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24年12月15日 星期日 天气:晴<br><br><br><br>新的一天,新的愿景。每一个早晨,都是自我超越的起点,勇敢的迈出第一步。人生恰似一次远足,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己。今天早上,我学习了龙芯之母黄令仪的故事。准备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喜欢。</h3> <h3>1936年,黄令仪出生在广西南宁。她幼年时经历山河破碎的绝望,她早早立志报国。</h3> <h3>成年后,黄令仪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华中工学院,也是今天的华中科技大学。因成绩名列前茅,她被推荐至清华大学进修,主攻半导体器件。从此,她与微电子学结下终身之缘。</h3> <h3>学成后,黄令仪返回华中工学院。创建了半导体专业以及国内首个半导体实验室。在条件极端恶劣的情况下,她带头研发出中国的半导体二级管。<br><br>1962年,黄令仪被调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工作。<br><br><br>1965年,为突破“两弹一星”中的瓶颈,国家成立计算机所二部。专攻微型计算机和三极管等项目,这也是中国第一个芯片研究团队,在缺资料,缺设备,缺人才,缺原材料的情况下,黄令仪带领团队呕心沥血,成功研制出半导体三极管,随后,步入艰难的性质研发之旅。</h3> <h3>1978年,黄令仪和团队研制的芯片赢得了全国科学大大会重大成果奖。截止1984年,晶体管研发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中国的集成电路和芯片的发展,已经无限逼近于世界水平。</h3> <h3>然而不久后,因为中国科学院经费紧张,大规模集成电路研发被叫停,得到消息的黄令仪失声痛苦。2001年,65岁的黄令仪步入了退休生活,可就在这时候,中国科学院教授胡伟武向全国发出打造中国“芯”的集结令,他亲自找到了黄令仪,邀请她一起研究芯片。面对经费不足等重重困难,黄令仪还是选择加入龙芯研发团队,成为了项目负责人。</h3> <h3>2002年8月10日,我国首款通用CPU “龙芯1号”研制成功。虽然性能仍有差距,但却真正打破了国产计算机及无芯可用的历史。<br><br>2004年,完成“龙芯2号”的研制后,黄令仪深知白己的身体不是以完会支持后续研发给务,在整理上交全部资料后,便申请了退休,然而她始终放心不下中国“芯”的研制。</h3> <h3>黄令仪仅仅休养了几个月后,便再次回到龙芯团队开展研究。年过古稀的她依然坚守在研发一线,大家劝黄令仪一些基础工作交给年轻人,只进行校对与指导。她总是摆摆手,又继续忙碌。就这样,在黄令仪和同行芯片人的不懈努力下,“龙芯3号”等一大批国产高性能芯片应运而生。应用到了高铁、卫星等领域,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封锁。</h3> <h3>2023年4月20日,黄令仪与世长辞。创新、实干、报国,黄令仪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科研巨星,我们要怀念发扬她的高尚情操。她八旬高龄研制出“龙老3号”,打破欧美垄断。歼20、北斗、复兴号都装上了中国芯,老美痛恨的“女魔头”,是我们中国的脊梁!<br><br>她说:“我最大的心愿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我们回顾黄令仪的一生,让我们震撼,让我们学习,在最艰难的时刻,黄令仪找到胡伟武,掏出来了11万积蓄,无偿支持龙芯。而生活简朴的她,30多年来始终住在上世纪90年代分到的一套中关村小房子里。<br><br>她直到生命的最后几年,黄令仍坚持在龙芯的研发一线,拖着鼠标,盯着屏幕,仔细查看电路和版图。胡伟武回忆,自己曾经劝他把工作交给年轻人做,把把关,就好,黄令仪很认真地对他说:“胡老师,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匍匐在地,擦干祖国身上的耻辱。”<br><br><br>国家强大,科技的进步,离不开像黄令仪一样的科学家!她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她有崇高的家国情怀!致敬!伟大的科学家黄令仪!<br><br><br>没有岁月静好,都是有人默默匍匐前行,感谢先辈们的努力,才有我们如今和平昌盛的中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