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 百年前的今天——1925年12月15日,一队日本军炮兵开进沈阳西北角的塔湾高地——这是我看到的塔湾首次驻军信息。史载: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应张作霖阻止郭松龄国民军攻沈阳的请求,“从日本国内和朝鲜紧急调入两个师团,分驻马三家、塔湾、皇姑屯一带……”舍利塔耸立近千年,传当初建此塔是为镇住龙头之地,其地势高,对于炮兵来说无疑是个很好的阵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郭松龄兵败身亡,张帅重掌大权,那这些日军走没走呢?未看到史料记载故不敢妄言,可知的是一年多后的1927年4月,当局在此地建起所农科职业学校,是否要以此挤走日军收复此地尚不可知。但1931年“9.18”后,日军在此建起关东军总军需仓库,修了铁路专用线和地下库区,号称亚洲最大的军需仓库。塔湾街自南而北修建,爬坡直入该库区,只是在半道分出条岔路转向东、由塔北侧前往农业学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看来是当年日军并未放弃此地。</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该仓库位于舍利塔西侧,铁丝网围起来的院子很大,其东临塔湾街西至现在的元江街、南濒新开河北到白山路,偌大面积有铁道专用线两条自西北角进入环绕库区,院内树林茂密野草丛生,外面几乎看不到房子更无楼房。据说五十年代库区警卫人员沿铁丝网巡逻时还骑着马,七八十年代沈阳驻军医院曾组织人去采挖过中草药。1974年我所在团的二营还在此继续维修扩建地下库房,干了几乎一年。</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1973年初春时远眺舍利塔可看出此地有多高 左侧为原农学院楼一角</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上图农学院楼东面,摄于1973年初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2004年5月的农学院楼正面</p> <p class="ql-block">解放初期画报封面此楼 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此库区大院东边即舍利塔西侧百余米处有一座小二楼,据老人讲这楼住一日军少将,是日本关东军后勤部长。这楼外侧不像别处是铁丝网围着,而是砖石墙围的个小院,南墙外即石块砌成的岔路边坡,高差约有十来米。</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座小楼很洋气,五十年代曾是驻军炮司机关的幼儿园,我和许多发小都在那里度过几年幼儿时光。前几年因怀旧又去拍了几张照片,还在楼南面半坡处找到几个战争年代建的地堡工事。</span></p> <p class="ql-block">此小楼正面 摄于2004年5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小楼内前厅 摄于2008年3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小楼前方小厂及民房 摄于2006年3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小楼前方坡下的残存碉堡 摄于2006年3月(下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残存碉堡细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碉堡背部入口及内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枪眼朝向东、南的坡下开阔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日本关东军建这个大仓库负责保管被服给养,其中有干粮罐头等食品,连带着下边的肉食品厂弄不好也是它的一部分。前几年在那发现了日本人立的“畜魂碑”,说明当年在此宰猪杀牛羊规模不小。铁路专用线运来各地的畜禽,杀完制成罐头再运到军需仓库储存或去东北甚至关内各地,一条龙作业。本世纪初我在那工作时曾听当地老人讲,当年有日本人家常住,女主人很和气,还给这老人等一帮小孩子分糖吃。</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日本倒台后这个大仓库几经易手,先后是苏军、国军,最后到了解放军手里,依旧是军需仓库。现今周围有多处军品服装小店,还时不时有将过期的压缩干粮或肉菜类罐头拿出来销售,说明它一直业务不断。</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利用残存碉堡加固的小楼院墙和墙上军品大全广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说完这个军需库大院再说我熟悉的舍利塔东、北面那个大院——炮司大院。这个大院更大,西与军需仓库隔条路(现塔湾街),南距舍利塔两三百米,东边和北边不知到哪,几乎在塔湾高地上除了军需库都是它的。1950年底朝鲜战争紧张时,东北军区炮兵司令部成立,即设在这里,前面说的那所农业学校应该是为避战乱合并外省农学校搬去了哈尔滨。如此这个塔湾高地便成为了军事区,记得小时从市内过来,坐那种前面伸出个大鼻子的公交车,到现在大约是地铁口处为终点,下车向南是肉食品厂,向北走土路不远到第一座桥头(那时有两条河两座桥,现在的是第二座桥),就见立着个大牌子,上写“外国人不得越过”,还有外文我不认识。过去的沈阳市区图,塔湾高地这一片基本是空白而没有标注的,虽有大块的绿地但没有建筑物也没单位名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炮司大院应该是接收了农业学校的大片土地,里面有大大的地下化粪池和奶牛场。牛圈是那种欧式的两层楼,上层放一捆捆干草,下层是牛舍,我记不清有没有牛,但见过旁边一间大房子里放着辆双排座豪华四轮马车,前排坐马夫后排客座带折叠棚那种。牛圈外就是大片菜地,我印象里就看到过种的白菜萝卜,应该是部队种的冬储菜。</span></p> <p class="ql-block">1957年夏在牛棚外合影,看其背后牛棚东墙是木板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在这大院里住时曾有座灰色的二层楼,外墙上部有水泥大字标着“1950”字样,说明此楼建设时间。这个楼造型像个“工”字,南北各一长横,四端各住一户,中庭开门朝西正对着路。据老人讲,当时就是炮司军政主官四位首长住这个楼,一家把一角。此楼位于舍利塔北一千多米的高地边缘,推东窗即可俯视大片农田。其内部装修也算豪华,地板、楼梯、墙裙都是实木的,一楼朝东一侧还有长廊,上面二楼有阳台也是木制。该楼的西侧对面是两栋长约百米的平房,南北排列,中有走廊两旁为住房,木地板,上下午东西朝向的房间均可各见阳光。此房应为农业学校的学生或员工宿舍。南栋平房南端有一水塔,大院自来水即出于此。据说这里的水不像市里和平沈河区那边的水发涩,有点甜丝丝的味道,后来在和平区上学工作时品尝对照,还真是这样。再往南百十米就是两栋办公大楼依次而立,北栋是司令部南栋是政治部,再往南几百米即舍利塔。两栋楼都大门朝东,北楼门前空地是个花园,中间有个立在龟背上的高大石碑,上面的字我没记得,多年后回来再找,已无踪迹,估计是被挪走收到盛京碑林展示去了;南楼是原农业学校留下来的那座欧式风格红墙白柱很漂亮的三层楼,门前三四十米就是大坡,底下是铁丝网,过铁丝网即新开河。整个大院东侧的围墙铁丝网都在坡下面。</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欧式风格的原农学院楼2005年7月风貌</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近百年前建的大院内自来水塔至今依然在用 摄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2005年7月</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50年代大院内的机关食堂一角 摄于1980年夏</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当年的机关食堂老房子2005年尚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炮司大院西边还有个第五炮校也是个大院,在军需库大院北面,东与炮司比邻。另有1954年由东北防空司令部改成的防空军机关也在这,几家军队大院占满了塔湾高地。我四五岁时曾随大人坐美吉普到北面看过什么炮打靶,可能是高射炮低射或者是无后座力炮,靶子是一大块十来公分厚的铁板立着,中间的弹孔任我小拳头来回穿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能在自己的地盘上开炮打靶,可见其地盘之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来,1957年全军减编防空军撤销,五炮校那地方交给了空军高炮师,院里行走的是黄上衣蓝裤子的空军官兵。随后又搬来个民警干校,它用铁丝网隔开了炮司与五炮校。这学校全称叫公安部人民警察干部学校,也是穿黄上衣蓝裤子的。大约是时任公安部长的罗瑞卿大将发话,所以划块军产地给公安系统很简单。再后来到1961年以后,在警校西侧又划一块地建了个大院,即现今的沈飞研究所,当初叫国防部第六研究院第一研究所简称601所,属保密军事机构,当时那院里有不少穿军装戴军衔的军官进出,甚至还有两道杠四颗星的大校。这个大院建起后和警校并排,南墙与军需库相隔,东西向的塔湾街土路由炮司警校门前照直进其大院门。五炮校此时已减编不复存在,只在这个大院里面留了一栋营房,驻有大约一个连的人马,应该是公安军后为解放军内卫部队,任务大概为警卫601所这个保密单位和军需库。</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至此,塔湾高地这五个大院布局基本成型,舍利塔孤零零地耸立在那,其东、北、西三面均是大院。塔湾街也随之拐好几个弯,像个反“弓”字形,因为直线向前就进了个大院所以要拐弯。此路两侧没有非大院居民,到六十年代后期,塔下空地陆续有了街道办的小厂和市内一些工厂的职工家属宿舍楼,一些原居民自搭自建了些平房,西侧的塔湾街土路修成了窄窄的简易柏油路,除了军需库和601所之间仍是隔墙外,另几个大院之间都修了路以代替原来的铁丝网。街边也出现了小商店、饭店、银行、邮政所,当然都是平房,高楼极少,仅有坡下两三栋市内工厂盖的三四层职工宿舍楼。</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1977年冬的塔下一片小厂房和民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85年,一条舍利塔的新闻惊现全国,原来这个耸立九百余年的塔是空心的,不仅内墙绘有精美壁画而且还有地宫藏有大量宝物。听到这消息时我在西安,待一年多后回家再次见到此塔时,发现已焕然一新,不再是我小时印象里黑黢黢破败不堪的模样:塔尖宝刹已不再歪,塔身通体刷上了白色,13层飞檐工整清晰,好看多了。塔下还建了个青砖围墙小院,内有青砖平房一栋仅一间展室的小陈列馆,里面放着壁画图片和发掘出来的鎏金佛、舍利子等宝物。我去看时无其他游客,独自进展室内看了一会便出来,现在想来当时可惜吝啬胶卷并未给展品照相。</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4px;"> 1987年春节探家时在修葺一新的塔下留影纪念</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不同方向再拍个舍利塔远景</p> <p class="ql-block">塔下小陈列馆外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塔下小陈列馆与塔之间的隔墙</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八九十年代,舍利塔下的新开河重新整修,两河改并成一河,桥头那块“外国人不得越过”的牌子也没了,塔湾街拓宽还修了马路牙子,沿路这几个大院都也有所变化:炮司大院随着机关的减编,建起宿舍楼群;警校更名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开门办学;601所划归企业集团更名沈飞研究所。这有了新名字可以上地图,各大院门前也都有了公交车站。塔湾高地这一昔日军事重地逐渐褪去神秘色彩,融入城市大开发建设之中。炮司大院东侧原属于军产的大片空地先建起了皇姑热电厂,后开出条西江街——这是市政府为荷兰村新项目干的实事。接着又有地产公司沿西江街东侧开发了别墅小区和万科等楼盘,楼群密布人气飙升,显出了欣欣向荣的的面貌。只是舍利塔下南缘还杂乱无章,那些街道小厂、工厂宿舍楼显得无规无矩,更有乱搭乱建的低矮民房,影响市容观瞻。于是,市区政府开始着手规划整治此处,大规模拆迁开始——</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开始拆迁棚户区</p> <p class="ql-block">街边的饭店银行</p> <p class="ql-block">塔下的工厂职工宿舍楼</p> <p class="ql-block">2007年2月基本清理完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新世纪的曙光照亮舍利塔宝刹,号称盛京八景之一的塔湾夕照规划也日渐清晰。对塔下多年形成的棚户区,2005年开始拆建,历时两年结束。2007年,舍利塔文化产业园项目正式命名,并列入沈阳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名录。后经多方联络漫长招商,终于有人出资重修寺庙(据说是上海方面整合海内外佛教界出资),欲还舍利塔及回龙寺三百年前的风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08年9月重建回龙寺工程奠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09年10月舍利塔文化园开园仪式举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0年1月回龙寺大殿封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13年9月初步建成并对外开放。</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开始改造施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2010年1月回龙寺大殿封顶</p> <p class="ql-block">2010年9月摄</p> <p class="ql-block">新面貌大功告成 2016年6月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今,耸立980年的老地标舍利塔+新回龙寺+盛京碑林,形成极美的塔湾文化园景观,不仅给附近及各大院的市民带来欢乐,更吸引来大批游客打卡,一副盛世家园景象重回塔湾高地。网上处处可见此美景图片,我仅发以往自家拍的这些照片,一是想补充一下之前几十年的这段历史,回报故乡,二是同时希望人们千万别忘记历史,特别是百年前关东军进占此地的往事。如果有心人能引经据典找出更为详实的史实,则善莫大焉!</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