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恩施(下)

晨曦3118

<p class="ql-block">恩施大峡谷景区,位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屯堡乡,地处湘、渝、鄂三省交界处,距恩施市区49公里,峡谷全长108公里,面积达300平方公里。2015年7月被认定为5A景区。</p> <p class="ql-block">悬棺石(悬棺高升)为岩溶象形石,为三叠纪(2.5亿~2.3亿年前)灰岩沿节理面经剥蚀、溶蚀作用后形成的残余的石块,造型酷似悬棺,故名。悬棺是土家族祖先古代巴人的一种葬仪,于春秋战国末期形成,已有200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 断崖绝壁</p><p class="ql-block"> 在云龙河西侧,高耸的陡壁近南北向分布,海拨1700余米,高出地表600多米。这是三叠纪(2.5亿~2.3亿年前)灰岩沿近南北向的断裂裂隙、经风化溶蚀及重力崩塌而形成悬崖峭壁。</p><p class="ql-block"> 在悬崖峭壁上山腰建有栈道,全长488米,高出地面约300米,石阶118个,与山岩绝壁融于一体。因该栈道建于绝壁之上,故称之为绝壁栈道。</p> <p class="ql-block"> 土司城堡</p><p class="ql-block"> 土司城堡为典型的喀斯特石芽群,是三叠纪(2.5亿~2.3亿年前)灰岩经风化剥蚀、溶蚀而形成的石芽群。石芽平均高度约2米,形状吝异,似蜗牛爬行,似蛟龙入海。</p> <p class="ql-block"> 云龙河地缝</p><p class="ql-block"> 云龙河地缝(嶂谷),因云龙河得名,早期的云龙河以暗河的形式沉睡于地下二、三千万年,后因水流在地下强烈掏蚀,在地表不断剥蚀、致使暗河顶部坍塌,地缝才得于面世,成为恩施大峡谷一大奇观。整条地缝全长3.6公里,平均深度75米,断面呈罕见“U”型。</p> <p class="ql-block"> 石帘</p><p class="ql-block"> 石帘是一种典型的地表钙华堆积------瀑布华在地缝崖壁上形成的奇特景观。瀑布华是碳酸钙的沉淀物,其形成往往需要上万年或几十万年时间。地缝肩部植被茂密,常年有地下水从植物根部渗出,并沿主水流道有碳酸钙沉淀,在地缝崖壁上形成瀑布华,垂直悬挂,酷似门帘,故名石帘。</p> <p class="ql-block"> 五彩黄龙瀑布</p><p class="ql-block"> 五彩黄龙瀑布是云龙河五大瀑布之一,落差60余米,瀑布顺一似钟状的橙红色钙华体飞流直下,故名。本瀑布中钙华体及谷底滚石呈橙红色,主要是铁染而成。二叠纪(2.8亿~2.5亿年前)煤层中含有的黄铁矿,在地表条件下极易氧化和水化成铁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本瀑布溪水源自或历经二叠纪煤层,水中富含铁离子,成瀑的水中析出的钙华体因含铁呈橙红色,谷底滚石因瀑布长期冲刷、铁染,也变成了橙红色。</p> <p class="ql-block">灵芝玉液。</p> <p class="ql-block"> 傩戏大剧场</p><p class="ql-block"> 傩戏大剧场是岩溶钟乳石在地缝崖壁上不规则排布而形成的奇特象形地貌景观,从不同角度观测,隐约可见多个不同的脸谱,如猴似鬼变化多样,似土家族还傩愿时所戴的面具。傩戏又称傩堂戏、端公戏,是在汉族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吸取民间戏曲而形成的一种戏曲形式,广泛流行于安微、江西、湖北、四川、贵州、陕西、河北等省。</p> <p class="ql-block">石狐教子为两块喀斯特象形石。是崩塌于地缝谷底的灰岩块、水流冲刷作用形成。小石形如一调皮的小狐在戏水,大石状若一硕大狐面,仿佛注目小狐,两者相距约20米。</p> <p class="ql-block"> 缥缈涧</p><p class="ql-block"> 从此地远望地缝上游,一道深涧延伸到远方,下有流水潺潺,涧在云雾中显得隐约缥缈,仿佛有仙人的踪迹,故名“缥缈涧”。</p> <p class="ql-block"> 羊首峰</p><p class="ql-block"> 山壁上方有一块突出的石块,恰似一头羊首,“羊”谐音“祥”,意为吉祥如意,由于位置较高,雾气中难以经常见到,据说见到此羊首便会带来好运。</p> <p class="ql-block">群龙戏水</p> <p class="ql-block">整条游步道是依据古时的栈道改造而来,依山而建,沿河而走,非进地缝内不可能发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占尽了险要地势,所以称为“暗河古道”。古道上方为天然形成的城墙,更神秘的历史色彩</p> <p class="ql-block"> 天降玉玺</p><p class="ql-block"> 一块方形石头斜斜地嵌入河中,仿佛一块巨大的玉玺。此石原在山中,清代“改土归流”,鄂西一土司不忍将玉玺拱手让人,将玉玺扔进地缝,此石也随之掉进了地缝,压住了原来的真玉玺。</p> <p class="ql-block"> 窥檐雀</p><p class="ql-block"> 山壁中间凹进一片,像是一个雀巢,巢外有一只雀,正在东张西望,窥探巢外的风景。周邦彦词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故而得名“窥檐雀”。</p> <p class="ql-block">沐抚飞瀑为地缝中最大瀑布。该瀑布的形成,是因三叠纪(2.5亿~2.3亿年前)灰岩中裂隙水,在下渗的过程中,被二叠纪(2.8亿~2.5亿年前)煤系地层阻隔,沿崖壁溢出,成瀑。该瀑供水丰沛,汇水面积大,颇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恩施大峡谷云龙地缝垂直观光电梯建于云龙地缝二期出囗处,为湖北省首座大型室外“小蛮腰”型观光电梯。电梯依山势垂直而建,从狭窄的地缝伸到地表,如同天梯。该电梯建筑高度130.1米,提升高度125米,单程运行时间50秒。</p> <p class="ql-block">梭布垭石林,位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太阳河乡,总面积21平方公里。2012年被评为国家4A景区。被称为世界第一奥陶纪石林,梭布垭石林形成于4.6亿年前奥陶纪时期海底,海底面貌清晰,形似远古迷宫。主要有青龙台、莲花寨、磨子沟和九龙汇四大景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华震旦角石。</p> <p class="ql-block"> 钟磬石</p><p class="ql-block"> 梭布垭三奇之一“拍得响”。它就像古代编钟一样,用力的敲击它会发出浑厚的声响。</p> <p class="ql-block"> 莲花阁</p><p class="ql-block"> 四面山石环绕,宛若一体,仅有一个小囗,容一人通过,进去后开阔明亮,构成天然楼阁的样子。相传是莲花公主的闺阁。</p> <p class="ql-block">凉风洞,天然洞穴,可谓天然冰箱,凉风怡人。</p> <p class="ql-block"> 千佛岩,灵蛇听禅</p><p class="ql-block">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凿成千上万形态各异的佛像亍岩壁之上,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 此景左看似灵蛇听禅入定,右看像武陵山脉的缩影图。</p> <p class="ql-block"> 神虎含玉</p><p class="ql-block"> 形如张开的虎嘴含着玉石,相传廪君化身白虎,深入幽冥寻得女神魂魄,聚于白玉,含玉复活盐水女神。</p> <p class="ql-block"> 南门关</p><p class="ql-block"> 石阶之上,一块岩石形成推拉门,现在却无人能推动、拉开,至今仍是半开半合的状态。</p> <p class="ql-block"> 佛手</p><p class="ql-block"> 象形石,岩石形状像佛祖合十的双手。</p> <p class="ql-block"> 群蛙啸天</p><p class="ql-block"> 四面山石环绕,仿佛置身于井底,眼前有三只石蛙,仰天呜叫,听取蛙声一片。</p> <p class="ql-block"> 拇指山</p><p class="ql-block"> 石林中,一枝独秀,形似拇指,天之赞扬。</p> <p class="ql-block"> 顶天立地</p><p class="ql-block"> 不足几米的石头支撑着天降千斤巨石,屹立大地万年不倒,被称作千斤顶。</p> <p class="ql-block"> 坐井观天</p><p class="ql-block"> 抬头往上观看,自己宛如井底之蛙,如今身处井底,依然可以观天时、晓地理。</p> <p class="ql-block">雄鹰展翅。</p> <p class="ql-block">恩施市梭布垭景区的山海经,一个球幕电影,反映了整个地球的从起源到现在的一个过程。</p> <p class="ql-block">喜酒坛,象形石,形如土家美酒坛。</p> <p class="ql-block">传说此石为傩婆(土家族的祖先之一)死后所化,远观似一婆婆伛偻前行,近视婆婆慈祥面孔尽显,从头巾到五官,甚至额头上的皱纹都清晰可辩。其实傩婆石是雨于喀斯特岩溶所形成的特殊景观,岩石嶙峋,时有蝴蝶、喜鹊、白鹤绕石而飞,令人感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女儿城景区,位于恩施市马鞍山路41号,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p> <p class="ql-block">恩施许家坪机场,位于恩施市许家坪路38号;为4C国际支线机场,于1993年11月28日通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