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尧帝故里在唐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作者:柳保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尧帝于公元前约2377年二月初二出生在唐县的庆都山。</p><p class="ql-block"> 尧帝姓伊祁,名放勋,号陶唐氏,因封于唐,故称“唐尧”。其母为帝喾之妻陈锋氏庆都,而庆都山则是尧母所居之地,尧帝从小就跟随母亲生活在这里。</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366年至公元前2357年间是唐尧兄帝挚执政微弱的几年,也是唐侯尧日渐德盛的几年。其时政乱天灾,帝挚不能制止,唐侯尧乘势起兵率众征讨,剪除了与唐国抗衡的多股势力,才使唐国周边的骚乱平定下来,其余各氏族也纷纷归顺唐尧。唐尧班师回唐县,帝挚服其义,乃率群臣造唐而致禅,唐侯尧乃受帝禅称帝。(资料主要引自王大有的《三皇五帝时代》)</p><p class="ql-block"> 据考证,尧继兄挚得帝后,初都阳邑,亦称唐邑,即今唐县城东北十公里的南固城村(原名故城,后改为固城)。尧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代人文始祖,他为推进人类社会文明做出了非凡贡献,其功之伟,其德之厚,早已为海内外的炎黄子孙所熟知。</p><p class="ql-block"> 其主要功绩有:设立诽谤木,以表王者纳谏,意在广开言路;治理水患,将黄河、长江等九大水系二十几条大河合理地进行了疏通;颁授农耕时令;确定四季,为后世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开创禅让制度,尧帝并未把国家元首位置传给自己的儿子丹朱,而是传给了贤德的舜帝。</p><p class="ql-block"> 随着唐侯国境域的迅速扩大及唐侯国呈现出的太平盛世景象,再加上各地氏族部落们的仰慕和拥戴,唐尧成为了天下共同的首领,于公元前2357年职能王位,成为华夏天子。</p><p class="ql-block"> 后来,唐地遭受了海侵水患,华北平原一片汪洋,海水倒灌漫过了白洋淀,致使唐河水暴涨,直接威胁着尧都。于是,尧帝决定迁移。据史料记载,他带领臣民和族众顺太行山东麓南下,然后折西越娘子关到晋阳(即太原),而后又顺汾水南下临汾建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一)关于“尧帝出生在唐县”有史料和实地考察为证。</p><p class="ql-block"> 据史料记载,尧帝是刘氏族人得姓始祖。而刘氏后人寻根祭祖就必须找到尧帝故里。据流传的古今刘氏族谱记载,约公元前2377年二月初二,尧帝出生在丹陵,丹陵即今唐县高昌镇北高昌村的庆都山。</p><p class="ql-block"> 《竹书纪年》《太平御览》讲:“帝尧陶唐氏,母曰庆都,赤龙感之,孕十四月生尧于丹陵”。《刘氏家族》序(土家刘郎)云:“帝尧甲申年生于丹陵(今河北唐县)”。</p><p class="ql-block"> 《帝王世纪》曰:“南有庆都山,即尧母庆都所居”。</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02年3月,汉高祖刘邦到唐县天台修建了尧帝庙并进行祭祀。</p><p class="ql-block"> 著名学者王大有在《三皇五帝时代》中明确指出尧帝出生在唐县。</p><p class="ql-block"> 《中华刘氏统宗世谱》的副主编刘玉科表示,为了寻根探源,找到尧帝故里,十五年来,他踏访、考察、调研多地,通过拍照等手段收集了大量的文史资料,最后得出结论,尧帝故里在唐县更为可信。</p><p class="ql-block"> 2014年7月22日上午,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中国香港及广东、福建、山东、河南等地的400余名海内外刘姓宗亲来到唐县,在庆都山广场尧帝像下,焚香祭祀寻根祈福。并宣读祭文:“刘姓根深,源溯陶唐,帝尧苗疆,源明九郎,刘地封疆,始有刘堂…”。世界刘氏企业家联合总会会长刘耕等6名刘姓企业家各捐款100万元,用于庆都山“唐尧文化园”建设。(资料摘自《燕赵晚报》)</p><p class="ql-block"> 2014年7月22日,来自中国社科院、河北社科院、西北大学等全国各地的30多位专家和学者,在唐县参加了首届尧帝文化高峰论坛,共同研讨尧帝文化和刘氏的渊源。最后一致表示,尧帝故里在唐县,刘氏根祖地在唐县,中华祁姓刘氏始祖为尧帝。(资料摘自《燕赵晚报》)</p><p class="ql-block"> (二)关于“尧帝初都唐县”有史料、文物、遗物等为证。</p><p class="ql-block"> 对史料记载的“尧继兄挚得帝后,初都阳邑”一说。《中国历史地名辞典》解释为:“阳邑,一作唐邑,在今河北唐县东北”,《中华大字典》也有同样释文,《中国历史地图集》中亦有明确标识。</p><p class="ql-block"> 至今,阳邑遗址犹存,城墙轮廓仍显,城内还有一古井,村民从古至今称其“尧井”。</p><p class="ql-block"> 《后汉书郡国志》唐县注《帝王世纪》曰:“尧封唐,尧山在北,唐水西入河,南有庆都山”,《山经注》曰:“水又东经唐县故城,…….南城即尧封国之城”。</p><p class="ql-block"> 《元和志》:“定州北有唐故城,是尧所封也,其地在今县旧小清河南”。</p><p class="ql-block"> 《太平寰宇记》:“唐县西北十里旧十八乡今十乡本尧为唐侯国于此。汉为唐邑”。</p><p class="ql-block"> 《與地广记》唐县下:“尧为唐侯于此,汉属中山国”。</p><p class="ql-block"> 《读史方舆纪要》卷十二:“唐城即今县,相传尧为唐侯时,国于此。”</p><p class="ql-block"> 《名胜志》:“唐县为唐侯国,尧之始封也”。</p><p class="ql-block"> 南京大学历史系的刘毓璜教授等编写的《中国历代名人词典》(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远古部分,尧条下注:“原居冀方(今河北唐县一带)后徙晋阳(今山西太原)”。</p><p class="ql-block"> 《元和郡县图志》卷十二:“唐县即古唐侯国,尧封于此”。</p><p class="ql-block"> 《完县新志》卷二《帝王世纪》曰:“尧始封于唐,今中山唐县,复徙晋阳”。</p><p class="ql-block"> 关于“尧受封的唐”,《清唐县志》开宗明义曰:“唐之名,擘于上古,自尧国于此,其名乃显著”。</p><p class="ql-block"> 当今,唐县仍保留着与唐尧有关的文物和随处可见的遗迹和遗址。如:元代的“唐帝庙碑”、清代的“古唐侯国碑”、北洪城的“丹朱城明代碑等;庆都山上的“尧泉”、纵贯唐县全境的唐河(唐水)、少年受封唐侯的的封山(丹凤山)、青龙山尧庙前的“古尧泉”(又名“唐池”、“尧池”)、为纪念唐尧而命名的山川一尧山、唐岩山、马溺河;还有唐尧封国之城“长古城”和邻近的“大白尧“、“小白尧(原名“拜尧”)”,以及唐尧拜嘉禾途中溺水上岸的“伏城”(原名“伏亭”)等村庄,《畿辅通志》、《清唐县志》记载的唐尧求贤人许由出山的寻贤处“水云洞”等等不一而足。</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尧帝在唐县出生、成长,封侯并称帝,因此,唐县为尧帝故里是无争的事实。故此,唐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唐尧文化之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一)关于“陶唐氏”,有解释为“尧初封于陶,而后封于唐”是一种误解,唐代名儒孔颖达考《书五字之歌》解释为:“以陶唐二字其为堍,不取封陶之说。案:孔疏是也,陶唐一声之转,犹为勾吴于越,则不居陶明矣”。另外,定陶在古兖州之域,属考古学的山东龙山文化,所以尧初居陶是无根据的。郭沫若在《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三章第三节说:“祁姓有传说中的陶唐氏,即唐尧所属的氏族部落。陶唐氏原在河北省的一些地方。</p><p class="ql-block"> (二)关于南方的几个地方,均说是“尧帝故里”一说。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员刘玉科表示,在南方有“尧帝故里”之争的省、市、县,查不到尧帝出生地“丹陵”这个地名。</p><p class="ql-block"> (三)关于临汾尧都,前文中的《完县新志》和刘毓璜教授的《中国历代名人词典》已讲得很清楚,即尧帝是从初都唐县迁移山西,而后定都临汾。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地图集》也标明:“陶唐氏原在河北唐县,后迁到山西汾水流域”。这就有力地证明了尧帝初都不在临汾而在唐县。至于山西汾水流域也有“唐国”、“唐城”、“伊”和“祁”等地名,那可能是在唐尧氏族迁徙过程中,因族迁名随,尧帝以旧居之名名其新邑得来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文章原载于2021年第39期《保定广播电视报》2021年9月24日)</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