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山寺森林公园

虎跑泉

<p class="ql-block">铁山寺森林公园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占地为70.58平方公里,其中23.73平方公里的次生林海和群山环抱着的9平方公里的纯净的天泉湖,构成了独特的小气候环境。这里繁衍生息着40多种野生动物,170多种鸟类,280多种树木,近千种植物和800多种中草药,其中绝大多数为南北地域边缘物种,是天然的动植物基因库。公园内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颇具特色,让人既可以领略独特的大自然风光,使人心旷神怡,又可探求科学的奥秘,还可以感受这里历史文化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铁山寺地处大别山余脉玄武岩低山丘陵区,海拨多在100米上下,最高处196.6米,山腰陡峻、岗顶宽平、冲沟平浅、山体连绵,呈大面积整体分布。由于面积900公顷的天泉湖由北向南渗入区内,形成了极其特殊的小气候。年平均气温14.9度,比全县平均气温高0.2度,零度以上的活动积温5450度,比全县平均高出100度,年平均降水量1050毫米以上,比全县平降水量多55毫米,故区内野生植被资源丰富,中国种子植物全部15个分布区类型中,铁山寺就占了14个类型(仅缺中亚分布区类型)。</p> <p class="ql-block">严佛调</p><p class="ql-block">严佛调(公元117-197?)临淮考城(今江苏盱眙铁山寺)人。</p><p class="ql-block">中国汉人出家第一人</p><p class="ql-block">中国第一位大和尚——严佛调 严佛调,又名严浮调,简名严调。入佛后加“佛”字,示其身份与佛有缘。佛史称:“绮年颖悟,敏而好学,信慧自然,遂出家修道。”其著作均署名“严阿祇梨浮调”,阿祇梨为佛教术语,指佛教之导师。石赵王度奏疏称:“佛,外国之神,非诸华所应祠奉。汉代初传其道,惟听西域人得立寺都邑,以奉其神,汉人皆不出家。”严佛调是汉人出家特例,同时也是见诸文献汉族佛教徒之第一人。</p> <p class="ql-block">中国翻译佛典第一人</p><p class="ql-block">灵帝末年,安息人安玄,以通商助汉,封骑都尉。安玄居华久,通汉语,因是佛教徒,有志译经,无力完成。严佛调随安世高学佛,久与胡僧胡商游处,通胡语,精佛学,成为安玄译经合作者。“都尉口陈,严调笔受”,然后切磋定稿。此为译经史上创造,为佛经汉译开辟了新途径。汉灵帝熹平元年(181年),安与严译《法镜经》两卷,中平五年(188年),严独译《古维摩经》两卷。</p> <p class="ql-block">中国自撰经书第一人</p><p class="ql-block">严佛调译经外,动笔撰述,阐明佛理,传世撰著为《沙弥十慧章句》。自序称:“有菩萨者,出自安息,字世高,韬弘稽古,靡经不综……或以口解,或以文传,唯《沙弥十慧》,未闻深说……长无过庭善诱之教,悲穷自潜,无所系心。于是发愤忘食,因闲历思,遂作《十慧章句》。”因佛调向世高学佛,听讲禅数,唯十慧之义未及详闻,而世高辞世,故发愤著此章句,申明先师遗旨。</p> <p class="ql-block">中国境外传道第一人</p><p class="ql-block">东汉永平至延康年间,天竺、大月氏、康居、安息和西域每年都有高僧来到中土传道或译经。受此影响,公元192年孟春,严佛调在古稀之年,怀着对佛教发源地的仰慕,对佛教文化交流的渴望,离开家乡临淮,前往天竺、大月氏等国,宣传他的佛家思想,受到当地信众推崇与爱戴,积劳成疾,客死他乡。</p> <p class="ql-block">中国修庙建寺第一人</p><p class="ql-block">临淮,楚王英(中国最早信佛贵族)之辖地,汉末为佞佛官僚笮融势力范围。在其影响下,临淮遂为汉代佛教流布最早最重要区域之一,而开此风之先者为严佛调。东汉灵帝中平年间(184—189年)笮融于徐州、临淮、广陵一带大兴佛寺,铸铜佛、饰金身、设斋会,信徒达数万。而据史载,公元182年,严佛调已回临淮修建铁山寺,广传佛法。</p> <p class="ql-block">动物资源</p><p class="ql-block">由于特殊的生态环境形成了铁山寺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资源有20多科40多种,主要种类有狼、獾、狐狸、刺猬等,其中河麂、清草狐、隼类、鹤类等,其中有许多为国家级保护鸟类。像环颈雉、寿带、画眉、八哥等区内随处可见,区内还有各种蛇类13种;由于该区特殊的地理环境,昆虫资源有12个目30多科258种,主要以鳞翅、鞘翅目为主,其中大尾凤蝶属国家保护级保护昆虫。铁山寺的特殊地理位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苏北独一无二的,是许多动植物生息繁衍的好场所,又是大专院校、科研部门用于教学、科学考察的天然动植物基因库的理想场所。</p> <p class="ql-block">铁山禅寺</p><p class="ql-block">铁山禅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是汉人出家的第一位僧侣严佛调所建,为其开山之道场。公元前117年,即汉武帝刘彻在位的第六年,设置了临淮郡,盱眙为临淮郡都尉治所。据《出三藏记集》上记载,严佛调为临淮郡,也就是现在的盱眙。东汉桓帝(刘志)时,洛阳已成为汉地翻译佛经的中心,并在洛阳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寺院——白马寺。作为当时的知识分子的严佛调有才无报国之门,深感苦恼。他从临淮郡辗转去了洛阳,在鸿濡寺结识了安息僧安世高。安息僧欣赏他的博学多才,严佛调也受佛教思想的影响,遂出家修道潜心研究佛学并参与了译经,成为中国第一个(最早)的汉族僧侣,主要著作有《法镜经》、《沙弥十慧章句》、《大宝积经·郁伽长者会》等。公元182年,严佛调回到了家乡临淮郡,主持修建了以铁山禅寺为主的几座寺庙,广传佛法。他希望自己的开山道场像香火一直延续下去,能够铁打江山般牢固,因此取名为“铁山寺”。</p> <p class="ql-block">寺庙占地二三百亩,建成历时15年,且历朝扩建,屡废屡建,到明万历年间,规模达到鼎盛,方圆几百亩地内石门石柱、石龛石佛,形成以铁山寺为中心,龙窝寺、汪姑寺、清凉寺、龙山寺、等十数座寺庙,在皖东地区形成“小九华”,僧人达到千余人,和尚念起经来轰轰如雷鸣。而寺庙的文化交流也相当频繁,主持和尚迷醉云游,先后从大江南北乃至朝鲜半岛带回珍稀物种,并逐渐养成山区偏好植物栽培的风气。到民国初年,土匪横行,十数座寺庙均被山匪所占,当时国民政府调动一个师兵力剿匪,寺庙大部分建筑毁于战火。解放后,只留下部分禅房及断垣残壁,但仍有许多佛教信徒来此朝拜。到文革后期时任江苏省革委会主任、南京军区司令曾是少林寺弟子的许世友将军曾以指导作为名来此朝拜,被当地人传为佳话。</p> <p class="ql-block">植被资源</p><p class="ql-block">区内有290多科1000多种植物,有观赏类:如木楠、点地梅、兰花、百合、马兜铃、海棠等200多种;有药用价值800多种:如绞股蓝、太子参、北沙参、党参、吉梗、牡荆、五加、木通、草珊瑚、百合、泽泻、地黄等,其中北沙参、猕猴桃等在区内属首次发现,北沙参记载在秦岭以北才有分布,在此实属少见;有纤维植物100多种,如苎麻、荨麻、苫皮等;有作饲草400多种,如野蒸麦、茅草、莎草、三菱草;有些可作为食用,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是很好的食疗蔬菜;铁山寺自然保护区的腹地蕨类品种多达14多种。还有390多种藤本植物,其中金毛狗、贯众、凌霄、紫藤等不但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