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博物馆参观记

鱼(谢绝私聊)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4年11月23日,我和老同学月月一起来到了宁波博物馆。之前看到网友视频里的宁波博物馆建筑很有工业风,据说还是电影《三体》的取景地,所以挺向往。这次宁波之行,博物馆就列入目的地之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参观前一天我们还在网上进行了参观预约,结果到了现场都没有人查验,进出随意。门口的志愿者很热心,看我们背着包,提醒我们可以在寄存柜免费寄存,但是省力许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碧绿的草坪,高大的香樟树,灰色的建筑,确实很出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博物馆门口遇到一群中学生,叽叽喳喳好热闹,问了一个女孩,她告诉我是学校组织的活动,还强调了句:我们可是从杭州赶过来的哦。语气神态都好活泼可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宁波钟鼓楼的资料图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阳明出生于余姚北城(今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阳明街道)。明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是“心学”的集大成者。“阳明心学”后传入日本、朝鲜等国,其弟子极众。我们经常说的“知行合一”就是王阳明倡导。</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镇海位于甬江口,自古就是海防重地,南北岸分别有招宝山、金鸡山两座炮台守卫。镇海大捷是中国近代史上惟一的一次近海保卫战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的尊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今的镇海区地处宁波市东北部,与舟山群岛隔海相望,西毗江北区,南临甬江与鄞州区、北仑区一水相依,北与慈溪市接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中法史料中,关于镇海之战描述差距极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浙江提督欧阳利等人的报告宣称法舰多次进犯,还以鱼雷艇入港偷袭,并登陆进攻。镇海守军在南洋三舰配合下将法军击退,并至少重伤法舰一艘,击毙了法国舰队司令孤拔。所以也有不少资料将镇海之战称为镇海大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而法国方面宣称遭到炮击以后,由于距离较远,双方都没有取得什么像样的战果,法国唯一的损失是“尼埃利”被飞散的弹片打断了几根桅杆支索。随后完成侦察任务的“尼埃利”就退了出去。之后考虑到镇海口航道狭窄,炮台众多,而“巴雅”、“凯旋”吨位大,吃水深,无法靠近炮击,“梭尼”、“尼埃利”火炮口径太小,威力不足,加上没有足够的兵力登陆作战,因此决定在外海驻守,将南洋水师的主力“开济”、“南琛”、“南瑞”三舰封锁在港内,防止对法国海上军事行动造成威胁即可,再没有交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于双方的描述差距太大,因此后世关于“镇海大捷”也一直很有争议。考虑到镇海之战中法双方都没什么人员伤亡,而孤拔也是在指挥舰队侵占澎湖以后,直到6月11日才死亡,此时距离镇海之战已经过去了3个多月,似乎不大可能是被镇海炮台致死,法国方面的报告可能更真实一些。当然,镇海守军防卫严密,准备充足,没有给法国舰队可乘之机,避免了石浦之战的悲剧,这一点还是值得肯定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南宋的银熏炉也太精美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名为“成茶汤”的茶碾,是青瓷材质,越窑出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人比现代人更懂得生活,碾茶、煎茶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是生活美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个西晋时期的储物罐,做得如此精巧繁复,佩服古人的耐心,也赞叹青瓷技艺之高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战国时期的羽人竞渡纹铜钺是迄今中国以“竞渡纹”为纹饰的首件文物,此铜钺不仅证明了2000多年前先民就已掌握了赛龙舟这项体育运动技能,也可能是最早记录世界划桨水上运动的重要器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器身一面素面无纹,另一面铸有一边框,框内上方为龙纹,双龙昂首相向,前肢弯曲,尾向内卷。下部以弧形边框线为舟,上坐四人成一排,四人皆头戴高高的羽毛冠,双手持桨作奋力划船状,羽冠的羽毛似乎迎风飘扬。这是有关宁波划龙舟的最早图案,是宁波中秋划龙舟的雏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右边那个有破洞的木屐,像不像一张表情囧态的脸😂</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小时候跟同学一起野炊时,垒灶搭锅也是这样的造型。也算是文化的千年传承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牙雕鹰首是一款新石器时代文物,2004年宁波市慈城镇八字村傅家山遗址出土。整器是装饰品残部,线条简炼,设计奇巧,显示了七千年前河姆渡人高超的手工技艺与抽象的原始思维能力。在河姆渡文化发展演变过程中,鸟的图符始终处于原始艺术创作的核心位置,此件可看作是原始图腾崇拜的某种标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梅花鹿角的造型挺漂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诚信商家的原则。如果现在的商家也都能这样自律,百姓的幸福指数能提高不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宁波人过八月十六中秋节的习俗,确实是中国传统节日习俗中一个独特而有趣的现象。这个习俗的由来,众说纷纭,但每一种说法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南宋宰相史浩因故晚归,到家已是八月十六。为了不让母亲失望,母子俩决定将节日延后一天庆祝。八月正值天文大潮,有时八月十六的月亮比十五更圆。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方国珍,让母亲能与百姓同乐,特改中秋为八月十六。除了上述两种主要说法外,还有越王勾践孝母说、宋高宗避难说、戚继光抗倭说等多种传说。这些传说虽然具体情节各异,但共同点是都体现了人们对忠孝节义、家国情怀的崇尚和追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科学角度来看,“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是天文现象的一种常态。而宁波人对数字“2、6、8”的钟爱,以及浙江沿海民间流传的初一、十五为鬼日等观念,也可能对八月十六过中秋的习俗产生了一定影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对花梨木的交椅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椅座面刻有精美图案,好像是狩猎场景图。</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雕花床也是精美无比。</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玉鳜鱼。鳜鱼代表富贵,胖嘟嘟的造型也讨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木雕,人物造型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宁波博物馆的藏品不是很多,还有一些“藏品出差中”,所以一个多小时就逛好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