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的传说故事(八)

见闻56593374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任命仓颉创文字</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历史文化逐发展</b></p><p class="ql-block"> 黄帝经常在具茨山巡游,犮现在在具苡山多处的石头上刻画的岩画符号,心想这可能是前人记录着记事的符号,可是所表达的意思比较混淆不清。后来又看到人们在石头上刻划线条或用绳子打结记事,时间一长,忘记也混淆了事情,引起人的争执。便让仓颉创造能表达意思和人们容易记忆和使用的文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仓颉受命后通过观察天地、山川、草木、鸟兽等自然现象,以及人类的生活习性和社会现象,深受启发,并开始创造汉字。他将自然界的种种现象转化为符号,再将这些符号组合起来,形成了最早的汉字‌。</p><p class="ql-block"> 仓颉创造汉字的过程充满了神奇的色彩。他在创造文字时,受到了天地万物的启发。例如,“日”字的形状就像一个太阳,“月”字的形状就像一个月牙,“山”字的形状就像一座山峰,“水”字的形状就像一条河流。这些自然形状和特性成为了仓颉创造汉字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仓颉把创造出的文字刻在兽骨上,人们开始了使用文字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思想。</p><p class="ql-block"> 仓颉所发明的汉字不仅是一种文字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和传承。汉字的象形性和表意性使得其具有了独特的文化价值。每一个汉字都代表了一个特定的意义,这些意义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息息相关‌,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黄帝岐伯讲医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黄帝内经》著医篇</b></p><p class="ql-block"> 黄帝统一了华夏,九州被黄帝治理的风调雨顺,物阜民丰,人民安居乐业。黄帝带着一众大臣南上具茨山,研讨养生之术。</p><p class="ql-block"> 这天,具茨山上祥云缭绕,莺歌燕舞。在山顶一片开阔地上,风后、力牧、桐君、俞跗、少俞、伯高、少师、巫彭、大鸿、雷公、<span style="font-size:18px;">仓颉</span>等人,将黄帝与岐伯围在中,一旁的仓颉秉耳细听,将黄帝与岐伯等人的对话记于竹简之上。</p> <p class="ql-block">  由黄帝问,岐伯答,仓颉 作记录。</p><p class="ql-block"> 黄帝问岐伯:“我听说原来的先人们,人均都能活到100 岁以上,而且生活都能自理。而今时的人,刚过50岁各种生理机能就衰退了。难道说现在的世界变了吗?人类将从我们这一代灭亡了吗?”</p><p class="ql-block"> 岐伯回答道:“因为原来的先民中绝大多数是知晓道理的人,他们效法和顺应天地大自然的规律,吃饭、饮酒有节制,起居循着常规,每天工作、劳动和运动着,但不过度,所以他们的身体与精神都健康、和谐,从而享尽天年,活到100 岁以上才寿终正寝。”</p><p class="ql-block"> 接着,岐伯进一步分析说:现在的人与上古的人生活方式不同,他们把酒当水喝,把错误的生活方式变成了常态,醉酒之后还要行房事,为满足一时的欲望而耗竭自身的真精,不知道爱护和保持体内的精气,不懂得按照时空规律去御养自己的元神,只图及时行乐,完全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又起居颠倒,夜晚不睡觉,白昼不起床,所以刚过50岁,各种生理机能就衰退了。”</p><p class="ql-block"> 在研讨经络,以及针 灸、砭石等作用于经络的治疗方法时。</p><p class="ql-block"> 黄帝问于岐伯:“余子万民,养百姓,而收其租税;余哀其不给,而属有疾病。余欲勿使被毒药,无用砭石,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荣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经纪,异其章,别其表里,为之终始。令各有形,先立针经。愿闻其情。”</p><p class="ql-block"> 岐伯答道:“臣请推而次之,令有纲纪,始于一,终于九焉。请言其道!小针之要,易陈而难入。粗守形,上守神。神乎神,客在门。未睹其疾,恶知其原?刺之微在速迟。粗守关,上守机,机之动,不离其空。空中之机,清静而微。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扣之不发。知其往来,要与之期。粗之暗乎,妙哉,工独有之。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间。迎而夺之,恶得无虚?追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p><p class="ql-block"> 黄帝向岐伯提出一个不情之请,希望岐伯可以进一步答疑解惑,并为自己在医疗方面的宏图大愿出谋划策,为自己的“学术生涯”添砖加瓦。</p><p class="ql-block"> 黄帝问道:“天师!朕抚爱万民,供养百姓,平时征收他们的租税以充盈国库。朕如今为他们生活不能自给很是哀怜,可怜的百姓们还接连不断的发生疾病。我有一个大胆的提议,我想叫他们不服苦药,不用砭石,只是用小小的银针,刺入肌肤相应的穴位,就能够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使气血的运行在经脉、络脉中起到逆顺往来的相合作用。你看,这个想法是否可行呢?”</p><p class="ql-block"> 岐伯听到这,心里咯噔一下,他深知君主是个有理想、有抱负又敢想敢干之人,</p><p class="ql-block"> 岐伯道:“老臣以为可行,但是极有难度。”</p><p class="ql-block"> 黄帝听到“可行”二字,一双眸子就亮了起来,接着道:“朕知道大凡对天下苍生有益之事,必不会简单。朕其实想过,为了使这种针灸疗法传于后世,就必须制定出针经的法理;要想要针法永远不灭,历久而不失传,容易被运用,而又难以被医者所忘记,这又要求我们必须建立条理清晰的体系,划分出不同的章节。此外,还要区分表里,从而明确气血在人体周而复始循环的规律。制定出针的长短标准、规格,使针具能各具形态和用途。而为了能够更好地流传下去,最好的方法就是著书立说,编成一部世人皆可读懂的针经。”</p><p class="ql-block"> 岐伯道:“老臣佩服,原来您已经有了如此多的思考,真是万民之福!我主圣明!”</p><p class="ql-block"> 黄帝淡淡一笑:“天师,将这件事情做成,主要是先编成一部针经,朕想听听与针刺相关的实际内容。”</p><p class="ql-block"> 岐伯正色答道:“臣想按照次序,有条理地跟您念叨念叨,从小针说起,直到九针,详细解释一下其中的道理。小针的要诀,掌握起来看似容易,但是要达到精微的境界却是极难的。一般的大夫拘守于形体,只知道在病位上针刺,也就是所谓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知道选择“阿是穴”一条路,啧啧,这不行啊。相反,高明的大夫呢,却能根据病人神情气色的变化来选取相应的穴位,以针刺直达病所,比如,有时候明明看上去是头面的疾患,却选择肢体远端的穴位,结果疗效显著,很快头面的问题就解决了,那才是真的神奇啊!</p><p class="ql-block"> 黄帝不住点头:“那真是神奇啊!那就是说辨病一定要很准确,才能找到对症的治疗措施啊,我可以这样理解吗?”</p><p class="ql-block"> 岐伯露出赞许的眼神:“是的,您说的很对。要知道,人身的经脉出入于一定的门户,邪疾可从这些门户侵入体内,如果辨病不准确,又哪能准确掌握发病的原因呢?”</p><p class="ql-block"> 黄帝道:“愿闻其详。”</p><p class="ql-block"> 岐伯接着道:“针灸的微妙之处,在于如何运用徐疾手法。一般的大夫拘守四肢关节的穴位来治病,高明的大夫却能把握经气的机动。要知道,经气的机动,是不会离开孔穴的。其中所蕴藏的道理,是极精妙的,待老臣慢慢说来。当邪气盛时,不可迎而补之;邪气衰时,不可追而泻之。懂得气机变化的道理,就不会“行差踏错”;不懂得气机变化的道理,就会“针不应手”,如同弓弩扣之不发。因此,针灸必须掌握气的往来顺逆、气的盛衰变化机,才能把握针刺的正确时间。”</p><p class="ql-block"> 岐伯顿了顿,呷口茶叹道:“还是那句话啊,不是老臣啰嗦,一般的大夫往往不会注重气机变化的道理、对此昏昧不知,只有高明的大夫才能知其妙处。为什么这么讲呢?咱们具体说说,比如正气之去叫做逆,正气之来叫做顺,明白了逆顺之理,就可以大胆直刺。有的大夫治病,如果正气已虚,反而用泻法,病人怎能不更虚呢?如果邪气正盛,反而用补法,怎能不更实呢?”</p><p class="ql-block"> 黄帝抢答道:“所以,必须‘迎其邪而泻,随其去而补’,对于泻补之法,需要医家用头脑认真分析,辨证论治、标本缓急,那样,针灸之道就比较详尽了,是不是这样?”</p><p class="ql-block"> 岐伯点头肯定:“我主圣明!”</p><p class="ql-block"> 黄帝听得意犹未尽,求知欲被充分点燃,继续道:“天师,还有什么针刺的道理,你继续讲给朕听。”</p><p class="ql-block"> 岐伯思索后,答道:“针灸有广泛的适应症,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治疗疾病的效果比较迅速和显著,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和镇静、镇痛等作用;操作方法简便易行;医疗费用经济;没有或极少副作用,基本安全可靠,又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矣。”</p><p class="ql-block"> 这样轩辕黄帝和岐伯有时研讨至彻夜不眠。</p><p class="ql-block"> 经过长期的研讨,《黄帝内经》问世,开辟了中医著术之先河,以问答的体裁写成。</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共18卷,162篇。这部巨著对人们的养生及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现象,以及诊断治疗方法,结合当时自然科学成就,进行了客观分析,建立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针灸和养生等学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创作/见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图片/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音乐/古筝曲</span></p>