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大草《千字文》刻帖,整体狂放而有秩序,点画劲健,笔路清晰,没有狂乱,没有纠缠不清,没有颠三倒四,更没有满纸荒唐。<br> 既然是刻帖,就不能以欣赏墨迹的方式去欣赏,就刻帖看书法。<br> 怀素大草《千字文》与《自叙帖》有很大相似之处,也是中锋居多,点画圆劲,笔势雄健。字型浑圆,不时穿插直笔画。枯笔不时出现,只是无法完全呈现精彩,但仍然可见刻工的十二分努力,是在尽最大努力追逐墨迹的神韵。<br> 我临怀素大草《千字文》,重在体悟,体悟其中的笔势、韵律和空间的协调变化。尽管是刻帖,仍然能感受到毛笔的起伏变化,疾驰奔涌,或轻快,或沉着,或急掠,或凝重,笔挟风云,卷舒无定。从点画的粗细对比中,可以感知运笔力道。从点画的完整与否,可以感知运笔的润枯。从黑白的布局,可以感知书写的节奏。字的结构当放在临习的重中之重,从结构的大处感知书写的过程韵律,起伏变化。或舒展,如郎周兴。或夸张,如淡鳞潜。或压紧,如制文字。或放逸,如矩步引。或缠绵,如瞻眺孤陋。<br> 当然,刻帖中有许多刻工无能为力的地方,勉为其难,含糊的,孱弱的,牵强的,零乱的……临习时尽力避免,不依样画葫芦。不完整的点画,多数是因为枯笔造成的,但也有一些依稀能看出来是笔到即驻形成的。对原作草法理解不到位而含糊处理的现象也存在。大量迟滞的点画无法判定是书写所为还是刻工所为。<br> 很多完整的或可以看得非常清楚的字帖,临习的难度有二,一是根本临不像,二是深陷其中。面对怀素大草《千字文》,许多地方既然难以弄清楚,不如改弦易张,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出路。不十分清楚的地方,正是我引伸、发挥的地方,顺着刻帖的韵律节奏,补充进自己的认知,施展自己的能力,补漏的同时创变,把缺陷变成亮点,何尝不是一种绝妙的临帖途径。<br> 取舍之间,气象殊异,当斟酌再三,反复试验。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怀素大草《千字文》局部</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魏翰邦作品欣赏</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