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兵暴及红五军团纪实09 有惊无险的兵暴——血染的征程

鲁冰花茶园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血染的征程09</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宁都兵暴及红五军团纪实</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思目撰文 冠羽整理</b></p><p class="ql-block"> <b>谨以此文,献给英勇的红五军团及后来编进红五军的原红四方面军三十三军将士!</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写在前面的话</b></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工农红军的历史上,有一支命运多舛且异常悲壮的队伍——宁都起义后改编的红五军团。</p><p class="ql-block"> 令人遗憾的是,这支装备最好、建制完整、战力强悍的部队只存在了短短五年,就像灿烂的流星那样,在历史的天空画出一道璀璨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这支部队可歌可泣的血染历程,值得认真地记叙下来,使后来者永志不忘!</p><p class="ql-block">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红五军最后的征程,是由两支部队共同用鲜血和生命谱写而成,不将红三十三军包括在内非但不完整,而且将有愧于历史和原红三十三军的烈士们!</p><p class="ql-block"> 希望笔者的努力,能为英勇的红五军团,留下一段较为完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第八章</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有惊无险的兵暴</b></p><p class="ql-block"> 1931年12月14日下午4时,74旅第1团(第174团)3营在其营长严图阁的率领下,列队来到第26路军总指挥部的小院。由于事先早已安排妥当,3营不动声色地接管了总指挥部的警戒,总指挥部特务营则悄悄集合回驻地待命。</p><p class="ql-block"> 顺利地接防后,严图阁立即部署全营将小院的四周布下警戒哨,小楼的内外及四周都安排了警卫。鉴于事关重大,严图阁及了解内情的士兵们,十分紧张地分头把守。</p><p class="ql-block"> 接近下午6时,开始陆续有客人进入。为预防不测,董振堂亲率所部特务连,扼守总指挥部与74旅旅部之间这一段地域,据以策应和保证兵暴各方面的联络和配合。时钟一分一秒地接近晚6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可能是因为刚刚发了饷,又是总指挥部赵博生参谋长请客,从上海运来了白兰地酒和三炮台香烟以及从美国进口的水果,据说宴会后还安排有麻将打。因此傍晚时分,第26路军的旅、团长们带着卫兵,高高兴兴地从各自的驻地,来到了总指挥部。</p><p class="ql-block"> 赵博生参谋长站在院子里亲自迎接,招呼军官们上了二楼,但他们的护卫,却被担负警卫任务的74旅1团3营截下,带到一楼聚餐。为了行动方便,负责解决卫兵的1团柴副官,安排特务排的人员招待这些卫兵,有意识地插花式就座,准备两人对付一个。</p><p class="ql-block"> 第26路军总指挥部所在的这座小楼,坐落在一个约2千来平方米小院内,是一幢二层砖木结构西式楼房。这座小楼被当地人称作是“耶稣堂”,实际是当年西方在宁都传教的牧师们的居住之处。</p><p class="ql-block"> 小楼始建于1916年,较为典型的西欧罗马式建筑——分为前后两个部分,正面近正方形。楼内中间部分为门厅,楼梯设在后部,两侧各有两间居室。小楼内室的外面环以回廊,楼的顶部为四坡状用青瓦铺就。小楼的底部,还建有一层高出地面1.2米的防潮、防水砖基,作为通风层。小楼不高,从地面到屋檐,也就是十米多点儿。</p> <p class="ql-block">宁都起义总指挥部旧址-耶稣堂</p> <p class="ql-block">  宴会开始后,楼上楼下立刻热闹起来。当楼下卫兵们喝下了第一口酒,拿着筷子正要夹菜时,柴副官发出动手的信号!特务排的人员一个用枪顶在这些卫兵的后腰上,另一个迅速将他们的枪下了。</p><p class="ql-block"> 解决了卫兵后,九连的焦连长带了20几个全副武装的士兵,在严图阁的带领下向楼上冲去!小楼的楼梯位于西北部的外走廊,就在向楼上冲的途中,一名士兵因为过于紧张,扣响了手中的冲锋枪,一长串子弹飞向寂静的夜空中!</p><p class="ql-block"> 听见枪响,正在大快朵颐的军官们立刻紧张起来,连忙发问哪里打枪?赵博生趁机发话,说要暴动联合红军北上抗日!一听此言,80旅代旅长兼第159团团长王天顺(注1)首先急了!一巴掌拍到桌子上,把一个茶碗震落到地上摔碎了,大声吼道打日本赞成,但当“共匪”宁可被枪毙也不干!79旅第158团(2团)团长李锦亭桌子拍得更响,也吵吵着不干!另有几个团长大声嚷嚷着,表示赞同。</p><p class="ql-block"> 一时间,整个屋子里像开了锅,乱作一团。就在此时,严图阁已带着全副武装的士兵冲了进来,迅速四周散开。李锦亭和王天顺一看形势不对,仗着行伍多年、腿脚利索,迅疾越出窗户,翻身跳到楼下!73旅第2团(146团)团长郭道培一看,也想跟着跳下去,被眼疾手快的孙步霞一把揪住,顺势按倒在地板上。严图阁等趁势,将第75旅旅长张芳昭、第81旅旅长王恩布,以及杨守道、曹明道等其他几个团长一一控制住。当这些惊魂未定军官清醒过来时,发现赵博生和季振同等早已悄悄不见了踪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小楼二层到地面,少说也有四、五米高,李锦亭和王天顺两人虽有功夫,但仓促间跳到地面也难免伤了腿脚。俩人落地还没等咬牙站起来,早被院内的卫兵们给死死按在地上!连同被从楼上押下来的其他军官一起,被74旅1团9连的士兵们囚禁起来。一同被囚禁的,还有刚刚被董振堂部诱捕的几个——被认为是政治上不可靠的73旅营长等人。这些被囚禁起来的旅、团长们互相看了看,知道大势已去只能听候处理。</p><p class="ql-block"> 就在这些个旅、团长们唉声叹气之际,董振堂等赶了过来,拱手说道对不起了,之所以兵暴确实是被逼无奈。并向这些被羁押的军官许诺,只要老实听话就不会为难他们,绝对保证所有人的安全!兵暴结束后,就会放他们离开。听到这些话,这些旅、团长们只得乖乖地将各自的私章,很不不情愿地交了出来。</p><p class="ql-block"> 赵博生等拿到这些如同虎符的私章后,首先安排边章五立刻出城,前去控制25师的75旅。那天晚上,25师师长李松昆没有出席赵博生举行的宴会,75旅是他的嫡系老部队,所以必须尽快控制住。处理完总指挥部的事宜后,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黄中岳等人,立即赶到74旅旅部,开始指挥整个部队的兵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边章五</p> <p class="ql-block">  根据事先制定的计划,第74旅1团1营营长卢寿椿率所属部队,迅速前往包围李松昆的25师师部。有关李松昆为什么没有出席宴会的原因,大部分史料的说法是他推托说身体不舒服。但据苏进回忆,李松昆并没有接到出席宴会的通知(注2)。另据孙毅回忆,由于赵博生事先做了工作,李松昆至少对兵暴的事知晓个四、五分(注3),总指挥部那边枪一响,他立刻对参谋处的魏处长说:“如果有情况,师部的事由你处理。”(注4)</p><p class="ql-block"> 当卢寿椿带领1营赶往25师师部所在地苏家祠堂途中,听到总指挥部那边传来了枪声,卢寿椿一着急,命令士兵跑步前进。但此时师部的卫兵已经有所察觉,刚解决了大门外的两个卫兵准备往里冲,就遭到里面的机关枪扫射,当场阵亡刘伟州、刘文魁两同志、伤了另外三人。接着里面的卫兵,迅速将两扇大门关上了!</p><p class="ql-block"> 见师部大门被关上了,卢寿椿也没辙了!用手榴弹倒是能把门炸开,但恐怕声响太大,惊动了驻扎在城外的部队。卢寿椿只好先把师部给围了起来。但里面的卫兵把门关上后,似乎也没采取进一步行动。双方就这样对峙起来。面对此情此景,卢寿椿焦急万分,总指挥部那边还等着他这边的消息呢!</p> <p class="ql-block">  其实师部里面早就乱了,由于师长李松昆没有露面,故除了正在执行警戒任务的卫兵,群龙无首的卫队不知应该如何应对——始终没有人站出来指挥!卢寿椿等在外面大呼小叫,威胁赶快开门,要不就要放火烧了!并喊到只要交出师长李松昆,其他人一律不究!</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磨蹭了好长时间,最后还是通过指挥部派人做工作,师部的大门才从里面打开,李松昆的卫队百余人放弃了继续顽抗。卢寿椿带人进去搜寻了半天,也未发现李松昆的踪影,师部里的官兵谁也说不出他去哪儿了。那么,身为师长的李松昆到底去哪儿了?</p><p class="ql-block"> 李松昆为人比较敦厚(孙毅语),当时虽然已接近五十岁,但长期的军旅生涯,身体依然很壮实。虽然赵博生没有向其完全透露兵暴的底细,估计他恐怕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p><p class="ql-block"> 根据时任25师中校参谋的孙毅将军回忆,那天晚上10点钟左右,大概是听到了指挥部那边传来的枪声,师长李松昆的贴身卫士跑来对参谋处的魏处长说,师长要走!司令部暂时由他负责,所有人员都不要外出。大概是由于时间紧迫,这个魏处长也不明就里,糊里糊涂地就应了下来。大概就在这之后不久,师长李松昆带着他的几个卫兵,翻越后墙离开了师部。</p><p class="ql-block"> 据孙毅将军后来判断,因为当晚6时起义指挥部就已控制了城门,李松昆很可能是从城墙上攀登下去。这里面比较吊诡的是,李松昆显然不是翻越北面的城墙逃离的——他的嫡系75旅驻地就在宁都城的北门外,而是翻越东北边的城墙——经第27师的防地,一路直接往北奔向广昌,路过斫柴岗时拉走了79旅1团(157团)侯象麟部。</p><p class="ql-block"> 李松昆为什么没有采取反对兵暴的行动而仅是逃跑?由于没有明确的史料支撑,很难做出准确的推测和判断。但从常理讲,李松昆掌控或拉走其嫡系75旅的难度,明显小于拉走其相对不太熟悉的79旅的部队。另从风险或危险程度推测,李松昆逃离出宁都城时,起义指挥部还未解决宁都城内的全部问题——尚无暇顾及城外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而指派边章五出城去控制75旅的时间,根据苏进的回忆,已经是下半夜2点多钟——距离李松昆逃出城大概已过去约4个小时!其时第26路军驻扎在城(外)北的部队,共有75、80、81和79等四个旅,兵力肯定要多于参加兵暴的73、74两个旅。</p> <p class="ql-block">  如果李松昆有心要反对兵暴的话,以他的嫡系75旅为主,加上27师的那3个旅——李松昆是孙连仲临走时指定的代总指挥,鹿死谁手还真的是很难说!当然也可以推测,李松昆胆小怕死不敢为之!不过对于一个行伍多年、多次经历过战场考验的兵痞而言,胆小怕死这推论似乎是难以成立的。退一步说,即使李松昆真的没有胆量反抗,但把这几个旅拉走还是有很大可能的!所以不管怎么说,李松昆当年的确在客观上,未给宁都兵暴带来或造成大的麻烦。</p><p class="ql-block"> 在卢寿椿带领74旅1团1营去解决25师师部的同时,按照起义指挥部的事前部署,第74旅1团团副苏进等迅速带领部队扑向电台。其时第26路军共有10部电台,其中的3台——总指挥部的电台、25师的电台和蒋介石派来的特务电台,每天都要按时与南昌方面通报。因此要想在兵暴时不走漏消息,必须及时控制住这3部电台。</p><p class="ql-block"> 按照事先的计划分工,李青云带领73旅的学兵连部分兵力,控制了第25师师部的电台。季振同第74旅特务排,突然闯进了总指挥部的电台,不由分说强令报务人员立刻关机,所有人员马上离开收发报机,否则就要不客气了!这些电台人员不明就里,见状只好乖乖地听从命令,离开电台呆在一边。为防止意外,李青云专门派兵把守收发报机,并将发报用的电键拿走。</p><p class="ql-block"> 负责控制蒋介石特务电台的,是总指挥部的上尉执法队员刘向三。他带了一部分从总部特务营抽调的士兵,不但将蒋介石的特务电台严密看管,而且将这些报务人员等关进了一间屋子,门口加了岗。这样一来,就彻底隔绝了第26路军与外界的电文联系。</p><p class="ql-block"> 正当起义人员忙于解决各处情况时,被关押的那批旅、团长们中,有人大着嗓门嚷嚷起来。那位喊得最响、头一个跳楼的79旅第158团(2团)团长李锦亭,一看押解他们的全是第74旅的官兵,就提出要求见季振同和黄中岳。</p><p class="ql-block"> 这位李锦亭团长平时与黄中岳等关系不错,时不时地到第74旅1团驻地,找黄中岳等人搓麻将。李锦亭也是条血性汉子,与黄中岳、苏进同为河南老乡,为人热情豪爽、心直口快,平常有嘴巴不严、乱说乱道的毛病,甚至有次连冯玉祥都骂他不怕被大风闪了舌头!</p><p class="ql-block"> 宁都暴动前不久,在同黄中岳等打麻将时,还嚷嚷过要去参加红军,当然那时只是说说而已。见到季振同和黄中岳后,对事先没有告诉他兵暴的事大为不满,并说他早就有这个想法还同黄中岳讲过。</p><p class="ql-block"> 季振同和黄中岳一听他如此讲,趁热打铁立刻对他晓以大义,劝说他也站过来参加兵暴,回去将他带的那个团拉过来,李锦亭很痛快地答应了。</p><p class="ql-block"> 时至凌晨2时许,兵暴指挥部见城里的敌对势力均已瓦解,就安排他和王鸿章等人出城,去把第27师的队伍拉到预定地点。李锦亭果然言而有信,不但将他所在的团拉了过来,还把27师另外一个团(团长被扣在宁都城内),一起带到了宁都城外东南角的高塔处——这是兵暴指挥部指定的集结地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宁都起义油画</p> <p class="ql-block">  1931年12月15日清晨6时许,经过一整夜紧张的奋斗,领导兵暴的赵博生、季振同和董振堂等终于能够长舒一口气,兵暴有惊无险——没有出现什么大的意外!除了发生了两起伤亡事故:解决第25师部时卢寿椿部有二死三伤;在解决第25师电台时第73旅和第74旅发生点儿误会,伤了几个人。整个兵暴,可以说是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 此刻城内外的部队,开始陆续向事先确定的地点集结。时至上午9时许,随着李锦亭将驻扎在最北面的那2个团带到集合地点,第26路军驻扎在宁都的部队几乎全部到齐——除了被李松昆带走的79旅1团(第157团)外,其余总指挥部、2个师部、6个旅部的直属部队及11个建制团共2万余人,携2万多件武器,全部都加入到兵暴的队伍中来。</p><p class="ql-block"> 更为可贵的是,还有10部大功率电台和几十名有经验的报务人员,以及第26路军里的野战医院和医护人员!</p><p class="ql-block"> 季振同的第74旅还带有一台德国产X光机,这台机器为中央红军一直服务到长征途中。</p><p class="ql-block"> 在整个队伍出发前,根据红军总司令部的事前要求,赵博生和季振同安排苏进等,将国民党宁都县的县太爷等,从被窝里提溜出来,一起押解到苏区。还有一些不明就里的土豪劣绅,也糊里糊涂地跟着队伍离开宁都城。</p> <p class="ql-block">  宁都起义主要领导人赵博生、董振堂</p> <p class="ql-block">  宁都起义主要领导人季振同、黄中岳</p> <p class="ql-block">  队伍集结完毕,赵博生等下令第25师在前、第27师在后,以第73旅为前锋,向东南方的固厚村方向出发。直到此时,赵博生、季振同、董振堂等在梅江边,将国民党军的胸章等撕下扔掉,正式向全军宣布加入红军的决定!</p><p class="ql-block"> 鉴于其时宁都距离最近的驻有国民党大军的地方为广昌——足有50公里远,加上兵暴的消息封锁较严,国民党一时半会儿不可能派出追兵,所以季振同命令第74旅旅部一名姓潘的参谋,留在宁都城照看伤病员和一时拉不走的弹药、被服等辎重。由于尚未讲明是去参加红军,该参谋害怕红军趁大部队离开时打进来,不敢留下来承担所交任务,气的季振同要枪毙他!后在其他人劝说下,才撤职另改他人才算完。</p><p class="ql-block"> 队伍出发的同时,赵博生、季振同安排第74旅1团(第147团)殿后,并告知黄中岳在离开时,将那些兵暴时被扣押的旅、团长们放了,每人发给三百元路费让他们各寻出路。当黄中岳带领后卫团离开宁都城时,红4军的第12师在师长陈光率领下,由水洞门入城进占宁都。</p><p class="ql-block"> 这支2万余人的起义队伍,按照红军总司令部事先标明的路线,浩浩荡荡向苏区进发。队伍进入苏区后,不断受到沿途老百姓的热烈欢迎,晚上抵达固厚村时,左权等红军总部代表在村口迎接,刘伯坚亲率苏区老百姓和儿童团,打着彩旗、敲着锣鼓欢迎起义队伍。</p><p class="ql-block"> 赵博生等见了刘伯坚非常激动,当天晚上即用电台向全国发布了第26路军起义的宣言!第26路军起义的宣言,像春雷一般震动了中国大地!</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一早,刘伯坚代表中央军委宣布,起义部队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下辖13、14、15等三个军,任命季振同为军团总指挥,董振堂为副总指挥,赵博生为军团参谋长,董振堂(兼)任第13军军长,赵博生(兼)任第14军军长,黄中岳任第15军军长。全军开往瑞金县附近的秋溪、壬田、九堡、西江一带,进行整编。</p><p class="ql-block"> 起义队伍抵达瑞金后,红军总部在秋溪召开了隆重的欢迎大会,毛泽东、朱德等都在大会上讲了话。至此,第26路军的兵暴,经过10个惊心动魄的日日夜夜,终于落下了帷幕。</p> <p class="ql-block">  宁都兵暴的成功,尽管难以同南昌起义所产生的重大历史影响相媲美,但却是之前的所有起义中代价最小、保存兵力最大的、最为成功的!</p><p class="ql-block"> 虽然宁都兵暴有许多有利的主客观因素,如大革命时期中共进行的工作及影响,宁都处在苏区的三面包围之中,利于兵暴的举行与接应。但必须看到的是,毕竟中共党组织在第26路军的比较弱小——统共只有20几名党员,真正起关键作用的是入党不久的赵博生以及两名尚未入党、真正掌握部分兵力的旅长季振同与董振堂!</p><p class="ql-block"> 实事求是地说,没有赵博生的赤胆忠心就没有后两人的加入,没有后两人的加入就不可能有第26路军的全军起义!而从兵暴的整个过程看,最主要的力量就是季振同的第74旅!这样表述,并不是要抹杀中共党组织和共产党人的作用,而是强调兵暴成功的基本事实!</p><p class="ql-block"> 从另一方面讲,可能恰恰是由于这些同样的原因,造成第26路军宁都兵暴的先天不足——早产儿总是会伴随“体弱多病”的特征,使得新成立的红5军团一路坎坷,出现了一些也许本不该出现的悲剧。</p><p class="ql-block"><b>附注</b>:</p><p class="ql-block"> 注1:王天顺代第80旅旅长一事,是笔者综合各种史料得出的结论。原旅长吕如珂的信息没有查到,但可以确定的是吕没有出席宴会,推测很可能暂时离队。</p><p class="ql-block"> 注2:见《回忆宁都起义》,第84页。</p><p class="ql-block"> 注3、4:见《回忆宁都起义》,第140页。(文中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