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唐宋八大家”第六章</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苏轼(四)</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整理撰稿:顾梓航 顾从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各位同学大家好,“唐宋八大家”又开讲啦,上一讲我们讲了苏轼的乌台诗案。今天我们讲苏轼就任龙图阁学士、杭州知州的经过。</p><p class="ql-block"> 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要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p> <p class="ql-block"> 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高太后以哲宗年幼为名,临朝听政,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复朝知登州。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为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p> <p class="ql-block"> 当苏轼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p><p class="ql-block"> 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大学士知杭州。这是苏轼第二次到杭州做官,杭州大旱,饥饿瘟疫一起发生。苏轼向朝廷请求救济灾民。</p> <p class="ql-block"> 元祐五年(1090年)春天,苏轼派人带着医生分街坊给百姓治病,救活了很多人。苏轼说:“杭州,水陆交会的地方,因瘟疫死亡的人常常比其他地方多。”于是苏轼集中公款,又拿出自己的黄金五十两,办起病坊,收治有病的百姓。苏轼看到茅山有一条河可以容纳钱塘江潮水,盐桥有一条河可以容纳西湖水,于是疏浚这二条河道保证通航。再修造堤坝以控制西湖水位,钱塘江潮水不再进入杭州城内。又用剩余的人力修复六井,再把挖出来的淤泥堆积在西湖中,筑成南北长三十里的长堤。苏轼还雇用人力在西湖中种菱角,水草不再生长。把种菱的收入备作以后修浚西湖的费用。在长堤上种植芙蓉、杨柳,望上去好像图画一般,从此,杭州人把长堤命名为苏堤。</p><p class="ql-block"> 今天《苏轼》的第四部分就讲到这里,下次再见!拜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4.9.1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