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十七)改制</p><p class="ql-block">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红光农药厂的张良,一位富有远见和担当的领导者,深刻认识到企业改制的紧迫性和必要性。</p><p class="ql-block"> 张良经过深入走访市场,进行了一番细致的调查研究后,愈发清晰地认识到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都与市场紧密相连。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计划经济时期遗留下来的诸多问题和弊端,如同顽固的痼疾,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但仍难以从人们的思想深处彻底根除。他深知,只有让职工真正成为工厂的主人,他们才会像用心理家一样,热爱并关心企业。因此,改制对于红光农药厂而言,已然刻不容缓。</p><p class="ql-block"> 说起改制,张良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刚调岗到仓库的李丽娜。李丽娜的父亲是市发改会的负责人,这无疑为张良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请教机会。张良认为,亲自去拜访李丽娜的父亲,请教改制的具体做法和门径,或许能为红光农药厂的改制之路指明方向。于是,他将这个想法告诉了李丽娜。</p><p class="ql-block"> 在李丽娜的引荐下,张良得以向李父咨询改制相关事宜。经过深入交流,张良终于明白改制是指改变企业的体制和经营方式,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改制的核心在于经济机制的转变和企业制度的创新,其实质是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改制的具体形式丰富多样,包括重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合资、转让国有产权、管理层收购、企业托管和公司制改造等。</p><p class="ql-block"> 企业改制的核心始终是经济机制的转变和企业制度的创新,其目的是为了让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企业改制的方式主要有整体改制和部分改制。整体改制是以企业全部资产为基础,通过资产重组,整体改建为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规范的企业。在整体改制过程中,企业的字号、商誉、商标等无形资产得以承继,原有的架构也得以完整保存,这对于中、小型企业改制来说尤为重要,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同时,新股东的加入和机制的转变又为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企业的快速发展。部分改制则适合大型企业的改制,尤其是在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时,多采用部分改制的方式。严格来讲,部分改制登记并非变更登记,而是设立登记。 </p><p class="ql-block"> 红光农药厂规模不大,仅有千把人,算不上大企业。而且,一年的销售额不足 2000 万,也算不上中型企业。面对这样的情况,张良组织全厂进行了几轮深入的大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大家充分认识到改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一致同意进行改制。对于红光农药厂的职工们来说,走出这一步,打破铁饭碗,融入大市场,实属不易。如果没有张良这一年来的苦心经营,企业效益也不可能翻上一番。正是因为张良的努力,把人心搞活了,增强了凝聚力,让大家看到了企业发展的希望。如果还是像邬厂长执政时期那样,企业效益低下,人心涣散,恐怕再喊破喉咙也不会有人响应改制的号召。</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红光农药厂的改制工作如同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般稳步向前推进。在全厂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不到两年的时间,红光农药厂成功改制为红光农药股份有限公司,张良也众望所归地成为了第一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他深知,这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未来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和全体职工。但他坚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红光农药股份有限公司一定能够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乘风破浪,驶向更加辉煌的明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十八)生物防治</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平凡的日子里,回顾过往,张良的一项决策曾引起诸多争议。当初他留用前厂长邬刚,许多人表示不理解,甚至认为张良是妇人之仁,如同东郭先生再版,担心他迟早会被“中山狼”反咬而后悔莫及。然而,张良此举实则大有深意。其一,张良初上任时,深知不能树敌过多。当时的农药厂盘根错节,邬厂长虽表面上是一个人,但执政多年的他早已培植起一张关系网,其党羽遍布全厂各处。因此,安抚邬厂长便能稳定一帮人。其二,邬厂长从政多年,资历深厚,积累了丰富的人脉和经验,在技术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将这样一位经验技术丰富的人才留用,无疑是一项英明的举措。</p><p class="ql-block"> 张良任命邬刚担任技术部生物开发研究所主任,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这是一个极具前瞻性的决定。邬厂长凭借自身的资质和学识,果然不负众望,业绩斐然。</p><p class="ql-block"> 张良以其独特的眼光和富有前瞻性的预感,精准地洞察到世界农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农药的发展将从药杀逐步转变为诱杀,从有毒向无毒迈进,从人工施药过渡到机器施药,除害灭虫即将进入智能机器人时代。</p><p class="ql-block"> 具体而言,农药发展的大趋势如下:首先,从药杀到诱杀。传统农药主要依赖毒性来杀灭害虫,而未来的趋势将倾向于利用生物特性诱导害虫,从而减少直接药杀带来的环境压力。其次,从有毒到无毒。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农药研发将更加注重低毒、无毒方向,以保障食品安全及生态平衡。再者,从人工施药到机器施药。自动化、智能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农药施用方式的变革,不仅能提高施药效率与精度,还能降低人力成本。最后,进入智能机器人时代。集成传感、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智能机器人,将实现精准除害灭虫,引领农药应用迈向新纪元。</p><p class="ql-block"> 张良所在的地区是粮棉产区,大面积种植着水稻和棉花。根据多年经验,若反复使用同一类农药,害虫和病菌都会逐渐产生抗药性,导致施药效果大打折扣。农户为了保证产量,只得加重药量,如此一来便形成了恶性循环,还会加重药害以及在粮食中的残留毒性。而对于棉花中的棉铃虫,一旦其钻入植株中,任何农药都将失去作用。</p><p class="ql-block"> 正因如此,张良很早就开始重视生物防治,努力推动从低毒向无毒转变。比如从杀虫菊一类植物中提炼杀农虫剂。除了除虫菊之外,还有印楝树、苦参、大蒜和洋葱等多种杀虫植物可以用于提炼农业害虫防治剂。印楝树的叶子和果子可提炼印楝油,制成广谱、高效、低毒的杀虫剂,能够对付超过 200 种害虫。苦参中的苦参碱对青虫、蚜虫等软体害虫有良好防治效果,且对人体无害。这些植物提取物不仅环保,而且对人体和有益昆虫无害,是理想的天然杀虫剂来源。</p><p class="ql-block"> 在对付棉铃虫方面,培养寄生蜂是一种极为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培养寄生蜂,如赤眼蜂、齿唇姬蜂等,能够自然控制棉铃虫的数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寄生蜂是棉铃虫的重要天敌,通过在棉田中引入寄生蜂,能够显著减少棉铃虫的数量,达到生物防治的目的。可以通过人工繁殖和释放寄生蜂,增加其在棉田中的数量,提高防治效果。同时,还需注意保护寄生蜂的生存环境,避免其受到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培养寄生蜂的同时,也可以结合其他防治方法,如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形成综合防治策略,从而更有效地控制棉铃虫的危害。</p> <p class="ql-block">【待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4年12月1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