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略影

深野

<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12日至14日,初冬时节,不经意间来了趟南京。短短三天的行程,学习与观景两不误,可谓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12日,周四,晴,-2-10℃。早自习、午自习加一、四节课,满满当当的。搬完砖,中午1:10出发,去南京开教研会。中巴车颠簸了4个多小时,途中只在沪武高速无为市的石涧服务区休息了20分钟,5:38到达维也纳国际酒店(南京南站中心店)。入住后就去700米外的碧泉山庄农家土菜馆(胜太路店)吃饭,饭菜的性价比很一般,且上菜速度奇慢。晚饭后和同事出去走路,过新秦淮河到南京南站转了一圈,往返走7-8km。回到酒店都9点多了,洗头洗澡后上床已经10点多了。</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13日,周五,晴,0-9℃。酒店早餐后,8:00出发去南京外国语学校方山分校,先参观校园再去科教部阶梯教室举行开班仪式,9:45开始听课。两节课结束后,去小学部食堂吃午饭,中午一个多小时在校园休息,并在校园转了转。1:45开始,各学科教研组开教研会,3点又回阶梯教室听报告。</p> <p class="ql-block">  5点结束后,赶上了下班交通高峰,回酒店花了一个小时,晚餐在“香湘乡菜馆”吃牛头等特色菜。</p> <p class="ql-block">  7点出发坐3号线去逛夫子庙,从乌衣巷起,古秦淮牌坊→江南贡院→中国科举博物馆→夫子庙→游船码头→文德桥→东园桥逛一圈。从夫子庙坐3号线回酒店已9点了!</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14日,周六,晴,-3-8℃。早上7:50从宾馆出发,去南站的汇趣教育中心搞培训结业仪式。</p> <p class="ql-block">  上午参观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321号,是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直属副厅级事业单位、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简称南院或南博,其前身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中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馆。现为大型综合性的国家级博物馆、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p> <p class="ql-block">  南京博物院占地13万余平方米,为“一院六馆”的格局,即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民国馆。另外全院设“六所”的研究部门,即考古研究所、文物保护研究所、古代建筑研究所、陈列艺术研究所、非遗保护研究所、古代艺术研究所,并设有中国博物馆中唯一的民族民俗学研究机构,其中文物保护研究所被称为“文物三甲医院”,是中国纸质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截至2022年,馆藏文物433265件/套,珍贵文物222973件,珍贵文物数量居中国第二,仅次于故宫博物院。馆藏文物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迄当代;既有全国性的,又有地域性的;既有宫廷传世品,又有考古发掘品,还有一部分来源于社会征集及捐赠,均为历朝历代的珍品佳作和备受国内外学术界瞩目的珍品。青铜、玉石、陶瓷、金银器皿、竹木牙角、漆器、丝织刺绣、书画、印玺、碑刻造像等所有文物品类一应俱有,每一品种又自成历史系列,是数千年中华文明历史发展最为直接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远古印象</span>:江苏地处长江下游,傍江临海,历史悠久,经济文化繁荣昌盛。远古洪荒,在这片江海交汇的神奇土地上,森林,植被繁茂,动物种类繁多,在生生不息的生命繁衍中,人类出现了。本展览为常设展览,旨在向观众展示远古时期江苏大地原始人类的生存遗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史前神韵,吴越春秋:</span>35万年前,南京猿人的出现,揭开了江苏大地人类活动的序幕。此后,江苏古代人类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生存繁衍,富有地域特色的旧石器文化遗存遍及大江南北。 8000年前,江苏发现境内最早的新石器文化遗存。6000多年前,稻作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初步奠定了史前文化的坚实基础。家畜饲养、制陶治玉、纺织髹漆、石器加工全面进步,物质财富逐渐丰富,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聚落规模迅速扩大,社会阶层显著分化,组织结构日趋复杂,文化面貎特征鲜明。最终,文明时代到来的标志——古城古国应运而生。</p><p class="ql-block">  夏商周是中国的青铜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国家形成并逐渐成熟的阶段。江苏地区也逐步出现早期国家——方国,徐、钟吾、郯、干、宜等夷系方国与吴、越等越系方国,在与中原文化不断碰撞、交融的过程中,创造了特色鲜明的地域文明。 </p><p class="ql-block"> 商代,太湖地区马桥文化、宁镇地区湖熟文化的兴起,昭示着江苏地区早期国家的萌动。进入西周,武进淹城、姜堰天目山、邳州梁王城等众多文化遗存,凸现出多国林立的时代特征和地域文化的鲜明个性。 春秋中晚期,周室衰微,诸侯争霸。吴国吞邗、服越、破楚、灭徐、伐齐,直至黄池会盟,问鼎中原。臣服于吴的越国卧薪尝胆、由弱变强,在战国初年灭吴北上,迁都琅琊,天下奉为霸主。吴越尊周,交通列国,江苏地区的地域文化逐步融入华夏文明之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郡国华章,汉家故里:</span>秦朝末年,义军纷起,反抗秦室暴政,逐渐形成以项羽和刘邦为首的两大势力。秦亡,项羽自号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此后,经过四年“楚汉之争”,刘邦建立了统一的汉朝,吸取秦亡教训,实行分封与郡县并举的政策,开启了两汉四百年的恢弘历史,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作为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和“龙兴之地”,江苏北部地区经济发达,政治地位显赫,先后分封了荆、吴、楚、江都、广陵、泗水、彭城、下邳等重要的诸侯王国。江苏两汉时期的城址、村落遗址、墓葬等文化遗存尤为丰富。在这些文化遗存中,以诸侯王陵最为突出。高邮天山广陵王陵、徐州狮子山楚王陵、盱眙大云山江都王陵等陵墓,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堪称汉代文化宝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六朝迭兴 隋唐华彩:</span>公元三至六世纪,吴、东晋、宋、齐、梁、陈六国相继在南京建都,史称“六朝”。疆域北达江淮,南至交广,西抵巴蜀,东临沧海。相对北方地区的战争频仍,经济窒息,文化衰退,六朝则社会较为稳定。北方士人和劳动民众大量南迁,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开发,逐渐赶上并超过黄河流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六朝时期科学、技术、思想、艺术诸领域皆取得辉煌成就,在汉末战乱里濒于毁灭的汉文化传统得以保存和发展,开创了风采绰约、意义深远的六朝文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隋的统一,为唐的繁荣作好了全方位的准备。盛世大唐,近三百年,经济繁荣昌盛,文化兴旺发达,百姓安居乐业,社会朝气蓬勃,国家活力四射。不仅洋溢着刚健有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而且展现出兼容并蓄、自信大度的宽阔胸怀。海上和陆路丝绸之路的通畅,促进了中外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使唐朝成为东亚文明圈的核心和全球范围内最为富强的国家。唐代江苏,农业生产稳步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粮食输出地。大运河的开凿,加速了经济中心的南移,商品经济空前繁荣,手工艺品日益精巧,城市生活繁华似锦。盐城、泰州已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盐业生产中心,设有盐城监、海陵监等机构,每岁煮盐达百余万石。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享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江淮多姿 宋元气象:</span>宋朝结束了长期群雄割据的局面,政治开明,社会矛盾缓解,工商业兴盛,文化科技发达,社会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南宋时,扬州成为控扼江淮的军事要地,江南地区社会相对安定,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稻麦两熟制推广,粮食产量远超前朝,时谚云:“苏湖熟,天下足”。丝麻棉业生产逐渐专业化,髹漆工艺不断提升,商品远销海外。江南地区出现了以苏州、江宁为代表的手工业重镇和新兴商业中心;镇江位于长江和大运河的交汇点,是江南运河的起点,承担着太湖和钱塘江地区漕粮、贡赋的中转重任,成为南北要冲。城市人口大增,商人地位提高,市民阶层出现,市井生活多彩多姿。元代,扬州是“十二省治所之一”,苏州、南京和松江成为全国的丝织业和棉纺业中心,仅南京城内的丝织工匠就多达两万人。文人书画艺术勃兴,出现了黄公望、倪瓒等一代大师,影响深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盛世江南 明清辉煌:</span>明清时期,江苏社会经济空前发展,市镇兴起,人口众多,交通便利,商贸繁荣,农业、水利、丝棉纺织业和制盐业等均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货帀雇佣关系大量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初见端倪。苏州、南京、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兴、最富有的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科技、学术、文学、艺术的繁荣。明清时期,南京的城墙、宫殿、寺庙和江南园林等建筑技术及造船业居于全国前列;江苏成为全国的书画中心,名家辈出,精品纷呈,领袖画坛;文学创作鼎盛,涌现出施耐庵、吴承恩、曹雪芹等一代大师;江苏还是全国工艺中心之一,南京云锦、宜兴紫砂、扬州漆器、苏州玉器、刺绣等领全国之风骚。江苏还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航海家、科学家和大学者,他们灿若星辰,辉耀于中国古代文明史的星空。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后阶段和高峰,而江苏则是这个高峰的代表。其时,江苏经济繁盛,文化鼎兴,有“盛世江南”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国之瑰宝:金兽,</span>金兽的年代最晚可追溯至西汉。商周至西汉,处于中国古代黄金发展的初始阶段,在考古出土的文物中,没有发现与金兽相类似体势之大、工艺之精的黄金制品,可谓是独一无二。</p> <p class="ql-block">  民国馆以街景展示的形式浓缩了那段历史时期社会中上阶层生活状况的繁华景象,重点以物为主,通过建筑场景的真实还原,辅以声、光、电等先进技术进行模拟再现,营造历史的氛围。同时将传统作坊、现代公众服务机构以实体店的形式融与其中,进行互动参与,彰显别样风情。</p><p class="ql-block">  民国馆位于艺术馆东侧地下,设“民国风情展”,从整体到细节,无一例外都呈现民国特性。展厅分区域通过仿民国欧式建筑街景浓缩展示当时城市生活景象,是老南京城市文化的一个缩影。天空、道路、街灯及附属设施等利用声、光、电等技术模拟再现,营造真实历史氛围。总体风格复古怀旧。</p><p class="ql-block">  街道上有邮局、火车站、理发店、中药铺、书店、银楼等可履行实际功能的实体店铺,在身着民国服饰的店员的服务下,你可邮寄信件、按方抓药、选购书籍及银饰品,甚至可以购买到江苏地方糕点美食以及留声机复制品等商品,其陈设、匾额、器具等均是征集的民国文物,这些文物如摩登家具、老式福特汽车、火车头等无一不凸显了浓郁的民国味道。参观者身临其境,在流年碎影中体会当时的社会风情。</p><p class="ql-block">  整个展馆在展示建筑特色的同时,还动态还原当时城市生活状况,让观众跨越时空的阻隔犹如走在民国街头。真实的民国街景,真实的民国物件,体味真实的民国城市风貌。</p> <p class="ql-block">  艺术馆:中国书法、绘画是中华五千年璀璨文明的结晶,是炎黄子孙对于人类艺术的伟大奉献,凝聚了各个时代艺术家们的智慧与创造。“艺术之始,雕塑为先”,雕塑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重要的艺术种类之一。历代雕塑馆集中展示了一批闪耀着东方文明与智慧的艺术品。除了历代绘画、书法、雕塑,艺术馆另设有傅抱石、陈之佛、苏天赐、吴为山四个名人专馆。</p> <p class="ql-block">   南京博物院丰富的馆藏文物向您展示了从数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到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南方典型的水乡文化以及江苏古代物质与精神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和独创性,让您更深入的了解江苏、熟悉江苏、领略灿烂的江苏古代文明!</p> <p class="ql-block">  在博物院的各个馆逛了又逛,11点多出来,在大门口对面的“太阳门淮扬菜(中山门店)”吃快餐。下午去中山陵景区,中山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始建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中山陵由陵园,廖仲恺、何香凝墓,邓演达墓,谭延闿墓,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和中山陵附属革命历史图书馆旧址,共六部分组成。1961年3月4日,中山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廖仲恺、何香凝墓,邓演达墓、谭延闿墓、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归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山陵。2016年9月29日,中山陵被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公布为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2019年10月7日,中山陵附属革命历史图书馆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归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明孝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孝慈高皇后马氏的合葬墓,也是明朝的第一座陵墓。明孝陵依山而建,坐北朝南,纵深2.62千米,原四周建有周长22.5千米的红墙,占地面积达170余万平方米。因屡遭战火,仅存石刻和建筑基础,后部分复建,大致分为三部分,包含神道、陵寝和明功臣墓。明孝陵保持了陵寝原有建筑的真实性和空间布局的完整性,体现出明清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其创立的陵寝制度有着承前启后、独创新规之意义,规范着明、清两代500多年20多座帝陵建设的总体格局和风貌,在中国帝陵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意义。</p> <p class="ql-block">  1:00从中山陵到明孝陵,转了一大圈,花了两个多小时。中山陵景区适合半日游,走完整个行程约4-5个小时。推荐路线:美龄宫-明孝陵(门票70元/人)-中山陵-音乐台-灵谷寺。</p> <p class="ql-block">  4点坐上中巴车,往回返了。晚上在桐城市“小和尚美食(东一店)”吃饭,这里饭菜性价比还算高的,色香味俱佳。9:40到达岳中宿舍,洗个澡脱去一天的疲惫,明早再起来洗衣了!</p> <p class="ql-block">  只要出去参观考察都会有收获,这次南京之行更是收获颇多。南外方山分校的校园环境让我耳目一新,教研教学让我提壶罐顶。我听了高三(1)班吴凯老师的《自然环境的差异》复习课,高一(4)班尹芹老师的《植被与环境》新课。吴老师的复习课深入浅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复习效果非常好,学生真正掌握了课本知识,习题演练反馈效果是很好的。尹老师的新课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以方山校园各个角落的植被为例,特别是大大的芭蕉叶强烈了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课堂上展示了叶片标本,预习便签,和各式的视频和图片,可谓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p><p class="ql-block">教学楼走道上展示的岩石标本,学生自己动手做的模型,学生自主画的图片,都让人耳目一新。学生精神面貌也是十分积极向上的,见着所有老师都说“老师好”,听完课会说“老师再见”!</p><p class="ql-block"> 下午的教研组交流,虽然只有8个人,气氛却十分热烈。感觉教师之间非常真诚,研讨十分实事求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