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8日午时1点多离贵州织金洞,经织金县城,越普定小兴浪大桥,过普定县城,绕安顺市西,在傍晚近七点抵达龙宫景区,全程130公里。 途中见夜郎湖标牌,曾犹豫,想探究古时的夜郎国如今何样?可想到夜郎国究竟位于四川南部,云南东端,还是贵州西边一带,或者都包括三地,学术界尚无可靠物证加以定论,也无考古发现,且计划到龙宫景区停车场驻车过夜,此时已偏下午3点半,怕来不及,就未作停留。 将龙宫预定为过夜点,是想景区肯定有停车场,至于是否进入一游,却没想好,哪怕我从来没到过。没想,车至龙宫景区入口,才知停车场不允许过夜。无法,已经无时间另找驻车地,只能退出几公里,至来时经过的漩塘马头村在公路边能停车,名为“一米阳光民宿”的小旅馆开房。 昨天在织金洞外“福源家舍”投宿,是为充电与洗衣的主动为之。今日公路边小旅馆开房,不为副电池,除景区不让停车过夜的原因外,还为洗衣裤。为何重复洗衣,原因羞于对人言,老了……收拾干净,依然在车上睡觉,一是换床难入睡,二是车上要紧东西搬出背下嫌麻烦,自己睡在车上踏实。 <p class="ql-block"> 在一米阳光民宿餐馆里吃过晚饭,预定好明天早餐后,便提着相机散步般到龙宫附近的“龙字田”观景台拍片。据简介牌称:龙字田占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龙”字拓自唐代“草圣”怀素的书法。天已暗,又有细雨薄雾,效果不好。</p>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点,特意开车到“龙宫”牌坊前打个卡就走人,原因当然是昨晚被拒绝停车过夜,彻底将来时进不进龙宫景区的犹豫演变成,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心态。 3月29日的计划是到晴隆县再探24道拐。2019年7月,我就专到晴隆看赫赫有名的“二十四道拐”,却因县城到景区间在大搞建设,处处封闭施工绕糊涂了,稀里糊涂由山顶的第二十四道拐擦肩而过不知。 这里当年就是一个粉尘飞扬的工地,无游客中心,也没任何景区标识牌。由320国道到山下的第一拐时,觉得不是我想找到能拍全景的对面山头观景台而放弃,最终首探二十四道拐成了绕晴隆县政府驻地莲城镇一圈而别。 这回走贵州国道320,欣喜发现公路从关岭县坝陵河(关岭)大桥下经过,且还有观景台,便好好拍了回大桥。 关岭大桥,又叫“关岭坝陵河大桥”,因桥下面的河叫坝陵河,跨越的峡谷叫坝陵河峡谷而得名。其位于贵州省关岭县境内,是沪瑞国道主干线贵州境镇宁至胜境关高速公路上跨越坝陵河大峡谷的一座特大型桥梁。 该桥全在关岭县境内,东起晒甲山,西连关索岭,中跨“坝陵河峡谷”,一座大桥把晒甲山、坝陵河峡谷、关索岭和关岭县城连接在一起。 大桥主跨为1088米,东岸引桥940.4米,西岸引桥200米,全桥长2237米,桥面至坝陵河水面370米,大桥主桥面宽度24.5米,全桥使用各类钢材约6.5万吨,总概算约14.8亿元,当时是居“国内第一,世界第六”的大跨径钢桁梁悬索桥。 看过关岭大桥,有9公里经关岭县城,又30多公里见公路左边有永宁古镇。事先,完全不知此古镇,便想刚好是午饭时间,便停车在大概即是永宁客栈,又是游客中心的停车场停车,由相隔不远的城门入城。 在城门附近见永宁古镇简介,知永宁州又名“楂城”,因山高雨雾多,故又称“雨淋州”。当地方言习惯把“永”读成“雨”,永宁县谐音雨淋而得名。 永宁州前身达安州设立于1279年,自元至正十一年(1351)正式命名,辖区有“三司六马”的简称,即募役、沙营、顶营三个长官司和六马区,数百年来,辖区范围几经变更。民国2年(1913),废州置县,永宁州改为永宁县。 自进入永宁古镇始,我就按简介寻找所称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古城建筑,如永宁客栈、古城墙、培风阁、古戏台、州府衙门、维风书院、聂家大院等。可惜在我眼中这些所谓古建筑,要么是完全新建,要么刚好是午饭时间,管理人员锁门下班回家吃饭去了,全无机会入内参观。就是我想解决的午餐,冷火秋烟的街上,经过处也无一家饭馆营业,最终还是转一阵回车上解决。 离开兴致索然的永宁古镇,沿国道320前行,经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的顶盘休息区,再走14公里,车到北盘江畔,大桥桥头有停车区。卫生间方便后,见右边江中有钢架桥横跨江中,以为就是我想找的抗战钢桥。拍过几张相片后,又觉得太新,怀疑不是。刚好有几位干部模样的人来检查工作,问过方知,这崭新的钢桥为近年新建的“油气管桥”,我想看的抗战钢桥还得过盘江大桥进晴隆县境,由桥头处左下岔路才是。 如此,我心念已久的晴隆县三大抗战景点二十四道拐,钢桥,还有美军加油站得睹其一。二战钢桥,又称盘江铁索桥,素有滇黔驿道上“咽喉”和“滇黔锁钥”之称,与二十四道拐同等重要,同为抗战生命线——史迪威公路的另一个交通咽喉,因其在抗战中的巨大贡献被称为“抗战钢架桥”。 原来,我以为二战钢桥是抗战时期为抢运军用物资所建,看过资料方知,最崇拜的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在《黔游日记六》就有记载:“循江东岸南行,半里,抵盘江桥。桥以铁索,东西属两崖上为经,以木板横铺之为纬。东西两崖,相距不十五丈,而高且三十丈,水奔腾于下,其深又不可测。初以舟渡,多漂溺之患;垒石为桥,亦多不能成。崇祯四年,今布政朱名家民,云南人。时为廉宪,命安普游击李芳先,四川人。以大铁链维两崖,链数十条,铺板两重,其厚仅八寸,阔八尺余,望之飘渺,然践之则屹然不动,日过牛马千百群,皆负重而趋者。桥两旁,又高维铁链为栏,复以细链经纬为纹。两崖之端,各有石狮二座,高三四尺,栏链俱自狮口出。东西又各跨巨坊。” 据有专家考证朱家民为云南曲靖人,时任贵州安(南)普(安)监军副使(后迁任提刑按察使),驻兵安南卫,为便利云南、贵州的交通,保证军秣粮草的运送,倡议在北盘江上仿云南澜沧江铁索桥修建盘江铁索桥,历时三年于明崇祯四年(1631)建成,是贵州省修建的第一座铁索桥。 桥身由三十三根铁链组合而成,两端扎于坚石之中,桥面用24根铁链并列,上铺木方,左右两侧各有6根铁链作扶手,东、西两岸建有碟楼,可以启闭,实为壮观。自此,来往行人,通过此桥过江如履平地。 抗战中,特别是日本军队占领越南后,经海防到昆明的滇越铁路中断,全凭滇缅公路与空中航线保证美国援华物资到达前线。经滇黔公路,到达重庆必经的盘江铁索桥就成为日寇的眼中钉,肉中刺,无数次的派飞机来轰炸。仅1940年到1941年的一年时间,日军就出动63架次轰炸盘江铁索桥。 1941年(民国三十年)6月1日,日机9架,投弹27枚。2日,日机9架投弹9枚。3日,日机9架投弹8枚。8日,日机9架于9时14分进入盘江桥上空编队,在据地面200米高空,以纵队密集形队形水平飞行投弹,连续投掷300至500磅高爆炸弹9枚,桥共中弹4枚,其中2枚在距桥基东岸二三米处爆炸,桥身全毁。 1950年,人民解放军驻守盘江桥,国家先后拨专款维修、加固。1979年自卫反击战时,将盘江铁索桥作为军事要塞进行重点保护,再次对其进行维修、加固,继续通车,而每次维修、加固均保持美军维修后的原貌。 2013年,国务院公布盘江铁索桥和盘江古驿道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重要附属文物点之一。 2014年11月,位于盘江铁索吊桥下游的马马崖电站正式下闸蓄水,为保护这座历史文物,有关方面将盘江铁索吊桥在原址加高桥墩,将桥身整体提升15米。如今能见原桥墩略高于水位线还保留着。 我在修复后的钢索吊桥上来回行走,努力寻找两岸原有炮楼、岗亭等文物。我也曾在荒草中寻觅铁索桥两岸留下了摩崖石刻造像。可惜年代久远,又缺乏保护,我只能通过相机镜头拉近,辨读到桥西岸桥头钢绳后石壁上书的“铁锁盘江”、“一线缝空”石刻,还有被严重破坏,疑似朱家民的造像。 这回,寻找距盘江铁索桥约30公里的“二十四道拐”景区非常顺利。过晴隆县城时,我没停留,因前回来导航全无作用,引领着左冲右突,已经将县城城区看得差不多。 如今,外地游客的车辆不能随心所欲地直接到能观二十四道拐全景的展览馆前,得在山头,烈士陵园下的游客中心购票乘电瓶车看为抗日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史迪威公路”重要的形象标志二十四道拐。 说起二十四道拐的发现与确认,还得归功于研究滇西抗战史的昆明人戈叔亚。二十四道拐的历史相片,早在修建始到竣工就被美国记者拍下,还标注有拍摄地点“安南”。照片被收藏于美国国家档案馆中,成为中美发扬国际主义精神协同抗战的经典照片。 无数人在云南境内比对相片苦苦寻找多年,甚至怀疑在越南,因古称越南为安南。直至2002年,戈叔亚才将二十四道拐定位在晴隆县向昆明方向一公里处。自此,“二十四道拐”才闻名天下,有多少人为一睹其貌而来。 二十四道拐公路从山脚到山顶的距离约为350米,整条公路呈S型,全程约有4公里。我乘观光电瓶车时很幸运,只老倌一个游客,仿佛是专车,不仅车上有广播,驾驶员也非常热心地一路解说。我是从第二十四道拐下山开始游玩,每一道拐处都立有路碑,第二十四拐、第二十三拐、第二十二拐……,直至山下国道320边的第一拐。这回发现,第一拐处隔着320国道也有游客服务中心与停车场。 至今,我仍没弄明白,第二十四道拐入口的那尊立式塑像是谁?是民国1927年决定贵西线走向的贵州公路局局长马怀冲?还是1935年,率队对二十四道拐的地形再次进行勘测设计的工程师周岳生?拍摄时,我就细细找过,塑像上下全无文字。 返上山时,电瓶车将我送到能拍全景的 “二十四道拐展览馆”前。在造型如古堡般的展馆内能了解二十四道拐的前世今生,也能在高处观景台,还有下山的木栈道上将二十四道拐与远近风景一览无余,尽收眼底。 二十四道拐史称鸦关,鸦关的得名源于其险峻的地势使得乌鸦都难以飞过。鸦关位于古代入滇的咽喉之地,自古就有栈道通过,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近代二十四道拐的建设始于1927年,时任贵州公路局局长的晴隆人马怀冲实施贵州公路大纲,大纲中4条重要公路线之一的贵西线就经过二十四道拐。于是,马怀冲派人对二十四道拐进行了最初踏勘。1935年,工程师周岳生率队对二十四道拐的地形再次进行勘测设计。同年,由西南公路局动工建设,并于1936年完工,至此,二十四道拐成为滇黔公路的必经之路。 之后,美军与贵州人民共同修建了二十四道拐上的挡土墙与涵洞,并对二十四道拐其中的两个拐做了改动,形成了如今二十四道拐的样子,成为了抗日战争中大后方的生命线。 当天,看过二十四道拐后,我没离开而是驻车游客中心停车场。不仅到下面的回民牛菜馆吃了火锅,还另打包一份带走。 第二天离开前,我还到游客中心后登山看过晴隆县烈士陵园。 晴隆县三大抗战景点二十四道拐,钢桥,我看过了,而美军加油站景点两回都没找到。而所谓安南古城,2019年第一次来时就看过,完全是新造的仿古一条街,全无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