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西南边境行(48)周恩来总理在芒市

识途老马

<p class="ql-block">12月14日(星期六),晴,25/11℃,西南风二级。在芒市休整、游玩。</p><p class="ql-block">芒市,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下辖的县级市,是州府的所在地。位于云南省西部,德宏州东南部,东、东北接保山市龙陵县,西南连瑞丽市、畹町经济开发区,西、西北与梁河县、陇川县隔龙江(陇川江)相望,南与缅甸接壤,国土面积2900.91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芒市户籍人口415105人。截至2023年,芒市下辖6个乡、5个镇、1个街道、1个农场。</p><p class="ql-block">芒市古为“乘象国滇越”地,西汉为不韦县,属益州郡。明朝置茫施府,隶云南承宣布政司。清初属永昌府,乾隆年间改属龙陵厅。民国初隶属滇西道观察使。1949年改为潞西县。2010年7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更名为芒市。</p> <p class="ql-block">1956年12月周总理与贺龙副总理同缅甸吴巴瑞总理一行,莅临芒市主持两国边民联欢的重大历史性事件。</p><p class="ql-block">1956年12月15日,正在缅甸进行友好访问的周恩来总理,陪同应邀前来我国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首府芒市参加中缅两国边疆人民联欢大会的缅甸吴巴瑞总理,从与畹町一水之隔的缅甸联邦九谷镇步行进入畹町。</p><p class="ql-block">当日下午3时许,周恩来总理与吴巴瑞总理同行徒步走上畹町桥,中国贺龙副总理,缅甸澡昆桌副总理、吴觉迎及数十个国家的记者随行,其时畹町万人空巷,各族各界人民齐聚国门,欢迎两国总理,畹町民众尤其要目睹周恩来总理那堂堂的风范,世界媒体把两国总理一位徒步回国,一位徒步出国的特殊外交方式誉为"世界外交史上的第一次"。周恩来总理携缅甸总理吴巴瑞的畹町之行,及其后的中缅勘界佳话,被国际舆论誉为"新中国外交典范"。</p><p class="ql-block">周恩来总理和缅甸吴巴瑞总理在芒市的36个小时中,周总理曾4次在芒市小礼堂参加了重要活动。分别为:16日上午周总理和缅甸总理在小礼堂参加了中缅两国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公众领袖座谈会,晚上在小礼堂参加欢迎缅甸贵宾的宴会;同时还参加了在小礼堂举行的文艺晚会,晚会结束后,应仪仗队之请,周总理又回到小礼堂,与贺龙副总理一起检阅了仪仗队,周总理又亲自指挥大家一起唱《义勇军进行曲》。</p><p class="ql-block">中缅边民联欢大会期间,周恩来总理同缅甸总理吴巴瑞亲手种植了象征中缅友谊的两棵缅桂花树。</p><p class="ql-block">芒市中缅边民联欢大会,是中缅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同时也是我国充分利用人民外交,促进国与国之间友好交往的一个成功范例,在世界外交史上也是一个创新,在加强和促进中缅两国友好关系推动世界和平方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p><p class="ql-block">为缅怀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为中缅友谊所做的伟大功绩,芒市各族人民于1988年2月修建了具有浓郁傣族建筑风格的“周恩来总理纪念亭”。</p> <p class="ql-block">首先,来到了菩提街1号的“芒市宾馆”。</p><p class="ql-block">1956年12月16日,举世瞩目的中缅两国边境人民联欢大会在芒市举行的大会期间,周恩来总理同缅甸总理吴巴瑞在这里,亲手种植了象征中缅友谊的两棵缅桂花树。</p><p class="ql-block">当时在友谊树后面10米左右的地方,建盖了一幢两层小楼,也就是今天芒市宾馆的前身,提供给缅甸总理吴巴瑞及随行人员居住。</p> <p class="ql-block">中缅两国人民"胞波"情谊源远流长,中缅友谊之树就是由两国总理共同亲手植下的。左边一棵为周恩来总理植,右边一棵为缅甸吴巴瑞总理植。</p> <p class="ql-block">“胞波情谊,源远流长”。</p><p class="ql-block">如今,两棵缅桂花树已经长成了十米多高的大树,枝繁叶茂、青翠葱绿,象征着中缅两国人民友谊长存。</p> <p class="ql-block">芒市宾馆两边高大的棕榈树。</p> <p class="ql-block">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p><p class="ql-block">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p> <p class="ql-block">而后,又寻找到了位于芒市斑色路8号的“芒市中缅边民大联欢旧址(小礼堂)”。</p> <p class="ql-block">芒市中缅边民大联欢旧址(小礼堂),是1956年12月15日,在芒市举行中缅边民联欢大会时的重要活动场所, 周恩来总理在芒市的36个小时里,曾4次到这里参加重要活动。</p> <p class="ql-block">“芒市中缅边民大联欢旧址(小礼堂)”马路对面的宣传栏内,展示着<b>“各民族拥护解放誓词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1950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军41师121团和平进驻芒市,标志着芒市和平解放。1950年8月,为了切实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芒市、陇川、遮放、动卯、动板等土司在芒市司署召开会议,共同草拟衷心拥护解放的誓词,并郑重在誓词上签字画押。誓词为:"<b style="color:rgb(237, 35, 8);">谨以至诚拥护中央人民政府,遵照毛主席训示,努力完成自治工作,协助解放军部队肃清各司境内土匪特务,以服务群众为己任,尽忠职守,决不蒙饰。倘若违反国家法令,抑有阳奉阴违情事,愿受政府最严厉之处分。</b>"芒市景颇族山官也召开民族团结大会,和民族工作队员一起喝鸡血酒盟誓,并共同宣读誓词:"<b style="color:rgb(237, 35, 8);">听共产党、毛主席的话,紧密团结、互不欺骗、消灭残匪、搞好生产、过好生活</b>。"</p> <p class="ql-block"><b>两幅傣族织锦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消除历史上造成的民族隔阂,加强民族团结,搞好民族关系,中央决定派出访问团到全国各地进行访问。</p><p class="ql-block">1950年秋,以夏康农为团长、王连芳为副团长的中央访问团到达芒市,带着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团结起来"的锦旗到达芒市。访问团所到之处,受到芒市各民族热烈欢迎。</p><p class="ql-block">1954年,为了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傣族人民织了一块傣锦送给党中央、送给毛主席、送给国家。织锦正中间为毛主席画像,正上方为三颗五角星,左右两边分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下面为"毛主席万岁,保卫世界和平",落款为"中国边区民族"。目前,这份重要的傣锦间文物保存在云南省博物馆。</p><p class="ql-block">2020年3月,通过昆明理工大学尹睿婷老师介绍联系,芒市芒核村傣族群众帕小罕、孟月相坐母女俩得知此消息后,主动要求重新再织一块一模一样的傣族织锦送给国家,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送给最热爱的中国共产党。目前,这块织锦已经织完,并送到了云南省博物馆作为馆藏保存。</p> <p class="ql-block">两块织锦时隔66年,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情景,但相同的是一模一样的内容,一模一样真挚情感表达。</p> <p class="ql-block"><b>70年代的中缅友谊树</b></p><p class="ql-block">1957年12月,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在陪同周恩来总理访问缅甸时曾赋诗一首盛赞中缅两国友谊﹣-《赠缅甸友人》:"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1985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到芒市视察时,特意为两棵缅桂花树题词:"友谊之花香飘万代,祝愿中缅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下去 。相信在中缅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缅两国人民友谊必将永远长青、友谊长存,结出更加饱满的民族团结硕果。</p> <p class="ql-block"><b>中缅友谊之花香飘万代。</b></p><p class="ql-block">1956年12月13日,正在缅甸访问的周恩来总理、贺龙副总理从曼德勒到达八莫时,受到缅甸群众的热烈欢迎。</p> <p class="ql-block">位于“勐巴娜西公园”内的“周恩来总理纪念亭”。</p> <p class="ql-block">路过“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政府”。</p> <p class="ql-block">然后在市区游玩。</p><p class="ql-block">寻找“傣族古镇”路过“松树寨”。</p> <p class="ql-block">穿过松树寨,来到了“傣族古镇”。</p><p class="ql-block">大门前仍在施工。</p> <p class="ql-block">古寨紧邻的左侧,是“芒市欢乐世界”。</p> <p class="ql-block">在西双版纳已看了不少的傣族村寨和傣族园,芒市既然有傣族古镇,那么看看有什么特色。结果看到是正在建的新建古镇,或者是复建古镇。</p> <p class="ql-block">路两边的房屋一边已建好,另一边则正在建中。</p> <p class="ql-block">按照指引,来到了“泼水广场”。门前的孔雀开屏雕塑。</p> <p class="ql-block">中间有个圆形水池,水池中有个莲花舞台。周围都是商铺,上午是门可罗雀,晚上可能会热闹。</p> <p class="ql-block">门楣挂着,这里还是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没什么可看的,返回到“傣族古镇”的大门口,紧邻右侧是“勐焕王宫”。</p> <p class="ql-block">门前有一孔雀雕塑。</p> <p class="ql-block">另一角度看王宫。</p> <p class="ql-block">进去看看,里面有什么供奉和设施。</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门,一幅对联:“情归傣族古镇,游遍大美滇西”。再看右边有一咨询台,原来是傣族古镇的营销中心。</p> <p class="ql-block">果然,影背墙后面有一傣族古镇规划的模型。</p> <p class="ql-block">右侧就是“勐焕王宫”。</p> <p class="ql-block">墙壁上挂着“大滇西旅游环线图”。</p> <p class="ql-block">和芒市临近而交通便利的瑞丽和腾冲的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原来“勐焕王宫”也是新建的,门口确实挂有“傣族古镇营销中心”的招牌。</p> <p class="ql-block">来到了位于勐焕街道办事处阔时路上段北侧的“佛光寺”,但大门却紧闭。</p><p class="ql-block">佛光寺,傣语称“奘货信”,意为司署官家寺院,因傣文诗句“堕召浪能晚”(佛身光华如日月之意)而得名“佛光寺”。</p> <p class="ql-block">又来到了菩提大街,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的“菩提寺”。</p> <p class="ql-block">菩提寺,系德宏南传上座部佛教名刹,傣族摆奘教派,傣语称"奘相",意为"宝石寺"因寺前原有一棵菩提树,故又名"菩提寺",该寺占地面积三千八百三十九点一平方米。</p><p class="ql-block">该寺始建于清康熙末年,毁于兵燹,嘉庆十六年重建(一八一一年),此后该寺几经毁坏,一九四五年滇西抗战胜利后又重建;一九四八年再度失火烧毁,一九五三年重建时改为落地式建筑;一九五六年为迎接佛牙大摆,重将大殿恢复为干栏式结构;"文革"期间又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寺内佛象及陈设被毁,一九八二年修葺;一九九二年维修时将原青瓦顶改换为铁皮屋顶,二00五年维修时恢复青瓦顶。</p><p class="ql-block">该寺融汉、傣建筑艺术风格为一体.有较高的历史和建筑工艺研究价值。一九八九年七月十九日公布为德宏州文物保护单位。二00三年十二月十八日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大殿建筑面积五百八十点八五平方米,坐面向东,面阔五间,进深六间,基座为千栏式结构,屋架为抬梁式木结构,系三层重檐山顶。</p><p class="ql-block">整个殿内共有五十三棵木柱支撑,楼下中空,离地约两米。</p> <p class="ql-block">月圆形的正门向着东方(据传释迦牟尼修炼成佛是面东盘坐),正门的南北两边为侧门。</p> <p class="ql-block">供奉的释迦牟尼像是佛教创立者,象征着智慧和觉悟。</p> <p class="ql-block">右侧是一竹编的佛像。</p> <p class="ql-block">大殿旁边的菩提树。</p> <p class="ql-block">一旁还有一颗柿子树,树上结满红红的柿子,还挂满了“事事如意”等祝福的红带。</p> <p class="ql-block">来到了位于芒市镇步行街中段的著名景点--“树包塔”。‌</p><p class="ql-block">这座塔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最初建于18世纪中叶,是为了纪念一场胜利的战争。塔系砖石结构,塔座呈八角状,塔身为串珠形圆锥体,高约十余米。‌‌</p> <p class="ql-block">云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铁城佛塔”。</p> <p class="ql-block">铁城佛塔,傣语称"广母姐列",习惯称为树包塔。据傣文史料记载,此塔始建于清康熙年间,一七四0、一七八八年曾进行维修。一九八五年,州文物管理所组织有关单位再次进行修革。</p><p class="ql-block">该塔造型为"碰比阿沙"型,系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一种小型砖石结构独立塔,由主塔及四座小塔组成,主塔高十一点六米,塔身建于八角形须弥座上,小塔高三点九七米,立于塔基四角。该塔上长有一菩提树,其树盘根错节将塔身包住,故有树包塔之称。</p> <p class="ql-block">树包塔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与一棵菩提树的共生现象。约在百余年前,塔缝中长出了一株榕树,经过风雨侵蚀,树根逐渐将塔体包裹,形成了今日所见的“树包塔”奇观。这种自然与建筑的完美结合,使得塔与树相互依存,相映成趣,成为芒市的一大景观。</p> <p class="ql-block">此外,树包塔在傣族人心中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它被视为“爱情塔”,相传是为了纪念一对恋人的坚贞爱情而建。这段传说为树包塔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p> <p class="ql-block">最后,来到了位于芒市大街的“芒市广场”。‌</p><p class="ql-block">芒市广场是一个集文化娱乐、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大型公共场所。‌广场占地面积广阔,东西长306.37米,南北宽314米,主广场占地203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芒市广场不仅是当地居民休闲游玩和举行大型活动的地方,也是游客了解当地文化和风情的重要景点。夜晚时分,中缅友谊馆和周边特色建筑的灯光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是观赏日落和体验当地文化的绝佳地点。</p> <p class="ql-block">芒市广场的后面是“中缅友谊馆”。</p> <p class="ql-block">回到了所住的“芒市团结小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