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部东部游-解读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品(1)

风清日丽

<p class="ql-block">  2024年9月11日,我们6位由同事朋友组成的私人定制小包团,踏上了去美国旅游15天的行程。9月20号至22号我们在纽约观光(纽约观光已在前一期美篇中叙述),9月20日下午我们到位于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去参观。因参观时拍摄了数百张照片和文字,分做两个美篇。</p> <p class="ql-block">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是美国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位于纽约第五大道。占地面积为13万平方米,收藏有300万件展品。于1870年开馆。与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的卢浮宫、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并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在博物馆,我们请到了一位张先生为我们讲解和解读展品。</p> <p class="ql-block">  《长尾光环》是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委托韩国李.布尔在美国的首个公共装饰作品。他四件在博物馆外墙上的雕塑,艺术家试图将历史和当代的身体、机械和建筑原型与个人和集体记忆融合在一起。这些作品象征着人类对进步和完美的永恒渴望,同时也暗示了这些追求中固有的失败和后果。在博物馆的拱形壁中《长尾光环》反映了历史长河中无尽的进步和转变。</p> <p class="ql-block">  一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埃及展厅。 这是埃及拉美西斯二世(公元前1303年2月21日—公元前1213年7月)大理石雕像,他是塞提一世之子,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第三位法老,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建筑家,执政时期是埃及新王国时期最后的强盛年代,被历史学家称为拉美西斯大帝。</p> <p class="ql-block">这是埃及神庙墙体。用现代技术将墙壁上的壁画完美的展示出来。内容描述的是:埃及托勒密国王登基后,感谢鹰神荷鲁斯和伊西斯女神。这与我在埃及科翁坡神庙拍的墙上的壁画基本一致。第二图就是科翁坡神庙的壁画。</p> <p class="ql-block">  埃及托勒密王朝(公元前305-公元前30年),是在马其顿帝国君主亚历山大大帝死后,埃及总督托勒密一世(希腊人)所开创的一个王朝,统治埃及和周围地区275年。</p> <p class="ql-block">下面三幅图都是古埃及文物。</p> <p class="ql-block">这幅是古埃及马赛克贴画。它使用的材料主要包括彩色玻璃(古埃及1500年前已经有玻璃制品)、陶瓷、石头和贝壳等‌‌。这些材料被切割成小颗粒,然后进行镶嵌拼贴,形成各种图案和装饰。马赛克艺术在古埃及主要用于装饰建筑和艺术品,展现了古埃及人在艺术和工艺方面的精湛技艺‌。</p> <p class="ql-block">这是古埃及木乃伊人像棺椁。古埃及木乃伊棺椁一般分多层。最外层大理石材质或者是木质,第二层或第三木质人形棺椁,包裹尸体的最里层是亚麻布。每一层棺椁都象征着不同的意义,从外到内,层层递进,这些棺椁不仅起到了保护尸体和灵魂的作用,还反映了古埃及人对死亡和复活的独特理解‌。</p> <p class="ql-block">《华盛顿横渡特拉华河》‌:这是德国艺术家埃玛纽埃尔·洛伊茨1851年创作的油画,描绘了1776到1781年北美独立战争中的经典战役——特伦顿战役,讲述华盛顿带领革命军队对英殖民者的最后一击,华盛顿带领队伍横渡特拉华河的场景。这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下面两幅是«药师经变»图,是佛教壁画,元代,原在我国广胜寺。1929年,广胜寺的僧人为了修复兵荒马乱中破败不堪的寺庙,以1600元大洋,将《药师经变》壁画卖给了两个美国人。这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元朝广胜寺《药师佛法会图壁画》‌:这幅壁画描绘了药师佛法会的盛况,色彩斑斓且保存完好,每一处细节都令人惊叹‌。</p> <p class="ql-block">«戴草帽的自画像»,布面油画 ,1887 年 ,是文森特.梵高作品。文森特·梵高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以其独特的画风和深邃的情感表达而闻名于世。这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摇摇篮的女人》<span style="font-size:18px;">文森特·梵高作品。</span>在梵高为朋友阿尔勒邮局局长的妻子奥古斯汀·鲁林画的五个肖像版本中,这幅画是模特自己选择的。梵高评论说“她眼光很好,选择了最好的。他是在1888年12月在阿尔勒精神崩溃之前,开始画这些肖像的,并于1889年初完成,将它们命名为“摇篮曲或摇摇篮的女人”,从模特手中握着的绳子可以看出,绳子与看不见的摇篮相连。</p> <p class="ql-block">«睡莲池上的桥»是布面油画,创造于 1899年,是克劳德·莫奈作品。莫奈这幅作品包括如《睡莲》《干草堆》《菊花》《睡莲池塘》等,这些作品是印象派艺术的巅峰之作,色彩斑斓且光影变幻莫测‌。这些都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睡莲»克劳德·莫奈作品。</p><p class="ql-block">莫奈的一位批评家将这幅1919年的画,描述为“盛开的睡莲”,它们的金色园盘包裹在紫色中,映衬若干多云的水面。尽管这位近八十岁的艺术家不愿放弃近期的画作,但他创作这幅风景画和与之相关的三幅画是着眼于市场的,他告诉他的经销商加斯东和若斯·贝尔纳海姆,他正在“热情地创作它们”,贝尔纳海姆兄弟迅速购买了这四幅画。</p> <p class="ql-block">法国克劳德·莫奈作品,1914-17油画</p><p class="ql-block">«鸢尾花»是莫奈最喜欢的花卉之一,在他的吉维尼庄园通往房屋和日本桥的小径两旁,都种满了鸢尾花。这幅鸟瞰花园小径的画作,属于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创作的一系列重要作品。这些作品以广阔的视野捉到了这些花卉的本质精髓。晚年,随着视力的减退,放弃了细微的描绘,而是用“大片的色彩来表现主题”,直到构思成形和构图在大脑中固定下来。</p> <p class="ql-block">«纸牌的人家» 法国塞尚1890年作品。布面油画 。他是法国后印象主义画派著名画家。他的作品和理念影响了20世纪许多艺术家和艺术运动,尤其是立体派。在他生前的大多数时间里,他的艺术不为公众所理解和接受。塞尚的最大成就是对色彩与明暗具有前所未有的精辟分析,颠覆了以往的视觉透视点,空间的构造被从混色彩的印象里抽掉了,使绘画领域正式出现纯粹的艺术,这是以往任何绘画流派都无法做到的。因此,他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这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唐彩绘金夹紬阿弥陀佛像»唐朝(618~617)</p><p class="ql-block"> 这尊阿弥陀佛像坐得端端正正的,头上螺发清晰可见,面容端庄慈祥。身上的袈裟衣纹流畅自然,仿佛能感受到它随风飘动的样子。虽然时隔千年,彩绘已经褪色,但斑驳的漆金依然闪烁着内敛的光华,就像佛的光明一样照耀着四方,让人感受到福德庄严的一切自在与安乐。佛像工艺精湛,栩栩如生,细腻的彩绘和金饰展示了古代工匠的超高技艺,令人肃然起敬。这尊彩绘漆金夹纻阿弥陀佛像简直是艺术品中的极品。这是博物馆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易县三彩罗汉» 辽代时期。</p><p class="ql-block">河北易县八佛洼山洞的辽塑,不仅是中国古代写实艺术的无上瑰宝,更是高僧大德们气韵生动、神容毕真的传神写照。在一些世界顶级博物馆的显要位置都摆放着三彩罗汉像,它们均来自于我国的河北省易县八佛洼山洞,雕塑于辽宋之际。其艺术价值丝毫不亚于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杰作。易县十六罗汉是手工塑形、施釉的三彩釉瓷器。虽然其体量比真人尺寸略大,却在人体比例和结构上拿捏的甚为精确。塑像面容古朴祥和,袈裟自然下垂,露出手和脚。</p> <p class="ql-block">  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这两尊易县罗汉品相完美,在展厅中相对而视。西方人认为,这些罗汉像是极为罕见的中国写实主义雕像,就艺术和技术水平来说,堪称中国佛教造像的巅峰之作。故此,这一系列造像从被发现以来,就一直深受美术史学界的关注。</p> <p class="ql-block">«马匹交易会»1852-55,罗莎.邦赫作品,是画布上的油画。</p><p class="ql-block">这是邦赫最著名的画作,描绘了巴黎绿树成萌的BoulevarddeIHopital举行的马市,靠近Salpetriere疗养院,在左背景中可见。在一年半的时间里,邦赫每周在那里画两次素描,打扮成一个男人来吸引注意力。当邦赫作品在1853年的巴黎沙龙上首次亮相时,它已经被公认为一位动物画家并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在最终的方案中,艺术家从乔治·斯塔布斯、西奥多·格里科、尤金·德拉克洛瓦和古希腊雕塑中获得了灵感:她把马会称为她自己的“帕特农神庙饰带”。</p> <p class="ql-block">明朝刘俊«纳谏图»15世纪晚期至16世纪早期。</p><p class="ql-block"> 提升君王形象也是宫廷绘画的作用之一。《纳谏图》描绘了君王虚心纳谏的情景,以鼓励言官直言不讳地提出看法和建议。但事实往往相反。这件作品的署名为刘俊,他是一位宫廷画家,并获得了锦衣卫指挥使的头衔。这幅画证明了宋代传统的叙事绘画在明朝宫廷得以延续。刘俊的主要目标不再是讲述故事或描绘自然,而是通过充满象征意义的图像传达信息。</p> <p class="ql-block">清朝«乾隆头等侍卫占音保像»1760年。在清朝满族皇帝统治下,肖像画再次成为朝廷赞助的重要艺术。这幅全身画像描绘了一位一等待卫,是乾隆皇帝(1736-1795年在位)委托创作的百幅忠臣和勇将肖像画之一,这些画原本悬挂在紫光阁。画作上方的诗以汉满两种文字题写,赞颂其作战的英勇事迹。</p> <p class="ql-block">清«八大山人山水图(册)»,1699年。在这些册页大小的山水中,八大山人采用了传统主题作为自己创造性即兴创作的出发点。有几页,稀疏的构图、干涩的笔触,以及光秃秃的树木和空荡荡的亭子,暗示了元代画家倪璜,也有源自董其昌(1555-1636年)山水的风格。然而,在每种情况下,八大山人都会改变他的摹本,或在最意想不到的时候添加人物或墨色。</p> «翡翠葫芦»清晚期 <p class="ql-block">清朝乾隆时期«铜胎画珐琅碗»“彩华堂制”款一对碗。</p> <p class="ql-block">«皇帝礼佛图»北魏时期,约公元522~523年,高208.3厘米,宽393.7厘米。</p> <p class="ql-block">北宋时期,«彩绘木雕文殊菩萨像»。高109.2cm</p> <p class="ql-block">«法恩塞塔特»材质:大理石和半宝石。顶部: Jacopo Barozzi da Vignlolla (1507-1553)设计。基座:由古列尔莫·德拉·帕苔(1506-1557年前)。来自意大利(罗马),约1565-1583年。</p><p class="ql-block"> 这张桌子的装饰中,百合花是法梅斯家族的象征,下面的支撑柱上的盾形纹章,属于1589年去世的枢机主教亚历山德罗.法梅斯。这张桌子来自罗马的法梅斯宫。桌面镶嵌着各种大理石和半宝石。中间的“窗户”是东方雪花石膏,支撑柱由大理石雕刻而成。</p> <p class="ql-block">罗马帝国和古代近东地区,使用青铜和银战争面具。铁战争面具,最初广泛使用于10 至 13 世纪的乌克兰南部和俄罗斯,而后13 世纪至 16 世纪的伊朗,以及 15 至 19 世纪的日本武士,都佩戴这种铁面具。</p><p class="ql-block">这件面具提供了从欧洲西部草原到亚洲东部边缘在使用战争面具方面的一个独特的中亚联系实例。</p> <p class="ql-block">«塞壬海妖»青铜,意大利(罗马),约1570-1590年</p><p class="ql-block">戴着王冠、拖着两条尾巴的塞壬是强大的罗马家族科隆纳的纹章。塞壬海妖,是希腊神话中的角色,通常被描绘为长着翅膀的美人鸟‌。塞壬海妖以其优美的歌声著称,能够诱惑过往的船只,使其触礁沉没。古希腊著名的«荷马史诗»作品之一《奥德赛》中,英雄奥德修斯通过让船员塞住耳朵并绑在桅杆上,来抵抗塞壬的歌声,成功避开了她们的诱惑‌。这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龙罐»陶瓷,明朝(<span style="font-size:18px;">1426-35年)</span> ,江西宣德款, 透明釉下钴蓝彩绘瓷器。这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梵高《麦田与柏树》:这个作品展现了梵高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是印象派艺术的珍贵遗产‌。</p> <p class="ql-block">明成化景德镇窑«斗彩鸡缸杯»,明代(1368-1644)成化刻花。斗彩鸡缸杯‌,高4.1厘米,口径8.3厘米,原为东京收藏家George Lee的珍藏,于1987年转让给大都会博物馆,是大都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印度莫卧儿王朝 «玉碗»。莫卧儿时期(156-1858),是带有彩绘装饰的玉石(软玉)。</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时期«掐丝琺瑯狮戏纹瓶»</p><p class="ql-block"> 1644年</p> <p class="ql-block">«亚当»1880或1881年制作铸铅青铜,法国巴黎奥古斯特.罗丹作品。作品描述:亚当被逐出伊甸园后,双眼茫然,身体因罪孽而摇摇晃晃。雕像的宏伟、有力的肌肉和平衡的姿势让人想起文艺复兴大师米开朗基罗的大理石作品《俘虏》;和它们一样,亚当徒劳地挣扎,对抗强大的力量然而,雕塑家罗丹让英雄的身体在痛苦中显得笨拙:铝色的手臂扭曲着,脚趾抓着泥土。1876年,罗丹前往意大利,试图了解米开朗基罗如何“赋予”他的雕像生命。通过描绘亚当的死亡和痛苦,罗丹赋予了他的雕塑以人类状况的悲剧感。</p> <p class="ql-block">«年轻的巴特»,1866年油画,法国古斯塔夫.库贝尔作品。</p><p class="ql-block">在19世纪60年代,库尔贝多次关注女性沐浴这一传统主题。当这幅在树林边缘真实而活泼的裸体女子在水边沐浴作品展出时,观众对库尔贝的处理方式更加接受。一位作家称赞这个“美丽的女孩”将脚趾浸入水中是“健康本身,有着丰满而圆润的轮廓,……描写的更真实了”</p> <p class="ql-block">《波浪中的女人》,1868年布面油画。法国古斯塔夫.库尔贝作品。在1864年至1868年期间,库尔贝画了一系列女性裸体画。他不可能没有见证亚历山大·卡巴内尔 的《维纳斯诞生》(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在1863年沙龙上的胜利,以及卡巴内尔类似作品的流行。在这里库尔贝唤起了海中女神金星的神话,但狡猾地颠覆了传统,通过描绘模特的腋下毛发一这种现实主义元素,被她几乎可以触及的皮肤质量放大了。</p> <p class="ql-block">«圆顶祭坛»1511年,木头上的油画。法国让.贝勒甘布作品。</p><p class="ql-block">圣伯纳德(左幅站着的僧侣)是圣母玛利亚狂热的崇拜者,在这幅三联画中,他与家人聚集在她的宝座周围。祭坛画是由布巴斯的女修道院院长妮珍(圣伯纳德妹妹,中间<span style="font-size:18px;">穿着黑色的服装)</span>委托画家画的。圣伯纳德对圣母玛利亚的充满幻象,当画的两翼合上时,这一幕就显而易见了,圣母玛利亚奇迹般地用她的乳汁湿润了圣伯纳德的嘴唇。</p> <p class="ql-block">«索尔兹伯里大教堂»,来自英国东柏林顿,是约翰.康斯特布尔作品。(1826年)油画。</p><p class="ql-block">这幅画是康斯特布尔1826年,为朋友、索尔兹伯里主教约翰·费舍尔完成的,费舍尔出现在这幅画的左下方。在构图过程中,康斯特布尔打开了树冠,并添加了一个阳光明媚的天空,以框定大教堂的中世纪尖顶,这是英格兰最高的尖顶。</p> <p class="ql-block">«舞蹈教室»:这是法国印象派画家埃德加·德加1874年创作的油画作品。画面描绘了巴黎舞蹈教室芭蕾舞考核的场面,十几位少女中站着,一个白发长者,正在审查一个少女的表演。这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p> <p class="ql-block">«夏邦杰夫人和孩子们»法国雷若阿作品,1878年。布面油画153.7X190.2cm。</p> <p class="ql-block">«三姐妹»,1896年,布面油画。比利时莱昂.弗雷德里克作品。</p><p class="ql-block">莱昂.弗雷德里克的画,在他的祖国比利时的贫困工人和农民中,以其直率和引人注目的刻画强度而闻名。在这里,女孩们鲜艳的红色<span style="font-size:18px;">连衣裙和金发引人注目,她</span>们低垂的眼睛和安详的表情,生动体现了土豆剥皮的单调活动。</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80年代初,博物馆还仿造了一座小型的苏州园林。庭院里中的“明轩”里陈列着许多中国明代的家具。</p> <p class="ql-block">下图是祭坛14件套装,青铜器,商代-西周</p><p class="ql-block"> 青铜柉(fan)禁十四件套,1901年(光绪27年)出土于凤翔府宝鸡戴家湾,是目前出土铜禁和共存酒器均保存完整的唯一成套青铜器,为西周祭祀礼器。</p><p class="ql-block"> 这套柉禁出土后辗转到了当时的晚清重臣、金石学家、大收藏家端方之手。端方官至直隶总督,是清末的重要政治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端方得到这套青铜器后非常得意,不仅请来同僚一起欣赏,还当场拍了一张照片。端方死后,其家族日趋没落,不得不靠变卖端方的旧藏勉强度日,1924年,在与日本人的竞争中,洋人福开森以20万两白银买下,后又转卖给大都会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供奉弥勒佛像蓬金青铜祭坛»北魏时期,高76.8cm</p> <p class="ql-block">清中期 «寿山石香山九老图»山子望山九老,清朝(1644-192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