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白鹡鸰(学名:Motacilla alba),别名白面鸟、白颠儿、马兰花儿,是鹡鸰科鹡鸰属鸟类。为中等体型,体长16-20厘米,体重约为15-30克。上体呈灰色或黑色,下体呈白色,两翼及尾黑白相间,头后侧、颈背部以及胸部具有黑色斑纹,头部及背部黑色的多少和纹样随亚种而异,雌鸟似雄鸟而颜色更暗,幼鸟体羽灰色取代成鸟的黑色。虹膜呈黑褐色,喙与跗跖呈黑色。</p> <p class="ql-block">白鹡鸰在中国国内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国外繁殖于欧亚大陆及北非、东亚,南迁至东南亚越冬。主要栖息于水域岸边、湿地等生境,也见于人类村落或城镇。常见于中海拔地区,最高可至海拔1500米,主要以昆虫为食,通常成对或成3-5只小群进行活动,喜欢滨水活动,大部分时间在地面活动,较少上树。大多数种群为候鸟,少数为留鸟。</p> <p class="ql-block">白鹡鸰不受全球威胁,能很好地适应人类环境。2018年,它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等级为无危(LC),种群规模预计趋于稳定。其食性多为农林、卫生害虫,是食虫益鸟;也是拉脱维亚的国鸟。</p> <p class="ql-block">白鹡鸰成鸟头顶至后颈呈黑色,前额与脸颊呈白色,颈前部呈黑色或白色,胸部为黑色;背、肩呈灰色或黑色,头后侧、颈背部及胸部具有黑色斑纹;繁殖期斑纹扩展。两翅黑色,中覆羽与大覆羽白色或尖端白色,翅上小覆羽为黑色或灰色,有明显白色翅斑 ;下体白色,尾巴黑白相间,型长而窄,尾羽两侧为白色,其余为黑色 。</p> <p class="ql-block">白鸡鸰两性相似,但雌鸟颜色比雄鸟暗。幼鸟体羽灰色,长成成鸟时灰色体羽变为黑色 。东北亚种头侧为白色,胸口有一大块黑斑。普通亚种额头与头前、头侧以及颈侧均为白色,胸处有一半圆形白斑。黑背眼纹亚种有黑色贯眼纹。灰背眼纹亚种背为灰色,仅头顶后至颈后和尾部黑色。西南亚种胸部黑色与颈侧黑色相连。新疆亚种背、肩灰色,腰部和尾部黑色。西部亚种具有扇形黑色颈环,胸部黑色与颈部黑色分离不相连。</p> <p class="ql-block">白鹡鸰的生境多种多样,主要栖息于海拔5000米以下的如溪流、湖泊、水库、水塘、河流等水域岸边,农田、沼泽等湿地,地上、岩石上、以及小灌木或树上;也见于人类村落或城镇。</p> <p class="ql-block">白鹡鸰主要以昆虫为食,包括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直翅目等昆虫,偶尔也会捕食如蜘蛛等无脊椎动物以及浆果、种子等植物性食物。幼鸟主要捕食鳞翅目及鞘翅目昆虫,有时也吃蚯蚓、蜘蛛等 。</p> <p class="ql-block">白鹡鸰”一夫一妻制“,繁殖期通常为4-8月 ,于4月上旬开始发情求偶。雄鸟求偶时,先婉转鸣叫,后逐渐飞近雌鸟并靠近,之后开始蓬松背部羽毛、展翅并小步疾走,发出“Zi-ling,Zi-ling”的鸣叫声。求偶成功后,雌鸟会下蹲,雄鸟跳上雌鸟背部进行交配。交配时,雌鸟微微晃头,雄鸟连续展翅,2-3秒钟左右交配结束,雄鸟从雌鸟身上飞下,各自走动约10秒钟,后共同飞走 。</p> <p class="ql-block">白鹡鸰窝卵数3-8枚,通常为5-6枚,卵为灰白色,有褐色斑点,越向尖端斑点越稀疏;卵的大小为19-22毫米x14.5-16毫米,重2-2.6克。通常隔一日产一枚卵 ,产卵后第二天开始孵卵,孵化期12天,孵化工作由亲鸟双方轮流负责,但以雌鸟为主 。</p> <p class="ql-block">谢谢您的欣赏点赞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