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姨妈陶君容于2024年12月13日凌晨因病在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辞世,享年94岁。么姨是我妈唯一的亲妹妹,原本我妈家有兄妹五人,其他几个在幼年时都因病相继去世,就剩她们两姊妹相依相伴一生一世。</p> <p class="ql-block"> 么姨念中学时便与母亲(我的外婆)从万县来到重庆,与我妈妈住在一起。她在重庆四女中高中毕业后,就职于重庆团市委,那时,新中国刚刚建立,国内高校要为新中国培养人才,所有高中毕业生都可以通过考试升入大学念书,我妈觉得女孩子还是要多读点书才好,加之当时升入高等学校的机会这么好,坚决要求么姨辞去团市委工作去大学念书,在我妈强行要求下,么姨辞职考入四川大学生物系念大学本科,1956年么姨川大毕业后便分配到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从事古植物研究工作,么姨对古植物研究兢兢业业,成为中国古植物研究的专家,从事了多项研究并取得成果,她撰写的著作《中国晚白垩世至新生代植物区系发展演变》,2000年1月由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span style="font-size:18px;">她担任过《植物学报》常务编委,为办好中国的《植物学报》贡献了很大力量。么姨于1994年3月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奖及证书。</span></p> <p class="ql-block"> 么姨晚年时因两个女儿都在国外生活,二里沟中国科学院植物所五楼的宿舍没有电梯,年老体弱的么姨爬楼很困难了,我表妹给她办理了入住国际养老院的手续,她便长期入住北京昌平县太申祥和山庄9023室。</p> <p class="ql-block"> 2024年11月,么姨因外出不幸第二次感染新冠,引发了多种疾病再次入院,12月8日我去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看望么姨后,次日从首都机场乘机回重庆,心中五味杂陈,感觉一段亲情、一个时代要画句号了。一幕幕往事像电影一样在脑海中浮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我幼年和青少年时代的记忆中,我家的亲戚只有一个,那就是在首都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工作的么姨,我妈唯一的亲妹妹,居住在北京二里沟西苑宾馆旁的植物研究所宿舍楼。</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一次么姨野外考察出差结束后来重庆,用扁担挑着两个行李来看望母亲(我的外婆)和我们一家人,给我们带了些好吃的东西,我们兄妹三人好是高兴。童年时只要么姨来我家,对我们兄妹三人来说,就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p><p class="ql-block"> 少年时去北京在二里沟么姨家小住几天,那时外婆在北京带么姨的大女儿陈陶妹妹,她比我们小十多岁。我的外婆年轻时守寡,带着两个女儿经历了许多生活磨难。我妈结婚后外婆从万县来到重庆,带大了我们三兄妹,1964年又去北京带么姨的孩子。外婆毕生都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非常勤劳,在北京二里沟居住时,只要看到有一小块地,就要去种上南瓜或甘蔗,而且长得很好。我们去北京也看到外婆在门口很小一块三角地种的南瓜。</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三兄妹长大后,无论谁去北京,都会去二里沟看望二位至亲的前辈,么姨和么姨爹也很喜欢我们三兄妹,总有聊不完的天,说不完的话似的。我工作后每次去北京开会,都要去看望么姨和么姨爹,在么姨家中喝茶聊家常后一起吃一顿晚饭,么姨和么姨爹六十多岁时,是在家中自己做晚饭吃,二老年高后就基本是外出在歺馆吃晚饭,记得我们一起吃得最多的是甘家口的老边饺子、北京烤鸭和西苑饭店的饭菜,每次没吃完的食品么姨都要打包带回家,从中足见一生节俭的么姨。</p> <p class="ql-block"> 我大哥与么姨和么姨爹还有陈彤妹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这是么姨参观重庆大足石刻时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 么姨对家乡非常眷恋,么姨爹去世后,每一年她都会回重庆住上一个多月,有时候是我出差去北京时带她一起回来,有时候是她单独回重庆,回重庆居住期间,我陪伴她去过很多地方旅游,大足石刻、南山植物园、洋人街、重庆天地、巴国城…….她还会去她的出生地万县老家看看。</p> <p class="ql-block"> 这是么姨在重庆洋人街与我们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在重庆与我妈妈,还有二哥的儿子耘亚一起过生日。</p> <p class="ql-block"> 么姨与我二哥元瑾夫妇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么姨与我们一起去重庆南温泉堤坎观音阁,爬到山顶给母亲(我外婆)扫墓。</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万县老家我妈和么姨的老辈子(我外公的弟弟)陶平北来重庆时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记得么姨来重庆探望我妈时,两姊妹甚是亲热和高兴,但两姊妹常为么姨的出生年份争论不休,我妈说么姨1933年的出生年份是错的,她说自己的父亲(我的外公)是万县有名的中医世家后代,外公年轻时到湖北宜昌行医,因不幸感染霍乱而病死他乡,1930年我外公已经去世了,么姨年出生的年份应该是1930年,而不是户口本上的1933年12月。</p> <p class="ql-block"> 2024年5月我去昌平县泰申祥和山庄看望么姨时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这是2024年12月8日我与二嫂去北京探望病中的么姨后,在北京王府中西医院与么姨两个女儿的合影,她们俩分别从加拿大和日本回国陪伴母亲度过最后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这是么姨撰写的专著。</p> <p class="ql-block"> 这是么姨在野外考察时的留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