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类不论哪个民族物质生活都要求丰富、满足、提高,在文艺生活方面也同样如此。文艺生活是精神的,自由也是精神的,因此文艺生活是很重要的。我们要求物质生活迅速提高,有时候文艺方面可以让一让路。</p><p class="ql-block"> 绘画艺术是用眼睛看的,眼睛要求看多种多样的东西,看画也要符合生理、心理的要求。心中喜悦见到红色就高兴,心中伤感,见到红色就不舒服,因此内心感受与外界色彩也有关系。由于每个人的脾气、性格、心灵、思想、习惯各有不同,因此对绘画的色彩要求也各有不同。因此群众要求不是一味的,是各有不同的。习惯、性情不同,就有种种不同需要,因此画画的种类也愈多愈好,应该让群众自己自由选择,因此这是我们的创作原则。</p><p class="ql-block"> 从绘画来说,西画也有特点,也要发展。中国画有悠久历史,辉煌成就博誉世界,当然应该发展。中国画山水,花鸟、人物,种类很多也要齐放。未反右前只能画人物,山水、花鸟被排斥,人物又只能单线平涂,山水、花鸟只能作为人物背景,这有违各人不同的要求和欣赏习惯,当然,人物画反映生活比较直接,山水、花鸟是比较间接;绘画要鼓励生产、鼓励进步,要进行思想教育,这也是应有和必然的条件,因此人物、山水、花鸟都应该要。所以说这和环境、习惯、天时、地理都有关系。只有多样发展才能适应各方面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西洋的油画也很好,历史不如中国画长,主要在文艺复兴以后,只有几百年的历史。而中国的绘画说得迟些三国以后魏晋就有发展。已有二千年之久,西洋油画发展与科学发展有联系,他们对透视色彩另有一套,它以科学为基础向前发展成绩也很大,所以构成了世界上二大系统,一为东方,一为西洋。西洋画特点为光线明暗,中国画也有自己特点,这是二条路,不能互相褒贬。</p><p class="ql-block">但是我们要明了,艺术不是科学,科学讲效能,科学可以通用,艺术要各有不同,同起来就不对。</p><p class="ql-block"> 八大山人画得很好,如果大家都像八大山人就没有价值。吴昌硕、齐白石画得好,好在有特殊风格特殊面貌,齐老佩服昌老,但他不要求像他,他是来自昌老的路子,但他变了。学昌老先生,又不同于昌老这是他的成功,如果学得一样齐老就不会成功。如全国都学齐老、昌老,八大山人而且都差不多,可以乱真,那也没有价值了。</p><p class="ql-block">东方艺术以中国、印度、日本为代表,印度古代强,近代差;日本抄中国,发展不多成绩不大,而中国是代表东方的国家,日本画家雪舟和尚,已成为世界性的大家,他的画也是夏圭一路,他在日本是最高的画家,但在中国随便哪个大画家都可以顶得上。</p><p class="ql-block"> 中国绘画有自己的风以我们还有一条原则是必须为人民喜见乐闻。这是民族性格所要求的不是随随便便来的。中国画近看清楚,远看也清楚,而西洋画近看糊涂,远看反而清楚。这里要求也有不同。各民族有各民族的特性,而每个民族中的每个人又有个人的特点,所以只有每个画家不同才有贡献。尽管中国每个画家都有不同,但都属东方系统,不会混乱。</p><p class="ql-block">中国还有南方北方的不同,作为百花齐放,各种画种都应存在,油画也应存在,但是应该有二个原则。他在中国发展应当适合中国的群众要求来发展,如果一样走西洋的路子,那是西洋人的油画不是中国人的油画。因此油画也要增加民族风格,搞油画、雕塑都要重视民族传统,我们最高的文艺领导很重视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并不简单,不能一下子就学好,要很多人化想多力气才能形成。但必须遵循这个方向。想来你们的西画老师也是很注意。</p><p class="ql-block"> 因为油画是西画画种,和中国民族的习惯要求不同。中国画画种是祖宗传下来的应当接受下来,不单要继承而且要向新发展,这也是多方面的。要将传统的绘画向新的方面发展必须继承传统技法,然后向新的方面进步。这方面历代都做了,如唐、宋、元、明、清各代都不同。例如:昌老以前花鸟画为石涛、八大、扬州八怪;任伯年能写工也能写意,但每个画家都不同。一代一代不同,昌老和任伯年不同,和齐白石也不同,都有它的特点变化、进步,但是文艺越达高点进步越不显著,再要提高一步,就比较难,所谓“百尺竿头”再要上去就比较困难。但不等于不变,不要担心不变,因为事实上每人都想独成一派,但学不成也没有话讲,但总想有所发展。因此将来一定有新的变化。这个很高的成就不接受下来就没有基础获得进一步发展。例如登山要爬很多小山头,才能达到顶峰。要重视基础,倘使不接受已成的民族的东西,要想进步那就缓慢,重新打基础就会困难。"百花齐放”是对的。但下面还有“推陈出新”。由旧的中间推出新的来,不要陈要新,基础就要打平地上起来,那就困难了。学习离不了直线的历史,传统是积累而成的,所以离不开历史。中国绘画成就很多我们应当接受,企图切断历史,另立基础那是困难的,因此推陈出新是正确的。今天的时代不同了,西洋绘画与我们的接触更加广泛。他们有很高的成就,我们有时候也应吸收优点,增加到中国画的系统中来作为营养, 使得发展更加灿烂更加好。营养是营养我们的身体,营养中国画,不是变了中国画。例如吃牛奶是有营养的,可使我们身体健康,但吃了牛奶不要养起牛毛,生起牛角,充成白种人。不要这样变也不准这样变。西洋画特点很多,吸收哪些有营养呢? 有些东西是否适合中国的营养呢? 例如:西洋画明暗是很大的特点,焦点透现也是个很大特点,正因为注意明暗,所以光表现得好,中国画这方面不及油画,如果画雪景,西洋画画得比中国画像,那么我们把它吸收过来也画明暗,这样虽然画得很像,但结果却不像中国画,而变了西洋画了。中国画的特点、风格就取消了一部分。中国画不是没有透视,只是不是焦点透视,以焦点透视写生,就是西洋画的布局。因此接受营养结果成了中西合璧,中西画的特点都不强弄得半西不中,既失了中国画的特点又失了西洋画的特点。洋画家如果要吸收我们的特点是要加强西画的特点,而不是要减弱其特点。学习西洋画也要增强我们自己的特点,必须要有特点,减弱特点我是反对的。吸收外来营养必须增强自己的特点。吸收营养大家是注意了,但注意传统大家似乎是忽略了。好像学了中国画传统就抓在手里了,但是传统东西研究得很不够。中国画画种很多,学问很高深,年轻的对理论技法还是不够,用功注意。画画的修养如书法、文学、中国绘画的理论历史常识都不注意,基础薄看一张画都看不出好坏来,基础的规律还没有巩固掌握。如果认为西画造型基础多打点,稍微用些单线平涂的方法就行了,那么传统的技法就会落空,因为中学毕业生毛笔都没有拿过,拿笔都困难,如何能认为够了?书法和中国画是有密切关系的,因此希望中国画系必须加强传统的理论技法和修养,否则传统还是很空虚的。</p><p class="ql-block"> 我有这个感觉,全世界绘画的发展,最初原始的民族绘画,开始时大多是用线画的。这可以用三四岁的小孩子来证明,他们智慧还不很完全,但他们对一切物体的形象注意得很,如画一条鱼不外是两条弧线,画人不外是圆脸方身加上四肢,都是用线来勾出轮廓。西洋原始绘画也是一样。文艺复兴以后,转了方向,科学发达了,影响了绘画,线没有了,都用面来表现。实际上世界上任何东西只有面没有线,几何学上只有假定的线,甚至最细的线也有它的极限。但是物有轮廓,用线抓轮廓是最简单的方法,用面抓轮廓不容易,所以原始美术用线,线是最明确简练概括的东西。由于中国长期受孔子思想影响,中国科学虽有发展但进步很小,所以中国还是走老路,还是用线表现,近来固然也有用面表现的,但不太多。这一路发展实际上我认为是对的。绘画不是科学,不是纯科学,艺术成为科学就不称其为艺术。例如:五彩照相无论如何比画的要科学,但照相机不能代替画家,要知道培养一个画家是多么苦。我从事教育卅多年,我感到是失败的,要培养一个独树一格的学生,确是不易。如果照相机可以代替,那又多么省力。艺术有艺术的科学。中国画的特点就是用线,因为线最概括、明确、清楚。这是指抓形象。</p><p class="ql-block"> 写美术字,白纸上写上红字很突出,如果加上一条黑线,那感觉就有了起伏。画面如果只涂颜色,就感到平平的,一勾线就明快了。中国人是喜欢明快的,所以画人物往往不画背景,主题要突出,别的都省略了。照相机则不然,什么都照进去,但中国画也就可以这样画。这是根据人的眼睛,因为人看东西究竟不是照相机。照相机是一照一无遗漏,眼睛就不同。中国有句老话,叫作“心不在焉,视而不见”,这句话当然是唯心的。事实上这句话是对的,是唯物的。看东西要脑眼集中,注意就清楚,不注意就不清楚。如走进礼堂,首先看到报告人,下面很多人,有谁他就不知道了,因为他不注意。但这个人如果是找某某人的,他就注意某人,别人就不注意。这是因为人的注意力是有限度的,看人的脸就看不到手;注意了眉,就会不注意耳。所以我们注意一个人,就可以不画背景,为了看得清清楚楚,主题突出,这是有根据的,这是中国画的科学,实际上也最科学最唯物。所以中国画取自然风景、花草人物,不是取得很多,只是为了突出看到的东西。当然中国画也不是背景都不画,需要画就画,不需要就不画。但即使不画景,看画的人也明白,不会怀疑画中的人是吊在空中,而是站在地上。因为从这站着的姿势上就可以看出来,这就是中国画之所谓“意到笔不到”。这可以说就是根据了眼之注意力。如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如果不画桃李,别人就看不出来, 因此可以画的还应该画。</p><p class="ql-block"> 明暗方面当然表现光很像,这是好的,但中国画还是用线来表现,而不是用暗来衬托光。中国画画火、水、云都用线表现而不用块。这方面理由是因为中国人看画要求看得清清楚楚,因此我们要符合人民的这种要求。中国绘画不画光暗不是没有根据的,这是符合人民要求的。中国画的特点是迎合观众的要求,而迎合群众要求也是中国画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从透视方面来讲,近大远小这是对的,这是焦点透视,它有点像照相机,一点出发,四周散开。但实际上对象是否小了呢,不小。前面的桌子和后面的桌子的实物实质并没有变,所以变是眼之构造形成的,实物并没有变形。透视学上的近大远小实际上是眼光之错觉,实物并没有变形。我们现在的绘画实际上就是我们眼光视线错觉而形成的一门科学。所以透视学要懂,但它是根据眼睛组织的纯科学。书要读,但“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艺术不是科学,不要受科学的束缚,事实上照西洋透视画画是绝对科学吗,还是差不多而已。所以要读透视学,但不要读死。</p><p class="ql-block"> 中国画也取焦点透视,但也用散点透视,还用乱点透视。花鸟画大多数是焦点透现。散点透明就好像爬在小山上看高山,这就可以上下左右都看到。但是中国画的视点还可以跑,可以坐飞机,所以中国画的特点不是随随便便编出来的,有它的理论根据和群众基础。中国画的特点很多,我只能谈这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