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最喜欢听交响乐《紫竹调》,它旋转优美,婉转动听,让人久听不厌,感觉美好无限,但一回忆起校园生活,我就更爱晋中农校农六班三年平凡校园生活构成的农校生活交响乐!我们用笔墨纸张,脸盆饭盒,蓝球哑铃,镰刀锄头…当成管弦乐、打击乐演奏,淋漓尽致地表现着我们,放飞自我,快乐生活,学习知识,追逐梦想的激情,青涩的青春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引子:开学季</p> <p class="ql-block"> 一九七八年十月,一群瘦小而穿着朴素的小青年,从太行山巅,汾河两岸走来,汇集到晋中农校,开始了三年求学之旅!瘦小的身材掩饰不住内心的强大,稚嫩的脸蛋掩饰不了满满豪气,朴素的衣着掩饰不住浑身才艺。当年考上中专的人,是自豪的,也是让人羡慕的!到校后虽然学校农味十足,周边有王村、郭村、演武等农村包围着农校,校园基本上都是小平房,大门外右为蓝球场,左为足球场,大门内影壁墙前的两排房全是教室,拐向西南面是食堂、大礼堂、医务室、石头院…宿舍又破又旧,摆着高低床,一个宿舍十几个人,夏天靠自然风散热,冬天靠火炉取暖,可我们满足了。我们来自农村,有了这个生活、学习条件,有了可以为之奋斗美好前景,高兴还来不及,因此我们就是兴高采烈来上学!</p> <p class="ql-block"> 第一乐章:如饥似渴地学习</p> <p class="ql-block">戴老师和张宇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 一进学校大门,右边第一、二教室是水班,第三、四教室是农班和牧班,我们班就在第三个教室。</p><p class="ql-block"> 农校老师人人朴素,平易近人,让学生感到非常可亲可敬。</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课程有栽培、遗传、植保、土肥、气象、农机、政治、语文、数学、化学…</p><p class="ql-block"> 说上课可有意思了,一开课就是植物,赵老师一口昔阳普通话,优雅潇洒,把我们见惯的农作物讲的头头是道,让我们非常震撼!不就是个玉米、麦子、谷子吗?咋还有这么多理论;栽培郭老师,戴副眼睛,背靠黑板,喃喃细语,不仅把农作物栽培知识娓娓道来,还叙述出我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政治乔老师,上课嘴不停讲手不停写,全神贯注讲下四十五分钟,铃一响粉笔一放下课;数学段老师,给我们初中生讲高等数学,难坏我们了,半生不熟学下去,逼的我们喊出“六十分万岁”…</p><p class="ql-block"> 对学习同学们非常认真,早上上自习,上下午上课,晚上上自习,不仅学专业,而且还跑到图书馆借书阅读课外书,大概记得就是《铁道游击队》《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p> <p class="ql-block"> 第二乐章:日常生活的欢声笑语</p> <p class="ql-block"> 农校当时的特色就是住宿、吃饭、学杂费等全包,我们很幸福,什么都不用花钱,放假还发钱发粮票。当时的饭菜基本上就是白面馒头、玉米面窝窝头、大米饭、红面饸烙、和子饭、小米粥、大烩菜…一张餐票一顿饭,有时吃不饱,只能烧土豆,要不就是喝冷水等开饭,劳动时有补助,馒头吃不完。自由组合两人一对互打饭,下课铃一响就飞奔去排队,光怕误了听刘兰芳评书杨家将。</p><p class="ql-block"> 课余生活很丰富,课外住宿区内热闹非凡,下象棋、打扑克、讲故事、学乐器、写小说…我在《重回母校》就写了不少情景,这里就不再细说。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刘建光(已去世)为了演好逛新城,好多天围着火炉转着练,学着当阿爸耶,魏爱军学扬琴,日夜不停,从初学到合乐仅仅学了七天,吴喜春写小书《暖房》,杂志社给了个纪念品美滋滋的。</p><p class="ql-block"> 节假日也没闲着,到处乱跑似旅游。我骑上虎生自行车和一帮同学,跑太原,去祁县东观乱转,最远还到过平遥希刚家和寿阳爱军家,同学是无血缘关系的亲人,走到谁家也是一种回家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第三乐章:快乐的文化生活</p> <p class="ql-block">张宇为校长办画的大型山水国画</p> <p class="ql-block"> 说实话,当时的文化生活很贫乏,无非就是看个电影,参加学校的文体活动。</p><p class="ql-block"> 学校时不时在足球场拉个幕,露天给放个电影,每当放电影时我们都早早搬个板凳坐着等开影,故事片《小花》《归心似箭》《保密局的枪声》《甜密的事业》…电影情节精彩而具有感染力。</p><p class="ql-block"> 无论学校举办运动会、文艺节目比赛、板报比赛、歌诵比赛等我们班都积极参加,且不说成绩好坏,起码活跃了我们的文体生活。</p><p class="ql-block"> 写黑板报是我们班的拿手好戏,板报三剑客张宇、胡中堂、程海鹰,张宇画画,中堂书法,海鹰文字,换岀的黑板报美轮美奂,冦绝全校。</p><p class="ql-block"> 田瑞生、许映月打乒乓球,年龄不大,球技好,次次班级比赛名列前茅。</p><p class="ql-block"> 我们班文艺高手如云,郝俊英歌曲、傅喜荷晋剧、张彪太谷秧歌唱的好,程汉玺晋胡、岳兵成二胡、韩廷建笛子、魏爱军洋琴…技术高,刘建光、要秋桃舞蹈跳的美,参班级比赛的节目女声独唱《妹妹找哥泪花流》、男声小合唱《游击队之歌》、表演唱《逛新城》、表演唱《梁祝》…个个获好评。</p> <p class="ql-block"> 第四乐章:对未来的憧憬</p> <p class="ql-block"> 中专时光过的很快,随着实习的结束,离毕业已很近了。缘份让我们走到一块,三年一瞬间,相聚、欢笑…就这样过去了,我们将马上各自奔东西,对口分配到与农学相关的部门,三三两两开始合影留念,人人开始憧憬美好的未来,准备在新的征程中扬帆起航!</p><p class="ql-block"> 再见了熟悉的校园!再见了亲爱的老师!再见了可爱的同学们!</p> <p class="ql-block"> 三年农校生活,有欢乐,有辛苦,有奋斗,生活的交响旋律,时而高亢激昂,时而柔美动人,它汇成永不衰减的同学情,让人一回忆起来就激动不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