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的文化之旅

郑言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 25, 25);">葡萄牙是欧洲大陆最西端的国家,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南部,国土面积9万2千多平方公里。人口有1千多万。北部和东部与西班牙接壤,西部和南部与大西洋相接,拥有800多公里长的大西洋海岸线和风景如画的海滩。葡萄牙有着温和的气候,一年里有长达3千小时的日照,因此它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以及冲浪爱好者。World Travel Awards,一家被誉为旅游业的奥斯卡奖的杂志,每年评选的“欧洲最佳旅游胜地”,从2018至2024七年间,葡萄牙5次获选,最近一次是在2023年获选。2024年评选希腊获最佳,葡萄牙排在第二位。</span></p><p class="ql-block">葡萄牙也是欧洲最古老的国家之一。 1143年成立葡萄牙独立王国。在这之前,先后被罗马人,西哥特人和摩尔人(穆斯林)统治。建国之后,遭受过法英和西班牙的侵略。因此葡萄牙文化具有多元化。葡萄牙拥有21处世界文化遗产,包括古迹, 历史悠久的城市, 景观和非物质遗产. 葡萄牙人中超过80%的人信奉天主教。我们到访的不少历史建筑和学到的文化都跟天主教有关。</p><p class="ql-block">葡萄牙对世界最大的贡献是航海事业。随着15到16世纪造船业与航海技术的发展,欧洲探险家们相信世界远比欧洲和地中海大得多。尤其当东方的香料首次传入欧洲,其美妙的味道令欧洲人为之疯狂,在香料与财富的刺激以及宗教等因素的影响下,葡萄牙先于其他国家走上了海外扩张的道路。在葡萄牙王室的资助下,无数探险家从葡萄牙扬帆起航,从此影响了整个人类的发展。尤其当葡萄牙航海家开辟了西欧到印度的新航路,不仅在经济贸易上获得巨大收益,也使得葡萄牙在亚非拉美洲建立了大量的殖民地,这期间葡萄牙成为海上强国。</p><p class="ql-block">葡萄牙常年的温和气候是冬季旅游的首选地方之一。当我看到感恩节期间有家旅行社组织去葡萄牙里斯本及以北的文化旅行,觉得这个时间段可以跟女儿一起旅游,便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旅行时间是2024年11月24日至12月2日。下面是我们的旅行路线图。我们坐旅游大巴前往各个旅游城市的。</p> <p class="ql-block"><b>里斯本</b>(Lisbon(英文) or Lisboa (葡萄牙文)) 是葡萄牙首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 欧洲第二古老的首都(仅次于雅典)。里斯本还是葡萄牙最大的海港城市, 因为伊比利亚半岛从东向西的塔霍河(Tagus)在里斯本与大西洋交汇,形成了一处天然的海港。</p><p class="ql-block">里斯本是我们这次旅行的重点城市,呆了三天。网上推荐一般也要三天才能浏览完里斯本的主要景点,体验多姿多彩的生活,了解当地风情, 品尝美食佳肴。</p><p class="ql-block">1755年11月1日9点20分,一场迄今为止欧洲最大的8.9级地震袭击了里斯本,四分之三的房屋被毁坏; 地震之后引起的海啸浪高29米,摧毁了市中心及码头。这一天正是是天主教徒最重要的节日 -万圣节。9点教堂开始弥撒。所有教堂修道院里点满了蜡烛,座无虚席,走廊里也站满了信徒。强烈的地震将蜡烛打翻,随之而来的火灾差点将里斯本付之一炬。时任总理大臣的庞巴尔(Pombal)侯爵力挽狂澜,下令迅速救治伤员,打击趁乱掠财者,修建抗震建筑。为了表彰他的功绩,市中心广场的圆柱顶部矗立他的雕像,注视着他重建的港口。这场地震不仅造成里斯本死亡人数高达10万,使作为最大港口和贸易中心的里斯本从此衰落; 也影响到葡萄牙国力严重下降,海洋帝国走向没落。虽然里斯本城市经过重建,恢复了经济和商业,百姓安居乐业。但是里斯本再也没有到达其过去的辉煌程度。</p> <p class="ql-block">下面是我们到访的里斯本景点: </p><p class="ql-block"><b><u>蜿蜒曲折的鹅卵石街道 (hilly cobblestone streets)</u></b></p><p class="ql-block">里斯本被称作“七丘之城”,顾名思义,城市建造在七座山丘之上。每个区域都遍布着迷人的上下起伏,蜿蜒曲折,铺满鹅卵石,且坑洼不平的道路。有的街道非常地陡峭。不少路面还铺设精致的复古画面,街中有着各种不同的历史遗迹。这座城市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古老与破旧中掩藏不住昔日的辉煌,使人感受到甜蜜的忧伤。每转过一个街口, 呈现在眼前的永远都是惊喜与赞叹。(小贴士: 我是个徒步爱好者,爬坡不是问题,但在光滑的鹅卵石上下坡有担忧,生怕鞋底滑而摔跤。即便穿旅游鞋也要小心。最好穿鞋底摩擦力强的鞋子。 尤其下雨天更要注意安全.)</p> <p class="ql-block"><b><u>圣胡斯塔升降机 (Elevador de Santa Justa)</u></b></p><p class="ql-block">在没有汽车的年代,上山下山对市民来说是一项挑战,因此出现了各种交通工具,以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包括缆车,电梯和升降梯等。如1902 年建造的圣胡斯塔升降机把在市中心区(Baixa)的居民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上升到the Largo do Carmo区,提高45米, 缩减爬坡时间半小时。升降梯以其优雅华丽的建筑设计吸引了众多游客,成为里斯本的一大景点。不过在游客云集时,等待这个升降机的时间会超过爬坡时间。唯一的帮助就是节省体力。</p><p class="ql-block">在圣胡斯塔升降机顶层可以俯瞰整个里斯本城市,如近处的罗西奥广场(Praca do Rossio), 当地人仍然习惯叫它的旧名Rossio 广场,这里是里斯本的市中心。或远望圣乔治城堡(Castelo de Sao Jorge)或流经里斯本通往大西洋的塔霍河(Tagus)。当然最好的景点是在升降机后面的卡尔莫修道院(Museu Aequeologico do Carmo), 一座被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破坏的哥特式教堂的废墟. 当阳光洒落在教堂的石柱上,光影斑驳, 颇有一种残缺美。</p><p class="ql-block">为了帮助居民上下山丘,里斯本政府还在城区最陡峭的地方修建了三条爬坡缆车,以及穿梭在城市各区之间的古老及现代化电车。尤其在几条途径旅游景点的路线上,如搭乘古老电车Tram 28游览这些景点街区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左图是圣胡塔升降机。右一远望圣乔治城堡,右二眺望塔霍河 ,右三是当地最热门的Rossio广场。里斯本的屋顶喜欢用红瓦,形成一片美丽的红色景象。</p> <p class="ql-block"><b><u>卡尔莫修道院(Museu Aequeologico do Carmo )</u></b> 建于1385年, 前身是一座哥特式修道院 (Covento do Carmo),被1775年里斯本地震摧毁。当时人们并不知道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而认为地震是上帝对人所犯下罪恶的惩罚。上个世纪这里变成了“卡尔莫考古博物馆。展出从史前到中世纪与里斯本相关的文物,收藏了大量令人印象深刻的中世纪宗教和纹章物品。游客去这个修道院主要是看它残缺的哥特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b><u>古老的有轨电车</u></b></p><p class="ql-block">古老的有轨电车在很多国家已进入博物馆。在里斯本,它们仍然是公共交通不可缺少的一 部分。里斯本保留了6条使用古老电车的路线,约有60辆老式电车还在运行。红色或黄色车身是它们的标志。其中28路电车最有名,因为它几乎经过了里斯本所有的城区和景点 。从头坐到尾用时一小时,一共有34站,车费是统一票价。乘坐28路有轨电车已成为里斯本的一个旅游项目。如果仅想看里斯本的历史建筑外观,乘坐28路有轨电车是个不错的办法。</p><p class="ql-block">鉴于我们要从Baixa区去Alfama区,途中有不少景点,我们决定坐28路电车。等了挺长时间才坐上28路电车,车厢内古色古香,司机开车部分也是老式装备。可惜的是我们坐的是辆区间车。上车买票时就觉得司机不是很友好,他没有告诉乘客这是区间车,结果只走了5-6站,全体乘客就被赶下了车。我们只好步行去Alfama.</p> <p class="ql-block">老式的有轨电车28路</p> <p class="ql-block">上图为现代化电车,下两图是老式有轨电车</p> <p class="ql-block"><b><u>商业广场(Praça da Comércio) </u></b>建立在塔霍河(Tagus)边。广场中心耸立着葡萄牙国王何塞一世(King Jose I )的塑像。何塞一世在位时,发生了里斯本大地震, 他将政府交给首相庞巴尔侯爵一世全权管理。这个广场在地震之前曾是皇家宫殿达两个世纪。地震摧毁了一切。首相庞巴尔侯爵重建广场,作为里斯本商业抱负的象征。广场四周都是餐馆和商店,为当地人和游客服务。广场一端有个凯旋门(The Triumphal Arch of Praça do Comércio),也叫奥古斯塔凯旋门。它是连接里斯本和塔霍河的大门。这个凯旋门一边是商业广场,另一边是里斯本最热闹的奥古斯塔街步行街 (Rua Augusta)。奥古斯塔街是一条购物和饮食街,街道两边有很多历史悠久的商店和各种甜品咖啡店。中间是饮食街,支满了凉棚,摆满了桌椅,坐满了游客。我们去时正值圣诞节期间,商业步行街上张灯结彩,迎接圣诞节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b><u>伯特兰书店(Livraria Bertrand) </u></b>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书店。开业于1732年底,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地址是Rua Garrett, 73-75, Chiado。书店左侧门上贴有一张吉尼斯世界纪录证书,证明它的历史之悠久。这家书店在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中受到损失。当时的两位创办人之一打算放弃书店。而另一位Pierre Bertrand坚持继续经营书店,使这家书店延续至今。</p><p class="ql-block">这间书店悠久的历史,不仅见证了地震,内战, 共和国建立等重要事件外,还成为不少知名作家的聚会地点,Alexandre Herculano,Fernando Pessoa,Eça de Queirós和Antero de Quental等葡萄牙文坛巨匠都曾是这家书店的座上宾。</p><p class="ql-block">书店内由几间拱形房间组成, 每间屋子里的木制书架上分门别类地摆满了畅销书和经典书籍。有一间的房顶呈现未经油漆的原始砖样。书店装饰别致典雅。尤其有别于敞亮宽阔的现代化的美国书店。书店的底端是家咖啡店,它于1905年加入该书店。</p> <p class="ql-block"><b>阿尔法玛(Alfama) </b>是里斯本最古老的城区,坐落在山坡地带,由迷宫般的鹅卵石街道和小巷子组成。导游告诉我们”al”在葡萄牙语里代表“阿拉伯的”。在摩尔人统治时期,阿尔法玛就是整个城市。后来城市扩展到西面的Baixa。阿尔法玛成了渔民和穷人居住区 。1755年里斯本地震没有摧毁阿尔法玛,它仍然是一个美丽如画的由狭窄街道和小广场构成的迷宫。近年来,该区的不少老房子进行修复,开设餐馆。阿尔法玛区不仅有几个历史景点,更有各种法多(Fado) - 葡萄牙特色的带有幽婉忧郁的吟唱的酒吧和表演厅。阿尔法玛由于坐落在山城,还有许多里斯本著名的观景台。</p> <ul><li><b><u>里斯本主教座堂(Se de Lisboa Cathedral) </u></b>是里斯本最古老的一座教堂,自1147年兴建之日起,历经多次地震而幸存,并被改建数次,因此混合了多种建筑风格,整体以罗马式为主,结合了哥特式花窗和巴洛克门框装饰等。该教堂在里斯本居民心中是一个重要的教堂。我个人觉得这座教堂从后面和侧面看更像是一座军事要塞。 只有正面看像是传统的教堂。</li></ul> <p class="ql-block">上图显示里斯本天主教堂外面和里面。左下图是圣母玛丽亚的雕像,右下图是该教堂的外围,看似像防御城堡🤭</p> <ul><li><b><u>圣安多尼堂(St. Anthony Church) </u></b>建在里斯本主教座堂旁边,因为这里被认为是圣安多尼的出生地。教堂地下还有一个小教堂说是他的出生地。每年6月13日圣安多尼节时此地都有盛大游行。导游告诉我们圣安多尼在天主教徒心中有很高的地位, 因为他被认为是无所不能的圣人。店铺开张求他带来好运,生意兴隆;丢了东西求他可以找回来; 单身者求他遇见配偶; 心情不好时也可以用他来释放情绪,如把圣安多尼埋起来或丢到后院或把他的圣像倒过来。我听着觉得好笑,居然可以这样对待圣人。</li></ul> <p class="ql-block">下图在圣安东尼教堂的地下室。说这里是他的出生地。因此也设置成一个祭坛。</p> <ul><li><b><u>法多(Fado) </u></b>葡萄牙语意为命运或宿命,是葡萄牙著名的传统音乐。Fado 最早出现在19世纪里斯本。表演者以葡萄牙吉他作为伴奏,唱著描绘琐碎日常的歌曲。 演唱主题主要是艰辛的生活,丟失的爱以及心怀的希望等,因此它被认为演唱出了葡萄牙的灵魂而闻名于世。法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非物资文化遗产。演唱者一般在酒吧和餐厅演唱。阿尔法玛区有不少法多餐厅。我们去了一家法多餐厅 ,一面品尝葡萄牙酒和海鲜菜,一面聆听法多歌唱家的演唱,度过了一个温馨愉快 的晚上。下面提供两个片段。一个是女声,一个是男生。</li></ul> <p class="ql-block"><b>各种观景台</b>,因为阿尔法玛区依山而建,站在高处将远山近水收入眼底,尤其是里斯本的红瓦屋顶建筑美丽壮观,被一家台湾杂志列入世界七大红屋城镇 (大片紅 色建築海!全球七大紅屋城鎮)。</p> <p class="ql-block"><b><i>圣露西亚观景台(Miradouro de Santa Luzia)</i></b>是里斯本最美的观景台之一。不仅能眺望到塔霍河,看到停泊的豪华游轮。还能看到此起彼伏的红色屋顶。棚架下是美丽的花瓷砖围墙。</p> <p class="ql-block"><b><i>花园 Praça Júlio De Castilho)</i></b>在圣露西亚观景台上面。 因为是冬季,基本只有绿色植物。花园四周的墙壁上是典型的葡萄牙白底蓝色瓷砖画。因为花园位置更高,我认为看到的风景比圣露西亚观景台更全面更漂亮。</p> <p class="ql-block"><b><i>太阳门观景台(Miradouro das Portas do Sol)</i></b>在圣露西亚观景台附近。它的視野也很棒。 虽然看不到水,但是看到更多的红色屋顶。可以眺望到圣文生修道院(São Vicente)和国家先贤祠(Panteão Nacional)。</p> <p class="ql-block"><b><i>恩宠观景台(Miradouro da Graça)</i></b>在Sao Vicente教堂附近。是看日落的好地方。我们到这里时,正好一轮红日映红天际,慢慢降落到地平线。在这里可以看到Baixa区的景点,也可以眺望到425大桥 (详情见下)。</p> <p class="ql-block"><b>贝伦区(Belém) </b>是里斯本的一个区。该地名在葡萄牙语中的意思是耶稣的出生地伯利恒。 著名的425大桥在其以西2公里处。地理大发现中众多航海家是从这里的港口启程前往世界各地的,其中不乏著名的探险家,如达·伽马。该区有两个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b><i>贝伦塔(Belém Tower) </i></b>随着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葡萄牙里斯本成为重要的海港, 因此有必要建造一些防御工事来保卫里斯本和它的港口。贝伦塔是建于16世纪的防御 工事。这里是葡萄牙探险家登船和下船的地点。这座塔象征着葡萄牙在近代欧洲的海 上和殖民力量。建筑式样是葡萄牙曼努埃尔风格,并融合了摩尔人和阿拉伯建筑风格 。随着时间流逝,贝伦塔失去了它建造时的防御用途。在后来的几个世纪中,它被用作海关,灯塔,电报站,甚至监狱。有意思的是它原先是建在河中的小岛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塔霍河的河道变化使贝伦塔现在坐落在河岸边。如今贝伦塔耸立在里斯本港口,成为了葡萄牙的象征。在1983年,贝伦塔和附近的热罗尼莫斯修道院一起被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b><i>热罗尼莫斯修道院(Mosteiro dos Jerónimos) </i></b>是一座华丽宏伟的建筑,是曼努埃尔式建筑中最为成功的一例。为纪念葡萄牙人发现通往印度的海上航线所建。发现此航线的著名航海家达·伽马长眠于此。热罗尼莫斯修道院在经历了1755年的大地震洗礼后,仍然屹立不倒,几乎没有什么损毁,堪称奇迹。198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从空中鸟瞰,教堂的结构是一个横短竖长的拉丁十字形,外表全部用打磨得光滑平整 的白色花岗岩砌成,显得格外高大, 圣洁。三十对数十米高的塔尖直指苍穹,给人一 种摆脱尘世一切重负的感觉。</p><p class="ql-block">圣玛丽亚教堂(The Church of Santa Maria)是修道院建筑群的一部分,是一个建筑奇迹。它的南门是主要大门,有两层楼高。由很多山形墙(gable)和小尖塔 (pinnacle)包围著,还有很多精细华丽的雕塑。南门上方的弧形顶饰 (Tympanum),其半浮雕显示了圣热罗尼莫一生的两个情景。它的西门是哥特建筑风格与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混合。其弧形顶饰描述着圣经的故事。门的两边均有很多雕像。</p> <p class="ql-block">上图拆分了修道院和教堂,下图是全景图</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教堂的南门及细节。展示了热罗尼莫斯的故事。左下显示精致的雕塑。右下是教堂顶部,上面有教会十字勋章。</p> <p class="ql-block"><b><i>发现者纪念碑(Monument to the Discoveries) </i></b>是葡萄牙纪念15至16世纪航海时代的一个纪念碑,高52米,被雕刻成一个船形建筑物,建于1960年,以纪念葡萄牙著名航海家恩里克王子(Prince Henrique)逝世500周年。恩里克被认为是欧洲地理大发现的开启者,他站在纪念碑船头,在其的东西两侧共雕刻有32名航海时代的航海家,导航员和传教士等葡萄牙人,包括名人达·伽马(首名经海路到印度),卡布拉尔(首名到达巴西)和麦哲伦(首名环航地球)。</p> <p class="ql-block">一共32名大航海时期著名的葡萄牙航海家,导航员和传教士。</p> <p class="ql-block">在发现者纪念碑北面的广场上铺设了一个直径50米的一个航海罗盘,并在中央铺设了一幅世界地图,标示着葡萄牙人在航海时代首次到达之地的路线及年份。</p><p class="ql-block">上图显示葡萄牙人从大西洋绕过南非的好望角。下图展示葡萄牙人所到的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年份,包括印度,斯里兰卡,马拉西亚和澳门。</p> <p class="ql-block">425 大桥(Ponte 25 de Abril) 是葡萄牙的一座横跨塔霍河的铁路公路共用悬索桥 ,连接里斯本和对岸的阿尔马德。建于1966年。为了纪念1974年4月25日推翻独裁政权革命而命名。425大桥和金门大桥如此神似,因为该桥就是由承建金门大桥的美国公司设计修建的,是不折不扣的金门大桥姐妹桥,这座桥曾是欧洲第一长桥,世界第三长悬索桥,是里斯本引以为傲的地标建筑。</p> <p class="ql-block">因为时间有限,我们只看了外围的国家先贤祠,贝伦塔和热罗尼莫斯修道院。导游对这些建筑的特点做了介绍。我们没有去圣乔治城堡((Castelo de São Jorge),圣文生修道院(São Vicente)及各种博物馆,如瓷砖博物馆和法多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b>辛特拉(Sintra) </b>在里斯本以西30公里处。位于辛特拉山峦之中。辛特拉独特而温和的地区气候,自摩尔人占领时期以来,一直是国王和贵族的夏季避暑胜地。王宫贵族们在这里建造奢华的宫殿城堡,豪宅庄园,花园和森林。许多建筑完成于15-19世纪之间。目前很多已对外开放,一些被改建为酒店,也有少部分作为家族财产代代相传。这里不少建筑融合了阿拉伯,基督教文化及葡萄牙本土风情,保留了朴实山城的原始面貌,与延绵起伏的森林 、山脉交织并存,走在山林之间可以看到不少瀑布,喷泉,小教堂。正因为辛特拉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199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整座小镇列为世界遗产。辛特拉总面积仅32万平方公里,却拥有30多个历史悠久的宫殿,城堡,花园和公园。到此玩一天,只能参观两三个代表作。若要玩遍辛特拉的美景需要一个月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b><u>雷加莱拉庄园(Quinta da Regaleira) </u></b>我们的导游没有带我们去参观当地最大最著名的佩纳宫,一个将奢华的皇宫建在童话般的城堡里。而是带我们去了也是辛特拉建筑代表之一的雷加莱拉庄园。当知道不去看佩纳宫时,我有些失望,觉得应去最有名的地方参观。 但是看完雷加莱拉庄园后,我庆幸我们到这里参观,因为这个庄园的建筑从理念到设计超出常规建筑,有很多暗藏的玄机。这个庄园于1892年被一位喜爱神秘学的富豪安东尼奥·蒙泰罗(António Augusto Carvalho Monteiro)买下。他痴迷炼金术、共济会、圣殿骑士团和玫瑰十字会(这些近代早期欧洲兴起的精神和文化运动),他想造一个神秘迷人的庄园来反应他的兴趣。意大利建筑师Luigi Manini将他对庄园的异想天开的设想变成了现实 。Manini设计了4公顷的庄园,有着神秘的建筑,隐藏了关于炼金术、共济会、圣殿骑士团和玫瑰十字会的符号。建筑风格包括罗曼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和曼努埃尔建筑风格。 建筑始建于1904年,大部分在1910年结束。</p> <p class="ql-block">庄园外貌</p> <p class="ql-block"><i><u>入会井(Initiation Well)</u></i>是这个庄园的代表作。入口处隐藏在苔藓覆盖的几块巨石中。走进里面别有洞天,有一口倒立塔的古井。井深达27公尺。从旋梯拾级而下共有9层,象征着但丁描写的天堂、地狱、炼狱九重循环。井的底部有罗盘和圣殿骑士的十字架的图案。这个井不是用来蓄水的, 而是一个仪式场所,喻意人有精神上的觉醒或和生死有关,这些是共济会入会仪式常见的主题。沿着井内螺旋状的楼梯可以到达不同的出口,这个设计给人开个小玩笑,因为通常看见光亮的地方会被认为是出口,而这条最先有光亮的路是通往 一个水帘洞。真正的出口被茂密植被掩护着。瀑布湖位于庄园中央。有一座桥横跨在湖上 ,看起来就像是用天然岩石凿成,真正的入会井出口出来就是这个湖。使整个氛围变得神秘魔幻。</p> <p class="ql-block">教堂是庄园中最精美建筑之一,采用新曼努埃尔风格,具有装饰精美的线条,壮观的塔楼和尖顶。教堂内部的地板上装饰着圣殿骑士十字架,周围环绕着五角星和异教太阳轮。入口处也有圣殿骑士十字架及其它神秘符号,包括玫瑰十字会玫瑰和圣杯。精致的天花板有一个强大的共济会符号,即全视之眼。它象征着上帝是宇宙的伟大建筑师,观察着每一件事。</p> <p class="ql-block">宫殿内部气势磅礴,装饰精美华丽,屋顶和门窗都有精美的雕刻。</p> <p class="ql-block">花园里的喷泉和各式塔楼也是有象征意义或来源于神话故事。</p> <p class="ql-block">总之蒙泰罗是一个有着丰富想象力的怪人,他留下了辉煌的建筑杰作和一座令人惊叹的纪念碑,以表达他对神秘学的热爱,而这些作品在他身后继续让游客们感到魔幻又愉悦。</p> <p class="ql-block"><b><i>辛特拉宮(Palacio Nacional)</i></b>离雷加莱拉庄园不远,我们利用午饭的两小时参观了这座皇宫。它是13到16世纪历届葡萄牙国王的夏宮。因此宫殿装修随着国王的变更而不断地改变。尤其在15-16世纪葡萄牙航海鼎盛时期,宫殿的门窗,回廊,天花板改成大航海時代的元素。该宫殿的一大特色是使用了大量的摩尔时期的华丽瓷砖。每间房间做不同主题的布置,仿佛就像是家“瓷砖博物馆”,让整座建筑更有皇宮的宏伟气势。现在皇宫的模样与16世纪无太大的差异。这个皇宫是葡萄牙目前保存最好的中世 纪宫殿。1995年被列为世界遗产。</p> <p class="ql-block">该宫殿的最大特色是它的高33公尺如牛角般的一对厨房大烟囱 ,这是辛特拉地标,因此它也有“牛角皇宫”之称。</p> <p class="ql-block">左下是每个房间使用的不同花纹瓷砖。右下是宫殿的主殿,叫徽章室,屋顶上画有72个家族徽章,代表着整个曼努埃尔一世家族。</p> <p class="ql-block"><b>罗卡角(Cape Roca) </b>是葡萄牙境内一个毗邻大西洋的海岬,是整个欧亚大陆的最西南点。罗卡角位于北纬38度47分,西经9度30分,距离里斯本大约40公里。人们在罗卡角140米高的山崖上建了一座灯塔和一个面向大洋的十字架。碑上用葡萄牙语写有著名诗人卡蒙斯 (Luís Vaz de Camões )的作品的一句话:“陆止于此、海始于斯。”(葡萄牙语:Onde a terra acaba e o mar começa)。意思是大陆到此终止,大海从此开始。在地理大发现的时代人们认为这就是“世界尽头”,而深入海洋则是一个充满未知和危险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b>卡斯凯什(Cascais) </b>是位于葡萄牙西部里斯本大区的一座沿海城市。早期只是个拥有美丽海岸线的小渔村,在19世纪中叶被葡萄牙国王路易斯一世(Luís I)选为皇家避暑胜地后才开始迅速发展,葡萄牙的贵族们也随着皇室而来,陆续开始在此建筑别墅,豪宅与花园, 让卡斯凯什摇身一变,成为一个享有盛名的海滨旅游城市。在二战期间,由于葡萄牙是中立国,卡斯凯什更成为了欧洲王室名流和富人商贾的避风港,因而被称为“欧洲富人的后 花园”或“葡萄牙的比弗利山庄”。小镇保留了19世纪的装饰建筑,融合了传统的葡萄牙风 格。现今成为里斯本近郊最受欢迎的度假胜地。导游说整个镇“透着铜钱味道”,即人们到这里就是来花钱的。的确各种商店鳞次栉比,游人如织。因为地理位置上卡斯凯什 ,与辛特拉,罗卡角和里斯本构成一个环状路线,卡斯凯什常作为一日游的最后一个景点 。</p><p class="ql-block">紧挨着卡斯凯什是一个海滨小镇叫埃斯托利尔(Costa do Estoril)它的兴起是靠有钱的集团在此建立大型酒店和一家欧洲最大赌场之一。战争期间,这里云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间谍,他们为同盟国和轴心国收集对方的情报资料。小说家伊恩·弗莱明(Ian Fleming)曾作为英国的间谍在这里执行任务,并以真实事件为灵感,写下了007詹姆斯· 邦德(James Bond)系列小说,电影“007皇家赌场”中有不少细节就发生在这个赌场。电影007的不少镜头是在埃斯托利尔的赌场和它旁边的酒店拍摄的。为小镇埃斯托利尔增添了神秘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b>奥比多斯(Obidos) </b>位于里斯本以北约85公里,小镇建于中世纪,之后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摩尔人统治时期建造了水渠和石头城墙,奠定了奥比多斯的建筑风格。古城墙和城堡是葡萄牙国家级历史遗产,葡萄牙七大奇迹之一。石墙融合了哥特式,曼努埃尔式和巴洛克风格,</p> <p class="ql-block">奥比多斯有白色小镇之称。漫步在狭窄的鹅卵石街道,观看两旁古朴的白色房子, 有的房子配有蓝色或黄色的边框,以及用五颜六色鲜花装饰的门面或房屋外墙,其乐无穷 。城内随处可见瓷砖壁画和教堂。仿佛带我们回到中古世纪时光。很享受这里的闲适安逸的气氛。 小镇里有不少工艺品店,每间店铺的布置独特精巧。</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葡萄牙樱桃酒 (Ginja)产自这里。 传统的喝法是将酒倒入一只小巧玲珑的巧克力酒杯,喝完之后将巧克力吃掉,口中别有风味。在小城中有许多售卖樱桃酒的小店。</p> <p class="ql-block"><b>纳扎雷(Nazaré) </b>是葡萄牙中部大西洋沿海的一个小镇。由于其周边的海面下有个深达5千多公尺的纳扎雷峽谷,使得水流因挤压而产生滔天巨浪,有时浪高达30多米。因此许多世界级冲浪选手视此地为冲浪胜地,喜爱到此来挑战巨浪。不少世界冲浪记录在纳扎雷诞生。可惜我们去的那天风平浪静,没有人在冲浪。</p><p class="ql-block">纳扎雷小镇以前是个渔村,人们靠捕鱼晒鱼干卖为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这里美丽的海滩成为人们喜爱的度假圣地。这里的各种海鲜饭菜新鲜且价廉物美。</p> <p class="ql-block"><b>法蒂玛(Fatima)</b>位于葡萄牙中东部,是座人口仅有1万3千多人的小城。1917年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这座小城的命运。此地的三名牧童(均十岁左右)称在附近的空地上看到圣母玛利亚。他们总是在每月的13日约在同一时辰看到她。1930年梵蒂冈主教对此事做了调查并认可。从那以后,朝圣者不断地涌来,使小镇迅速发展,1977 年小镇变成市级。导游说来此的朝圣者常年保持在5-6百万人。声望极高的教皇约翰•保罗二世认为是圣母玛利亚保佑了他1982免遭暗杀。他三次到法蒂玛访问。</p><p class="ql-block">法蒂玛圣地教堂广场之大足以容纳几十万人。导游说每年5月13日和10月13日,这里都要举行两次朝圣活动,来自世界各地的百万名朝圣者蜂拥而至,人山人海,有些信徒从家乡徒走来,进到法蒂玛要一路跪行到大教堂门口。这让我想起在西藏看到藏人一路匍匐前进到拉萨朝拜。庆祝中的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是烛光游行。当成千上万的信徒手捧蜡烛挤满宏伟的神殿广场时,使这个地方充满魔幻般的共融气氛和宗教情怀。圣三一教堂于2007 年落成,是现代化建筑结构,没有中间支承,能容纳约 8700 人。</p> <p class="ql-block">网上下载的烛光活动。</p> <p class="ql-block"><b>托马尔(Tomar) </b>被称为“圣殿之城”,因为这里曾是历史上最神秘的圣殿骑士团所在地,它建立的基督修道院是圣殿骑士城堡(Castelo Templário de Tomar)和修道院(Convento de Cristo)的组合,始建于12世纪,逐渐广大,最终占地45公顷, 成为欧洲最大的宗教建筑群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座城堡融合了罗马式,哥特式 ,曼努埃尔式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元素,拥有美丽的外观和几座塔楼,风格独特。在城堡内部,游客可以欣赏石刻结构、复杂的柱子和宏伟的宗教艺术。游客还可以欣赏周围的花园、众多庭院和教堂,从各个角度欣赏城堡的壮丽景色。这是葡萄牙最重要的历史和文化建筑之 一,于198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p> <p class="ql-block">基督修道院内最引人注目的特色之一是查罗拉教堂。这座圆形教堂最初是圣殿骑士举行宗教仪式的私人场所。它以精美的壁画和装饰有复杂雕刻的独特祭坛而引人注目。</p> <p class="ql-block"><b>科英布拉(Coimbra) </b>被誉为葡萄牙的大学城,因为这里是葡萄牙最古老的科英布拉大学 (University of Coimbra)所在地。科英布拉大学是一所公立大学,建于1290年。培养出不少葡萄牙名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目前在校生有2万5千人,来自70 多个国家。此外,科英布拉还有其他11所高等院校和一些科研究机构。科英布拉市民有10万6千人,其中4万1千人是学生,再加上教师和科学研究人员,可以说整个城市在为 学生服务。教学的教授,实验室,图书馆,房d东,餐馆服务员及各种维修工等。</p> <p class="ql-block">这座城市以大学为中心向四周延伸,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可以看到位于高处的科英布拉大学 。走在老城街道中,感受到浓厚的校园气息,教学楼和图书馆的外墙上不是写有名言就是各种名人的雕塑,显得博大精深,学术气氛浓郁。大学保留了传统校服,时常可以看到穿着黑袍的学生,据说这是《哈利·波特》魔法斗篷的原型。我们参观时,碰上两位穿着黑斗篷的学法律的女生,她们在为明年的毕业活动做募捐。我们捐了钱,并祝她们毕业快乐,前程似锦。后来在街上又碰见了几个穿黑斗篷的男女生在做募捐。</p> <p class="ql-block">在走过一个教学区大门时,发现门上有很多碎布条。导游说这是毕业生的习惯,把衣服撕成条,系在门,表示跟学生时代告别。参加毕业典礼时有的学生的衣服都撕没了,只好光着身子穿着毕业袍参加毕业典礼。</p> <p class="ql-block">这所大学的图书馆被认为是欧洲藏书最丰富的巴洛克图书馆之一。图书馆建于1717年至1728年间。馆藏有从16世纪到18世纪书籍60多万册。图书馆有三层,制作精美,彩绘天花板的丰富色彩与金色树叶和热带木材制成的栏杆和书架相得益彰。在这里不仅学到知识,同时享受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美学。</p> <p class="ql-block">阿威罗(Aveiro) 被称为葡萄牙的“威尼斯”,在波尔图以南70公里处。它紧邻大西洋并与阿威罗河(Rio de Aveiro)交汇。 市内运河四通八达,摩里西罗船(Moliceiros, 当地一种传统渔船)在运河上悠然划过。这种细长的彩绘船曾被用来收集水藻和海藻,如今成了观光船。小镇上有许多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的房屋,在阳光下,行走在风景如画的小镇上令人 陶醉,温馨惬意。有趣的是我发现来这里的人喜欢祈福许愿。不仅街上而且桥上挂满了祈福许愿条。</p> <p class="ql-block"><b>波尔图(Porto)</b> 是葡萄牙的第二大城市。葡萄牙国名与葡萄无关,是以波尔图的拉丁名 Portus Cale而来。“Cale”一词意为“港口”。意思为“宁静的港口”。Portus Cale 在 7 世纪至 9 世纪之间演变为 Portugal。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葡萄牙这个名字的意思可能是宁静,美丽或温暖的港口。</p><p class="ql-block">波尔图早在公元四世纪就已有人居住。是一个商业港口。其早期历史曾被罗马人和摩尔人控制。随着15世纪大航海的发现,波尔图港口被广泛用于帮助发展葡萄牙船队。直到17世纪,这座城市才真正开始发展并树立自己的形象。在这个时候,它不仅成为了该国著名的港口,同时是葡萄酒制造的重要港口和中心。</p><p class="ql-block">波尔图老城依山而建,以杜罗河(Douro)右岸为主。杜罗河穿过城市后进入大海。城内街巷密布,狭窄陡峻,蜿蜒曲折。18世纪中叶修建的76米高的钟楼,鹤立鸡群,成为老城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是早期海上导航的陆标。波尔图老城景色优美,历史悠久,建筑遗产丰富。 1996年,波尔图历史中心,路易斯一世大桥和皮拉尔山修道院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波尔图老城很多地方都在维修。导游说这种状况已有两三年了。因此很多历史建筑和雕像不能拍全,它们的下面被工地挡板遮掩。有些名著名的广场也因为在维修有同样的问题, 下面纪录几个我们所到地方和了解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b><i>世界上最美的火车站</i></b>。葡萄亚盛产彩色瓷砖。这个火车站是最好的证明。火车站高大宽敞 ,四面白墙上铺满了蓝色瓷砖,以典雅精致的古典风格为基底,融合古希腊、古罗马或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元素,并加入几何学使得整体和谐又匀称。整座车站使用了两万片蓝彩瓷砖,耗时11年拼贴绘制而成。导游说瓷砖上讲述了葡萄牙的历史故事,从1140年的Valdevez战役,1387年国王John I 与Philippa of Lancaster造访波尔图,到葡萄牙征服 Ceuta的种种场景。左中两幅看似不清楚,其实基本已完成,只是表面蒙上了一层薄膜。我觉得即使不懂历史的人也会被这些精美的图案吸引而驻足观看的。</p> <p class="ql-block"><b><i>最美的麦当劳 </i></b>2018年Business Insiders杂志通过业内人士和旅游专家对全球36899家麦当劳餐厅进行的评选,最终,波尔图的这家麦当劳餐厅当选。比起世界上许多地方的分店,这家多了几分岁月的味道,充满古典风格的店内装潢。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店门上方有一个巨大的鹰状青铜雕塑,店内有华美的玻璃彩窗和精致的白色浮雕,美轮美奂,让人眼前一亮,要不是看到“M”标志,要怀疑走错了地方。在如此“高逼格”的餐厅,吃着平价的快餐,别有一番风味。这家麦当劳的前身曾经是世界最美咖啡馆,叫帝国咖啡厅。可以说 是这家店的环境胜出。</p> <p class="ql-block"><b>杜罗河上的桥梁</b>。波尔图被称为桥梁之城, 因为杜罗河贯穿波尔图。 河上有6座,其中有3座创下当时的世界记录。我们有幸在杜罗河上乘船游览,了解河上的桥梁及河两岸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b><i>路易一世大桥(Ponte Dom Luís I) </i></b>是一条横跨杜罗河的钢铁拱桥,连接波尔图和加亚新城。 1881年开工,1886年10月31日落成启用。 总长385.25米,重3045顿。 其172米的跨度是当时世界第一。这座桥是该市最繁忙的一条,因为它是双层桥, 下层用于车辆交通, 上层不仅有轻轨电车行驶,行人也可以在桥上看风景,或走到桥对面。</p><p class="ql-block">路易斯大桥和巴黎埃菲尔铁塔的建造者古斯塔夫·埃菲尔有关。1879年埃菲尔提出在此修建一个单层拱桥的方案,因为通过流量的限制,这个方案被否决。后来曾经与埃菲尔一起工作过的比利时人泰奥菲尔·塞里格(Théophile Seyrig)公司的双层 结构方案赢得了合同。灰色铁桥上密集的铆接金属结构可以让人联想起埃菲尔铁塔。</p> <p class="ql-block"><b><i>玛丽亚·皮亚桥(Ponte de D. Maria Pia)</i></b>是一座铁路桥,建于1877 年,由埃菲尔铁塔的设计师古斯塔夫·埃菲尔设计。它连接波尔图市北和加亚新城。这座双铰月牙拱桥由锻铁制成,跨度353 米,高60米横跨杜罗河。当时它是世界上最长的单拱跨度桥。人们常将这座桥和路易一世大桥混肴。路易一世大桥是双层桥,而皮亚桥的单层桥。</p> <p class="ql-block"><b><i>阿拉比达(Arrabida Bridge)桥</i></b>是一座钢筋混凝土拱桥,横跨杜罗河,有六条车道,位于波尔图和加亚新城之间。1963年大桥竣工并通车。大桥主跨为 270 米。大桥竣工时,是当时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混凝土拱桥。</p> <p class="ql-block"><b><i>里贝拉广场(Praça da Ribeira)是</i></b>杜罗河沿岸河滨地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 它是一个繁忙的商业区,河滨的道路上有许多餐馆和咖啡馆,还有很多小商贩兜售葡萄牙生产的软木(cork)制品和蓝色瓷砖制品。</p> <p class="ql-block"><b><i>教士塔楼(Torre dos Clérigos) </i></b>是波尔图地标性建筑之一。是一座巴洛克式教堂。有76米高,所以在城市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见它。钟楼鸣钟时的钟声不仅十分洪亮,而且声音非常丰富,这是因为钟楼里有大小49口钟。</p> <p class="ql-block"><b><i>波尔图市场(Mercado do Bolhão) </i></b>这是个大型半封闭市场建在几层楼上,体现了波尔图的精髓,这里的气氛既热闹又怀旧。从鱼摊到花店和杂货铺,汇集了各式各样的东西和食品,不少柜台可以免费品尝,也有几个甜品专卖店。导游说最近一年二楼重新装修,开辟了一块地方放置钢琴供钢琴爱好者自由弹奏。我们第一天去时,碰上一位中国男士在演奏各种钢琴曲。我们住的地方离这里很近,第二天再去,碰上几位女高音歌唱家演唱圣诞歌曲。让我们提前享受了庆祝圣诞节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b><i>波特酒(Porto Wine)</i></b>被称为葡萄牙的“国酒”。由于其特殊的酿造工艺,因而把波特酒归为甜葡萄酒的一种,葡萄在杜罗河沿岸的梯田上种植,这里是世界上最早划定的葡萄酒产区。波特酒适用于餐前酒或甜点酒。我们参观了著名的波特酒酒窖之一卡莱姆酒窖 (Caves Cálem)。它成立于1859年。卡莱姆酒窖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优质的波特酒而闻名。导览带我们参观卡莱姆酒窖,介绍波特酒的酿造过程和历史。介绍葡萄的种植,收获,发酵,陈酿和装瓶等各个阶段。最后还让游客品尝了5-7年酿制的白波特和红波特酒。 我觉得波特酒太甜了。导览说葡萄牙人喜欢从小孩出生起买一瓶波特酒保存着到他们人生的重大日子,如高中毕业或结婚等,打开来全家人喝。我难以想象20-30年后的波特酒将会有多甜。</p> <p class="ql-block"><b><i>波尔图主教座堂(Sé do Porto) </i></b>我们只在外面拍照(左上), 看介绍说教堂里面很精彩,可惜大门关着进不去。教堂正面外部式样跟里斯本的天主主教堂差不多。有幸的是我们在教堂周围走走,发现一些有趣的拍照点。</p> <p class="ql-block">发现葡萄牙人烤栗子跟我们不一样。栗子烤出来外面沾有白色。有意思的是第一次看到上面那样烤栗子的。下图方法常见。不知道上图的这个烤栗子机器比其它更老式还是改良了。看起来挺有趣味的。</p> <p class="ql-block"><b>葡萄牙美食</b>很受欢迎,不仅物美价廉,还能给人留下美好的回忆。鱼和海鲜菜肴得益于其地理位置与大西洋的紧邻。甜品咖啡店比比皆是。这次找美食的任务全权交给了女儿。在里斯本之外的地方,我们也会听从导游的推荐。我们在里斯本有一晚去了法多餐厅,吃鳕鱼,听法多演唱。总的来说女儿找的就餐地方,应当说偏于年青人的爱好或者当地人最喜爱的。</p> <p class="ql-block"><b><i>猪排三明治(Bifanas)</i></b>是经典葡萄牙传统小吃。将猪肉片以白葡萄酒,大蒜,月桂叶和猪油等食材烹煮,用有嚼劲的硬皮面包夹裹,吃的時候淋点芥末或店家特制辣油提味,味道浓郁又有饱足感。它曾登上葡萄牙麦当劳的菜单,被称作 McBifana。在里斯本的“The Bifanas of Afonso” 被誉为“当地人的最爱”。这是一家街角小铺。食客只能在 外面站着或在路边享用。即便如此,我们到那里时,已有20多人在排队。店外有一个小广场,食客们就坐在广场的路沿上吃。不过我们俩认为味道一般。</p> <p class="ql-block"><b><i>Lisboa Tu & Eu</i></b>,在Tripadvisor上被评选为2024年旅行者之选。餐馆在里斯本主教座堂附近。店铺不大,进门就能看出是年青人喜爱的店,因为四周墙上涂满了签名和涂鸦。我们点了章鱼色拉,鲜嫩爽口,非常喜欢。还点了烤沙丁鱼。沙丁鱼是葡萄牙主要海鲜菜。但我们俩觉得做得一般,主要是沙丁鱼刺太多。罐头沙丁鱼将鱼炸酥了, 可以连鱼骨鱼刺一起吃。但是烤的沙丁鱼, 需要有耐心将鱼刺剔出,否则会有鱼刺卡喉咙的危险。</p> <p class="ql-block"><b><i>蛋挞(Egg Tart),</i></b> Pasteis de Belem在里斯本的贝伦区,离热罗尼莫斯修道院不远。这是葡萄牙蛋挞的创始店,已有百年历史。起因是当时修女们喜爱用蛋白浆熨衣服,剩下的蛋黃拿来做蛋挞。1820年葡萄牙爆发大革命,修道院被迫关门。修女们为了维持生活,开始卖蛋挞,并因此做出了口碑,于1837年Pasteis de Belem正式开业。我们的旅行团作为旅游项目之一请游客吃这家的蛋挞。它的塔皮厚度刚好,咬下去非常地酥脆 ,滑嫩的奶油內馅比较其他家不那么甜腻,完全打败我们在其它地方吃的蛋挞。</p><p class="ql-block">其实在辛特拉店里的Sintra Pillows的做法和味道跟这家的蛋挞一样,只是个头比蛋挞大, 我觉得吃起来更过瘾。</p> <p class="ql-block"><b><i>Cervejaria Ramiro</i></b> 是网上首推的里斯本品质绝佳的海鲜餐厅。餐厅门前摆放着许多新鲜海鲜。室内还有一个大鱼缸,养着新鲜的巨大龙虾。餐厅共有三层,常常是座无虚 席。我们点了蒜蓉蛤蜊,蒜蓉虾和巨大的蜘蛛螃蟹。每道菜都肉质细嫩,味道鲜美, 回味万千。极力推荐。</p> <p class="ql-block"><b><i>沙丁鱼罐头 </i></b>葡萄牙生产沙丁鱼。在里斯本的奥古斯塔街口,我们看到一家由各个年代制作的沙丁鱼罐头装饰而成的商店。琳瑯满目五颜六色的鱼罐头分门别类陈列在架子上。显得商店里热闹非凡。最老的罐头制作于1916年。而且沙丁鱼罐头有各种口味。 沙丁鱼罐头是葡萄牙必买的伴手礼之一。罐头上标注年份是让人买给在那个年代出生的人。</p> <p class="ql-block"><b><i>烤章鱼和烧三味鱼</i></b>,在纳扎雷休息吃午饭时,导游推荐的当地菜肴。首先每盘菜量足够两人吃的。我们点了两种菜,结果每份只吃了一半。这两道菜做工考究,味道鲜美 。前面说过我们在里斯本吃了凉拌章鱼,章鱼吃起来有韧劲。这道烤章鱼完全把章鱼烤酥了,入口即化,尽管它装在盘里是条完整的。烧三味鱼,肉质细腻,美味可口。推荐!</p> <p class="ql-block"><b><i>炖牛肚</i></b>。这是波尔图的传统菜。以牛肚为主,牛百叶为副,外加芸豆和胡萝卜。烧牛肚浇在白米饭上吃。味道非常地鲜美。</p> <p class="ql-block"><b><i>葡萄牙“青”葡萄酒</i></b>。葡萄牙在罗马帝国时代就开始生产并出口葡萄酒,杜罗河谷和皮库岛两大葡萄酒产区更被列为世界遗产。除了波特酒和Sangria,这次旅行,我们喝到了一个更好喝的酒。多数人叫它green white (青葡萄酒)。它的学名是Vinho Verde,分果味桃红葡萄酒和干净清爽的白葡萄酒, 还有Rose。它们的酒精度略低些,很好喝,价廉物美。这种酒非常受游客的喜爱。</p> <p class="ql-block">葡萄牙的文化之旅结束了。没有想到一个面积跟浙江省差不多大的国家,竟有如此丰富多彩的文化。有这么多的世界文化遗产。让我对葡萄牙及它对世界发展做出的贡献钦佩敬重。在当今高科技发展时代,葡萄牙显得老旧些,但正是它保留了许多时代的印记,使我对它兴趣。葡萄牙昔日的辉煌给我一些忧伤,因为它不再复返; 但同时感到一丝欣慰,这些前人的贡献被保留了下来。希望在时代和生活高速发展的同时,能保留历史,让人借鉴留念。我注意到大部分葡萄牙人能讲比较流利的英文,对游客友好。相比它的邻国西班牙人中能讲英文的不多。</p><p class="ql-block">此旅行唯一的遗憾是没有去葡萄牙南部著名的阳光海滩。那些未知的风景让我充满着期待和无限的憧憬。留有遗憾才有下次再去的理由。葡萄牙我一定会再来的。</p><p class="ql-block">献上在葡萄牙期间听到的几个圣诞歌曲,祝亲朋好友们圣诞节快乐,在新的一年里幸福安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