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九城的美篇

四九城

往事悠悠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闲聊七十年代古镇年青人的婚姻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期间,自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制定了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把生活在城镇和生活在农村的人群划分了不同的阶层,不同阶层的人群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由此造成了婚姻自由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户籍制度很大的约束。结婚是一辈子的事,需要门当户对,家境相当,背景相似,好的婚姻过命,坏的婚姻要命,只有真正过上柴米油盐的日子,才知道它好不好,所以对配偶的慎重选择至关重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居住在城镇生活的人群就是居民,(即城里人和农村集镇上的居民,称城里人和镇上人),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如务工,经商等,拥有城镇户口,持有购粮本,因外壳是红色的,也叫红本子,吃国家计划供应的商品粮和油,戏称皇粮,享有国家供应的其它日用计划商品,只要是城镇户口,到了法定的工作年龄,地方政府便会安排其工作。虽然工作的性质各不相同,在那个年代,到了退休的年龄,便可享受原单位发放的退休金,也叫养老金,虽然每月的退休金不髙,但基本上能维持贴补全家日常生活的开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居住在农村生活的人群就是农民,也叫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属于农业户口,也叫农村户口,吃工分口粮和人口粮,其子女长大了仍在农村务农,还有一种农民叫菜农,从事蔬菜种植,供应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他们吃的是返销粮,因购粮本外壳是绿色的,也叫绿本子。农民和菜农的收入,按照一年劳动天数累计工分数,年终按工分值进行分配,菜农平时有卖菜的收入,因吃返销粮,按月或按季随时分配。在当时农民生产的粮食产量低,卖了公粮才有经济收入,除了买化肥等农具,生产队资金积累所剩无已,一年下来农户分配收入甚微,有的农户家中非劳动力多,年终在保证人口粮的情况,分配不到一分钱,反而倒欠生产队的钱,叫超支户,不管是农民还是菜农,上了年龄没有了劳动能力,也没有任何社会经济保障,由其子女代称口粮或代买返销粮,子女将负责他们生老病死,农村五保户由生产队按照最低生活水平供养,这就是那个年代居民与农民的差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于有了居民与农民的区分,在老百姓眼中无形中形成了三种人群,即城里人,镇上人,农村人,前两种人虽同属城镇居民,但城里人与镇上人的待遇差别还是很大的,首先镇上人的户口是不能迀到城里的,城里人的计划商品供应要比镇上人的要丰富很多。在多数城里人的眼中,出了城门就是农村人,他们叫他乡下人,有些人他们用傲慢的眼光鄙视乡下人,由于政策和利益各有不同,而且城乡生活水平差异很大,现实的东西在改变人的思想认识,因此镇上男女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认知的过程中悄悄发生改变,首先他(她)们对自己的婚姻观念有了重新的认识和见解,不在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等封建礼教的束缚,他(她)们思想解放,打破传统的婚姻观念,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他(她)们择偶对象和标准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尤其在七十年代期间表现的尤为突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旧社会俗话是好男不当兵,好女不嫁丁,新中国城镇青年对服兵役有新的认识,一人当兵,全家光荣,保家卫国是新中国年青人的神圣职责,复员回来还可以分配到一个好工作。因此有些有头脑有心机的镇上女孩,她们选择的对象,自然选择那些从镇上出去当兵的男孩,因为复员回来,国家包分配,且多数安排在县城好的企事业单位上班,首先是工资髙,待遇好,有的在部队入了党提了干,还能在单位当上中层干部,这些人在那个年代是众多女孩心中的香饽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有些镇上女孩选择的对象,是在镇上被招工到县城或城里一些厂矿企业当工人的男孩。这些当兵和招工出去的男孩,各方面的条件和待遇要比在镇上工作的男孩要好上许多,正是她们首选的对象,因此她们都认为有一个在县城和城里工作的丈夫,心中就有一种自豪感和优越感,内心有一种髙高在上的感觉。好多女孩选择当兵的和工人作为对象,是那个年代的潮流,也是众多女孩梦寐以求,朝思暮想的追求,但她们也有苦恼,一旦结婚后,聚少离多,加上县城和城里那种灯红酒绿的诱惑,多数女孩心中的第六感觉,心中难免有阴影存在,而影响夫妻之间的感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也有极个别的镇上女孩,自恃长的漂亮,心髙气傲,好高骛远,厌恶自已从小长大的农村集镇生活,就是那个年代人们常说的好逸恶劳,爱打伴,小资产阶级思想严重,羡慕城里人的生活,托人在城里找对象,那时城里人的男孩一般不会找农村集镇上的女孩结婚。媒人介绍的大多是大龄剩男,他们这类人大多受家庭成份的牵连,或本人政治上的原因而影响了找对像,也有特殊原因在城里找不到对像的社会混混,他们也想找个老婆成家,有人来介绍对像,正好粑粑合上油瓶盖,求之不得呢,婚后女孩户口也不能迀到城里,为了贪图城里人的生活,不惜拿自己的青春作赌注,离开家乡,和一个她根本不了解不喜欢的男人结婚,自己又没有工作,用钱靠伸手,过着一种伺候人看人脸色生活的穷太太,真的不值得,其实在城里人的眼里她就是一个攀髙的势利女,真正爱你的城里人并不多,在那个年代,城里人的工资收入并不髙,多数人家的日子过的也是紧紧巴巴的,生话的并不幸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生活在镇上的大多数女孩,思想很理智,看问题很全面,不贪图所谓的幸福,认为双向奔赴的生活才会幸福,都会选择在一个镇上工作的男孩作为今后生活中的伴侣,但必须门当户对,知己知彼,双方的背景和价值观都很相近,而且人品要好,单位要好,家庭经济负担轻,有房子的更好。因为关系到一个人一辈子生活是否幸福,慎重的选择对像是自然的心里体现,人往髙处走,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的规律,夫妻俩在一个镇上工作,朝夕相处,互敬互爱,虽然物资条件差一点,过着一门心思归门里的生活,也可以照顾到双方父母的生活,在父母面前尽尽孝心,一家人生活的其乐融融,是那个年代多数女孩的想法和做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镇上特别是有一些男孩家庭出身好,也就是那个年代走红的干部,工人阶级子女,理想是应征入伍,几年服兵役复员回来能分配到一个好单位和好工作,其次希望被招工出去在工厂当工人,那个年代家庭出身好的男孩,当兵,招工都有优先录取的条件,有了好单位和工作,就能找到心仪的对象。但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不是所有出身好的男孩都能当兵或招工当工人,走不出来只能留下来和其他男孩一样,在那个年代自已出去找工作是不行的,自巳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只能由当地政府安排在本镇镇办企业工作,否则你就没有工作。理想破灭了,他们的思想和那些理智的女孩一样,到了谈对像的年龄,也只能选择和被选择在一个集镇工作的女孩作伴侣,在一个镇上生活互相之间很了解,俗话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家门口的塘都知深浅,所以男孩在镇上一般不敢干坏事,而影响个人的声誉,一旦讨人嫌,会影响自己的婚姻。但也有极少数的男孩,由于木讷和内向等原因,在本镇找不到对像,也不会找当地农村女孩做对像,即使有也是极个别的的现象,但还是有好心人帮助,介绍本县其它镇上的女孩,结婚后本县镇与镇之间的户口是可以迁到男方来的,因是居民户口,也可被当地政府安排在镇办企业工作,在那个年代,家家经济状况都差不多,彩礼只需百十块钱,另外男方在准备五六百块钱,就可以把婚姻大事给办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假如男女双方都是同学,有校园恋的倾向,或在社会交往中认识的农村女孩,虽有爱慕之心,即使女孩长的漂亮,温柔,贤惠。由于当时社会阶层的利弊关系,男孩一般不会因爱上女孩,而冲昏头脑,越雷池半步,只能把爱深深的藏在心里,两人冲动的结果双方都很清楚,结了婚将后患无穷,给双方的父母及自己带来一辈子的无穷无尽的烦恼。在恋爱选择的问题上,那个年代每个男孩警钟都敲的很响,不敢任性,不敢冲动,那时居民就是居民,农民就是农民,其阶层不一样,性质的界线划的很清,女孩不能因嫁到了镇上,户口就能迁上来,女孩户口依然在农村,有了爱情的结晶,小孩的户口还得落户在母亲户口上,长大了仍留在农村务农,那年代男孩一人的计划商品粮和微薄的工资是无法撑起这个家庭的,省点钱那时想买黑市粮也是很难买到的,抓住了就按投机倒把全部没收。你要不服,就定你一个扰乱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罪,受到单位的批斗,在那个政治运动不断的年代,谁敢不服呢。女孩如不参加生产队农业生产,包括小孩是称不到基本口粮的,除非每年交积累给生产队,才能称到基本口粮。由于户籍制度,孩子长大后上学,工作,婚姻,住房等都成了很难解决的问题,形成了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两头都没有着落的境地。因此不同阶层的男女青年都明白这一点,双方冲动的结合,将带来一系列的恶果是无法吞咽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那个年代,由于户籍制度形成了不同的阶层,不同的阶层生活方式不一样,政策待遇不一样,价值观也不一样,因此认知与需求也不一样。直接造成了不同的阶层婚姻,恍如异族婚姻一样,不同的异族青年男女是不能通婚的。在那个年代,只能是农村人找农村人结婚,镇上人找镇上人结婚,城里人找城里人结婚,是最好的结果,如果有人认不清这个界线,乱点鸳鸯谱,只能是自食恶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