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乐的高中生活

1122

<p class="ql-block">今日习书今日诗</p><p class="ql-block">贺北京校友捐赠母校孟津一高“苦学成材,振兴中华”校训文化石揭幕:</p><p class="ql-block">亿年巨石立今园,</p><p class="ql-block">校训赫然镌八言。</p><p class="ql-block">李郁桃秾天下滿,</p><p class="ql-block">一高学子永思源。</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今天是母校孟津一高建校70周年校庆,上午八点由北京校友捐赠的校训文化石在校园隆重揭幕。巨石长9.1米,高2.6米,厚1米,重37吨,天然藏龙卧虎图,上刻王宗都老校长手书校训“苦学成材,振兴中华”八个大字。</p><p class="ql-block">​我们1962届是第二届毕业生,当时高中毕业两个班,现在高三年级36个班,在校生6600名,教职工500多位。原来籍籍无名的中学(高考时本校没有考场,要坐火车到偃师高中参加高考),现在是省重点高中,清华大学生源学校。家乡教育大发展其言不虚!</p><p class="ql-block">饮水思源,师恩寓心。祝母校越办越好,为祖国培养更多优秀人才!</p> <p class="ql-block">苦乐的高中生活</p><p class="ql-block">(写在母校孟津一高建校70周年之际)</p><p class="ql-block">孟津一高(原孟津二中)1962届史善新</p><p class="ql-block">我是1959年从孟津八中(朝阳)初中毕业考上孟津四中(南麻屯)高中部的。一年以后,四中高中部合并到孟津二中(长华,现孟津一高),我们两个班为丙丁班。在四中我们班同学和几位老师有一张珍贵的合影。 我的高中生活(1959年9月至1962年7月)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1960年起孟津连年不雨,旱魔施虐,小麦长得一扎多高,一穗结三四个籽,一上午割的麦子只够装一箩头。学校体育课不上了,操场都开垦种上倭瓜,到秋天全靠“瓜菜代”,学校为使同学们恢复体力,中午加了午睡。为过冬,出红薯以后,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周末回家去地里搂些干红薯叶,交给学校,我们都完成了任务,交上的干红薯叶整整堆了一教室。牛舆校长说:“常言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咱没粮食,有这一教室红薯叶,我心中也不慌了。”食堂开饭了,就是每人一碗水煮干红薯叶,撒点盐,加一碗稀得照见人影的黄面汤。学校及其附近的井里都没水了。为了解决吃水问题,学校规定每个学生一星期有一担水的任务,交食堂一担水,发一张票为凭证。要跑到两里地以外的孟庄去挑,女生们身单力薄,挑一担水很吃力,也和男生一样完成任务。有时井里水太浅,桶放下去吃不满,同学们要下到几丈深的井里,一勺一勺往桶里舀。一次一位同学下去,井壁坍塌,被砸成残疾。早晨洗脸全班男女生各一盆水,每人擦一把就算洗了脸。全班男生睡在一个土质大通铺上,身下铺杆草。那时生活虽然艰苦,但同学们学习热情不减,仍然时朝气蓬勃,昂扬向上。学校还组织在孟津大礼堂举行全校文艺汇演,各班都出有节目。有个别同学因家庭困难产生退学念头,校团委书记杨俊杰老师安排刘宇哲同学在全校学生大会上讲述他的苦难家史和刻苦学习的心路历程,以坚定大家的学习信心。</p><p class="ql-block">1961年秋季高三开学后不久,经过一次考试,甲乙丙丁四个班压缩为甲乙两个班,部分同学调整到老城一中,部分同学回家算提前毕业。刘宇哲同学被国家特招当飞行员,到保定航校学习,校团委书记杨俊杰老师、班主任安作则老师和班干部欢送他,有一张合影,注明时间是1961年9月。宇哲、单明文和我三人也有一张合影(宇哲和我是同村发小,单明文和宇哲是同桌好友),这两张照片我一直保存着。当时还是叫高三丙班,不久就是甲乙两个班了。从照片上看,在物质生活非常艰苦的岁月,大家精神面貌都很阳光!</p><p class="ql-block">记得我们到二中时,校长牛舆,副校长王建华、刘启文,教导主任郭铎,副主任梁甫山,教导员韩宗愈,校团委书记杨俊杰。代数老师安作则(我们班主任,先是丙班,调整后是乙班),语文老师邓耀斌、刘心圭(甲班班主任),俄语老师黄治统,几何老师刘林生,三角老师邢若诚,物理老师李光惠,化学老师曲长春,生物老师孙淑琴。</p><p class="ql-block">我家里的条件也很困难。奶奶已八十高龄,父母身体不好,哥哥在市郊委工作,工资很低。嫂子带着孩子在农村,也是“一头沉”。两个姐姐已结婚,两个妹妹还在读书。家里缺劳动力。初中毕业时,有不少同学都报师范或技校,以求早点就业,有的甚至辍学。上不上高中,是一次艰难的选择。父亲看我学习好,还是让我上高中。校领导和老师们都很重视我,选我当校学生会学习部长,鼓励我要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将来上大学,为建设社会主义做贡献。我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刻苦努力,于1961年11月26日光荣加入共青团。我觉得,生活确实很困难,但学习确实很愉快。教俄语的黄治统老师家是偃师龙虎滩村人,1953年考入北京理工学院俄语专业学习,1956年毕业分配至西安844厂任俄语翻译,1959年苏联专家撤走后回到孟津四中教俄语,1960年四中高中部合并到二中时一起到了二中,还教我们俄语。黄老师俄语讲得好,我很喜欢俄语,所有课文从头到尾都能背下来。黄老师看我俄语学得好,还鼓励我将来去苏联留学。1962年高考我的俄语考了99.5分(满分100分)(黄老师照片</p><p class="ql-block">1962年高考,孟津没有考场,我们是坐火车到偃师高中参加高考。牛舆校长关心我们,自费给每位同学买了一个鸡蛋,给大家补充营养。</p><p class="ql-block">1962年国家大幅压缩招生规模,大学很难考(后来了解,1962年全国参加高考44万人,录取10.7万人,录取率仅百分之24.3,是录取率最低的年份。志愿报了两次。第一次报志愿后,有不少学校不招生了,又报第二次。我的梦想就是将来当一名工程师。唐山铁道学院的招生简章上写着“唐山铁道学院——铁路工程师的摇篮”。这正是我的志愿。</p><p class="ql-block">1962年8月的一天,教导处老师送来了《唐山铁道学院录取通知书》。全校两个班,八十多位同学,只考上三人。我考上了全国重点大学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周绍连同学考上了郑州工学院,周书元同学考上了汲县医专(1963年王永强、徐进京、王宏华等同学复读后都考上了大学)。说实在的,我拿到通知书,又是高兴,又是为难。别说学费,路费也是问题。去不去上,又是一次选择。后来还是哥哥表示,去学校的路费他负责。听老师说,大学里国家对家庭困难的学生有助学金。我表示,从学校回家的路费自己解决。就这样,我带着行李,平生第一次远离家乡。母亲送我到村口,眼里流着热泪。父亲交待我,有事没事每月必须给家里写封信,报个平安。我搭供销社去洛阳拉货的马车,到洛阳东火车站,拿着录取通知书,买了半票,乘上了北上的列车。我的大学梦总算圆了。</p><p class="ql-block">今年是母校孟津一高成立70周年。饮水思源,感恩母校,师恩寓心,永志不忘!经过70年的发展,欣闻母校乔迁新址,新校园占地400亩,在校生达到6000多人,一个年级30多个班,升学率大幅提高,2024年被清华大学授予生源中学,真令人赞叹!</p><p class="ql-block">耄耋之年,喜迎母校70华诞,衷心祝福母校越办越好,为祖国培养更多优秀人才!</p> <p class="ql-block">学不至于乐,不可谓之学。</p><p class="ql-block">学习虽苦,但也有无穷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恩师黄治统老师</p> <p class="ql-block">恩师黄治统老师</p> <p class="ql-block">高一时老师同学合影</p> <p class="ql-block">1961年9月欢送宇哲参航合影</p> <p class="ql-block">高中同学毕业50周年聚会</p> <p class="ql-block">1961年9月三学友合影(左起:史善新,刘宇哲,单明文)</p> <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15日上午8:00校训石揭幕</p><p class="ql-block">七绝:校庆日贺北京校友捐赠母校孟津一高“苦学成材,振兴中华”校训石落成:</p><p class="ql-block">亿年巨石立今园,</p><p class="ql-block">校训赫然镌八言。</p><p class="ql-block">李郁桃秾天下滿,</p><p class="ql-block">一高学子永思源。</p> <p class="ql-block">孟津一高北京校友捐赠的校训石,苦学成材,振兴中华。37吨。2024年12月15日庆祝建校70周年日揭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饮水思源,感恩母校!这次母校孟津一高70年校庆,北京校友群策群力捐赠母校“苦学成材、振兴中华”的校训石文化景观,有三层用意:</p><p class="ql-block">(1)是向以王宗都老校长为代表的老一代孟津一高教育家和历年所有教书育人的老师们的致敬;</p><p class="ql-block">(2)是对70年来,孟津一高历届师生栉风沐雨、孜孜坚守的校训的感恩和继承;</p><p class="ql-block">(3)更是希望营造“空气养人”的校园环境,更多学弟学妹们培养刻苦、坚韧、向上、报国的精神气质,苦学成材、振兴中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新校区平面图</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新校区</p> <p class="ql-block">孟津一高校史资料(历史沿革,发展变化)</p> <p class="ql-block">1954年成立孟津二中(孟津县中白鹤分校迁长华改名),是孟津一高的前身。</p> <p class="ql-block">1960年孟津四中(麻屯)高中二年级一个班,一年级两个班(我们的)合并到孟津二中。</p> <p class="ql-block">1977年11月孟津二中改名为孟津第一高级中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