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文/克东 </span></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过去北方的农家家家户户都有火炕,搭火炕的必需之物便是土坯。脱坯没有太大的成本,只要不惜力气就可以。制作泥土坯和制砖坯一样,需要用模子规范其固定的尺寸,这就是坯木,也叫坯模子。坯木用厚度相同的薄木板钉制而成,长方形,因火炕有4个垛和5个垛之分,所以坯模子在规格上没有统一的标准。老家玉官庄坯木的长度为40厘米,宽20厘米,厚4厘米。小时候经常会看到大人们脱坯,那是看似很简单的一项劳作,有些像孩子们玩泥巴的游戏,但绝没有儿童游戏时的那种乐趣。难怪后人总结说,脱坯乃是农村诸多活计中最累人的体力活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脱坯之前的三四天,首先要选择好干燥、平整、宽敞的场地,取土和(读huó)泥,里面掺和均匀用铡刀铡好的麦秸或细苇秸,焖透焖熟,使之又粘又软。正式脱坯一般在和泥的第二天进行,一般需要由两个人配合劳作,锄泥的是小工,需要力气,更需要一点眼力见儿,大工把持坯木,负责脱坯。先在地面撒一层薄薄的细土,把坯木用水浸湿,摆正,放平,待小工适时地将泥巴铲到模子里后,填满,用虚拳把四个角填充严实,重要的是要在中间放四五根秫秸秆,俗称骨头。掩埋在正中后,再去掉多余的泥,撩些水到坯面上,用抹子抹平。最后,双手抓住模子两端,逐步地用力提起,一块规矩方正的扁平泥坯就算出笼了,在水盆里把坯木洗净,重新摆好。脱坯的人是倒退着干活的,脱一块,退一步,排列满一列,再重起一列,屈膝猫腰,双手不停,一会儿就会汗流满面,但抬眼一望,陈列的泥坯横平竖直,就像整齐列队的士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用土坯砌炕不仅传热快、受热均匀,而且持久保温,不足是经过火烤烟熏之后的土坯会很脆,尤其经不住孩子们没轻没重地在上面踩踏、蹦跳。有的人家的土炕年年重砌,为的是拆下来的旧坯和炕烟子作自留地的肥料;有的则隔两三年才重新脱坯盘炕。不同于曹妃甸南部地区就地取材挖垍子,在北部的曾家湾等地建筑材料主要使用土坯,不光搭锅垒灶盘大炕用土坯,连建房垒墙都用。垒墙土坯比搭灶的要长要厚,砌完墙后还要抹一层掺和草秸的泥。</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