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三峡,之三峡龙脊红似火(D4)

中温

<p class="ql-block">  又是早起,7点30分离开奉节赶往巫山文峰观,约9点30分到达文峰观景区停车场,说是景交车还没有到点开车,我们便决定徒步进入景区,走一段水泥路后,发现路旁左边有一条登山石径,指示牌指向“三峡龙脊”,大家一致认为,既然山顶是“三峡龙脊”,那就登上去看看吧。</p> <p class="ql-block">  沿着石径向上登山,十几分钟就到了山顶,原来山脊的另一边是长江巫峡,心中恍然大悟,原来文峰观就建在这条山脊上,来过一次的群主“中华”也不知道这里有一条山脊叫“三峡龙脊”。龙脊右边去文峰观,龙脊左边去登龙峰,是长江下游。此刻,巫峡的云雾一直涌向山脊,向高空飘散,整个龙脊云雾朦朦。</p> <p class="ql-block">  据了解,三峡龙脊连绵12公里,终点为登龙峰。我和妻子等4人沿着石径向巫峡下游登高而上,山岭上有个宽敞的观景平台,这里可以远眺巫山县城,可惜此刻光线不够强,只能看清县城大致轮廓。翻过山头向山下走去,看石径通向前方一座座小山头,想必前方那最高峰应该就是登龙峰了,目测还有4、5公里远。心中只能望洋兴叹,时间不允许啊,群主“中华”已经电话催我们赶快回去了。</p> <p class="ql-block">  我在半山上停下脚步,欣赏起眼前的美景,瞬间眼前一亮,心中满是惊奇和惊艳。惊奇的是,以龙脊石径为界,准确的说,是以护栏为界,临江一面都是陡峭的山坡和刀削似的山崖,眼下陡坡上几乎不见绿色,只有大片艳红与枯黄;而龙脊的另一边则是坡缓和满山的绿树。这里巫峡,龙脊山崖陡峭和巫峡两岸是陡坡并不令人惊奇,但此时龙脊沿线的山坡上几乎没有绿植就令人惊奇了,难道是人为砍伐掉的?我心中猜测,沿山脊修路砍去一些是大概率事件,但砍去陡坡上绿植可能性很小,心中感叹大自然的神奇诡力,营造出了“三峡龙脊”红、绿对峙又和谐相融的美妙画卷。惊艳的是,山坡上黄栌红叶漫山遍野,每一片叶子都竞相争艳,一丛丛一簇簇像团团火烧云,一直延伸到山的尽头,又近到巫峡平湖。</p> <p class="ql-block">  在龙脊山坳中正在修建一座亭子,亭子一边红黄相间的陡峭山坡,另一边是黄绿相间的缓坡,那黄虽然不那么深,但漫山黄叶即将渲染开来,可惜了!我们到此稍微早了些,要不然,红、黄对峙又各自绽放,那又是一种怎样的画面啊!我只有在心中默默地品味。</p> <p class="ql-block">  眺望登龙峰,云雾缭绕间峰顶时隐时现,却遮不住那红色的浪漫,我内心蠢蠢欲动,又明知不可为,无奈只得放下,转而俯瞰巫峡,只见巫峡平湖上飘起淡淡薄雾,船只往来穿梭,船尾拖迤出长长的涟漪、经久不散,偶尔传来几声气笛轰鸣,打破了巫峡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  往回走的时候,太阳已露出全貌,但也镀上了好几层光环,眼前视线朦胧远处看不真切,三峡龙脊上始终蒙上一层淡淡的雾纱,只有近前的红叶透着红光,散发出迷人的霞光。山岭上盘起一条旋梯,旋梯顶端的龙头昂扬朝天,我认为,在三峡龙脊上建造一种现代科技感十足的龙,想法很好,但设计者不够大胆创新,思维受限,因为这旋梯太小了,无法承受多人登梯观赏龙脊,所以关闭着,更不用说登上龙头,尽享龙的威严。我的建议是,这里应该可以大胆创新,将龙头升高并伸出崖壁,给人以骑“龙”体验感觉,肯定会大大提高游人的游兴,增加游客量,也许会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p> <p class="ql-block">  说实话,为了安全设置防护栏是必须的,但同时也降低了观赏红叶的效果,其实有些地段是可以不设护栏的,这样可以让游客更加亲近红叶,让游客有一亲芳泽的体验。或者说,三峡龙脊景区缺少让游客亲近红叶的元素。我看到,一路上为了拍照,许多人得俯身于护栏上,才能拍到与红叶同框,但由于存在护栏,画面质量差了许多,同时也看到许多游客为了拍照效果爬出护栏,可见,即便一路全是护栏也并不一定就能确保安全。</p> <p class="ql-block">  在三峡龙脊上,终于遇见一处有两棵黄栌长相丰腴,并在护栏范围内,这下把我高兴坏了,终于可以一亲芳泽了。这两棵黄栌有2米多高,地面上没有落叶,叶片呈倒卵形或卵圆形,或者说像椭圆形,长3-8厘米,宽2.5-6厘米,在阳光下照耀下,叶面纹路清晰而纯净,大多没有黑斑,整棵黄栌呈底黄面红的颜色,映射出红色毫光,像一棵火红的宝树,让人不由遐想,每片红叶中蕴含着旺盛的生命力,让人倍感珍惜和用心呵护。</p> <p class="ql-block">  其实,我还对黄栌的得名感到不解。原来,黄栌之所以得名,在于它的材质,它的材质是黄色的,古时人们用它来做黄色染料,至今它依然还是草木染的原料之一,其树干、皮、枝条都可为染料,除了染料,它的根、枝、叶都可入药,清热解毒,散瘀止痛等。</p> <p class="ql-block">  一路走来,我也仔细观察三峡龙脊的红叶,叶形多为椭圆形,只是大小不等,而颜色则不尽相同,大多为黄底带红,少量为鲜红或铁红,当然还有许多没有变红的青叶,据了解,今年的三峡地区雨量不算充沛,所以红叶不是很红,但对于没有赏过红叶的我来说,这已够得上“红叶似火”了!</p> <p class="ql-block">  约11点30分,我们到了文峰观,恰好遇见龙岩邂逅群一群驴友也来文峰观浏览,便合照一张以为纪念。文峰观始建明代,可追溯到高唐时期,公元1786年(乾隆51年)前叫凌云观,之后改为文峰观,是道教全真龙门派道观,也是巴楚道教中心。传说,张三丰曾在此观挂单修行。</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文峰观直下巫峡长江大桥,后来听到“中华”他们一群人在镇水塔,就赶去与他们汇合。路上,遇见挂牌提醒指引,一条横向的小路是观赏红叶的最佳观察点,但这条路上红叶,并没有之前我看到的那棵火红的黄栌艳丽,可能与之前说今年雨水不充沛的缘故吧。</p> <p class="ql-block">  到得镇水塔已经12点多了,随便用了点午餐。眼前的镇水塔是一座白塔,建于巫峡峡口,长江与大宁河交汇处半山上的一块巨石上,是巫山县政府参照镇水塔的建制,恢复、调整为六角十一级的白塔。白塔六层观景效果最好,这里可以鸟瞰巫山县城和长江巫峡入口全景,此刻江面上空雾影虽淡,但视线终究受到影响,景物不够清晰。但见巫山县城依山傍水、两面环水,高楼林立、梯次有序,是一座三峡水库蓄水后新建的现代新城。</p> <p class="ql-block">  长江与大宁河交汇处,即巫峡入口处横跨一座大桥,就是巫山长江大桥。这是一座钢管中承式拱桥,主跨492米,人称“渝东门户桥”、“渝东第一桥”。巫山长江大桥与镇水塔和漫山红叶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构成巫山文峰观又一奇景。</p> <p class="ql-block">  登上文峰观镇水塔观赏巫峡全景,也可以说今日游览三峡龙脊已经结束。用“高峡出平湖,漫山染红叶,移步探龙脊,人在景中行”来描述今日之行,不知当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