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角鸮(xiāo),这种小巧可爱的猫头鹰,以其独特的外观和习性吸引着鸟类爱好者。它们体型小巧,眼睛却炯炯有神。 红角鸮,是一种小型猫头鹰,体长20多厘米,一双黄色大眼睛镶嵌在密布纤细黑纹的面盘上,显得极为呆萌可爱。头上有耳羽,平常一般伏于头顶,但当其情绪激动或受到威胁时,耳羽会如同犄角般竖起,同时全身羽毛收紧,眉头稍簇、目光如炬,如同封建大家长般威严地审视着威胁之处,镇定自若而又蓄势待发。 红角鸮羽色斑驳,乍看起来灰头土脸、平平无奇,但当其站立于树枝上时,却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黑夜渐渐来临,属于红角鸮的时刻终于到了。与所有猫头鹰一样,红角鸮的眼睛在暗淡的环境下也能拥有深度感知能力,其瞳孔大而使光线易于入眼,对弱光非常敏感,极适合在黑夜中视物; 同时羽毛稠密松软,飞行时悄无声息,再加上嘴爪锐利,捕食时神出鬼没,常常在猎物还未来得及反应前便将其擒获。 红角鸮一般在晨昏和夜间外出觅食,在林缘、林中空地及次生植丛的小矮树上捕食,主要以大型昆虫、非昆虫类无脊椎动物及小型啮齿类动物为食,包括蜥蜴、蜘蛛、壁虎、田鼠、昆虫等。 据学者对红角鸮食性的研究发现,其只在夜间活动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对于红角鸮这种小型猫头鹰而言,夜间可以捕猎到更多更大的昆虫。 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红角鸮及其他猫头鹰因昼伏夜出、叫声凄厉、相貌丑陋等特点,成为不祥的象征,千百年来为人们所厌恶。随着自然科学的兴起,人们对猫头鹰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将其统一归入“鸮形目”鸟类中,成为了人们普遍认知以内的物种。近年来,人们的审美观念逐渐改变,在古人看来“相貌丑陋”的猫头鹰成为了可爱的“萌宠”,受到不少人的追捧。 红角鸮,是鸱鸮科角鸮属的鸟类。全长16-20厘米,上体灰褐色,有黑褐色虫蠹状细纹;面盘灰褐色,密布纤细黑纹,领圈淡棕色,耳羽基部棕色,头顶至背和翅覆羽杂以棕白色斑;飞羽大部分黑褐色,尾羽灰褐色,尾下覆羽白色;下体红褐至灰褐色,有暗褐色纤细横斑和黑褐色羽干纹;喙暗绿色,先端近黄色。 红角鸮在中国几乎各地均有分布,国外分布于欧洲、非洲、中亚、东亚和东南亚,栖息于山地至平原的阔叶林和混交林中。夜行性,白昼潜伏于树林中,夜晚活动;营巢于树洞、岩缝或人工巢箱中,也利用鸦科鸟类的旧巢,以枯草筑巢,内垫苔藓和羽毛。主要以蝗虫、金龟子、蝉、峨类等为食,也捕食鼠类。 由于中医传统理论认为红角鸮去毛及肠杂、全体烧存性或焙干研末,有祛风、解毒、镇惊、滋阴补虚的功能,因此被利用,从而直接导致了该物种濒危。现已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红角鸮短视频1 红角鸮短视频2 红角鸮短视频3<div><br></div><div>《完》</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