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静的顿河》读书笔记(卷三)

田云

<p class="ql-block"> 卷三(1)</p><p class="ql-block"> 无疑, 潘捷莱一家人是良善的,尤其是在对待儿媳回家这件事的态度上是值得尊敬的。他们尊重公序良俗,道德伦理,同时他们也是保守的,他们忽略了儿子内心的真实情感需求。他们总期待儿子能回心转意和儿媳和好如初,一次次的写信往返中,父亲小心揣摩儿子对媳妇的意图,有意挽救儿子有名无实的婚姻。</p><p class="ql-block"> 十五岁的女儿杜丽情窦初开,儿媳娜塔莉亚幸福在别人的幸福里里,她告诫姑妹子要小心,不要轻易上了坏男孩的当,娜塔莉亚是一位和善且懦弱的女人。</p><p class="ql-block"> 铁匠的身份再次遭到质疑,他约长期在家聚会的朋友分别抓走受到审问,铁匠非常肯定地承认自己是社会民主工党党员身份,连同伊万.阿列阿克塞耶维奇,杰,、米莎.柯晒沃依被警察审问带走。</p><p class="ql-block"> (2)</p><p class="ql-block"> 离开家乡的列车越来越远,陌生的语言和环境让人很不适应,连马儿都不适应走平坦的大道。格里高力和士兵们都想念家乡,他们们下流的故事打发无聊的日子,从司务长等长官的话语与神态中能听感到他们对士兵身份的明显歧视,有时候,这些长官会为了一丁点小事辱骂甚至殴打他们。格里高力分在四连队,虽然工作地点分在乌卢索娃公爵夫人的庄园,但优美的环境并没有给他带来异样的好心情。</p><p class="ql-block"> 福兰利娅是庄园管家的使女,她美丽的样子早让三百多名男性垂涎欲滴,终于有一天,道貌岸然的司务长、中士甚至哥萨克们排着队等轮奸了她。格里高力看着受伤的福兰利娅,第一次钻心的痛得差点掉泪。他没有想到,部队里会发生这种意想不到的事情,服兵役一直神圣的使命,是每个家庭看重并时刻准备着的,他象征着一个勇敢青年的责任、义务、使命、担当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他没有想到,部队,军人竟会对一个孱弱的女人下如此毒手。他的内心陷入了极度的怀疑与不安。</p><p class="ql-block"> (3)</p><p class="ql-block"> 小红旗一呼百应,在田里收庄家的哥萨克一股脑儿跑去广场集合,大家叽里呱啦的不知道为什么聚在一起,只是听说要打仗了,至于谁死了,谁打谁,大家都弄不清为什么会聚在一起,这就是老百姓,老百姓一般都是随大流的。</p><p class="ql-block"> (4)</p><p class="ql-block"> 真的要打仗了!所有家庭依然以此为傲,已服兵役的哥萨克随时准备好迎接战斗。他们在送亲的人敬佩的目光中挥手告别,尽管他们不知道此次打仗的目的是什么,是否只是充当炮灰?他们对未来一无所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5)</p><p class="ql-block"> 战争让人恐慌,忙乱,无序,也只有战争才足以展示和看清人的本性。格里高力相比同伴哥萨克更显稳重。服兵役的目的本是去打仗,可真正听到炮声时大家并不淡定。恐慌的还有所有村民,他们无头绪的将不值钱的东西往车上搬,将十年不用的车轮拿出来当正用。士兵是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才去前线战斗的,可所有军官没用尊重士兵,他们粗暴,粗俗,象对待敌人和奴仆一样对待自己的战友。战士也没有尊重市民,不管是哪个种族的市民,他们都言辞犀利,粗语相向。司务长真是个讨厌的恶魔,他的狂妄与粗鄙应造天谴。</p><p class="ql-block"> 终于,他们迎来了真正的战斗。象所有的战争片一样,他们与对方做殊死搏斗。死人的场面始终印刻在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他亲眼看到自己的同伴倒下,他亲手杀死了一个象孩子脸似的奥地利士兵,他的心在痛,痛里带着困惑,烦闷与厌恶。</p><p class="ql-block"> (6)</p><p class="ql-block"> 第二批哥萨克即将踏上支援前线的道路。皮特罗,司捷潘等再一次入伍。司捷潘看到大家陷入战争的恐惧,相反自己轻松许多。也许,平常的日子让他更为痛苦,看到大家都有不同程度的恐慌,相反让他心里平衡许多。作者轻描淡写,点出人类本性的恶:惟愿他人不好,自己相反好了。他们祈祷神灵,希望自己平安归来。说明人都是向往和平与安逸的。</p><p class="ql-block"> (7)</p><p class="ql-block"> 部队的生活介于无聊与恐慌之间。无聊时大家东扯西拉无事生非,真正战争来临时,大家又是慌乱无序似的一团乱麻。</p><p class="ql-block"> 当官的永远凌驾于士兵之上,老兵永远有权利抽打士兵。用武力强迫下级对上级的尊重以及年轻人对长者的尊重不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当上校试图唤醒大家的民族自豪感时,哥萨克们脑袋里呈现的不是英勇杀敌而是妻离子散的惨景。从古至今,国内国外,没有人是不爱和平的,没有战争的年代就是幸福的。</p><p class="ql-block"> (8)</p><p class="ql-block"> 远程射击到近身肉搏,只要能活命,炮火,枪,马刀,哪怕是符咒,都能加强身心的胆量与勇气。战争总会死人的,死去的德国兵身上有一封信,相片上是一位美丽的姑娘。这些死去的战士前一秒都是热血青年,他们也是有亲人挂念,有人爱慕的好青年。作者通过死去的德国兵的表情和相片,唤起人本性中的善与对残酷战争的无奈。</p><p class="ql-block"> (9)</p><p class="ql-block"> 驼背克留奇科夫在此次战争中脱颖而出,配合他杀敌的战友功劳都被他的功劳淹没。为了树典型壮士气,他的功劳被无限放大。实际上,这些战士只是怀着恐怖欲狂的心态做了一番乱刺乱杀而已,他们并没有太多的所谓民族自豪感,而是本能的为了求生胡乱杀敌,这就是所谓的战争,这就是所谓的功勋。</p><p class="ql-block"> (10)</p><p class="ql-block"> 战争的阴影像梦魇缠身挥之不去,四处充满的血腥味。田野的麦子被战马践踏,大地被钢片刺成了麻脸,天空阴沉沉的的叫人害怕。每个战士在经历生死后表现出异样的反常状态,</p><p class="ql-block"> 哥哥彼特罗,情敌司捷潘,好友米佳等作为后一批援军与格里高力在部队汇合。兄弟之情溢于言表,格里高力对亲人表达无限的思乡之情。司捷潘仍对格里高力含有敌意,短短的相见后他们将各奔东西,亡命天涯。</p><p class="ql-block"> (11)</p><p class="ql-block"> 格里高力在与团队联络的途中看到一位阵亡的哥萨克,四个多月的日记里记录着他的爱恨情仇与战争的实况,然而,一个有血有肉的鲜活生命在战场上连一只蚂蚁都不如,他的日记还会引来他人的嘲讽和讥笑,草芥般的生命。</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的印象中的战争画面,正义的一方总是大无畏的,超凡人的勇敢和不怕牺牲。而本书里为我们揭示了战争中士兵们真实的战斗状态是恐怖,茫然,哆嗦。我相信没有人能面对生死会绝对的处之泰然,波澜不惊。相反,如果有人会对自己亲手杀死的敌人流露同情或些许遗憾,证明此人良心尚未泯灭,这才是人性本质最真实的流露。</p><p class="ql-block"> (12)</p><p class="ql-block"> 秃子乌留宾是个危险份子,很不幸,善良勇敢的格里高力跟他同居一室。秃子除了有很厉害的刀功,而且有一颗很毒的心脏。对于己经投降的俘虏,秃子丝毫没有手下留情,一刀轻松结果了面带笑容奥地利士兵,手段极残忍,让格里高力不寒而栗。按秃子的话说,人是坏东西,像毒蘑菇。是战争,是战士,就得杀人。杀一个人,上帝就会赦免一桩罪。这冷血的观点让格里高力信感不适。</p><p class="ql-block"> (13)</p><p class="ql-block"> 在当今世界,战争依旧不停。近几年的俄乌战争己持续很长时间,“乌拉——乌拉”是壮士气.的口号,我们在电视上见过不少。本书中同样也出现了“乌拉口号,只是时下部队的管理制度以及武器装备等与往西截然不同。书中反映的战场中竟有自己人打自己人的荒唐场景。主角格里高力在此次战役中没那么幸运,他被敌人击倒了。在倒地的一瞬,他有种前所未有的解脱感。</p><p class="ql-block"> (14)</p><p class="ql-block"> 不得不唠叨一句,俄罗斯人的名字真够长的,作者还一会姓一会名的让人眼晕。</p><p class="ql-block"> 中尉厌倦了宫内守卫的日子,决议要去前线抛洒一番热血。途中他遇到了因家境贫寒而去随军的神甫,他遇到牢骚满腹骂领导者无能的医生。他遇到士兵,所有士兵都有一张冷漠中带有优越感和蔑视神情的死气沉沉的脸,他看到高个子上校带着伤疤和疲惫不堪的脸,他想升起敬意却又觉得好笑。也许,看似大家拼尽全力的事情,实际都是瞎胡闹。</p><p class="ql-block"> (15)</p><p class="ql-block"> 面对同乡战友的凄惨求救,哥萨克们视而不见,战争的冷酷无情不仅仅是面对敌人,还有一个战壕的战友,这让人家不可思议。加尔梅柯夫上尉是个有远见的人,他提前看清了哥萨克处必然的被动,他看到枪与大炮的差距,他看清了马匹与汽车的差距,看到了步兵必然的劣势,但没有人愿意相信他的远见。</p><p class="ql-block"> 毛遂自荐的志愿兵彭楚克对兵法有兴趣,善于研究兵器,他说·”种风的人,收的是风暴”,此人绝不简单。</p><p class="ql-block"> (16)</p><p class="ql-block"> 镜头再次切回至顿河也的鞑靼持,死亡的消息传到亲人耳里,天地鬼神连树木都在哭泣。九月的某一天,妹妹杜尼亚从邮局收到一封信,信里清晰地告知格里高力阵亡,没错!英勇牺牲!潘捷莱一家人的天塌了!娜塔莉亚更是衰弱不堪,散发着死尸般的气息。</p><p class="ql-block">当然,男主格里高力肯定没死,可见,军队处理事情之荒唐,他们连报丧都能弄错,这样的军队能打胜仗?作者再一次砰击了战争的荒唐。</p><p class="ql-block"> (17)</p><p class="ql-block">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果然12天,杜尼亚收到大到彼特罗两封信,勇敢的格里高力不仅没死,而且还救了一名受伤的军官,成为了本村第一枚乔治十字勋章。这个消息可乐坏了父亲潘捷莱,他喜洋洋乐滋滋地将好消息分享给亲家公米伦·格里高力,亲家公提到自己的闺女娜塔莉娅和格里高力经后的事,这让一家之主潘捷莱不知如何是好。</p><p class="ql-block"> (18)</p><p class="ql-block"> 驱使娜塔莉娅找阿克西妮娅的动力来自于格里高力来信里的深深歉意。娜塔莉姐准备了受羞辱的准备。嫂子妲丽娅向弟弟媳道出了寂寞难耐的心情.,短短两个多月与爱人的分别,她的身体快要背叛她的爱情了。</p><p class="ql-block"> (19)</p><p class="ql-block"> 娜塔莉娅鼓足勇气找到阿克西妮女亚,情敌对峙分外眼红,她遭到了阿克西妮娅的污辱和讽刺而败下阵来,彻底将她来败的是小女孩酷似格里高力的那双黑眼睛。阿克西妮娅与格里高力是有孩子的,而她只是活在幻想中孤勇者,尽管赢家阿克西妮娅为眼前自己的女儿究竟是谁的孩子痛苦怀疑,但在娜塔莉亚面前,她必须肯定且坚决的回应,女儿就是她赢得格里高力最有效的筹码。</p><p class="ql-block"> (20)</p><p class="ql-block"> 回忆格里高力的昏迷与救人过程,再次证明格里高力的勇敢、善良与正直。当他冒着生命危险就回战友还没有端上尿壶吃一口热腾腾的饭时,炮声再一次响起,躺在床上的中卫叶高尔.沙尔柯夫在睡梦中被炸的稀烂,冒着热气的肠子和炸断的腿以及止不住的鲜血决定了他即将离开这些不太平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21)</p><p class="ql-block"> 昏昏沉沉中的格里高力终于可以松口气了,他离开前线被部队作为伤病员送往莫斯科后方医院,他的内心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与愉悦,护士的干净气息让他的荷尔蒙蠢蠢欲动,他将脏兮兮的腿伸进水盆时竟有一种不配得感,待眼镜的神甫欢迎他同住病房,可见治疗的日子也是让人倍感孤独的。</p><p class="ql-block"> (22)</p><p class="ql-block"> 一群草包指挥着一群草包,战争失败是必然的结果。四百多名士兵和十六名名军官在一场荒诞的指挥中丧命。李斯特尼次基决定回亚戈德庄与父亲团聚,作一次小的调整。老将军听闻儿子回家的消息喜出望外,儿子舍弃宫廷守卫奔赴前线的举动让他倍感荣光,他杀鸡宰羊翘首以盼等待儿子凯旋。也就在这个时段,阿克西妮娅的女儿得了猩红热,慈悲的老将军请大夫极力抢救,最终还是无效死亡。悲痛欲绝的阿克西妮娅在女儿尸骨未寒的日子竟然经不起少东家的李斯特尼次基诱惑,先后几次委身于他,这真叫人不可思议。道德最终被人的动物性打败。</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