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实味说到巴沙尔

鱼乎

<p class="ql-block">  选择这个写作话题估计要引起不少人的不适,甚至愤怒。但我还是觉得有说说的必要。</p><p class="ql-block"> 前几天,看到了有文章介绍王实味被废黜和罹难的经过。没什么大是大非的原因,只因口不择言,以至于祸从口出,引火上身。</p><p class="ql-block"> 王实味是从国统区投奔的延安,来延安的年轻人,差不多都带着一种朝圣的心情,甚至一些人,到了延安后,还会俯身亲吻延安的土地,将延安视作心中的天堂。</p><p class="ql-block"> 他们完全把延安,包括延安的人都神圣理想化了。结果呆了一段时间后发现,革命圣地也有类似国统区的官僚腐败:来的时候,以为红军都是像《亮剑》中的赵刚政委这样的,彬彬有礼,既有文化还有信仰,没想到,尽碰到些李云龙这样的张口闭口“麻辣隔壁”的大老粗。</p><p class="ql-block"> 类似王实味这帮文人,书卷气太浓,他们不知哪来的一种底气,觉得自己代表了人类的良知,有修补重塑人类灵魂的责任。</p><p class="ql-block"> 所以他们天真地认为有必要把身边的黑暗揭露出来,只要把黑暗揭露完了,光明就出现了。</p> <p class="ql-block">  于是乎,凡是他所遇到的种种不顺他心意的事他一股脑儿地抖露了出来,这在他所撰写的《野百合花》中展现得特别明显。</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这里不妨摘录一段:“动不动就说人家小资产阶级平均主义;其实,他自己倒真有点特殊主义。事事都只顾自己特殊化,对下面同志,身体好也罢,坏也罢,病也罢,死也罢,差不多漠不关心!”</p><p class="ql-block"> “哼,到处乌鸦一般黑,我们底XX同志还不也是这样!”</p><p class="ql-block"> “说得好听!阶级友爱呀,什么呀——屁!好像连人对人的同情心都没有!平常见人装得笑嘻嘻,其实是皮笑肉不笑,肉笑心不笑。稍不如意,就瞪起眼睛,搭出首长架子来训人。”</p><p class="ql-block"> “大头子是这样,小头子也是这样。我们的科长,XXX,对上是毕恭毕敬的,对我们,却是神气活现,好几次同志病了,他连看都不伸头看一下。可是,一次老鹰抓了他一只小鸡,你看他多么关心这件大事呀!以后每次看见老鹰飞来,他都嚎嚎地叫,扔土块去打它——自私自利的家伙!”</p><p class="ql-block"> “害病的同志真太多了,想起来叫人难过。其实,害病,倒并不希望那类人来看你。他只能给你添难受。他的声音、表情……”</p><p class="ql-block"> 很明显,整篇文章充满了一种书生意气,手法上可谓竭尽了冷嘲热讽之能事,本来可以关起门自行解决的内部问题,经他这么一发泄,既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客观上也为国统区的宣传机构递了刀子。</p> <p class="ql-block">  鉴于此文影响的恶劣性,毛主席也坐不住了,1942年3月31日,他在《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上,对王实味等人提出了警告:</p><p class="ql-block"> “有些人是从不正确的立场说话的,这就是绝对平均的观念和冷嘲暗箭的办法。近来,颇有些求绝对平均,但这是一种幻想,不能实现的。我们工作制度中确有许多缺点,应加改革,但如果要求绝对平均,这不但现在,将来也是办不到的。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应该拒绝。</p><p class="ql-block"> 冷嘲暗箭,则是一种销蚀剂,是对团结不利的。”</p><p class="ql-block"> 恰逢1942年延安开始整风运动,王实味受到批判,同年10月被开除党籍,年底被关押。1946年被定为“反革命托派奸细分子”。1947年7月,在战争环境中被错误地处决。</p><p class="ql-block"> 一代热血青年就此凋零。可惜不?</p> <p class="ql-block">  孔子有“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的说法。言与行是有轻重之分的。告诫人们在言语上可以表现得木讷、迟钝,但是在行动上一定要敏捷、勤快。也就是说作为人应该注意话语谨慎,做事行动敏捷。</p><p class="ql-block"> “讷”不是意味着不会说话,或者不敢说话,而是要斟酌一下所说的话是否是对对方的敬畏与尊重,对某种现象的一种大度和宽容。如果话语之间充满了冒犯甚至诋毁与亵渎,不带有一丁点儿的建设性的内容的话,那么还是趁早闭嘴。</p><p class="ql-block"> 信口开河,恣意妄言的现象如今还是存在的。</p><p class="ql-block"> 君不见,有些自媒体在针对我国体制或者文化、经济等的阐述上,总是有意无意地用段子的形式,不是恶意揣测,就是蓄意抹黑,乃或无端指责。作为一位炎黄子孙,尽说些有损我们民族颜面的话,除了授人以柄,贻人口实之外,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呢?</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中,我们对一切丧失了敬畏之心。我发现这么一个现象:作为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的我,习惯于称呼毛泽东同志为“主席”“领袖”“导师”之类的,但是现在变了,我在不少回忆性文章中看到这样的称呼“教员”,似乎有着一种不恭敬,这正像称呼蜀国皇帝刘备为“草鞋贩子”一样,是一种蔑视。</p><p class="ql-block"> 有人也许要说:这比直呼名讳尊敬多了。况且有一阵子毛主席也确实做过教员,“教员”这个称呼他本人也认可的。话说1971年,毛主席与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说到被人称呼“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时。说了一个词:“讨嫌!”“总有一天要统统去掉,只剩下一个Teacher,就是教员。因为我历来是当教员的,现在还是当教员。其他的一概辞去。”</p><p class="ql-block"> 殊不知,这是主席的自谦。偌大的开天辟地的建国伟业,小小的“教员”称号岂能担当得起?</p> <p class="ql-block">  说话(包括做事)要多参杂一些人情世故。多多送人吉言,绝对不能口无遮拦,说人非,道人短,更不能落井下石。</p><p class="ql-block"> 像这次的叙利亚总统巴沙尔倒了血霉,被人夺了权,一家人流落国外。一时间,关于阿萨德家族的不利言论充斥网络。有报道巴沙尔的头像踹毁之后被人撒尿及祖坟被刨的;还有各种关于巴沙尔家族骄奢淫逸的生活黑料(多少亿的家产,多少平方的豪宅等)。反正把巴沙尔总统弄得里外不是人,大有墙倒众人推,痛打落水狗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有点儿歹毒,难道统治叙利亚达54年的阿萨德家族真的如此不堪吗?应该不是。只是时运不济罢了。</p><p class="ql-block">‍ 俗语有云:“十年河东转河西,莫笑穷人穿破衣”,万一巴沙尔度过这次劫难,东山再起的时候,看你又有什么样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  不喜欢待人刻薄,更不喜欢把话说绝的我特意“组合”了以下几句话,与素未谋面的巴沙尔共勉:</p><p class="ql-block"> 给悲伤装上轮子,就这么一直开下去吧</p><p class="ql-block"> 给孤独装上引擎,就这么一直开下去</p><p class="ql-block"> 给苦闷装上底盘和车身,就这么一直开下去</p><p class="ql-block"> 谁也拯救不了你我</p><p class="ql-block"> 只有自己是自己的耶稣</p><p class="ql-block"> 2024.12.14于桂花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