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山陕甘会馆 雕刻艺术的殿堂

勇哥

<p class="ql-block">开封山陕甘会馆 雕刻艺术的殿堂</p><p class="ql-block">文/勇哥</p><p class="ql-block">冬日的周六骑行徐府街,路过山陕甘会馆,早就想欣赏里面的雕刻艺术了。</p> <h3>会馆是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由居住在开封的山西、陕西、甘肃的富商巨贾在明代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府的遗址上聚资修建而成,距今已有248年的历史。</h3></br><h3>山陕甘会馆是清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具有明显的商业化、儒贾相通等特点。其建筑设计处处凸显出商人的诚信为本、取财有道、天下为公的经商理念。</h3></br> <h3>山陕甘会馆是“馆庙合一”的建筑,是祭祀关羽的一个场所,又是商人异乡的家园,更是维系商人团结的纽带,也是宣扬晋商信义和道义的场所。</h3></br><h3> <h3>山陕甘会馆的建筑风格鲜明,韵致高雅,尤其是它的砖雕、木雕、石雕技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堪称会馆“三绝”,呈现出质朴和秀丽、豪放和婉约、粗犷和精巧、沉着和流畅的完美统一,充分反映了创造者的审美情趣和创造才能,体现了时代风貌和中原与山陕甘地区文化的融合。</h3></br> <h3>山陕甘会馆坐北朝南,南北长88.44米,东西宽42米,面积达3870.29平方米。会馆为四合院式布局,主体建筑置于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照壁、戏楼、牌楼、正殿。会馆附属建筑位于东西两侧,包含有左右掖门、垂花门、钟楼、鼓楼、厢房、东西跨院等。</h3></br> <h3>照壁临街,是中国建筑独有的形式,其功能是建筑物前的屏障,挡住外人的视线。会馆照壁为一字形,位于会馆中轴线的最南端,临街而设,沿街东西走向,高8.6米,长16.5米,厚0.65米,分为台基、壁体和庑殿顶三部分,由青砖砌成,檐下全部以砖雕装饰,是砖雕、石雕最集中的地方。</h3></br><h3> 台基为青石须弥座,高1.40米,是中国传统的基座形式之一。以须弥名座,取其稳固之意。照壁两面都有砖雕牡丹和回字纹花框,框内四角有四块夔龙石雕,夔龙捧寿,夔是:“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相传舜的二臣名。夔为乐官,龙为谏官。后用以喻指辅弼良臣。雍正最喜夔龙。夔龙是祥瑞,夔龙捧寿,寿被设计成一个圆珠形,有二龙戏珠之意,寓意吉祥、万寿。 中心是石雕二龙戏珠,壁芯为石雕“二龙戏珠”图案,该石雕内为椭圆形,外为长方形,据说这与古人认识天体有关。古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会馆照壁璧芯的造型正是古人对“天圆地方”说的具体反映。 龙的分类很多,如果不了解,就会迷惑为啥每处雕的龙不一样。一般龙分为四种:有鳞的叫蛟龙;有翅膀的叫应龙;有角的叫虬龙,没有角的叫螭。蟠龙是中国民间传说中蛰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龙,龙的形状作盘曲环绕。在古代传统建筑中,一般把盘绕在柱上的龙和装饰桩梁上、天花板上的龙均习惯地称为蟠龙。另外我们要看懂这些精美的建筑,还要搞清古代屋顶的使用规则和样式,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重檐庑殿顶&gt;重檐歇山顶&gt;单檐庑殿顶&gt;单檐歇山顶&gt;悬山顶&gt;硬山顶。 <h3>砖饰以上为庑殿顶,覆以绿色琉璃瓦。庑殿顶,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等级最高形式。其屋面可分前、后、左、右四坡,并分由前、后坡相交的一条正脊及前后坡与左右坡相交形成的四条垂脊,因此,庑殿又称四阿顶或五脊殿。正脊为绿色高浮雕荷花脊,两端均置龙形大吻。龙口大开,咬住正脊,它既有较强防水功能,也是正脊上主要的装饰构件。传说鸱吻为龙的九子之一,龙首怒目做张口吞脊状,背上插着一柄宝剑,立于建筑物的尾脊上,被称作"好望者"。据说此物能吞万物,就叫它负责看护房屋建筑横脊;它喜欢登高俯瞰,因此在民间被视为祈求降雨和避火消防的饰物。螭吻(chī wěn)由鸱(chī)尾、鸱吻演变而来,唐朝以前的鸱尾加上龙头和龙尾后逐渐演变为明朝以后的螭吻。因为这是清朝的建筑,所以,叫螭吻更妥,百度上说是鸱吻明显不妥。</h3></br> 照壁的檐桁以下全部为砖雕。随桁枋为回字边饰,由斗拱承托的四个“寿”字纹梁头,把上部分成5个空间,每间两攒斗拱,上托雕刻精美的龙头,斗拱之间的雕刻全部是按照会馆主人的理想趣味而设计雕刻的吉祥图案,几乎每个间隔的雕饰都与“瓶”有关,这可能是晋商客寓汴城祈求异地平安之故吧。照壁檐下是各种造型的花瓶、插花、嚣炉、书函、画卷、乐器等砖雕装饰,这些图案不仅装饰性强,而且还是表达人们美好愿望和理想的吉样图案。 由花瓶、几案、蝙蝠组成的图案,就寓意“平安是福”;菊花、鹤鸟和芦叶的组成的图案,则寓意“安居乐业”。由两本账册组成的图案,一本是翻开的,一本则是合着在此账本下边,就是说经商要有两本账,一本明账,一本暗账, 在此图案的另一面同一位置雕刻的是一把精巧的小算盘,俗话说“算盘一响,黄金万两”,寓示钱财只进不出。 斗拱下边的平板枋雕以祥龙图案,把上下分成两大区。祥云下为32个垂花砖柱,柱头为龙头,垂花分别雕成石榴、金瓜、荷花、莲蓬等造型,垂花柱与垂花柱之间由夔龙卷草图案相连将空间铺满。<h3>垂花柱以下里外墙体上分布有10个长条形画框,每个画框饰以拐子龙纹,框内分别雕刻有“狮子绣球”、“喜鹊闹梅”、“山雀玉兰”、“鹭鸶荷花”、“松鼠葡萄”、“麒麟呈祥”、“八仙过海”以及“刀马图”等。 </h3></br><h3>其中“松鼠葡萄”以八大串晶莹欲滴的葡萄悬挂在藤枝上,数只松鼠跳跃其间,姿态生动,工细酷似牙雕。</h3></br><h3> <h3>“刀马图”是雕刻中最常见的题材,一人丢盔弃甲,落荒而逃,后边兵马穷追不舍,情节动人,扣人心弦。</h3></br><h3> <h3>“八仙过海”图,各仙人分乘狮子、麒麟、海马、天禄等异兽,这些砖雕做工精细,一般不加打磨。</h3></br><h3>   “鹭鸶荷花”   这口井据说甘甜可口,救过不少人的命。 戏楼又名歌楼,为旧时节日、祭祀、还愿、祝寿所用。戏楼面阔三间,分前后两部分。前台为“乐床“用作正式演出,后台为“戏房“,专供演员化妆。清代时,每年的'正月十三、五月十三、九月十三专门为祭祀关圣大帝演戏用。楹联写道:“幻即是真,世态人情,描写得淋漓尽致;今世犹古,新闻旧事,扮演来毫发不差。“台上笑,台下笑,台上台下笑惹笑;看古人,看今人,看古看今人看人“。笑和看的书法写的都不同。<br></br>“幻即是真,世态人情,描写得淋漓尽致;今世犹古,新闻旧事,扮演来毫发不差。<br></br> 山陕甘会馆的戏楼在“文革”中毁掉,现存的戏楼是将开封火神庙的戏楼移迁于此。端门门楼木雕精美,色彩艳丽。戏楼东西两侧有台阶可直达戏台。该戏楼是开封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座古代戏楼,甚为珍贵。戏楼下面看有些仰视,到关公的位置看,刚好是平视。 戏楼两边是东西对峙的就是钟鼓二楼了。古代重镇和大型的寺院内都设有钟鼓二楼。咱会馆这钟鼓二楼平面呈正方形,通高12.14米,是由四根通柱擎撑,二层以上又设有12根柱子,为重檐歇山顶,十分的华丽。咱们山陕甘会馆的是开封经过战乱水祸后唯一保存下来清代钟鼓楼,建于清道光年间,您在其他景点看到的都是后来才建造的。我们知道,古人是没有钟表之类的计时工具的,所以人们就以早晨敲钟、晚上击鼓的方式提醒人们时间,这就会让我们自然而然的想起“晨钟暮鼓”。 <h3>山陕甘会馆的钟鼓二楼,均高12.14米,形式相同,平面皆为方形,均为重檐歇山式建筑,上覆绿色琉璃瓦,正脊为行龙花雕,两侧为鬼判系链。檐部额枋是一幅“关公斩蔡阳”木雕画,雕刻人物栩栩如生 ,共有三层。第一层为砖结构,内设置楼梯可达上层。第二层为木结构,是建筑物的主体,顶层为阁楼。西楼置鼓一面,东楼置钟一口,为原来会馆的实物。东侧的钟楼大门敞开,可以直接登楼,而西侧的鼓楼则大门紧闭。</h3></br> <h3>进入钟楼,沿木质楼梯拾级而上来到二楼,一口硕大的钟赫然出现在眼前,这口大钟为铸铁制造而成,约有一人多高,有一处破损,上面有八卦符,钟上还有钟纽为龙兽,传说是龙生九子中的四子蒲牢,好鸣,故为之。明清时期,每天黄昏至次日晨要敲钟108下,表示一年有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此外,在民间还流传着,敲钟可消减烦恼,钟声长鸣以示神灵永存,保佑四方,吉庆瑞祥。</h3></br> <h3>牌楼正对戏楼的门洞,牌楼的正面题写“大义参天”。会馆的牌楼是为歌颂关羽的品德而建的。</h3></br><h3> <h3>它位于中轴线之北部,拜殿之南面,为三间六柱五楼不出头式,歇山顶。平面布局呈形,三柱一组,三角鼎立,呈鸡爪状,故汴城人士称“鸡爪牌坊”。清朝建的。</h3></br> <h3>这种特殊的平面柱网结构,增强了稳固性。牌楼中枢高耸,左右次楼略低。</h3></br><h3> <h3> <h3>主楼上部檐坡绿琉璃瓦覆盖,正脊为牡丹花雕,中间置一方亭,两侧一狮一象,狮拥莲台,象驮宝瓶,形象逼真,瑰丽之至。正脊两端的鸱吻,剑把上东书“日”、西书“月”。“日”表示智慧,“月”表示善心。</h3></br> <h3>牌坊四角楼下的走马板上,还分别绘制了“挂印封金”“刮骨疗毒”</h3></br><h3>六根柱子也代表“过五关、斩六将”,渡口关斩秦琪,古城会斩蔡阳,东岭关斩孔秀,汜水关斩卞喜,荥阳关斩王植,洛阳关斩韩福等八幅关羽故事壁画。</h3></br><h3>洛阳关斩韩福</h3></br> <h3>挂印封金</h3></br> <h3>三顾茅庐</h3></br> <h3>牌楼背面悬挂“流芳千古”匾额。额匾四周为透雕“二龙戏珠”,做工精细。次楼花板上绘有八幅有关关羽的故事彩画。牌楼之每角下面均有垂花柱,凡八根,分别雕刻石榴、佛手、葵果、莲蓬、牡丹、荷花、花篮等。</h3></br><h3> <h3>明柱柱身下段各以三块抱鼓石状夹杆石将柱身外、前、后三面夹峙。这是解放后加的。</h3></br><h3>抱鼓石表面浮雕“苍龙行云”、“丹凤朝阳”、“云鹤图”以及“狄仁杰登山望母”、“白兔记”等图案。</h3></br><h3>辈辈封侯,也有说是代代封侯。</h3></br> <h3>苍龙行云</h3></br> <h3>丹凤朝阳</h3></br> <h3> “狄仁杰登山望母”(左),石雕中四个人物表情不一。狄仁杰身着官服,面向天空,望着几朵白云,右手抬起欲掩面哭泣,孝心动天。整个画面简洁流畅,恰当地表现了一种思母之情,极富感染力。 “井台会”(右),石雕中人物造型比例舒适,雕刻技法细腻。“咬脐郎”骑着高头大马,身着甲胄,一手挽绳,一手执弓,背后一面大旗迎风招展,在两个士兵的拥簇下,显得英姿勃发。李三娘头梳高发髻,身穿圆领高衫,站在井台边上,一手提水桶,一手执杆,脊背稍向前倾,神情恬淡,充分显示出一个含辛茹苦、劳累过度的妇女形象。整个画面细致具体,母怜子状,溢于画面,感人至深。 <h3>大殿木雕分三部分组成,拜殿挑檐桁以至额枋宽1.7米,全部木雕装饰,共分七层,内容包括蝙蝠、云形透雕花纹、二龙戏珠、祥禽瑞兽、花草、图案等。七层原因来自于佛教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h3></br><h3>第一层蝠面龙头,小蝙蝠,俗话说:“蝙蝠,蝙蝠遍地是福。”蝙蝠都是倒着的,意思是福到。</h3></br><h3>第二层为云形透雕花纹,祥云,祥运,好运连连。</h3></br><h3>第三层为二龙戏珠。十八条金龙,各不相同,古代讲究龙生九子子子不同,过去一般房子不让雕刻龙,但关羽的地位很高,汉被封侯,</h3></br><h3>第四层是祥禽瑞兽,如鹿、马、猴、羊、麒麟、大象、三羊开泰。同时出现,是天下太平的象征。</h3></br><h3>第五层是花草组成的图案,如荔枝、柑桔、仙桃、松竹、梅、兰等。是镂空的,相当于窗户。</h3></br><h3>第六层更令人眼花缭乱。喜鹊闹梅、鸳鸯戏水、青蛙卧莲,还有蓉花、葵花、菊花、鹌鹑、树叶,仙鹤等。安居乐业之意。</h3></br><h3>第七层在宽约一尺的画面上刻着醒目的二龙戏珠、凤凰牡丹。龙是东升西降,起起伏伏才是人生。</h3></br><h3>凤凰在牡丹花丛中振翅欲飞,苍龙腾云驾雾,呈现着一派龙腾凤舞、花枝斗艳的奇观。二龙戏珠、凤穿牡丹。</h3></br><h3>二龙戏珠,龙是“主水之神”,由牡丹、祥云、宝珠、龙组成图案,寓意:大富大贵、喜庆丰年。凤穿牡丹,凤为“百年之王”,牡丹为富贵之花,寓意:天下太平,繁荣昌盛。</h3></br><h3><br></br>中间大门上为:松鼠葡萄。葡萄硕果累累,鼠在十二时辰为子。寓意:多子多福,子孙万代。</h3></br><h3>这都是纯手工雕刻。第七层中间和东部是一根木头雕刻的。</h3></br><h3> <h3>下图分别是左、中、右、西侧几部分</h3></br><h3>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9wZj-S7FDZVjN57QxPyozg"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