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三届眼中的琼瑶

水调歌头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五十年前热两岸,五十年后去翩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生命可贵爱价高,温饱更在自由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得陇望蜀人本性,知足常乐做来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爱恨情仇谁没有,莫道他为毁三观。</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琼瑶(陈喆)的温饱已经没有问题,把自己的追求诉诸文字,独特的视角轰动台湾文坛,情感得到宣泄的同时还名利双收,于是就一发而不可收,还进军了影视、电视剧。</p><p class="ql-block"> 她的作品,在已经改革开放的大陆同样受到了欢迎。不只是无忧无虑的青少年。初步解决温饱的大众也是。很长的时间内,文字、影视里表现的,人与人之间除了同志就是敌人(曾专门批判过写“中间人物”),正面人物都是高大上的,不但讳谈爱情,连家庭也少有提及。新鲜,是受瞩目的主要原因。其对大陆的生活状态产生的影响,就是:原来谈情说爱也是正大光明的事。</p><p class="ql-block"> 以回乡老三届(占老三届多数)为例。</p><p class="ql-block"> 他们大都已经结婚生子,本人可能已经脱离了生产力落后的农村,但多数人的家庭成员依然是农业人口。靠微薄的收入来维持一家人的温饱,是他们的责任和第一要务。爱情对他们来说,已是“昨日黄花”和遥不可及的“月中桂树”。何况他们青少年时期受到是一心为公的教育,对能够走上工作岗位怀一颗感恩戴德之心。他们可能连琼瑶的书都没有瞧过一眼,电视剧也不会连续去看过的,全身心扑在工作上是他们的状态。</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我,当时正在高中教学管理岗位上。对学生中出现的“琼瑶热” ,不可能只是“睁有闭一只眼”。倒是浏览了琼瑶的一两本小说,觉得它并非完全洪水猛兽,开卷有益,“堵”的话,结果可能只会是适得其反。只是告诉我的学生:<b>爱情要两厢情愿、志同道合、比翼齐飞——爱情是需要资本的,而且也不是人生的全部;中学里,把好感留在心底,默默努力!</b></p><p class="ql-block"> 学生不傻。琼瑶热没有在校园热得天昏地暗。</p> <p class="ql-block">  社会存在决定人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即社会存在)决定了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是马克思、恩科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有温饱才有生命,爱情是生命中重要的情感,自由与爱情相比甚至更可贵。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的情感有所区别是不争的事实。同一社会存在下,不同个体的情感也是有区别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贾府的焦大不会爱上林妹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