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高中时光

柳叶青

<p class="ql-block">   今天一老同学在高中同学群里分享了一篇回忆母校的文章,这文章是来自家乡我一直关注的一个公众号。一看见文题,我立马点开,原以为是我老同桌才女胡老师大作。最后才发现是出于高我们很多届的一位学长之手。</p><p class="ql-block"> 我与这位学长不熟,但对他文中描写的母校很多场景和老师却很熟悉。一口气读完也一下子勾起我心里久远的回忆。再一次把我拉回40多年前我们在高中读书生活的情景。记得我们刚入这所高中时,都是一群半大不小的孩子,来自全区各个乡镇,几乎是当年中考被中专及县里两所重点高中挑剩下的学子,分数不上不下成绩中等的农家少年。那时恢复高考没几年,随着高考的深入,世代为农的父母们也逐渐改变观念,重视自己孩子的读书,也期望通过来中考高考来改变孩子的命运。对于最初的中考他们最期盼的就是孩子能早点跳农门转户口捧上铁饭碗吃上商品粮。所以那时中考成绩最好的才能上中专,就像现在高考成绩好才能上985一样,后续才是被重点高中普通高中依次择优录取。</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我已经记不得我当年中考分数,只记得那一年中考政策变动要求年满不及15岁的学生只能报考高中 ,我有幸在此之列,记得我当时中考</span>考场是被安排在城关师范一间教室。老师考生都很陌生,不过在那里有缘遇见了我后来的高中同桌。记得我们好像是前后座,当时因为不熟悉也没说话。后来在高中报到时遇到很是开心,最后还有幸在高二理科班同桌一年。她的中考成绩应该比我好,她的文科很好英语很棒。而我的中考成绩很糟糕估计在母校当时也是垫底。</p><p class="ql-block"> 也可能因为入学成绩差,个子矮小,又没见过世面,感觉自己像个丑小鸭有些自卑,刚离开家住校来到这陌生环境,不知道如果如何适应这里的学习和生活。开始几天懵懵懂懂浑浑噩噩,上课也不专心听讲,遇到不喜欢的语文课还懒在宿舍逃课。记得我们那时女生的宿舍是一排四间房,每个房间都不大,西边相邻三个房间是我们女生宿舍,高低床上下铺。每间住6-8个女生。</p><p class="ql-block"> 剩下一间靠东边教室,当时住着是我们学校漂亮大气女神级的英语李老师和她的女儿。她来自上海,毕业于上海外语学院,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来到这里。她上课严厉不苟言笑,每天一早就督促我们读英语,对于英语成绩比较好的同学有些偏爱,也常让英语成绩差的我心生羡慕。她关注我们的学习也关心我们的生活,她住在我们这群离家小女生隔壁既是老师也像母亲。我们都很敬重她。我对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她<span style="font-size:18px;">下课后穿一套藏青色西装</span>背着手慢悠悠的走在从宿舍到食堂小路上的背影,<span style="font-size:18px;">她身材高大短发干练风</span>姿绰约,令不少女生男生都对她满是敬畏和崇拜。</p><p class="ql-block"> 看李老师行走在校园是当时母校的一大亮点。也让条件简陋的校园蓬荜生辉。校园位于自然村落及田野之中,大门朝东门楼上有“金神高中”几个大字,大门外是条乡村小路,路的另一边正对的就是一个村庄,校外有两口大塘,校边村庄被称为钱塘村。校园是由几栋房屋围城像个大四合院。进门是个灰土泥地大操场,几条煤渣铺设的小路纵横交错,通向学校不同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四周房屋设置有序,南边前排是后勤食堂职工宿舍,东边是学校打字室和部分男老师教舍,西边有食堂男生宿舍和厕所,中间几栋房屋便是教室,教室大概有5-6间,当时高中2年制,在校学生可能二百左右。教室前面一排是学校领导和教师办公住家,前后楼之间有的是几排冬青,有的空空的场地像个小操场。</p><p class="ql-block"> 西南边靠近食堂还有一个小门,门外有个果园,我们几个要好女生还在那里留过几张青涩的照片。再远一点有个大水潭,我们曾在塘里洗过衣服,感觉水潭很深水很清。食堂外就是农田,春天的油菜花开的很艳。我们女生宿舍位于校园西北边角,我当时住在的宿舍是最西边一间,住有六个女生高低床,我的个子小爬的快,住最里面上铺,头顶有个小窗户,可以看向校园外北边的村庄。近邻宿舍西边就是学校猪圈和厕所,所以一到夏天气味很难闻。好在我们女生大多从小在农村长大 喂过猪也掏过猪粪,习惯了猪圈的味道。而且大多时间呆在教室看书刷题,一般都很晚才回回宿舍睡觉。</p><p class="ql-block"> 校园不大,食堂位于校园西南边,吃饭是6~8个人一桶,每次开饭由桶长从食堂领来分配,吃饭的饭票是周末我们从家抗米兑换的,食堂只提供主食,吃的菜都是我们从家带来的一大茶缸省着够吃5天,多是咸菜腐乳一类,冬天还好,夏天常常发霉有时还蜉蝣小动物。那时我们正值青春年少长身体时候读书熬夜营养跟不上,男生的饭量大大都不够吃,于是便听说有晚上偷食附近村庄一类的事发生。我们女生饭量还好,对于来自饭桶里有股木腥味的陈米烂饭吃久了也没胃口,于是便有女同学去校园外或镇上买回来一毛钱一块的类似锅盔的“鞋底板”铁桶烤饼回来吃,脆脆的香香的感觉那真是人间美味,以至于我当时边吃边想,等我以后考上工作有钱一定买很多吃个够。遗憾的自从离开了家乡,就再也没见过这样的美味,是吃的东西变了,还是人的口味变了,永远留念还是当年那味道。</p><p class="ql-block"> 也许是我当时入学年龄小稀里糊涂开窍晚,又天生愚钝,自信不足自卑有余。入学时成绩几乎垫底,曾被一同学嘲笑,在我幼小心灵留下深深的烙印,也由此激发了我的斗志,开始思考认真学习,逐渐找到学习乐趣和窍门,成绩也逐渐提高。现在想想很感谢当年那位同学变相的激励。不过那时我很偏科,感觉天生对历史地理政治很排斥,像一团乱麻理不住头绪,不明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含义。分科考试文科成绩不好。后来高二文理分科我只能选择理科,其实我的理科成绩开始也不好,后来在几位理科老师循循善诱教课中激发了对数学物理化学的兴趣,成绩也逐渐提高。获得了自信通过了高考也改变了自己命运。为此我要特别感谢教我数理化几位老师。如今他们有的已经作古有的也已经年老。但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恩情将永生铭记。</p><p class="ql-block"> 尽管当年母校是一所普通的区级高中,地处偏僻的小村庄田园,条件环境很差。但师资力量很强,很多老教师他们有的毕业于名校,有的来自大城市著名中学,有丰富的知识贮备,也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能回到家乡扎根基层教书育人,这是我们作为少年学子最好的遇见,也是我们农家子弟的荣幸之至。正因为有他们的孜孜不倦认真教学,传道授业解惑,才让世代为农面朝黄土的农民孩子能走出山村,改变了命运,实现梦想,成为对社会有用之人。</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母校已随时代的潮流消失不见。但她在我们的心底仍然留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让我们时不时回想起那青葱般岁月,回忆起那时勤奋苦读挑灯夜战的青春时光,尽管有些青涩也有点迷茫。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如今大都也年过花甲天各一方,因为母校同窗我们现组群隔空相聚聊聊家常,追忆似水年华。看见与母校相关的文章图片消息,也会不由心生感概,感念母校,也怀念青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