陪同和讲解,他是观点和性格令人印象深刻的人,并赠予不少资料。还要感谢当地致公党党友的协助。</p><p class="ql-block"> 此次行程不易,由于各级历史保护意识不强,故居文物保护不善,资料和标识都不清晰,没有当地朋友的协助,我很难顺利完成这次行程。</p><p class="ql-block"> 谢谢帮我打开了一扇扇历史的大门,让我有机会再次走近这些先贤。缅怀感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