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一次到运城盬(ɡǔ)街,是在一个晚上。因为这里靠近盐池,加上“盬”字的字型跟“盐”字的繁体字“鹽”很接近,晚上视线不好,想当然地把牌坊上的“盬街”读成“盐街”,闹了笑话。</p> <p class="ql-block">关于“盬”字,《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的:“盬,河东盐池。”可见,“盬”是专指运城盐池的。</p> <p class="ql-block">盬街是一条步行街,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凤凰南路,大体呈南北走向(南偏东,北偏西)。整条街以明清晋南建筑风格为主,街道雕塑群以盐文化、关公文化、根祖文化为主题,共设置有22组雕塑。正如牌坊上的楹联写的那样,“古风雅韵卓尔此街诗境界,美品幽香超然斯处梦天堂”,这是一条蕴藏着河东文化内涵的风情街,也是当地主要的夜市小吃一条街。</p> <p class="ql-block">从北边街口牌坊处往南一进入盬街,两座关公建筑就映入眼帘。左边是关王庙,右边是关公戏楼。</p> <p class="ql-block">关王庙始建于元代,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由巡盐御使吴楷携众多盐商大贾重建。庙里至今留存着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p> <p class="ql-block">关公戏楼是票友们活动的好地方,也是老年人和戏迷们休闲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迎面而来的是主雕塑“义秉乾坤”,关公跨在腾起的赤兔马上,手提青龙偃月刀,目光如炬,注视着前方,威风凛凛。这尊雕塑总高8米、宽7.7米,是整个盬街上最高、最大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桃园三结义”故事出自小说《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是作者罗贯中根据历史记载进行的合理虚构。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涿郡桃园中祭祀天地,结为异姓兄弟,共同扶保汉室,其“不愿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更是脍炙人口,影响深远。而在历史记载中,刘关张三人平时同吃同住,同心同德,不离不弃,始终如一。</p> <p class="ql-block">“夜读春秋”的故事出自小说《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关羽离开曹操护送二位嫂子去找刘备,途中夜里休息的时候,关羽就拿出《春秋》,在烛光下认真学习起来。“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关羽夜读《春秋》,衬托出了他高大上的忠义形象,展现了他勤奋好学、渴望从书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的精神面貌。</p> <p class="ql-block">“千里走单骑”的故事也是出自小说《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p> <p class="ql-block">关羽、刘备下邳失散,关羽陷身曹营。刘备去投袁绍,关羽得知刘备下落后,单人匹马保护二位嫂嫂千里寻兄。途中过五关,分别受到了孔秀、韩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的阻拦,关羽被逼无奈,怒斩六将。最后在古城兄弟君臣夫妻相会。</p> <p class="ql-block">“单刀赴会”最早出自于西晋·陈寿《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小说《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关云长单刀赴会,伏皇后为国捐生”中,对此也作了描写,说是关羽在得知孙权准备以宴会为名要挟他归还荆州后,毅然决定只带少量随从,独自一人前往东吴赴宴。</p> <p class="ql-block">这场宴会实际上是孙权设下的鸿门宴,意图在关羽不接受归还荆州的要求时,将其杀害。关羽明知此行充满危险,但仍凭借自己的勇猛和智谋,成功地化解了危机,并安全返回。这尊雕塑中长14.8米的青龙偃月刀,是迄今为止全国最大的铜塑青龙偃月刀。</p> <p class="ql-block">“水淹七军”的故事出自小说《三国演义》第七十四回“庞令明抬榇决死战,关云长放水淹七军”。</p> <p class="ql-block">关羽率兵攻取樊城。曹操遣于禁、庞德救援。庞德预制棺木,誓与关羽死战。适逢天降大雨,襄江水暴涨。关羽乘襄江水涨,放水淹没了于禁七军以及庞德和曹仁。关羽乘坐战船生擒于禁、庞德二人,取得完全胜利,威震华夏。</p> <p class="ql-block">运城盐湖区是关公祖庙和关公家庙所在地,处处可见关公文化的踪影。</p> <p class="ql-block">在繁华的盬街上以雕塑的形式展现“桃园三结义”“夜读春秋”“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关公故事,形象直观地再现了关公忠义仁勇的一生,也成为运城弘扬关公文化的一张特别的名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