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 越秀公园

杨骊

<p class="ql-block"><b>越秀公园</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园内有清代所建一座石牌坊,上面刻着“古之楚亭”四字,不少史籍将“楚庭”或“楚亭”作为广州的初始。早在民国时期,孙中山就提出把越秀山建成一个公园,直到解放后这一构想得到了实现。</span></p><p class="ql-block">公园的主体是越秀山,因此本地人通常把越秀公园叫越秀山,因西汉时南越王赵佗曾在山上建“朝汉台”大宴群臣,并在此盛情款待汉高祖刘邦派来的使者陆贾,越秀山上有越王台旧址。相传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赵佗都要到这里登高游乐,随行官员在台上跳起越族歌舞,故又名歌舞冈。</p><p class="ql-block">到了南汉时期,南汉主曾以越王台为游宴场所,在登山路上广植奇花异木,南汉君臣常在此欢度良宵。</p><p class="ql-block">建国后,国家领导人都曾经多次来视察观光,m曾七次在越秀山游泳场游泳,z还专门为越秀公园赋诗一首《游越秀公园》:</p><p class="ql-block">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p><p class="ql-block">唯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p> <p class="ql-block"><b>五羊石像</b></p><p class="ql-block">五羊是广州的代名词,五羊石像也是广州最著名的景点之一。民间传说广州府五仙观,初有五仙人,皆持谷穗,一茎六出,乘五羊而至。遗穗与广人,仙飞升而去。羊留,化为石。五羊传说表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开拓岭南的历史。</p><p class="ql-block">五羊石雕建于<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59年</span>,今年已经65岁了,11米的高度,由130多块花岗岩雕刻组砌而成。中间的大山羊昂首远眺,口衔“一茎六出”谷穗,代表着<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勇敢</span>。余下四羊环列四周,<span style="font-size:18px;">母羊回首代表</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慈爱</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小羊跪地吸乳代表<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报恩</span>、专心吃草代表<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勤劳</span>、嬉戏挠痒痒代表<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互助</span>,这些就是广州人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b>明长城</b></p><p class="ql-block">古城墙,是历史的见证、文明的传承,彰显着光辉灿烂的城市文化。越秀公园的明代古城墙,是广州现存的最古老的城墙,建于<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明洪武年间</span>,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当年,这里的城墙是广州城的制高点,担负着守卫广州城的任务。</p><p class="ql-block">明代教育家文学家黄佐在《广东通志》中记载,当时广州城“周长三千七百九十六丈、高二丈八尺”,有城门、城楼、敌楼、警铺等。崇祯十三年(1640年)增筑北城,将城墙培高七尺,增厚墙基,并且每隔二十丈置有台阶。<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18年</span>,广州城内城墙和城门楼被拆,明城墙仅存越秀公园内的这一段。城墙用青灰色大砖砌筑,红砂岩石块砌基,现存总长度<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137米</span>。</p> <p class="ql-block"><b>广州历代城墙</b></p><p class="ql-block">广州历史上的第一座城池,是建于公元前214年的<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任嚣城</span>。到了公元前204年,南越立国,赵佗在任嚣城的基础上,把原来的城墙向东西分别扩大到周长十里,史称“赵城”,也叫“<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越王城</span>”。东汉三国时期,吴国交州刺史把交州治,从今天的梧州迁到今天的广州,并把赵伦城就是今天中山四路旧城皇庙一带的番山铲平并向北扩大,建立了“<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番禺城</span>”。</p><p class="ql-block">宋朝对广州城的贡献相当大,扩建城垣十几次,并建了子城、东城、西城<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城</span>。明代公元1377年时,把宋朝的子城、东城、西城<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合三为一</span>,并向北扩到了越秀山上,镇海楼就是那个时候修建的。到了1565年,又在原城南面加筑了<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新城</span>。清朝基本没有做较大的扩展,只是在新城以南修了<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东西两翼城和水关</span>,直达江边。</p><p class="ql-block">那么,广州的城墙是什么时候消失的呢?</p><p class="ql-block">1918年10月,刚刚成立的<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广州市政公所</span>,认为城墙不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于是发出了第一号布告,就是拆除广州城墙,将之辟为马路。于是,在这轰轰烈烈的拆城大潮中,广州的城墙和城门全部消失了。</p> <p class="ql-block"><b>镇海楼</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明朝洪武</span>十三年1380年,<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永嘉侯朱亮祖</span>扩建广州城,将宋子城、东、西城三城合并,并向北拓至越秀山,并在山上建一座五层高楼以壮观瞻。历史上,镇海楼曾五毁五建,有遭火灾也有遭战火损坏的,</p><p class="ql-block">镇海楼楼高<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8米</span>,下两层围墙用红石砌筑,以上是青砖墙,整个建筑逐步向上收减宽度和深度,令镇海楼<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似塔又似楼</span>。楼顶“镇海楼”的横匾两旁,悬挂一副对联:“千万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霄,目空今古;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如今是广州博物馆,楼内展示的是广州五、六千年来的文化、风俗和城市发展等历程,楼前的碑廊有历代的碑刻,另外还陈列着12门古炮。</p><p class="ql-block">2019年,镇海楼荣登中国历史文化名楼之列,加入由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等18座名楼组成的<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中华名楼大家庭</span>,成为华南地区唯一一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楼。</p> <p class="ql-block"><b>越秀山体育场</b></p><p class="ql-block">在清朝时期,这里本是一个<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火药库</span>。由于晚清政府当时濒临灭亡,对火药局管理不善,在1907年发生了大爆炸,将位于镇海楼西侧的广州城墙炸毁了一部分。清朝灭亡后,火药局变成了一片荒地。民国时期被改造成了一块简陋的足球场,名为<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观音山足球场</span>。抗日战争爆发后,广州被日军占据,观音山足球场曾被日军占为军营,成为了日军的<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操练场</span>。</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广州政府准备建一个带看台的大型体育场,由于观音山足球场在越秀山的半山腰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只要向下深挖,三面的山体就能形成看台的阶梯,省去了搭建看台的时间与人力,</span>独特的地理形势让它成了不二之选。<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53年</span>,这里被改造成为一个标准11人的足球场与一条长400米的跑道。1956年又继续扩建大门与看台,此时的看台已能容纳2万8千人,并改名为“越秀山体育场”。</p> <p class="ql-block"><b>广州队与越秀山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54年6月</span>,广州市足协组建了第一支专业足球队,名为“中南体院竞技指导科足球队白队”,简称中南白队,主场就是越秀山体育场。建立后,中南白队参加了当时的全国乙级联赛,并在1956年获得了当年的冠军。“魔鬼主场”越秀山,就在此时开始闻名全国。那是南粤足球最辉煌的时期,在当时娱乐较少的年代,“<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上山睇波</span>”成为了广州市民必备的消遣项目。</p> <p class="ql-block"><b>中山纪念碑</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纪念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而建,位于</span>越秀山的越井岗顶,与中山纪念堂同处广州传统城市中轴线上,气势雄伟。</p><p class="ql-block">它同样也是由<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吕彦直</span>设计,建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1月,次年1月竣工。中山纪念碑坐北朝南,高37米,共13层,由方形基座和碑身构成,花岗岩砌成,呈方锥形,四坡尖顶(因<span style="font-size:18px;">曾遭雷击,修复时改为略平带尖状,并安装了避雷针)</span>。碑身正面刻有《总理遗嘱》<span style="font-size:18px;">,由书法家</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吴子复</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所书</span>。碑座四周的石栏杆望柱上,刻有26个羊头石雕,象征羊城广州。碑座南面有一圆拱门可进入碑内,沿盘旋梯可达碑顶。</p> <p class="ql-block"><b>总理遗嘱</b></p><p class="ql-block">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 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 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p> <p class="ql-block"><b>吕彦直</b></p><p class="ql-block">近代中国著名建筑师,1913年被公派至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1918年毕业归国,师从美国著名建筑师<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墨菲</span>,参与了金陵女子大学及燕京大学的规划设计。后来与黄檀甫合办<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真裕公司</span>,1921年改名为彦记建筑师事务所。1925年年仅31岁的吕彦直获得南京中山陵建筑竞赛第一名。1926年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及纪念碑竞赛中再度夺魁。1929年因劳累过度不幸病逝。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中山纪念堂均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大型建筑组群,在中国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作中国“<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近现代建筑的奠基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