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安徽寿县古城之古城墙、报恩寺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你是人间的四月天</p> <p class="ql-block">美篇号:74328991</p> <p class="ql-block">寿县,古称寿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安徽淮南市寿县。</p> <p class="ql-block">寿县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楚国的都城,历史上多次成为州郡治所,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寿县古城始建于宋朝,(1068~1224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有城必有城墙。寿县古城墙是中国保存较完善的七大古城墙之一,比山西平遥古城墙还早100年。</p><p class="ql-block">古城墙位于准河南岸,背倚八公山,古城墙周长7147米,高9.7米,底宽18~20米,顶宽6~10米,威武庄严,大气沧桑,历经900多年,至今屹立不倒,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匠心。</p><p class="ql-block">寿县古城墙墙基以块石圈砌,中间以粘土夯实,外壁包贴特大青砖,砖石缝均用桐油、糯米汁、拌和石灰浆加以填灌,城墙上筑有雉堞、马面、敌台和塔等附属设施。</p><p class="ql-block">城有四门,门上阴刻其名,东宾阳,南通淝,西定河,北靖淮。</p><p class="ql-block">四门的瓮城围合依附在主城门之外。</p><p class="ql-block">2001年古城墙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p> <p class="ql-block">无需翻阅史料,只要亲自来趟古城,爬上古城墙,看看镌刻着岁月沧桑的古道,触摸一砖一石历史留下的温暖,你就会知道这是一座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我们现在看到城墙上的砖石,都是宋代的砖石,采用八公仙山的石头,有寿字、有仙字,摸一摸就很有感觉,福气满满。</p> <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8日,我们跟着小唐导从北靖淮门进入古城内。</p> <p class="ql-block">远眺城楼,靖淮二字刻于城门正中,数十杆三角形明黄色的旗子飘扬在厚重的城墙之上,巍峨壮观。</p> <p class="ql-block">青黑色的石道隐隐泛着光芒,那是被历史打磨过的痕迹。</p> <p class="ql-block">作为楚国最后的都城,寿县曾经历无数的战争。春秋以来,古城墙屡建屡毁,现在主要是宋明两代的城墙。</p><p class="ql-block">从北门登上城墙,可以看到城墙高大厚实,砖石交错,透露出岁月的痕迹,城墙上的箭楼、瓮城、城门,在冬日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斑驳沧桑。</p> <p class="ql-block">寿县地处襟江扼淮的重要位置,千百年来,这里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金戈飞扬之处。从秦灭楚到抗日战争,在寿县发生17次规模较大的战事。历史上秦晋淝水之战古战场就发生在寿县古城墙附近的东淝河上。</p><p class="ql-block">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p> <p class="ql-block">这场战役衍生出“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历史典故。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一文中还引用了“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典故。</p><p class="ql-block">公元(383年),前秦皇帝符坚率领八十万大军南下,意图一举消灭东晋。当时晋军只有八万余人,双方兵力悬殊巨大。在这种情况下,东晋宰相谢安沉着指挥八万军队聚集在八公山上,符坚统领的八十万前秦军队聚守在现在的城墙位置,两军中间隔着一条淝水,双方以淝水为界进行长时间的对峙。符坚统领的秦军非常凶悍,东晋军队无法下山渡河与其决战,东晋统帅谢玄建议符坚让秦军稍稍后退一步,留出一块空地,以便东晋渡过淝水与其交战。符坚同意了这个请求,让军队稍向后退,想在晋军渡河最弱的时候一举将其歼灭。没承想符坚下达后退命令之后,在前面的秦军后退的过程当中,突然有人大喊“秦军败了!秦军败了!”,后面的秦军以为秦军真的败了,一时阵形大乱,从后退变成整个大部队的溃逃,很多人被踩死或被后面的乱箭射死。这是符坚万万没有料到的,符坚抬头再看对面八公山上一草一动,认为都是晋军的军队,于是长叹一声说“如此劲敌,何为弱夫?”把草木都当成了兵,“草木皆兵”这个成语就这样来了。秦军在溃逃过程中,人心散乱,内心十分恐慌,一听到风的声音,鹤鸣的声音,都以为是东晋的部队来追杀他们,“风声鹤唳”这个成语就这样来了。</p> <p class="ql-block">历史已成往事,古城墙阅尽沧桑如今变成4A景区,供游人游览观光。只有那些一砖一瓦记录了寿县曾经的岁月,发生在寿县古城墙内外、流传千年的故事,告诉人们寿县的传奇与辉煌。</p> <p class="ql-block">从古城墙下来,穿过城门洞,我们到城内报恩寺看银杏洒金。</p> <p class="ql-block">走到西大寺巷的尽头,便是报恩寺了。</p> <p class="ql-block">“信步东禅寺,夕阳古塔尖。</p><p class="ql-block">院深藏野竹,垣矮如远山。</p><p class="ql-block">端坐佛含笑,颂经僧不闲。</p><p class="ql-block">一声清葵动,明月送人还。”</p><p class="ql-block">这首《游东禅寺》诗中所指东禅寺,就是寿县城内的千年古刹报恩寺。旧名崇教禅院、东禅寺,明洪武年间改名报恩寺沿用至今。据《寿州志》记载,此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至649年),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p> <p class="ql-block">报恩寺山门对面高大红色的照壁上,书写有毛泽东主席1958年视察安徽博物馆的讲话“一个省的主要城市,都应该有这样的博物馆,人民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的力量是一件很要紧的事。”</p> <p class="ql-block">迈进山门,即到第一进大院,院内高大红杉、苍翠松柏,红的火红,绿的青翠,斑斓的色彩与古寺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庄重、静谧之美。</p> <p class="ql-block">院正中是宋塔遗址,原为九级北宋舍利砖塔,后倒塌六级,残存的三级于1977年拆除。</p> <p class="ql-block">再穿过二佛殿,便来到第二进深院。两棵千年银杏遮天蔽日,金黄的银杏叶给古老的寺庙增添一抺暖色。</p> <p class="ql-block">据说这两棵银杏树是唐玄奘大师亲手栽植的,树龄已达一千三百多年,高约二十多米,国家一级古树名木。</p><p class="ql-block">千百年过去,两棵银杏树依旧高耸,傲立在报恩寺中,听晨钟暮鼓,看人间沧桑。</p><p class="ql-block">无数善男信女在此虔诚许愿,系上一块许愿牌,为家人祈福平安喜乐。</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是寺内的主体建筑,气势恢宏,面阔五间,殿前设长廊,殿内供奉着众多佛像,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第二进院落的东侧还有观音殿。</p> <p class="ql-block">穿过大雄宝殿后面就是毗卢佛大店,供奉的是毗卢遮那佛。</p> <p class="ql-block">离开报恩寺,还有点时间,我们接着去寿县古城外的安徽楚文化博物馆看看。</p> <p class="ql-block">时间:2024年12月8日拍摄于安徽寿县古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