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无俗士诗词解析鉴赏:(致力于诗词文化的研究和传承)

空无俗士

<p class="ql-block">《满江红·读庄子、逍遥游》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而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逐利追名,心炽热、常劳形色。思过往,急功求进,几人伤魄。庄子箴言犹在耳,白驹过隙匆匆客。莫彷徨、本色自当然,何须惑。</p><p class="ql-block">时光短,何惧责。求绚烂,非为赫。空无空空也,内心丰获。不被外评牵意绪,只将本色留尘陌。堪回首、岁月亦如歌,情如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一一一一文/空无俗士</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解析鉴赏:</p><p class="ql-block">上阕:“逐利追名,心炽热、常劳形色。思过往,急功求进,几人伤魄。”开篇直切主题,描绘了世人追逐名利时内心的热切与外在的奔波劳碌之态。回顾往昔,那些急于求取功名利禄的人,有多少因过度执着而黯然神伤,此句深刻地揭示了名利场中的众生相以及其中潜藏的痛苦与无奈。“庄子箴言犹在耳,白驹过隙匆匆客。”这里引入庄子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思想,表明庄子的话语如警钟长鸣。同时感叹人生如白驹过隙般短暂,在这有限的时光里不应被名利所束缚,而应思考更深层次的生命意义,体现出一种对庄子智慧的感悟与对人生短暂的警醒相融合的心境。“莫彷徨、本色自当然,何须惑。”在思考庄子之言与人生短暂后,作者得出不应彷徨犹豫的结论,倡导保持自然的本色,不要被名利的诱惑所迷惑,展现出一种豁然与坚定的态度转变。</p><p class="ql-block">下阕:“时光短,何惧责。求绚烂,非为赫。”进一步强调人生短暂,不应惧怕外界的责难或期待,追求绚烂的人生并非是为了显赫的声名。这种表达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评判标准,以自我内心追求为导向的价值观,是对 “无名” 理念的进一步诠释与践行。“空无空空也,内心丰获。”在思想上有了一种空灵、超脱的境界认知,看似“空无”,实则内心收获满满。这里表达了对精神富足的追求,不依赖外在的物质与名声来填充内心,而是在一种自我的精神探索与坚守中实现心灵的充实,契合庄子的无己、无功、无名思想中对精神自在的追求。“不被外评牵意绪,只将本色留尘陌。堪回首、岁月亦如歌,情如墨。”表明不被外界的评价左右情绪,坚守自我本色在世间留下真实的足迹。回首往事时,能让岁月如优美的歌曲,情感如浓郁的墨汁般深沉而富有韵味。这体现了一种在遵循庄子思想指引下,实现内心平静且能诗意地看待人生历程的境界,升华了全词的主题,展现出一种超脱而又充实的人生情怀。</p><p class="ql-block">这首词借由对庄子名言的感悟,深入探讨了名利与人生的关系,表达了对超脱世俗名利追求、回归内心本真与精神富足的向往与倡导,词风流畅自然,情感真挚且富有哲理深度,能引发读者对生命价值与生活态度的深入思考。</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对《满江红・读庄子、逍遥游》句……,写作手法的赏析:</p><p class="ql-block">用典出处明确:</p><p class="ql-block">词中直接引用庄子《逍遥游》中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将庄子的道家思想引入词中,使作品在有限的篇幅内蕴含了深厚的哲学底蕴,为全词奠定了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思想基调,也让读者能迅速联想到庄子所倡导的那种超越功利、回归自然本真的境界.</p><p class="ql-block">化用自然:</p><p class="ql-block">作者并非简单地堆砌典故,而是将其与自身的感悟和思考相融合,如“庄子箴言犹在耳,白驹过隙匆匆客”,把庄子的思想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相结合,自然流畅地过渡到下文对名利的反思以及对本色人生的追求,使典故与词作的整体意境和情感表达相得益彰。</p><p class="ql-block">对比今昔对比:</p><p class="ql-block">上阕中“思过往,急功求进,几人伤魄”,通过回忆过去人们急功近利的行为及其带来的伤害,与当下对庄子思想的感悟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曾经的迷茫与现在的觉醒,强调了追求名利的虚幻和遵循庄子思想、回归本色的重要性,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说服力。理想与现实对比:下阕中“求绚烂,非为赫”,体现了追求内心真正的绚烂与追求显赫声名这两种不同价值观的对比,表达了对世俗所看重的功名利禄的不屑,以及对超越外在评价、实现精神富足的理想境界的向往,深化了词的主题,展现了作者思想的深度和境界的高远。</p><p class="ql-block">抒情与议论相结合抒情真挚:</p><p class="ql-block">词中不乏直抒胸臆之处,如“莫彷徨、本色自当然,何须惑”“不被外评牵意绪,只将本色留尘陌” 等语句,情感真挚强烈,表达了作者对坚守本色、不为外界所扰的坚定信念和执着追求,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和精神力量。</p><p class="ql-block">议论深刻:</p><p class="ql-block">在抒情的同时,作者也融入了深刻的议论,如 “时光短,何惧责”“空无空空也,内心丰获” 等,通过对人生短暂、名利虚无以及精神富足等问题的思考和探讨,使作品具有了一定的思想深度和哲理意味,引发读者对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的深入思考,提升了词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p><p class="ql-block">意象运用“白驹过隙”:</p><p class="ql-block">作者使用 “白驹过隙” 这一意象来形容时光的短暂飞逝,形象地表达了人生的匆匆易逝,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紧迫感,与庄子思想中对人生有限性的认识相呼应,进一步烘托出不应在短暂的人生中执着于名利,而应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主旨.“墨”:结尾处 “堪回首、岁月亦如歌,情如墨”,以 “墨” 来比喻情感,寓意着情感的深沉、浓郁和持久。将岁月与歌相连,情感与墨相类,创造出一种悠远而深邃的意境,使读者在感受时光美好与情感真挚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作者在经历了对庄子思想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后,内心所达到的一种宁静、深沉且富有韵味的精神状态语言风格质朴自然:整首词的语言质朴平实,不刻意雕琢,却能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打动人心。用词简洁明了,如 “逐利追名,心炽热、常劳形色”等,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描绘出人们追逐名利的常见状态,使读者易于理解和产生共鸣。</p><p class="ql-block">富有节奏感:</p><p class="ql-block">在句式上,节奏明快有力,增强了词的表现力;如“思过往,急功求进,几人伤魄”等长句的运用,则使情感表达更为细腻舒缓,张弛有度,使全词在诵读时具有一种抑扬顿挫的韵律美,更有助于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从虚实结合角度对《满江红・读庄子、逍遥游》写作手法的分析:</p><p class="ql-block">虚写庄子思想的引入:</p><p class="ql-block">词中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直接引用庄子的道家思想,这属于虚写。庄子所描绘的至人、神人、圣人的境界是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境界,在现实生活中难以具体触摸和完全达到,它代表着一种理想化的、超脱功利的精神追求,为全词奠定了一种空灵、高远的思想基调,使读者的思绪从现实的名利场中暂时抽离,进入到庄子所构建的哲学世界中去探索更高层次的人生意义.对时光的感慨:“白驹过隙匆匆客” 也是一种虚写,将人生比作白驹过隙,形象地表达了时光的短暂和人生的匆匆易逝。这种对时间的虚化描写,并非具体地描述某一实际发生的事件或场景,而是通过一种形象的比喻来传达一种抽象的、关于生命有限性的感慨和思考,增强了词的意境和情感深度,让读者在这种虚化的时间意象中,更深刻地体会到珍惜当下、追求本真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实写对现实的描绘:</p><p class="ql-block">上阕中 “逐利追名,心炽热、常劳形色。思过往,急功求进,几人伤魄” 等句,是对现实生活中人们追逐名利的真实写照。作者通过这些具体的行为和状态的描写,如内心的炽热、身体的劳累以及精神上的伤痛等,生动地展现了世俗中人们为了功名利禄而忙碌奔波、身心俱疲的场景,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现实生活中名利对人的束缚和伤害,为下文对庄子思想的感悟和对本色人生的追求做了有力的铺垫,也形成了与庄子所倡导的超脱境界的鲜明对比 。</p><p class="ql-block">自我态度的表达:</p><p class="ql-block">下阕中的 “不被外评牵意绪,只将本色留尘陌” 等句,则是作者对自身态度和行为的一种实写。它明确地表达了作者在面对外界评价时的坚定立场和内心坚守,即不被他人的看法所左右,保持自己的本色,在现实生活中留下真实而独特的印记。这种实写使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更加具体可感,让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到作者在经历了对庄子思想的思考后所形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为读者在面对类似的人生选择时提供了一种借鉴和启示。虚实结合以虚衬实:通过引用庄子的虚渺思想来衬托现实中人们追逐名利的虚妄。庄子所倡导的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与现实中人们急功近利的行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反差让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世俗名利的虚幻和无意义,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对回归本色、追求内心真实的呼唤。如 “庄子箴言犹在耳,白驹过隙匆匆客。莫彷徨、本色自当然,何须惑”,庄子的话语如同警钟,在人们为名利奔波的匆匆岁月中敲响,提醒人们不要迷失自我,以虚写的庄子思想强化了对现实问题的反思和对实写的人生态度的表达.</p><p class="ql-block">以实化虚:</p><p class="ql-block">作者将对庄子思想的感悟融入到对现实生活的具体态度和行为中,使虚渺的哲学思想有了现实的落脚点和实践的意义。如 “求绚烂,非为赫”,将庄子追求的精神绚烂转化为一种在现实中不追求外在显赫声名,而注重内心丰富和真实体验的生活方式,让庄子的思想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虚幻理念,而是能够指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的具体准则,实现了从抽象思想到具体实践的转化,使词的主题更加贴近生活、易于理解和接受。</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王强云、曾用名王祥云,字陌居、号空无俗士。金陵汤山人,中国尘社社员,中华诗赋官网首席版主,编辑,荻埠归帆文社顾问,一个躬耕乐道名不经传的民间俗士,致力于格律诗词文化研究和传承。</p><p class="ql-block">中华文化出版社出版巜空无俗士诗词》合集及巜空无俗士格律诗词鉴赏》专集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