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南京吏部尚书王华之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中关于“勤学”的部分原文如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诸生试观侪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译文:已经立志做君子,自然应该努力求学问。凡是学得不够勤快的人,一定是因为它所立的志还不够深切。跟着我求学的人,我不会把天资聪明当作是高级的,我反而是把勤劳确实谦虚自处当作高尚。各位试著观察同学之中:如果有肚子里明明空空的,却假装很充盈;明明是没学问,却假装很有学问,隐藏自己的短处、妒忌别人的长处,自我中心、自以为是,说大话来欺骗别人这样的人,就算那种人天资很高超,同学们不会讨厌他吗?不会轻视他吗?他就算用那种方式来欺骗别人,别人就真的会被他所欺骗吗?会有人不在背後偷偷的嘲笑他吗?如果有人以谦虚缄默自我要求,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深切地立志又努力实践,勤奋向学又喜好提问,称赞他人的优点,责怪自己的缺点;跟从他人的长处,揭明自己的短处;忠诚信实、和乐平易,外在跟内在完全相同,就算那种人自居无能,而不求超越别人,别人就真的会以为他无能吗?有人不敬重他吗?各位同学看看这两种人,就知道要用什么样的态度求学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段文字强调了立志与勤学的关系,指出只有立志成为君子,才能勤奋学习。王阳明认为,学习的勤奋与否取决于志向的坚定程度。他提倡谦逊和勤奋的学习态度,认为真正的学问不在于天赋的高低,而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自我反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王阳明的教育理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王阳明强调立志的重要性,认为没有志向的人就像没有舵的船、没有衔的马,最终会迷失方向。他提倡通过勤学、改过和责善来提升自我。勤学不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品德和修养。改过则是鼓励人们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勇于改正。责善则是通过善意的提醒来帮助他人进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些理念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在教育和个人成长方面。它们提醒我们在追求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注重品德的培养和自我反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