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 .H.</p><p class="ql-block">美篇序号:3454755</p><p class="ql-block">摄影器材:华为P50pro</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瓜洲古渡,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古运河下游与长江交汇处,与镇江金山寺隔江相对。园区滨江邻河,四面环水,树林葱郁,四季有花,楼台亭榭参差有致,历史遗迹分布其间,有人称其为“古渡明珠,江滨宝石”……</p> <p class="ql-block"> 瓜洲闸:由节制闸、船闸、排涝闸、抽水站和鱼道等组成。1973年冬开始兴建瓜洲船闸(含抽水站),1975年竣工通航,一次可通过1200吨级船队。如今这里已经成了瓜洲古渡的标志性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 古渡公园<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一座传统的中式古典园林,你可以在这里看到关乎瓜洲古渡的前世今生。</span>园区分南北两个区域……</p> <p class="ql-block"> 园子里的植物树木皆是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衬得白墙黛瓦的亭、台、楼、阁愈发突出。</p> <p class="ql-block"> 瓜洲之形成最早是在汉代,在江中涨有沙碛,形如瓜,故曰瓜洲。瓜洲城是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为防御倭寇而筑的。到清代初叶,由于运河漕运发达,瓜洲更显繁盛,康熙、乾隆二帝数次南巡,都巡游过瓜洲。后因长江水道变化,逐年坍江,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瓜洲全城沦于江中。今日瓜洲镇是1964年建镇至今……</p> <p class="ql-block"> 银岭塔的名字出自于瓜洲十景中的“银岭晴岚”。银岭塔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塔高七层,通体金黄,六角攒尖顶,砖混结构。</p> <p class="ql-block"> 京杭大运河·伊娄河故道:位于扬州市邗江区瓜洲镇,全长25里,润州刺史齐澣开凿,古运河主要入江水道。当年,伊娄运河的开通,不仅省去了水陆转运环节,还使瓜洲成为名噪一时的繁华之地。</p> <p class="ql-block"> 作为古运河水运线上的黄金水道,这条流淌了上千年的河流,承载了无数南来北往的舟船和客商。一代高僧鉴真,亦是从伊娄河口出发,去往日本,实现了自己东渡的宏愿。</p> <p class="ql-block"> 观潮亭始建于明代正统年间,长期以来,一直都是瓜洲的名片之一。站在这里,眺望润扬大桥远远地跨江而去,四方美景江滩连片,芦苇绽放,美轮美奂。</p> <p class="ql-block"> 含江口牌楼取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之意。站在岸边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放眼望去,隔岸青山若隐若现,甚是壮观!</p> <p class="ql-block"> “一水亭”取义于王安石的著名诗句《泊船瓜洲》中的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亭中间的石碑上,镌刻的是著名书画家张大千先生书写的王安石诗句。字里行间仿佛就能感受到王安石当初在瓜洲古渡边盼望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p> <p class="ql-block"> 杜十娘的传说最早出现在宋懋澄的《负情侬传》;后经过冯梦龙的艺术加工,形成了我们熟知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故事。主人公杜十娘坚贞不屈,宁拼一死也决不屈膝受辱的精神至今仍被古渡上的人们称道。</p> <p class="ql-block"> 瓜洲古渡公园北大门建筑风格属于带有禅意的唐式门楼,这与“诗渡瓜洲”主题很契合。大门口的这副楹联,是扬州大学华干林先生从唐人吟咏瓜洲的诗句中集来的。联曰:</p><p class="ql-block">空波两岸明,地分吴楚星辰内;</p><p class="ql-block">桂楫中流望,水迫沧溟宇宙间。</p><p class="ql-block"> 这副楹联描述了瓜洲的地理位置和水天相接的宏伟气象。此联分别集于唐代诗人丁仙芝(五言《渡扬子江》)、李绅(七言《早渡扬子江》)诗句。此联的书写者,是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书法家刘金恺先生。</p><p class="ql-block"> 横匾“江河天地”四个字,是有关策划人员的集体智慧。瓜洲处在江河交汇之处,江水浩渺,水云相接,用这四个字,有画龙点睛之妙。书法是由扬州著名书法家徐正标先生从唐代扬州籍大书法家李邕的传世书法作品《麓山寺碑》中集出,虽然是集字,但这四个字组合在一起,无论是笔画粗细,还是笔墨气韵,都极为和谐统一,书体宛然天成,仿佛是为瓜洲量身定制的。李邕的书法作品,高悬在古渡公园北门之上,既端庄俊秀,又大气磅礴,为古渡公园倍添书卷之气。</p> <p class="ql-block"> 彤云阁:古渡公园北区的主建筑,也是整个古渡公园中体量最大的建筑。它的建筑形制为官式楼阁,从四个方向看完全是一样的对称形式,以突出建筑的庄重巍峨。屋顶采用三重檐十字脊,由两个歇山顶呈十字相交而成。即四个山面都是歇山式,故又称“四面歇山顶”,是中国传统建筑中一种非常特别的屋顶形式。彤云阁总面积517平米,建筑高度约26米,结构采用钢木混合形式,内设电梯,可览胜、观演,是给游客提供登高览胜的佳处,更是古渡公园的地标性建筑。“彤云阁”三个大字笔墨丰润,结字稳重,是时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书写。彤云阁四周有楹联若干,这些楹联,均为扬州市楹联协会的会员们所撰,延请全国知名书法家书写。</p><p class="ql-block"> 根据瓜洲历史资料记载,彤云阁可能始建于宋代,具体年份已不可考。它原是瓜洲城东龟山上的一座寺庙,故名龟山寺,后更名为玉皇阁,相传金主完颜亮即在此阁为部将所杀。彤云阁历史上曾经屡建屡废,在这次重建之前,有史可据的是在乾隆年间曾经修缮过一次,这一次修缮,有清代文士王豫的《彤云阁记》为证。乾隆四十四年,王豫尚处幼年,他跟着其祖父去游览彤云阁。他祖父是一位绅士,看到彤云阁已破败不堪,便捐出银两,请来工匠,花了三个月时间,对彤云阁进行了修缮。王豫所撰《彤云阁记》的石刻,就在今彤云阁院子里。</p> <p class="ql-block"> 名渡必有名诗。中国历代著名诗人,如李白、白居易、张若虚、王安石、苏轼、陆游、杨万里等,都在瓜洲留下了诗词歌赋。据不完全统计,历史上描写瓜洲的诗词有近万首,因此瓜洲也被誉为“诗渡”。</p> <p class="ql-block">书愤. 宋. 陆游</p><p class="ql-block">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p><p class="ql-block">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p><p class="ql-block">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p><p class="ql-block">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p> <p class="ql-block">瓜州歌. 宋. 刘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年城保寨,明年城瓜州。寇来不能御,贼去欲自囚。伟哉淮南镇,禹贡之扬州。念昔蕞尔虏,马棰轻江流。翠华离金陵,人有李郭不。幸被账下儿,一箭毙其酋。帝把羓有遗臭,鲜血粘髑髅。败军惨无主,蛇豕散莫收。势当截归路,尽与俘馘休。甲兵洗黄河,境土尽白沟。天予弃不取,区区乃人谋。金帛输东南,礼事昆夷优。参差女墙月,深夜照敌楼。泊船运河口,颇为执事羞。</p> <p class="ql-block">满脸红.思家 清.郑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梦扬州,便想到扬州梦我。第一是隋堤绿柳,不堪烟锁。潮打三更瓜步月,雨荒十里红桥火。更红鲜冷淡不成圆,樱桃颗。</p><p class="ql-block">何日向,江村躲;何日上,江楼卧。有诗人某某,酒人个个。花径不无新点缀,沙鸥颇有闲功课。将白头供作折腰人,将毋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夜过瓜洲. 清. 袁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霜雁一声语,烟江两岸秋。</p><p class="ql-block">芦花三十里,吹雪满船头。</p><p class="ql-block">我欲乘潮去,孤帆夜不收。</p><p class="ql-block">苍茫云树外,明月出瓜洲。</p> <p class="ql-block"> 👉模板来自美篇(音乐自选);</p><p class="ql-block"> 👉照片来自华为P50pro手机;</p><p class="ql-block"> 👉文字部分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 👉感谢您在美篇点赞 评论🙏🙏🙏</p><p class="ql-block"> 👉请留下您宝贵意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